2023-11-24|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薩提爾練習W13:運用靜心,擴大對感受的覺察

raw-image

回顧上完的12堂課,我用了半年、近一倍的時間才完成。

因為有書寫,所以再回顧那時的文章與心境,發現這半年來,卸下了好多莫名的壓力。

這半年來,我開始對自己好奇、傾聽自己、覺察自己的感受、回溯記憶,並且學習「接納自己」,接納現在的自己、過去的自己;接納有時指責、有時討好、有時超理智,與有時打岔的自己。

覺察自己很難,接納自己也不容易,但跟著崇建老師的課,我一點一滴地辨識出被擠壓埋藏在心裡的小自己,把每個小自己從角落裡拉出來,好好看一看、好好聽一聽、好好說個抱歉、好好地擁抱與接納那個原本不被自己認同的小自己。

自從習得『覺察「感受」,不只有情緒,還包括身體的感覺』時,我才又更進一步的了解自己。

原來,我不能接受自己「累」。

累是身體發出的訊號,我完全能夠感覺到自己的疲累,但長久以來,再累我也是熬著夜不願去睡。

在職場時,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飯,有時就算沒加班,我也一樣熬夜;年輕那時還沒有手機平板或網路吃到飽,就算累,也是看著HBO的重播無聊電影,直到凌晨。

當了媽之後,過了前一年的親餵時期,我就開始回歸熬夜;每天都祈禱小孩趕快入睡,我才能起身開始我自己的時段。通常都是熬到不得不才上床,畢竟隔天一早還得起床照顧孩子。

我常常檢討自己應該早點睡、晚睡不健康,而且早上賴床或精神不好,也影響心情。

但,幾十年來,再多檢討也沒什麼改變。唯一的改變是,我年紀大了,體力沒以前好,常常陪孩子入睡,我也跟著睡著了。跟著睡著也沒什麼關係,起床時精神也不錯,但卻會懊惱後悔昨晚沒有掌握到自己的時間……

這幾週的覺察身體感受,我才發現,我的肩胛與胸口幾乎一整天都緊緊的,身體也是一整天都累累的。

當我把身體感受與心情情緒,連在一起時,我發現,我好像不能接受自己「累」:身體一直說「我很累我很累」,但理智說「我不要休息我不要休息」。

我似乎把「熬夜」當作一種燃燒自己的熱血,把「睡覺」當作是一種偷懶的行為,所以,即使累,我也還是會選擇不睡,找事做、找書看。

本週崇建老師給的靜心功課,從一天3分鐘開始。

這個標凖,實在太適合我了。因為有關「靜心」這事,我試過無數次,沒一次成功。

長久以來,不管是心理學還是宗教學,都推崇「靜心、冥想」的穩定情緒效果,但多數是建議半小時、一小時或更長。有時,即便我能夠讓自己安靜坐下來,我的心也從來沒能真正靜下來。

最常看到的形容是「摒除一切思緒,專注呼吸」;這一秒專注呼吸,我下一秒就思緒亂入……靜心失敗的我,常常覺得自己一定是凡夫俗子到不行,才沒有辦法「摒除一切思緒」。

然而,當我以「3分鐘」為目標時,感覺到比較有信心。

於是我看著時鐘,凖備開始:我開始我的呼吸,深吸一口氣、再吐一口氣,然後我感到肩胛很緊,於是我嚐試放鬆我的肩膀,然後我再深吸一口氣、再吐一口氣,覺得肩膀似乎還可以再鬆一點,又呼吸了幾次,打了幾個嗝,而且稍稍後拉了肩胛,突然覺得上半身鬆了、直了、不駝背了。一轉眼,3分鐘早過了,思緒來不及亂入,就完成了我的第一次靜心。

這算我第一次完成靜心。心有沒有靜不知道,但,身,靜了。

這3分鐘帶來的上背部肌肉放鬆,讓我有一股輕鬆感。於是,我很快地進行了第二次的靜心。

第二次靜心,我就沒有設定時間了。我繼續觀察我的呼吸及放鬆背部肌肉,我呼吸時感覺到內衣好緊,連想擴張胸腔多吸點氣都被阻撓……於是我鬆開我的內衣扣具,頓時氣就順到肚子了。想到這,突然有個思緒跑進來「我好像很久沒有買件適合的內衣了」……自從當了媽之後,網購成為主要消費模式,而網路上購買的內衣沒辦法試穿,常常是買回來就是「大概、還可以」的不滿意…然後又另外跑進來一個思緒…今天要凖備下週的試教課程,講稿還沒寫好,怎麼辦……會不會被我搞砸……想到這我就覺得自己應該趕快去凖備課程資料才對,別靜什麼心了……

生活中「憂慮、緊張」的人事物,最常打亂「靜心」;一想到那些人事物,就有一種「得快點去處理」的催促感,不要說心靜下來,連坐都坐不住。

這類思緒,真的很難「摒除」。

每次都覺得如果我做不到「摒除思緒」,我的靜心就失敗了。

但這次,我想起崇建老師的6A;我邊深吸呼邊告訴自己:我覺察到我內心有緊張,一想到下週要進行的第一次試教,我就覺得很緊張……我可以感到緊張沒關係,我接受我的緊張,那並不代表我會失誤……會不會我第一次嚐試就出包出糗?……我可以接受我對失誤失敗的恐懼……我可以接受自己一步一腳印的嚐試與努力……在接納與照顧了自己「所有」冒出的感受及思緒之後,我覺得,我又可以專心在我的呼吸與放鬆肩胛了。

等回過神來,瞄了一眼時鐘,10分鐘過去了。時間過好快。

我覺得我的心,好像變安靜了。原本張牙舞爪的憂慮緊張恐懼,其實也沒有消失,只是靜靜的伏在角落,像在樹下乘涼的非洲大獅。

原來,靜心之前,要先「納心」。

我一直以為,靜心是要讓心變安靜、變無聲,但事實上是相反,靜心是要讓心的聲音有機會冒出來,然後被照顧、被接納,而不是被摒除。

被照顧、被接納的心所呈現的「靜」,比較像回歸到潺潺輕流的小溪,而不是平靜無波的湖面。

跟吞噬一切的土石流相比,潺潺輕流的小溪,是一種令人心寧愉悅的安靜。而且那股動態的寧靜,具有某種向前的力量。

身體的放鬆,引出擾人的心緒;仔細辨識與照顧那擾人的心緒,直到回歸心的寧靜;而心的寧靜,再回饋到身體的放鬆。

原來,靜心,是照顧身體與心緒的無限迴圈;一個專屬自己、隨時可以照顧自己身體與心緒的「能量迴圈」。


延伸閱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