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圖紙的半年(二):興趣的擴展到生活經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圖紙的半年(二):興趣的擴展到生活經營〉2023-07-11


  幾年前,我和一個後來變得比較要好的朋友成為了室友,在他的推薦下接觸到了NS(雖然這和我比較晚從研究所畢業說不定有關,但我真的特別感謝)。當時最吸引我的遊戲是《曠野之息》,那段時間,我在上面花費了幾百個小時,雖然可能不是我總共花過最多時間的遊戲,但花在上面的時間卻完全是值得的。我不會一邊聽音樂或Podcast一邊玩,玩完也不會有虛度的感覺,我投入在其中,享受遊戲的樂趣、以及一種獨特的文化。


  事實上,在那之前,雖然我玩遊戲,但卻都覺得那只是打發時間、甚至是浪費時間。我一直是很有意識地知道自己去玩遊戲只是因為想要「找個東西沉迷」與「不想閒下來」。但《曠野之息》讓我意識到遊戲有一些不簡單的東西,一部分的遊戲與文化關聯;另一部分,甚至創造了一種文化。


  我不清楚那種過去未曾理解的樂趣是什麼,於是開始查資料,在那段時間我接觸到了youtube頻道「Gamker」以及以主機遊戲為核心的網路電台「機核」。某種意義上,這兩個頻道也緩解了我兒時對中國的一些偏見。明明在資訊的取得、正版硬體與軟體的取得上台灣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具有優勢、也更少「不能明面上討論的內容」。但在遊戲文化的研究上,台灣的相關頻道普遍沒有中國那樣細緻。



  我陸陸續續地把機核電台十年份左右的節目從第一期開始重頭到尾聽完。那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許多是關於遊戲、也很多在遊戲之外。


  其中一個主要系列是「常規節目」,幾名主持人在那個節目裡分享各種主題的相關日常經驗:宿舍生活、高考經歷、痔瘡病友故事、喝醉出糗等各式各樣。早在疫情爆發之前,這些有趣的節目似乎就已經掌握到了之後生活類Podcast的精隨,也讓我有幸比別人更早習慣這種「填補聽覺空缺」的模式,去能在那些放鬆休閒的時候,隨時補充新知。


  幾年過去,主持人們打趣地說到:他們的生活都已經被榨乾了,沒有新的常規節目主題可以做了。由於主持人們都把能說的、該說的故事都說過了,只能請嘉賓來錄「重製節目」。


  我想從這個角度開始談2023下半年的前圖紙計畫。



  一個我其實一直有在做的事情是去重新考慮與擴充過去思考過的問題,這部分在上一篇裡面談過。但另一部分在於,我需要去擴展自己的生活。我原先在做的工作是不太需要接觸到人的,我對於公事公辦地接觸人也有一些牴觸,我很不樂意在與一個人基於事務而互動時的那種「其實不是在跟這個人互動」。


  現代社會中時常出現的「不是關係的關係」之普遍存在能被關連到韋伯談論的「喀爾文派式的就事論事」。對極致的喀爾文派理想典型而言,我們要做出符合「鄰人愛」,但僅僅是為了落實「鄰人愛」,因為既然我是被上帝選中的人,我怎可能不是會去落實鄰人愛的那種人呢?


  在韋伯的論述中,這種就事論事滋養了資本主義社會的茁壯發展。事務經由我們與不特定的「恰好處於體系特定位置上的人」傳遞到另一件事務,當中的每個「人」都僅僅是其中的一個節點。你看似與另一個人在說話,實際上只是交辦事情,那句話不需要是他在聽,也不需要是你在說。於是這讓我感到恐懼。



  去與孩童接觸是一種對我而言最舒適的練習。和孩童之間的相處中我(主觀體驗上)完全不必把對方當成特定的什麼,雖然部分的孩童會很自然地稱呼我們為「老師」,但隨著她漸漸知道我們和她平時遭遇的老師「不太一樣」,即便口語上一時沒辦法調整,態度也會完全不同。至少能先有一些不是權威的老師,然後就有可能更把我們當成與之平等的人。


  去參與教育便在這幾個意義下成為我下半年的計畫。在教育的內在面向上,我得以去接觸更多各式各樣,且以人與人之間的方式互動著的「真實的人」;從外部來看,這也是在擴充我自己的生活以至於讓我不會像機核常規節目的主持人那樣「被榨乾」。


  另一方面,我本來只是基於娛樂上的興趣去看的小六德州撲克頻道,意外地提供了我對於更全面的計畫(或者張旺山老師譯作「生活經營」的,韋伯所謂的Lebensführung)更全面的思考。這些更加「個人整體論」式的,從更擴展的方向上去考慮單一領域中每一行為真正的期望值價值的思考,給了我重大的啟發。


  我一直相信一切彼此關聯,或從一種更形上學的角度來說「一切是一個整體」。但他們在個人的個別行動裡面如何關聯在一起、如何是一個整體,這是我近期特別想要去探究與梳理的。



  說了半天還沒有明確地談到下半年想要做的事情,也幾乎沒有在水面上談論前圖紙。所以下一篇肯定是還會有,我相信會有比較多事務性的內容,那是我最開始想說的,但這兩篇談的東西意外地讓我很喜歡。這是每個「去寫」的人所能得到的特別明確的好處,熱愛種植的與熱愛教育的人大概也都多少有所體會。讓它生長一下,無論是文章、生活、或是人。




前篇:

〈前圖紙的半年(一):鞋盒裡到廣場上〉

後篇:

〈前圖紙的半年(三):新的內容到新的形式〉

〈前圖紙的一年(一):小小的,但去做了對吧〉

〈前圖紙的一年(二):關於寫作,以及熱水器〉

〈前圖紙的一年(三):個人化的(觀看的)筆記〉

〈前圖紙的一年(四):日復一日的樂趣〉


avatar-img
86會員
749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認真去思考這些關於MeToo運動的意義之後,大學時在性別課上聽到的「個人即政治」的口號重新迴響起來。這一本來屬於個人的寫作計畫也對我而言具有明確的公共性。一方面我會希望更多地去談論人們(還是會包括我自己)關注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會希望更多會關注這些問題的人可以看到並共同參與這些思考。
  「語言就只是一個工具而已」。在這個意義上是的。但它不總是作為一種溝通的工具。作為一種工具與中介,語言就像門一樣,它總是有潛力讓我們可以通達彼此、可以去通達一個難以透過別種方式展開的,充滿歷史、文化與記憶的世界。但它也可以完全緊閉,用來將一群人排除於主流的社會之外。
  如今,沒有什麼比我們親眼見到的現象更真實,沒有什麼比跨國企業、比網際網路、比賣座電影更加真實。那些明明已經凝鍊卻無比巨大的現代性,成為了人類意識與價值的最主要來源,這些「人造物」不再為人所效勞,而是賦予人類勞動價值,好讓自己得以更廣泛地自我複製與傳播的新的神祇。
  對一些「鋼鐵直男」而言,去判斷這些距離可能太幽微。隨著社會對性騷擾與令人不適的追求之探討,的確使得一些人開始覺得自己本來好像可以做的事情漸漸要變得不能做了。但這不意味著你被剝奪了什麼,而是從現在起,你應該要開始練習你一直沒有好好培養的人際敏感度。
  在下一個時代裡,漫長的、畫技上的訓練之重要性會被降低,但文化積累的週期一點也不會因此縮短。那種積累的過程曾被鐵路、飛機與網路縮短過一些,但終究要一個人花費他大量的時間與心力才能夠一點一滴達到。那是一種瀰漫式的技藝,在工具與時代的不斷推演之間,始終在藝術裡面扮演著特別重要的環節。
  這種把所有「非典型」的互動全都混為一談的狀況點出了當前社會的兩個問題:「對性的教育和公開討論的缺乏」以及「過於單一的親密關係標準價值」。拉開我們每個人的記憶去看,在MeToo運動之前,我們是否曾經聽過有人公開談論過性?如果有的話,是誰在談論?通常不是你的父母或老師。
  在認真去思考這些關於MeToo運動的意義之後,大學時在性別課上聽到的「個人即政治」的口號重新迴響起來。這一本來屬於個人的寫作計畫也對我而言具有明確的公共性。一方面我會希望更多地去談論人們(還是會包括我自己)關注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會希望更多會關注這些問題的人可以看到並共同參與這些思考。
  「語言就只是一個工具而已」。在這個意義上是的。但它不總是作為一種溝通的工具。作為一種工具與中介,語言就像門一樣,它總是有潛力讓我們可以通達彼此、可以去通達一個難以透過別種方式展開的,充滿歷史、文化與記憶的世界。但它也可以完全緊閉,用來將一群人排除於主流的社會之外。
  如今,沒有什麼比我們親眼見到的現象更真實,沒有什麼比跨國企業、比網際網路、比賣座電影更加真實。那些明明已經凝鍊卻無比巨大的現代性,成為了人類意識與價值的最主要來源,這些「人造物」不再為人所效勞,而是賦予人類勞動價值,好讓自己得以更廣泛地自我複製與傳播的新的神祇。
  對一些「鋼鐵直男」而言,去判斷這些距離可能太幽微。隨著社會對性騷擾與令人不適的追求之探討,的確使得一些人開始覺得自己本來好像可以做的事情漸漸要變得不能做了。但這不意味著你被剝奪了什麼,而是從現在起,你應該要開始練習你一直沒有好好培養的人際敏感度。
  在下一個時代裡,漫長的、畫技上的訓練之重要性會被降低,但文化積累的週期一點也不會因此縮短。那種積累的過程曾被鐵路、飛機與網路縮短過一些,但終究要一個人花費他大量的時間與心力才能夠一點一滴達到。那是一種瀰漫式的技藝,在工具與時代的不斷推演之間,始終在藝術裡面扮演著特別重要的環節。
  這種把所有「非典型」的互動全都混為一談的狀況點出了當前社會的兩個問題:「對性的教育和公開討論的缺乏」以及「過於單一的親密關係標準價值」。拉開我們每個人的記憶去看,在MeToo運動之前,我們是否曾經聽過有人公開談論過性?如果有的話,是誰在談論?通常不是你的父母或老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除了父母對子女的成長影響深遠,小孩從小開始上學去,對著老師同學的時間比起在家的時間更多,一個孩子的好與壞,也跟從小敬重的師長有密切的關係。正面的師生關係可以培養一個自信樂觀的人格,反之,可能造就自卑帶有陰霾的童年,長大後的人格出現問題分分鐘就是上學時埋下的種子。 記起小學初期,史密妻大多數回憶都是
Thumbnail
在和孩子聊天的過程中,老師總會發現和傾聽孩子不同的想法, 偶爾是生活趣事,有時是自己學習到事物的成就感, 有時也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話題~ 詠淇:「老師,當老師好玩嗎?」 老師:「嗯......好玩呀!有很多不同的事情可以做,還有可愛的小朋友。」 軒穜:「那當老師是不是有點辛
Thumbnail
老師說寫有共通性的東西,讀者才會有共鳴,有共鳴才比較會有人看。 可我愛跟老師作對,就愛亂寫…… 夢,這種東西呢太個人了,不容易讓人共鳴。但是,讓我夢到了,我就想《它跟我有緣!我要把它寫下來!》…………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我轉換工作後的第一份工作的心路歷程,包括了環境的陌生感、與老闆的相處、上班壓力與薪資討論等等。
Thumbnail
我想小朋友大概也看出我的手忙腳亂了,我總是在想自己到底什麼時候能看起來像個從容的大人呢 ? 但同時我也會告訴自己,第一次難免生疏,不需要要求自己在第一次就做到100分。
記得剛成為國小新鮮人的孩子,下課時總喜歡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探險,尋找屬於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孩子只要想獨處,就會去他自己專屬的秘密基地看看花草,發呆放空;同學邀約時,也會一起去玩學校的遊樂器材,在那裡有更多的同學,也認識了不少中高年級的學生。現在想想,真的很感謝低年級的班導,讓學生們在下課時間能充分的玩
Thumbnail
練習生涯邁入第四週,上週在軟橋上寫作課時,Lulu老師請我們去觀察再四處寫作的孩子,欣恩曾經提問,不確定身為練習生的我們,在協助孩子寫作上要做什麼才對?我是聽到品師對一個孩子做出肯定之後,也給出一些繼續寫下去的思考方向,我自認我可以做到前半部分,所以我把自己當作讀者,去讀不同的孩子的創作,單純給予讀
Thumbnail
過去也曾對於一段段無疾而終的感情失落不已,直到現在才知道那些都是我學習課題的必要經歷,而那些曾有短暫緣份的人們,都是來教導我課題的老師,若不是,就反而是我有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我才是來教導他們課題的老師,而我能教的大概就是無條件的愛。
經過好幾天的思索,中間和這位老師見到了面 他用他8年的教師生捱和我說了好多不同的觀點 一下就被道破我不確定的內心和掙扎 他是舞蹈,我是美術 有關才藝的這項工作職捱 或許就是這樣的吧 前幾年會是最辛苦的,至少2年裡 你必須不斷學習 吸收前輩老師的經驗 在那之前 你先得熬過去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除了父母對子女的成長影響深遠,小孩從小開始上學去,對著老師同學的時間比起在家的時間更多,一個孩子的好與壞,也跟從小敬重的師長有密切的關係。正面的師生關係可以培養一個自信樂觀的人格,反之,可能造就自卑帶有陰霾的童年,長大後的人格出現問題分分鐘就是上學時埋下的種子。 記起小學初期,史密妻大多數回憶都是
Thumbnail
在和孩子聊天的過程中,老師總會發現和傾聽孩子不同的想法, 偶爾是生活趣事,有時是自己學習到事物的成就感, 有時也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話題~ 詠淇:「老師,當老師好玩嗎?」 老師:「嗯......好玩呀!有很多不同的事情可以做,還有可愛的小朋友。」 軒穜:「那當老師是不是有點辛
Thumbnail
老師說寫有共通性的東西,讀者才會有共鳴,有共鳴才比較會有人看。 可我愛跟老師作對,就愛亂寫…… 夢,這種東西呢太個人了,不容易讓人共鳴。但是,讓我夢到了,我就想《它跟我有緣!我要把它寫下來!》…………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我轉換工作後的第一份工作的心路歷程,包括了環境的陌生感、與老闆的相處、上班壓力與薪資討論等等。
Thumbnail
我想小朋友大概也看出我的手忙腳亂了,我總是在想自己到底什麼時候能看起來像個從容的大人呢 ? 但同時我也會告訴自己,第一次難免生疏,不需要要求自己在第一次就做到100分。
記得剛成為國小新鮮人的孩子,下課時總喜歡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探險,尋找屬於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孩子只要想獨處,就會去他自己專屬的秘密基地看看花草,發呆放空;同學邀約時,也會一起去玩學校的遊樂器材,在那裡有更多的同學,也認識了不少中高年級的學生。現在想想,真的很感謝低年級的班導,讓學生們在下課時間能充分的玩
Thumbnail
練習生涯邁入第四週,上週在軟橋上寫作課時,Lulu老師請我們去觀察再四處寫作的孩子,欣恩曾經提問,不確定身為練習生的我們,在協助孩子寫作上要做什麼才對?我是聽到品師對一個孩子做出肯定之後,也給出一些繼續寫下去的思考方向,我自認我可以做到前半部分,所以我把自己當作讀者,去讀不同的孩子的創作,單純給予讀
Thumbnail
過去也曾對於一段段無疾而終的感情失落不已,直到現在才知道那些都是我學習課題的必要經歷,而那些曾有短暫緣份的人們,都是來教導我課題的老師,若不是,就反而是我有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我才是來教導他們課題的老師,而我能教的大概就是無條件的愛。
經過好幾天的思索,中間和這位老師見到了面 他用他8年的教師生捱和我說了好多不同的觀點 一下就被道破我不確定的內心和掙扎 他是舞蹈,我是美術 有關才藝的這項工作職捱 或許就是這樣的吧 前幾年會是最辛苦的,至少2年裡 你必須不斷學習 吸收前輩老師的經驗 在那之前 你先得熬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