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格子創作一年多,寫了這麼多有關專案管理的文章,回顧學習專案管理知識的過往,我是因為大人學才知道專案管理這門知識,也透過拜讀大人學文章與參與課程,讓自己越來越成熟。
日前,我在博恩的頻道聽到他對大人學的Bryan訪談,談到22歲之後必學的三件事,博恩提到這段訪談幫助他打破了很多迷思,得到不少啟發,而我在看完訪談之後也有一些心得想分享,接下來預計會有一系列的文章,來跟大家談談我的想法。
【#博音】EP160 | 22歲之後必學的三件事 ft. Bryan 大人學
現今的教育體制目的就是一個培養「工具人」的場所,用一套職場需要的知識,進行低成本培養的工具人工廠;在過去職業選擇不多的時代,大學的科系通常會與公司部門有對應關係,像是會計系對應到會計部門,工程系對應工程部門。
而從成績考核的角度來看,既然學校的目的是培養「工具人」,也就會設計一套方便篩選辨別高低的方法,這個篩選機制就必須要單純、有效率,也就沒辦法期待這樣的教育能培養出「靈活」與「創意」。
但在變動越來越快的時代,每半年甚至幾個月就會出現新的應用,「靈活」與「創意」反而才能提升在社會上適應的能力,這注定了校園跟不上業界的真實需求。
大學校園當然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於是有了一些解套的方式,一個是聘用業界老師,幫助學校在已定好的課程中增加業界的實際狀況,讓學生及早了解真實的市場。
另一個,則是將科系的教學流程化整為零,變成學分班讓在業界需要精進知識的員工進修,讓員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課程。
其次,學生對於學校的視角也需要有所調整,不只是將學校當作提供學術學習的場所,也應視為培養個人未來職業發展的基礎平台,因為畢業之後很難再有這樣的機會,能隨時接觸到各種領域的知識;要避免讓自己被現在的科系所綁住,保持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以前的時代職業選擇不多,最大的目的就是找能賺最多錢的職業,當賺錢是成就感來源,相對許多人在退休後立即失去了人生目標;現在越來越多人工作的重點不只是維持生計,開始想了解自己、想尋找自己的天賦與熱情,有更多的自由能選擇自己想做的事,但這樣的自由卻像是詛咒,反而讓人迷惘。
有一個觀點可以幫助大家平衡這些焦慮,即市場是會變動的,隨著科技的進步與需求的變化,過去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可能很快就會變得過時。
我們不要以為找到一次熱情所在,就一輩子不用煩惱,而要將探索天賦與熱情這件事當作持續的動作,甚至利用原有的優勢當作下一個天賦熱情的跳板,持續在各個不同的領域找到軸轉與貢獻的機會,為自己人生創造終身的職涯與學習。
綜上所述,當我們能明白現今教育的本質,避免對其有超過其目的的期待;從而改變自身與學校的視角,從更積極的面向看待學習這件事;透過更早開始探索天賦與熱情、不同人生階段的需求與期待,幫自己規劃終身的職涯與學習,讓自己有更多時間準備,才能減少每次要進入下個階段的徬徨。
本文分享了看完訪談後,對學校教育的啟發與想法,後續將會與大家一起探討人際關係,我們下一篇文章再見!
#CarryKuoOnBoard
職場新鮮人必修思維轉變 — 學習的5個挑戰與解方助你創造可能性
大學是學習工具的一種而非必經之路 — 探索 AI 時代的學習新思維
選擇真的比努力重要? — 成功的雙翼幫你在職場賽道上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