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擁有一切,卻感受不到幸福嗎?⁣⁣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那麼可能你也罹患了「日常慣性炎」。看似擁有很多,卻無法感受到真正的幸福,甚至也忘了上次發自內心的笑,是什麼時候⋯面對日復一日的工作與生活,感覺到自己漸漸失去目標與動力,儘管物質生活豐富,心靈卻逐漸枯萎凋零。

你的第二人生始於你明白人生只有一次

你的第二人生始於你明白人生只有一次

「你的第二人生始於你明白人生只有一次」一書中的主角卡蜜兒便是罹患了「日常慣性炎」。書中述說某天她在車禍後,巧遇慣性治療師克勞德,並經由克勞德的引導,開啟她第二人生的故事。很喜歡整本書用小說的形式,中間穿插許多心理治療的方法,讀起來不但輕鬆,也很有收穫。


⁣⁣⁣⁣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八年前憂鬱症剛發作的時候,看完非常驚艷。⁣⁣⁣⁣⁣⁣

書一開始提到「小步理論」:⁣⁣⁣

⁣「一提到改變,許多人會把它想像成巨大的、極端的。但生命中所有決定性的改變,都是從小小的、表面上看起來稀鬆平常的轉變開始。」


⁣⁣⁣「一次把事情成功做好並不困難,每天都能如此才是真正的挑戰。」⁣⁣⁣⁣


看完很有希望感,彷彿跟著書中的方法實踐,就能開啟第二人生,擁有幸福的生活。而我自己累積練習八年,慢慢將自己從憂鬱移動到幸福的體會也是如此,拉長時間軸看會覺得變化很大,但其實每一步都是從小小的改變開始的。⁣⁣⁣⁣⁣⁣


書中也有蠻多我很喜歡的金句:⁣⁣⁣⁣

「永遠別只是等待與保持被動,你是唯一能夠讓自己的人生做出改變的人,所有行動應該出自於你。」


⁣⁣⁣⁣「我是唯一該對自己的人生與幸福負責的人。」


⁣⁣⁣⁣「改變是一扇只能從內開啓的門。」


⁣⁣⁣⁣「選你所愛,是自由;愛你所選,是幸福。」


⁣⁣⁣⁣這些金句都驗證了我很喜歡的心理師洪仲清,在本書序中所說:「至高的幸福天注定,平凡的幸福則來自努力。」看完我不能同意更多了,很多人會羨慕我現在所擁有的幸福,但真的只有夠貼近我的人能明白,這些年來我究竟有多努力。⁣⁣⁣⁣⁣⁣



此外作者用淺顯易懂的敘述,分享了非常多心理治療的小技巧。舉一個我自己最喜歡,也跟敘事治療很貼近的方法,「虛擬照像機」:⁣⁣⁣⁣

「收集正面虛擬照片,你必須調整觀察的濾鏡,隨時偵測美好事物。這個練習是為了幫助你更換感知濾鏡,試著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實際狀況。」⁣⁣


⁣⁣跟敘事在練習用魔幻的雙眼看世界,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選擇放大什麼,什麼就會變成我們的全部。而要選擇在哪裡停留、放大、並述說我們的人生經驗,也深深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有意識的將注意力停留在美好或令人愉快的事物上,便可從日常中感受到微小的幸福。


⁣⁣⁣⁣⁣⁣書的最後是感人的結局,我就不爆雷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買書來看。八年後重新閱讀這本書,我還是熱淚盈眶,我想這份感動也來自我這八年的體會。在這八年我反覆憂鬱的期間,如果不是身邊很多「慣性治療師」的陪伴,我是沒辦法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來的。人生難免有很困難的時候,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人陪伴與支持,這也是一種幸福。若暫時找不到人陪伴,有這本書可以陪伴自己成長也是很好的。⁣


⁣⁣⁣我用我的生命實踐並證明了,平凡的幸福,靠努力絕對可以達成。而我也有個相信是,每個人只要願意,都可以擁有他渴望的幸福。重要的是,你準備好了嗎?


⁣⁣你的第二人生,始於你明白人生只有一次,祝福大家都能活出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



<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到以下地方找我互動聊天喔!

您的任何互動都是我創作的原動力~>

臉書PM


有心理學者研究指出,決定一個人幸福感的原因有50%跟家族基因有關、10%跟環境有關、剩下的40%則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可以透過練習來提升幸福感的。如果你也想活得更幸福,歡迎來<幸福魔法團體>共學,一起練習累積小小的改變,活出大大的幸福~⁣
我喜歡把學習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幸福對我而言不再是名詞,而是動詞,是去活出來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敘事治療帶我打開不同的視野,讓我不再專注於眼前的黑暗,而是選擇去看見多元又彩色的世界。
那一次次的談話,我聽懂了他們的痛苦與掙扎、難受與委屈,陪伴他們漸漸找回喜歡的自己、長出自我認同後的喜悅與滿足,就等同於我參與了許多他們的生命。而這樣的陪伴與見證,對他們來說既珍貴又美麗,也同時帶給他們力量。⁣ ⁣
大腦神經元是有可塑性的,只要願意持續練習,一定可以看到改變與變化,找一個適合又安全的環境,可以在裡面有很多練習機會與矯正性的情緒經驗。簡單說,當我常常被人溫柔與溫暖的對待,自然也很容易給出外界溫暖的回應。
曾體會過這個社會的善意與惡意,我不夠強大到阻擋那些惡的發生,但我可以成為那個先給出善意的人,讓世界多一些溫暖與光。
過去在困境中,我最常問自己的問題是:「我可以為我自己做的是什麼?」當外在環境暫時無法改變,我還可以為自己努力的是什麼?
如果只是看了很多書,但沒有實際體驗過「接納自己」是怎麼發生的,人永遠只會停留在大腦上知識的理解,而沒辦法給出他人這樣溫柔的接納,畢竟人很難給出自己沒有的東西。
敘事治療帶我打開不同的視野,讓我不再專注於眼前的黑暗,而是選擇去看見多元又彩色的世界。
那一次次的談話,我聽懂了他們的痛苦與掙扎、難受與委屈,陪伴他們漸漸找回喜歡的自己、長出自我認同後的喜悅與滿足,就等同於我參與了許多他們的生命。而這樣的陪伴與見證,對他們來說既珍貴又美麗,也同時帶給他們力量。⁣ ⁣
大腦神經元是有可塑性的,只要願意持續練習,一定可以看到改變與變化,找一個適合又安全的環境,可以在裡面有很多練習機會與矯正性的情緒經驗。簡單說,當我常常被人溫柔與溫暖的對待,自然也很容易給出外界溫暖的回應。
曾體會過這個社會的善意與惡意,我不夠強大到阻擋那些惡的發生,但我可以成為那個先給出善意的人,讓世界多一些溫暖與光。
過去在困境中,我最常問自己的問題是:「我可以為我自己做的是什麼?」當外在環境暫時無法改變,我還可以為自己努力的是什麼?
如果只是看了很多書,但沒有實際體驗過「接納自己」是怎麼發生的,人永遠只會停留在大腦上知識的理解,而沒辦法給出他人這樣溫柔的接納,畢竟人很難給出自己沒有的東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 你的第二人生始於你明白人生只有一次”中,作者提到“日復一日的規律生活,幾乎淹沒了所有感受。看似擁有一切,卻忘了怎麼發自內心微笑。或許,你只是罹患了「日常慣性炎」。” #拉斐爾.喬丹奴 #日常慣性炎 這新個名詞,指的是一種心靈感受,目前全世界有這樣症狀的人越來越多,而且症狀幾乎相同:乏味感、失
Thumbnail
當我覺得沮喪、被卡住時,我就會拿起這本書,翻起其中章節,充電、提醒自己。 看著那些問題問自己:接下來,我該怎麼做? 這些答案都與外界無關,而是誠實的面對自己。
Thumbnail
一、改變的開始 這幾天還是持續閱讀:複雜性創傷症候群(CPTSD)一書。 我漸漸感受到心中有什麼東西在翻攪、滾動著,那是根深蒂固深扎於心中的情緒毒瘤之根被鬆動的徵兆! 我慢慢地從書本中大獲啟發和治癒,開始能夠相信,只要啟動自我治癒的療程,我已在這條路上的感覺,每天都會比前一天好一點。 但是...
Thumbnail
“ 修復人們對其自我理想的認知 只可惜,純粹理解痛苦和給予愛的支持,並不能帶來療效,只有一再的安慰──許多治療師誤解或小看了Kohut這位「自體心理學始祖」,正在於把他的學說簡化做「給同理心」的操作──因為我們不是去理解意識的痛,而是那個潛意識的痛,這個痛,是由擘開於自我與「理想的情人-理想的自
Thumbnail
每個人小時候 都是天真無邪爛漫可愛 但在成長過程中 經歷太多生活的磨難&壓力 漸漸地遺忘自己原本的樣子 越活越痛苦 越活越麻木 越活越憤世嫉俗……
Thumbnail
如果悔恨遺憾可以改寫,如果美好回憶可以倒帶體驗,此刻正在經歷喜怒哀樂的你,難道不是記憶的玩物?
Thumbnail
生命就是無數個愛自己的機會 你也可以創造生命的奇蹟-自我療癒實證,是一種愛自己的練習, 它源自於「自我療癒界的第一夫人」露易絲,賀所寫的書。 透過肯定句,進行內在對話,我們就能感到被愛,與被照顧。 起初,我會有鏡子練習的想法是因為,我從書中看到這麼一段話,作者說:「每個人都有能力更
Thumbnail
這本書用正向心理學去討幸福,其中選取書中一部份內容,以及寫出我的心得,提供大家參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憂鬱症的我對一本認知療癒的書籍的感想。書中提供了許多緩解憂鬱的方法,並指出情緒由認知引發的。有別於一般的心靈雞湯,這本書的每句話都很具體,也切實可行,是一本很棒的憂鬱自救參考書。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憂鬱症並非可怕之事。 作者親身經歷九年憂鬱,從一開始的恨與討厭,逐漸轉變至理解與接納自己。他認為,正是因為憂鬱的存在,他學會珍惜幸福,並重視愛的價值。
Thumbnail
在” 你的第二人生始於你明白人生只有一次”中,作者提到“日復一日的規律生活,幾乎淹沒了所有感受。看似擁有一切,卻忘了怎麼發自內心微笑。或許,你只是罹患了「日常慣性炎」。” #拉斐爾.喬丹奴 #日常慣性炎 這新個名詞,指的是一種心靈感受,目前全世界有這樣症狀的人越來越多,而且症狀幾乎相同:乏味感、失
Thumbnail
當我覺得沮喪、被卡住時,我就會拿起這本書,翻起其中章節,充電、提醒自己。 看著那些問題問自己:接下來,我該怎麼做? 這些答案都與外界無關,而是誠實的面對自己。
Thumbnail
一、改變的開始 這幾天還是持續閱讀:複雜性創傷症候群(CPTSD)一書。 我漸漸感受到心中有什麼東西在翻攪、滾動著,那是根深蒂固深扎於心中的情緒毒瘤之根被鬆動的徵兆! 我慢慢地從書本中大獲啟發和治癒,開始能夠相信,只要啟動自我治癒的療程,我已在這條路上的感覺,每天都會比前一天好一點。 但是...
Thumbnail
“ 修復人們對其自我理想的認知 只可惜,純粹理解痛苦和給予愛的支持,並不能帶來療效,只有一再的安慰──許多治療師誤解或小看了Kohut這位「自體心理學始祖」,正在於把他的學說簡化做「給同理心」的操作──因為我們不是去理解意識的痛,而是那個潛意識的痛,這個痛,是由擘開於自我與「理想的情人-理想的自
Thumbnail
每個人小時候 都是天真無邪爛漫可愛 但在成長過程中 經歷太多生活的磨難&壓力 漸漸地遺忘自己原本的樣子 越活越痛苦 越活越麻木 越活越憤世嫉俗……
Thumbnail
如果悔恨遺憾可以改寫,如果美好回憶可以倒帶體驗,此刻正在經歷喜怒哀樂的你,難道不是記憶的玩物?
Thumbnail
生命就是無數個愛自己的機會 你也可以創造生命的奇蹟-自我療癒實證,是一種愛自己的練習, 它源自於「自我療癒界的第一夫人」露易絲,賀所寫的書。 透過肯定句,進行內在對話,我們就能感到被愛,與被照顧。 起初,我會有鏡子練習的想法是因為,我從書中看到這麼一段話,作者說:「每個人都有能力更
Thumbnail
這本書用正向心理學去討幸福,其中選取書中一部份內容,以及寫出我的心得,提供大家參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憂鬱症的我對一本認知療癒的書籍的感想。書中提供了許多緩解憂鬱的方法,並指出情緒由認知引發的。有別於一般的心靈雞湯,這本書的每句話都很具體,也切實可行,是一本很棒的憂鬱自救參考書。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憂鬱症並非可怕之事。 作者親身經歷九年憂鬱,從一開始的恨與討厭,逐漸轉變至理解與接納自己。他認為,正是因為憂鬱的存在,他學會珍惜幸福,並重視愛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