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停止內耗!踏實感的練習(上):帶你找回內心的穩定與快樂」中,在【踏實成功的六大原則】裡提到三大原則(接納、臨在、耐心),這篇文章要分享後半段的三大原則(脆弱、連結、運動)。
擁抱脆弱,才能發展真正的力量與自信。
脆弱的意思是「對自己坦誠,也對他人坦誠,甚至不惜正面迎向自己的弱點與恐懼」,我們常對正能量、心靈雞湯執迷,而這種執迷不無道理,像是對傷痛發作時,藉由短暫的多巴胺舒緩疼痛的逃避心態,卻忽視傷口的存在,這脆弱就是要告訴我們,先面對傷口‵、擁抱傷口才能做到真正的療癒。
在書中作者提到,動物(包含人類)為了與社會連結,脆弱是演化出來的特質--【脆弱人猿】假說。
人類在數千年演化過程中,天擇的特質並非是體能或力量,而是脆弱、同情與社會連結有關的特質,我們的祖先並非是最強壯的群體
,
而是最能與他人分享自身的弱點、與他人合作以克服這些弱點的群體
。據說這些脆弱人員後來演變成智人,也就是我們。
研究團隊也做了一個實驗,依照不同受試者的脆弱程度分組,與其他研究對象分享自己的資訊,結果發現:當分享資訊的一方越是脆弱、聽取資訊的一方就越發覺此人很勇敢。
作者建議可以先找信任的家人或朋友練習,問自己真正想說的是什麼,然後勇敢試著說出來,面對脆弱,你會發現你比想像中的勇敢!
建立深度社會連結,擁抱安全感歸屬感。
作者強調,你置身的環境必須要給你適度的支援,伴你度過人生起伏,也給你支援他人的機會,在上篇文章提到一棵樹的靈感,後面隱藏了一個小彩蛋,那篇紅衫林除了樹根屹立不搖之外,更發現到支撐這片杉林的樹根深度只有1.8~3.6公尺。而且樹根並非往下生長,而是向四周延伸擴散,與鄰近樹木的樹根彼此交纏,即使遇到極端惡劣的天氣,彼此緊密纏繞、屹立不搖。
從紅衫林的故事中可以學習到,我們身在群體中,必須緊密連及社會與群體關係,才能擁有最踏實的生活
。接著,本書以【狒狒母親】的實驗來驗證連結的重要性。
【狒狒母親】的實驗-集體主義 vs 個人英雄主義
加州洛杉磯大學在2003年發表的一向研究中發現,從狒狒媽媽的社會整合與歸屬程度,可以預測狒狒寶寶存活的機率。研究結果發現,緊密的社會連結不僅能延長狒狒寶寶的壽命,還能延長狒狒媽媽的壽命。相反地,若是孤立的狒狒不僅罹患疾病的機率比較高,而且經常展現類似人類感到痛苦時會出現的行為。
這樣的實驗結果不難發現,當一個人長期處在孤獨狀態中,更容易感受到外在的威脅,如果時時刻刻都在擔心自身的安危,就很難把心力放在對他人有同理心身上,不斷地惡性循環,使自己更加的孤獨。
維持運動,為大腦建立踏實的基礎。
作者強調,這裡的運動指的不是要跑好幾公里的馬拉松,好幾公尺的長泳,而是在家做個簡易的伸展、超慢跑還是瑜珈,都算是運動,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能幫助你在身心都能彼此融合,讓身體與大腦連結,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專注當下。
甚至,運動與其他原則的連結也有助於心智更加穩定平靜。
運動與其他原則的連結
(1)接納:
運動對人的自律能力影響甚大,願意忍受運動所帶來的不適感,也就能面對難關之際,保持冷靜、平和、沉穩,也能學會接納當下的現實,才去附和自身價值觀的睿智行動。
(2)臨在:
透過運動進入心流狀態,你的身體會更加敏銳、意識會更穩定,心流激發的種種變化,更能引導你的心智。
(3)耐心:
養成運動的習慣,就會明白突破並非短期之內就能達成的,而是靠長期持續努力的結果。
(4)脆弱:
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會幫助我們發現自己的弱點,才能學會不要逃避自己的弱點,或是正面迎戰、設法克服弱點。
(5)連結:
人類天生就會在與其他人同步的行動中,感受到集體的喜悅,與他人一起行動時,身體會分泌腦內啡、催產素的神經化學物質更能加深彼此的情感連結。
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了成功的本質。雖然坦誠自己的脆弱對我來說還是件很困難的事(太傲嬌了!),但如果書中所說,真正的強大必須誠實面對自己的不足,才能與他人建立深層的信任與合作。而,踏實感不是來自短暫的成就,而是來自穩固的內在基礎,當我們擁抱脆弱、建立連結、養成運動習慣,就能真正擁有長久而穩定的成功
。
下一篇我會將本書提出的六大原則(接納、臨在、耐心、脆弱、連結、運動)與生活中的實際案例結合,分享如何運用價值觀挑選適合的道路、找到健康的人際連結管道
,最後透過實際演練,幫助自己落實這六大原則
。
📖 你有讀過【踏實感的練習:走出過度努力的耗損,打造持久的成功】這本書嗎?告訴我你的讀後心得吧,我們明天見!
⭐ 加拿大生存日記,現正上映中!
✍️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eriene.chen/
🍁加國の日記限動 → https://reurl.cc/5D9j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