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心理PERMA的共生與互補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微壓力微習慣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引言

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追求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成為了許多人關注的焦點。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提出的PERMA模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面理解和提升幸福感的框架。PERMA模型涵蓋了五個核心元素:正面情緒(Positive Emotions)、人際關係(Relationships)、投入(Engagement)、成就(Achievement)和意義(Meaning)。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五個元素中的對立與對流關係,並分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平衡這些元素,以提升整體幸福感。

raw-image

一、正面情緒與負面情緒的對立與對流

1. 對立:二元矛盾

正面情緒負面情緒看似截然不同,卻在我們的生活中時常交織。

  • 正面情緒包括快樂、自信、感恩、希望等,這些情緒能帶來愉悅感和積極的動力,有助於增強心理能量與創造力,促進人際關係和自我成長。
  • 負面情緒如焦慮、憤怒、悲傷、恐懼等,雖然帶來不適感,但它們具有警示功能,幫助我們應對威脅或解決問題,促進深度反思與學習。


矛盾點在於,正面情緒注重「愉悅與希望」,而負面情緒則關注「挑戰與威脅」。
這種差異使得兩者在功能和特質上形成二元對立。過度追求正面情緒可能讓我們忽視現實問題,導致浮躁或盲目樂觀;反之,過度陷入負面情緒則可能引發心理壓力和倦怠,影響生活質量。

二元矛盾案例
假設有一個人過於樂觀,忽略了潛在的風險,最終導致計劃失敗。反之,另一個人可能過度焦慮,無法享受當下的幸福感,生活變得壓力山大。


2. 對流:共生互補

儘管正面情緒負面情緒看似對立,但它們其實可以互補存在。

  • 正面情緒提供心理能量,增強信心和創造力,讓我們更有動力面對挑戰;
  • 負面情緒則提供警示,促進問題解決和深度反思,避免我們重蹈覆轍。


動態平衡的關鍵在於,當我們面對挑戰時,負面情緒提醒我們需要採取行動,而正面情緒則在解決問題後帶來滿足感。這種動態平衡使我們既能應對困難,又能從中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共生互補案例
小芸業務經理在面對業績壓力時,既感到焦慮(負面情緒)以提醒自己需要努力,也保持對成功的期待和興奮(正面情緒)。這樣的情緒平衡讓她既能認真應對挑戰,又不失對工作的熱情,最終實現了業績目標。


重點啟發

  • 情緒的平衡對於個人心理健康至關重要。
  • 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相輔相成,適度的負面情緒能促進個體的成長與進步,而正面情緒則提供動力和滿足感。
  • 學會管理和調節情緒,有助於提升整體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raw-image


二、人際關係(R)與成就(A)的對立與對流

1. 對立:二元矛盾

人際關係(R)成就(A)之間,經常會出現明顯的張力和矛盾。

  • 人際關係(R)強調與他人的連結、支持與合作,通過情感聯繫提升幸福感,注重群體合作勝過個人利益。
  • 成就(A)則專注於個人的目標實現與成功感,通過努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強調個人努力勝過關係維繫。


矛盾點在於,R注重「我們」,可能犧牲個人目標;而A注重「我」,可能忽視人際連結的重要性。
這種核心衝突使得兩者在追求過程中呈現排他性。例如,一個團隊成員過於追求個人表現,導致團隊合作受損;反之,過度維護團隊和諧,忽略個人發展。

二元矛盾案例
一名主管過於關注團隊關係,忽視了個人和團隊的目標,導致整體效率低下;或者一名員工過於追求個人業績,忽略了團隊合作,導致人際關係緊張。


2. 對流:共生互補

儘管人際關係(R)成就(A)看似對立,但它們其實可以在適當條件下互補共生。

  • 人際關係(R)提供情感支持與資源,助力A的實現;
  • 成就(A)帶來的成就感則增強R中的信任與尊重,進一步促進人際關係的穩固。


動態平衡在於,R為A提供穩定的基礎,A則使R更有價值和意義。
例如,團隊合作中的情感支持讓個人成就更加突出,而個人的成功反過來強化團隊凝聚力,實現雙贏的局面。

共生互補案例
艾麗技術經理在關注團隊情感的同時,設立明確的目標和獎勵機制,促進團隊成就與人際關係的雙贏。這樣不僅提升了個人成就,也建立了更加緊密的團隊關係。


重點啟發

  • 人際關係和成就是互相促進的關係。
  • 良好的人際關係能提供情感支持和資源,幫助個人實現目標;而個人的成就又能增強人際關係中的信任與尊重。
  • 平衡兩者,能夠在追求個人成功的同時,維持和諧的人際關係,實現全面的幸福感。

三、投入(E)與意義(M)的對立與對流

1. 對立:二元矛盾

投入(E)和意義(M)之間也存在明顯的張力。

  • 投入(E)指的是專注於當下的活動,享受「心流」狀態,追求過程中的滿足感,關注短期行動,著眼於當下的專注與效率。
  • 意義(M)則是將行動與更大的目的聯繫,尋找人生的價值與方向,關注長期目標,著眼於行動的終極價值。

矛盾點在於,E強調「此刻」,可能忽視長期目標;而M強調「長遠」,可能導致忽略當下的具體行動。
這種核心衝突使得兩者在追求過程中呈現排他性。例如,一名藝術家全神貫注於創作,卻未能考慮作品的社會意義;或者一名志願者過於關注活動的意義,卻缺乏具體的投入和行動。

二元矛盾案例
一名學生過於專注於學習技巧,忽略了學習的長遠意義,導致學習動力不足;或者一名社會活動家過於關注行動的意義,卻缺乏具體的投入和行動計劃。

2. 對流:共生互補

然而,投入(E)意義(M)並非無法共存,它們可以互補並生。

  • 投入(E)為意義(M)提供實現的途徑,幫助個體將宏大目標分解為具體行動;
  • 意義(M)則為投入(E)**提供方向和動力,讓當下的投入更具價值感。


動態平衡的關鍵在於,在專注當下的同時,持續反思行動的長遠意義。
例如,小芸業務經理在投入業務拓展的過程中,認識到其工作對公司發展和個人職業生涯的深遠影響,從而更加熱情和專注。

共生互補案例
小芸業務經理在享受業務拓展過程中,同時設立與公司長遠發展相關的目標,提升工作的意義感和專注力;活動家在明確意義的指引下,制定具體行動計劃,實現長遠目標的同時享受行動過程。

重點啟發

  • 投入和意義是實現個人和職業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 投入讓個體能夠專注於當下的行動,提高效率和成就感;意義則賦予行動更高的價值和目的,激勵持續的努力。
  • 將兩者結合,能夠在享受過程的同時,實現長遠的目標和價值。
raw-image

結論

PERMA模型中的各個元素(正面情緒、負面情緒、人際關係、成就、投入、意義)並非孤立存在,而是在對立對流中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對立(二元矛盾)揭示了每對元素之間的張力和潛在衝突,而對流(共生互補)則展示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平衡這些元素,實現更高層次的幸福感。

實踐建議

  • 認識對立:了解每對元素的潛在矛盾,避免極端偏向一方。
  • 促進對流:學會在不同情境中靈活調整,讓對流成為提升幸福感的策略。
  • 全面發展:在追求個人目標的同時,重視人際關係和情緒管理,並將投入與意義結合,實現全面的心理健康。


透過深入理解和應用PERMA模型中的對立與對流關係,我們能夠更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實現個人和社會的全面發展。

延伸閱讀:PERMA系列文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114會員
426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4/20
面對情緒混亂、想法打架,你需要的不只是「想開一點」,而是「讓孔明上線」。這篇文章教你認識三種思考角色:情資官幫你看清楚、軍師幫你想清楚、交涉官幫你說清楚。當你會辨聲音、看局勢、能回應,你就不再只是情緒的奴隸,而能真正成為行動的駕駛者。
Thumbnail
2025/04/20
面對情緒混亂、想法打架,你需要的不只是「想開一點」,而是「讓孔明上線」。這篇文章教你認識三種思考角色:情資官幫你看清楚、軍師幫你想清楚、交涉官幫你說清楚。當你會辨聲音、看局勢、能回應,你就不再只是情緒的奴隸,而能真正成為行動的駕駛者。
Thumbnail
2025/04/19
我們常以為自己太情緒化,其實只是想法和感覺卡在一起沒被分清楚。這篇文章提醒我們:不是每個念頭都是真的,也不是每個情緒都該被壓下。透過簡單的三步驟,把混亂攤開、陪自己釐清,你會發現:你不是被情緒困住的人,而是正在學會好好理解自己的大人。
Thumbnail
2025/04/19
我們常以為自己太情緒化,其實只是想法和感覺卡在一起沒被分清楚。這篇文章提醒我們:不是每個念頭都是真的,也不是每個情緒都該被壓下。透過簡單的三步驟,把混亂攤開、陪自己釐清,你會發現:你不是被情緒困住的人,而是正在學會好好理解自己的大人。
Thumbnail
2025/04/18
我們以為「懂」是知道答案,但其實真正的懂,是能分清楚看起來很像、其實不一樣的地方。模糊不清的問題常讓人卡住,而能把概念分開、說明白的人,才真的能推動事情。每一次把話說得更清楚,都是走向專業的一小步,也讓彼此的合作更順暢、更安心。
Thumbnail
2025/04/18
我們以為「懂」是知道答案,但其實真正的懂,是能分清楚看起來很像、其實不一樣的地方。模糊不清的問題常讓人卡住,而能把概念分開、說明白的人,才真的能推動事情。每一次把話說得更清楚,都是走向專業的一小步,也讓彼此的合作更順暢、更安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焦慮其實是一個好指標, 一個好的引路人, 帶領我們去覺察自己可能的核心情緒, 與焦慮或不舒服的情緒共處一段時間, 是幫助自己感受自己情緒的重要入門。
Thumbnail
焦慮其實是一個好指標, 一個好的引路人, 帶領我們去覺察自己可能的核心情緒, 與焦慮或不舒服的情緒共處一段時間, 是幫助自己感受自己情緒的重要入門。
Thumbnail
你曾好奇過情緒跟身體之間的關係嗎?兩者之間會相互影響嗎?還是只是心理作用呢? 情緒是心和身體溝通的媒介,我們每天都在體驗著各式各樣的情緒,情緒對帶動身體產生生理反應所有的情緒都會烙印在我們身體的肌肉和神經裡面,為當時發生的情境蓋上專屬印章。
Thumbnail
你曾好奇過情緒跟身體之間的關係嗎?兩者之間會相互影響嗎?還是只是心理作用呢? 情緒是心和身體溝通的媒介,我們每天都在體驗著各式各樣的情緒,情緒對帶動身體產生生理反應所有的情緒都會烙印在我們身體的肌肉和神經裡面,為當時發生的情境蓋上專屬印章。
Thumbnail
★你更需要的,是讓情緒真正釋放! ●經常陷入負面思考模式而無法自拔的人,最終目標往往是成為一個積極樂觀的人。這個世界有這麼多積極的人、這麼多樂觀的啟示,都在鼓勵我們保持正向的心態;更何況還有網路哏圖、正能量大師與堅定不搖的朋友們圍繞在旁,「活出正向」理所當然地成為我們的目標。矛盾修辭的重點往往是強調
Thumbnail
★你更需要的,是讓情緒真正釋放! ●經常陷入負面思考模式而無法自拔的人,最終目標往往是成為一個積極樂觀的人。這個世界有這麼多積極的人、這麼多樂觀的啟示,都在鼓勵我們保持正向的心態;更何況還有網路哏圖、正能量大師與堅定不搖的朋友們圍繞在旁,「活出正向」理所當然地成為我們的目標。矛盾修辭的重點往往是強調
Thumbnail
在生活中融入這三種情緒,就能幫助我們更快達成目標、對抗孤獨還有改善健康。我們的世界正在快速改變,從前在職場制霸的技能和策略,到今天未必適用。必須重新思考社會互動與情緒本質的重要性,才能在追求個人目標、改善身心健康的同時,在瞬息萬變的職場有一席之地。
Thumbnail
在生活中融入這三種情緒,就能幫助我們更快達成目標、對抗孤獨還有改善健康。我們的世界正在快速改變,從前在職場制霸的技能和策略,到今天未必適用。必須重新思考社會互動與情緒本質的重要性,才能在追求個人目標、改善身心健康的同時,在瞬息萬變的職場有一席之地。
Thumbnail
情緒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日常狀態。情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影響著我們的思想、行為以及與他人的互動。我們將探討了解情緒、自我調節、如何應對他人、自我探索等。期望大家能更身認識自己。
Thumbnail
情緒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日常狀態。情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影響著我們的思想、行為以及與他人的互動。我們將探討了解情緒、自我調節、如何應對他人、自我探索等。期望大家能更身認識自己。
Thumbnail
我們可以觀察身邊的親人朋友,會發現保持樂觀的人,大部份都處於正面的情緒之中,在面臨困難和挫折的挑戰時,多半會選擇面對與解決問題…
Thumbnail
我們可以觀察身邊的親人朋友,會發現保持樂觀的人,大部份都處於正面的情緒之中,在面臨困難和挫折的挑戰時,多半會選擇面對與解決問題…
Thumbnail
情緒低落 我在寫這篇文章時,我的情緒心情是低落的 所以我想告訴讀我文章的讀者 情緒的高與低,其實也是一個循環 如何保持 好情緒只要這樣做就可以了 【告訴自己】 ”當下所經歷過不開心的事情都將過去 現在就立即反轉,往情緒好的方向前進” 所有的事情都皆有因才有果 自己做了什麼事就得怎樣的果 面對不好
Thumbnail
情緒低落 我在寫這篇文章時,我的情緒心情是低落的 所以我想告訴讀我文章的讀者 情緒的高與低,其實也是一個循環 如何保持 好情緒只要這樣做就可以了 【告訴自己】 ”當下所經歷過不開心的事情都將過去 現在就立即反轉,往情緒好的方向前進” 所有的事情都皆有因才有果 自己做了什麼事就得怎樣的果 面對不好
Thumbnail
本篇是整理與參考自陳志恆諮商心理師的講座。情緒變化是時時刻刻在發生的,它不是條線而是浮動的光譜,但有時候我們感覺毫無感受,或是不知不覺就被情緒霸佔,而這次我們要學的是,如何常保正面情緒,與安頓負面情緒。
Thumbnail
本篇是整理與參考自陳志恆諮商心理師的講座。情緒變化是時時刻刻在發生的,它不是條線而是浮動的光譜,但有時候我們感覺毫無感受,或是不知不覺就被情緒霸佔,而這次我們要學的是,如何常保正面情緒,與安頓負面情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