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15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從《尼采與哲學》談反對辯正法

raw-image



  尼采哲學(Nietzsche, 1844-1900)的問題意識同柏格森哲學(Bergson, 1859-1941),除了對抗歐陸傳統哲學以理性主義為依歸,視經驗為普遍的,並排除非普遍的差異外(類似當今的科學),更欲對抗黑格爾哲學(Hegel, 1770-1831)指向同個目的、精神化的統一。


  繼上一篇〈從《尼采到底有多後現代?》談人如何被超越〉,本篇再藉由德勒茲的《尼采與哲學》更深入的探討何謂尼采哲學的差異、力、權力意志、永恆回歸、超人(反對辯證法)。


差異


  「他所建立及構想的價值哲學乃是批判的真正實現,是實現全面批判的唯一方式。」、「批判的問題是:諸價值之價值,它們的價值所來自的評價,因此是關於價值之創造的問題,評價被界定為所涉諸價值之差異元素:既批判又起創造作用的元素。」、「批判從來不被尼采構想成一個反動,而是如同一個主動。」、「尼采讓批判之主動性跟報復、仇恨、怨恨相對立。」


  雖然我們還不清楚何謂主動與反動,然而,由此可知,德勒茲認為尼采建立的價值哲學是批判的真正實現。過去批判之所以未全面,在於未檢視價值背後的評價;即各價值評判的基礎背後的價值,其所創造的價值皆有所差異、不同。如:雖然牛頓力學與相對論在某部分能夠解釋相同現象,但彼此卻不可共量的原因在於,兩者理論基礎的差異、不同。故價值創造的根源在於運用差異元素,實現多元的批判,其不同於、對立於根植於相同元素之價值基礎的報復、仇恨、怨恨的批判。


  「本能是一種肯定的和起創造作用的力,意識是一種批判的和否定的力。在蘇格拉底那,本能成為批判的而意識則成為創造作用的。用觀念來反對生命。蘇格拉底是『理論的人』,是悲劇的人唯一真正的對立面。」


  蘇格拉底哲學即歐陸傳統以理性為依歸的哲學,使理性遮蔽了本能、遮蔽了肯定的(肯定的否定)和起創造作用的力。理性形成的理論知識,忽略了理性之外的實踐知識,即從行動、環境中認識的知識。相對於多元的、非理性之悲劇的人,理論知識所形成的則是一元的、理性之理論的人。


  「系譜學的任務是從意義向價值邁進、從詮釋向評價邁進:某事物的意義是此事物跟占有它的力之間的關係,某事物的價值則是展現在作為複合現象的事物中的力的階層。」


  尼采哲學試圖從系譜學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意義是力之間的關係;即一個宰制力跟一個被宰制力之關係。價值則是力背後的階層、權力所決定。



  「一個事物所具有的意義跟能夠控制它的力(force)一樣多。」、「要描繪主動力的特性無疑是更加困難,因為在天性上它們避開意識的掌握。」


  在上述差異的討論中,意識是批判的和否定的力,相對於本能是肯定的和起創造作用的力。主動力在天性上避開了批判的和否定的力的掌握。然而,何謂主動力與反動力?


  「主動力是:1. 可塑的、宰制的及支配的力。2. 貫徹其所能的力。3. 肯定它的差異、使它的差異成為享受和肯定之對象的力。」;「反動力是:1. 效用的、適應的、局部限制的力。2. 將主動力跟其所能分隔開來的、否定主動力(弱者或奴隸的勝利)。3. 跟其所能分隔開來、否定自己或反對自己的力(弱者或奴隸的統治)。」又何謂主動、反動與被動?


  「反動是一種力之起源性質,但除非它關連上主動、以主動為根據,否則它無法如此這般地受到詮釋。」、「反動─生成並不擁有存有。」、「主動─生成是起審定作用的及肯定的,就像反動─生成是起否定作用的及虛無的一樣」、「被動並不意味著不─主動;不─主動是反動;被動所意味的是不─被作用。被動僅是不被作用的反動。」、「肯定不是主動,而是主動生成之權力。」


  由此可知,事物的意義為力的作用(差異元素);即主動力與反動力作用下的結果。主動力與反動力是相互作用的,無法單獨存在。其與存有的關係是反動(不主動)不擁有存有、是虛無的。被動則是不被作用的反動、是反動的一種狀態。而肯定是主動生成背後的力、權力選擇下的結果。


  「反動的投射被尼采稱為一種虛構:一個跟這個世界相對立的超越感覺世界的虛構,一位跟生命矛盾的神之虛構。」、「反動力倚仗著一種虛構而獲勝。它們的勝利總是立足在否定之上,如同立足在某種想像的東西上。」


  反動非感覺、經驗世界的存有,相對於真實,它是虛構的。反動力的獲勝,如:奴隸戰勝主人。


權力意志


  「力是那個能夠的東西,意志是那個意欲著的東西。」、「一個力永遠是藉著權力意志而凌駕於其他力之上。」、「權力意志既不是一種存有也不是一種生成,而是一種悲慟作用,亦即,權力意志嶄露自身為力之感受性。」、「在意志中,權力是某種無法表達的東西(可動的、可變的、可塑的);在意志中,權力如同『施予者的美德』。」


  力如同「指月」的手指、工具的手指,意志則是指向的月亮、即背後的意義、目的、創造。權力意志非主動力或反動力、非存有或虛無,而是主動與反動生成背後的力;即力之生成。故一個力在權力意志選擇下有了肯定或否定的性質。


  「力的本質係它跟其他諸力的量差,以及別忘了這個差異表現為力質」、「權力意志是差異元素,那個決定了力與力的關係並且產生出力質的系譜元素」、「本質僅是意義和價值;本質是由跟事物具有親和性的力及跟這些力具有親和性的意志所決定的。」


  意義是力之間的關係,價值則是力背後的階層、權力所決定。權力意志是差異元素、是各價值評判的基礎背後的價值差異。力的本質為量差;即力與其他力的差異。力作用後表現、可感知的力則為力質。權力意志是看不見、感受不到的量差,只能從看得見、感受得到的力質推測、表達。


永恆回歸


  「擲骰子,擲一次骰子有兩個時刻,被擲起的骰子及在落下的骰子。被擲出的骰子是對偶然的肯定,它們在落下時所形成的組合是對必然的肯定。必然在偶然中得到肯定,跟存有在生成中得到肯定、一在多重中得到肯定,意思完全相同。」、「肯定總是成雙的;我們不能飽滿地肯定生成之存有而不同時肯定主動─生成之存有。」、「永恆回歸(生成之存有)是第二個時間,是擲骰子之結果,是對必然之肯定。」、「回返是那個生成著的東西之存有。」、「永恆回歸絕非一種同一之思想,而是一種綜合的思想,一個絕對地差異之思想,其要求在科學之外的一種新的原理,這個原理是多樣作為多樣本身之重新產生的原理,是差異之重複的原理。」


  成雙的肯定;即肯定擲骰子(生成)、肯定落下(主動─生成)。永恆回歸(生成之存有)是必然、存有、一;回返即存有、生成之存有。與黑格爾的統「一」不同之處在於,永遠在差異中、回返中作用;回返為在必然與偶然之間、在存有與肯定之間、在一與多之間的差異重複,非同一,而是綜合、多元。回返本身就是那個在多樣中或在多重中得到「肯定的一」。換句話說,永恆回歸中的同一性並不指那個回歸著的東西之本性,而是相反地指為了那個差異著的東西而回返的事實(反動力並不會回返)。如:看著手上的筆,一眨眼,前一秒、過去的筆與現在眼前的筆還是同一支嗎?事實上,上一秒與下一秒早已產生差異、非同一的;「同一」非事物本身,而是在經驗上的同一、共同經驗到手上的筆的同一。


  「沒有一個肯定不是被一個否定立即跟隨著。也沒有一個肯定不是讓一個巨大的否定先行著。若沒有肯定就不會是實在的或完整的。」


  沒有肯定就沒有存有物;即經驗世界的事物。然而,何謂肯定與否定的關係?


  「權力意志本身跟永恆回歸的關係;作為感覺、思考的新方式、尤其是作為存有的新方式的一種蛻變之可能性。」、「永恆回歸使否定蛻變:他讓沉重成為輕盈的東西,它讓否定過到肯定那一邊,它讓否定成為一種給予肯定的權力。」


  權力意志的性質有肯定或否定;永恆回歸則只有肯定的回歸,讓否定成為一種「肯定的否定」。以柏格森哲學來理解的話,即在思想(智能)尚不明確時,哲學家第一步驟便是「拒絕」(直觀的否定)某些東西、抵抗既有認知,該否定是不會改變的。之後,經過線性邏輯思考(智能)後跳脫(外在於自身)直觀的弧線產生了肯定的結論。然而,這肯定的結論卻又讓哲學家感受到不可能性,即與原先的否定相同的不可能性。故否定(非黑格爾式對立的否定,而是一種上升、進化的肯定的否定)的理性是模糊的,與原世界斷裂、衝突,進而促使智能的思考。換句話說,肯定即智能:線性的、連續的、邏輯的、不變的、非創造的、可預測性的、肯定的、概念的、形成內容的、存有的。否定即直觀:跳耀的、不連續的、非邏輯的、變化的、原創性、不可預測性的、否定的、行動的、擺脫內容的、非存有的。


超人:反對辯證法


  「尼采所對抗的敵人:此即將肯定跟真之真確性或實在之正面性混為一談的辯證法。」、「辯證法無知於意義、本質、改變及轉化。」、「辯證法其實踐動力則是異化及異化之去除、是異化及重新占有」、「根據尼采的看法,『存在有意義嗎?』是哲學最高的問題,是最經驗性的、甚至也是最實驗性的問題,因為它同時提出了詮釋及評價的問題。」、「一種新的思考方式,一種新的評價方式:不是一種價值的改變,不是一種抽象的排列或一種辯證的顛倒,而是發生在諸價值之價值所源自的元素中的改變和顛倒,即一種『價值重估』。」


  辯證法獨尊智能、理性、一元,而排除直觀、差異、多元。藉由「價值重估」,不是一種價值上的改變,而是一種發生在諸價值之價值所來自的差異元素上的改變和顛倒。唯有改變價值元素,我們才能破壞所有取決於舊元素的價值,並將直觀、差異、多元作為上升、進化的肯定的否定。


  「肯定之意義既不是真,也不是實在,而是評價;不是作為承擔的肯定,而是作為創造的肯定;不是人而是作為生命新形式的超人。」


  超人即生命的蛻變、進化、新形式。跳脫、超越辯證法下語言化、概念化的生命,創造生命新的可能性。


尼采與哲學


  「尼采使虛無主義成為所有形上學的前提。」、「哲學最高的技藝,即詮釋之技藝」、「沒有永恆性的哲學,沒有具歷史性的哲學。哲學,永遠是不合時宜的,不合時宜於每個時代。」、「為人類提供一個新的基礎:系譜學的哲學,權力意志的哲學。」、「『沒有事實,只有詮釋』對於自由思想之批評是尼采作品中的一項根本的主題。」、「哲學家作為哲學家,他不是智者,哲學家作為哲學家,他不再服從,他用命令取代舊智慧,他打破舊價值並創造新價值。『對他來說,知識就是創造,他的作品即立法,他的真理意志就是權力意志』。」、「讓多重、生成、偶然成為純粹肯定之對象,這就是尼采哲學的意義。」


  尼采的虛無主義;即認為世界、生命的存在是沒有客觀意義、目的及可理解的,重新肯定被理性所忽略的直觀、差異、多元等價值。當上帝已死,人人都應成為哲學家,開始為自己立法、立目標。不再追求永恆真理的哲學,而是體認到人作為有限的存有,永遠無法認識無限、永恆的意義,如同人無法認識上帝。雖然哲學永遠是不合時宜的;因為哲學作為智能下、語言概念下、理性下、肯定下思考的結果,永遠只能追在行動、否定之後。但如同尼采以權力意志作為哲學新的基礎,顛倒、改變了辯證法。哲學家的價值、工作在於創造新價值、創造新概念,使生命成為某種肯定的東西。

2021/10/18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