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3|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同理心是種想像力嗎?從情緒到同理心

▌摘要


❏ 情緒是由經驗、想法和感覺揉合而成的。

❏「感同身受」是想像所產生的心理體驗


同理心不只是感受他人的痛苦,而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以下是從《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摘錄出的思考與讀書筆記。


▌情緒的形成


作者認為,情緒不是天生的,而是我們的大腦根據經驗、想法和當前情況產生的。這就是為什麼面對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


▌同理心的形成


當我們察覺到別人的情緒時,我們的大腦會根據自己的經驗來理解它。我們可能會試著想像他人的感受,但不是簡單地複製,而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創造出相應的情緒體驗


▌觀念的影響


我們對情緒的理解會影響我們如何感知他人的情緒。比如,如果有人認為「悲傷」只表現為哭泣,那麼他可能無法察覺到一個沒有哭泣但內心悲傷的人的真實感受。


▌社會和文化的作用


我們通過與他人互動和文化傳承,學習了不同的情緒表達方式。這就是為什麼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會以不同方式理解和表達情緒。


▌同理心與感同身受的區別


雖然同理心讓我們能夠理解和關心他人,但我們不可能完全感受到別人的感受。每個人的經歷都是獨特的。過度感同身受可能影響判斷力。太投入他人情緒可能會誤解他們的真正需求。這不只會影響我們客觀分析問題的能力,還可能導致我們無法有效地幫助他人。要真正幫助別人。


▌我的感想


❏ 總之,同理心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我們透過自己的經驗、觀念和文化來塑造這種情緒。我們能想像他人的感受,但其實也只是想像而已


❏ 有時候我們會聽到有人說:「你怎麼那麼冷血」。或許他對自己的寵物和家人可能很有耐心和包容,只是對某些人就沒有,所以看起來好像很無情。所以怎麼能輕易下標籤呢?


❏ 在網路上,我們常看到有人冷嘲熱諷,好像完全沒有同理心。但這可能只是因為網路環境的特殊性。如果在現實生活中,或是面對不同的人,他們可能會表現得很不一樣。那麼,哪一個才是真實的他們呢


人,真是複雜的動物啊!



#認知偏見 #大腦可塑性 #情緒智商 #心理學 #文化差異 #社會學習理論 #神經科學 #行為心理學 #情緒調節 #人際關係 #溝通技巧 #自我反思 #心理健康 #情緒教育 #社會心理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