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31|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職涯發展|從傳統「縱向」的職業規劃,到「橫向」的新型職涯發展

過去的職業規劃講求的是「往上走」,可能是「升職、加薪、跨國」,然而越來越多人發現往上走反而離自己「理想的生活」越來越遠,工時長、壓力大是原因,但在我看來也有可能是「好學生為了符合社會期待,守著一份不完全適合自己的工作」

新型的職業規劃應當是「在不斷的嘗試中,逐步逼近,找到自己擅長的天職工作」,享受這份工作帶給自己的愉悅感和成就感,進而過上內心充盈的幸福人生。

提早退休不做事的人生,很無聊

很多人拼命升職加薪,為的是追求未來「提早退休」的可能。

從大學開始,我便發現「提早退休,享受人生」是個虛晃的追求。很多人退休後依然會「給自己找事幹」,而不單純只是吃喝玩樂。以我來說,不做事情時,我就會陷入焦慮,只有在為了「產出有價值的內容」而「不斷學習新的事物」,在輸入與輸出之間產生的「心流狀態」,才讓我無比滿足。

為了瞭解這是怎麼一回事,我搜尋資料後發現,原來在遠古時代,環境險惡,人為了生存,大腦已演化成隨時「保持警覺、提防敵人」的模式設定。進入現代社會,雖然沒了隨時可能奪走性命的猛獸的攻擊,然而人腦並沒有演化的這麼快,學會放鬆,因此依然會在「無事可幹」的時候四處尋找危機,而不由自主陷入焦慮。

人不可能只單純「吃喝玩樂、享受人生」就能獲得無限快樂,就算有,可能過了一段時日,也會感到空虛。

為了不過上「提早退休,反而陷入焦慮」的人生,我知道人勢必得做事,找到自身熱愛,並且能持續幹下去的動力。


80-90%的財富是在40歲後獲得的

巴菲特會花一年時間研究,只做「一個投資決策」,之後再花十年時間坐等收益。了解過巴菲特資產增長曲線的人,應當會發現「巴菲特99%的資產皆在50歲後累積」。

「大部分人不願意慢慢變富」,太多人為了達成提早退休的目標,沒有了解自己的天賦,進入社會後就慌張把自己塞進一份工作,就算發現不適合自己,也不願犧牲眼前的利益,而放棄「找到更匹配自己天賦的工作,擁有更巨大回報的潛力」。

還有的人,不甘於只領死薪水,但又貪圖「賺快錢」,匆忙聽信謠言,上了不少當。在我看來,如果有「底層能輕易翻越階級」的手段,除非中樂透,大概率都是詐騙,因為這不符合經濟運行法則——錢只會流向能解決更大問題,為社會產生更多價值的人身上。有人就算真的僥倖撈到錢,拉長時間維度,也能憑「實力」花完。

既然80-90%的財富是在40歲後獲得的,在此之前我們應當「大膽探索」,找到自己的優勢,因為優勢只有在「具體實踐中」才會被慢慢發覺。假如沒有利用年輕時盡可能的探索自己的長板為何,用自己的短板與他人的長板相比,加上時間的複利,差距勢必會越來越大,也會活得更憤世嫉俗。

一個正確的決策,搭配時間的複利,將獲得巨大的回報;然而一個垃圾的決策,拉長時間的維度,你只會獲得更爛的垃圾。


通往AI時代的轉折點,許多工作根本還沒被創造出

你大學所選的科系以及第一份工作都不應該成為「限制發展自己」的枷鎖,更何況AI的發展下,太多工作命在旦夕,有很多職業「尚未被創造出來」,或是「藉由AI工具的幫助,為自己創造工作」的可能性越來越高。因此持續了解自己對於「解決什麼問題」有最大的熱情,挖掘更多的潛能,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AI爆發之前的年代,講求「專業」的培養,你的專業越穩固紮實,築起的護城河也越高,企業也喜歡看到候選人在一個領域持續紮根的履歷。然而AI的出現讓大家發現AI能在任何專業領域完成的又快又好。過去以「縱向」發展,深耕一個領域的職業發展方式,受到嚴重威脅。

AI無法取代的是,「故事表達」及連結不同領域之間的「創新力」,AI雖然也能「生成一些故事及創意」,但是是基於原有的數據模型,遠不及人類天然擁有的「情感表達」及真正「跳脫框架」的創造力。

「找到自己的熱情+真誠的故事表達+跳脫框架的創新力」是解方,且只有多方面「橫向的職業探索」才能獲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