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革命的結構》讀書會(六):典範轉移如何發生?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從作品出發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科學革命的結構》讀書會(六):典範轉移如何發生?〉2025-02-23

 

  在前面的幾個章節裡面,我們已經陸陸續續說明了常態科學、危機發生、新典範出現的種種情況,也指出不同典範之間如何「不可共量」、讓科學家宛如身處不同世界。但這就引發了關於整個科學革命過程最後一步的問題:轉變到底如何發生?新典範究竟如何替換掉舊典範?

 

  雖然說在沒有發生危機的常態科學時期,科學家就一直在做研究,可是他們這個時候做的研究並不涉及到對典範本身的測試。按孔恩舉的例子來說,這就好比棋手會去思考棋局應該怎麼下,但不會嘗試去挑戰下棋的規則。往往是在典範競爭已經白熱化,才會出現所謂「測試理論的實驗」。

 

  根據一般而言對科學的想像,人們會相信存在著某些關鍵的決斷實驗,譬如某些關鍵的天文學觀察或理化實驗,一刀斃命地推翻了過去流行的理論,證明新理論才是對的。然而,孔恩指出,並不存在某種「客觀中立」、可以一視同仁地檢驗所有理論的標準。所有的檢驗無可避免地源於某個特定的典範傳統。

 

  而且,異常經驗也不能直接被理解為「否證經驗」,因為在任何時候,都沒有理論能夠完整地回答所有難題。這些難題的其中一部分會被認為是「可解決、待解決」的典範中謎題,另一部分則被逐出典範,從此不再被科學社群認為需要探問。

 

  雖然如此,透過檢驗來對兩種理論進行比較在一些時候仍是有意義的,但那必須依賴於某個當下的特定歷史情境。這個情境給定了「什麼問題是重要的」、「哪些問題可以不去討論」,在這樣的前提下,才可能說某個理論勝出。我們甚至沒辦法去說新的理論之所以被選擇是因為它能夠解釋更多問題,情況會更像是它(比其他競爭的理論)更能夠說服科學社群「我能夠處理的這些問題才是關鍵」。

 

 

  孔恩指出,由於不同的理論之間是不可共量的,我們不只沒有可以拿來公允評判他們優劣的判準,雙方的支持者對於理論中概念的使用方式經常根本無法有共識。譬如說在哥白尼的典範中,他不是單純地「讓大地移動了」,在那個典範裡,大地與運動的意義都受到了某些調整,才使得「大地在移動」變得可以想像、甚至理所當然。

 

  只要一個天文學學者不捨棄掉自己花費一生鑽研的前提,就不可能接受這種完全不同的概念使用方法,也就不可能不把「大地在移動」斥為荒謬。所以,在孔恩看來,新典範往往需要由那些年輕的、成長於科學危機中、新進入領域的科學家來推動,而不能仰仗於長期浸潤在舊典範中、經驗老到的科學家們。

 


  孔恩舉了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以及普朗克在《科學自傳》中的話來說明新典範的科學家在「如何讓舊典範支持者『改宗』」這一問題上的悲觀處境。達爾文極富洞見地說:

 

  「雖然我完全相信本書鋪陳的論點是真實的……,我並不期望說服有深厚經驗的自然學者,他們心中充斥著多年以來以相反觀點觀察的事實……,但是我有信心面對未來,面對年輕、正在成長的自然學者,他們能夠公平地看待這個問題的正反兩面。」

 

  普朗克的說法更加直白且令人難過,他指出:「一個新的科學真理會勝出,並不是它說服了反對者、使他們棄暗投明,而是反對者最後死光了,熟悉它的新生代長大了。」

 

  對孔恩,以及這兩位頗有洞見的革命推動者而言,典範轉換的重點並不是讓個別的科學家改宗,而是,整個科學社群在時間的推移下完成了世代交替,才讓新典範有機會得到肯認。

 

 

  前述的這種「資深科學家對新理論的抗拒」,雖然在科學革命的期間會使他們看起來像是一群冥頑不靈的傢伙,但那種對於「當前科學典範能夠解決所有謎題」的信心,恰恰是常態科學之所以可能,且經常能夠做出成就的基礎。

 

  只是這種抗拒,也使得新理論必須從其他「科學外」的角度得到支持者,譬如克普勒的「太陽崇拜」使得他成為哥白尼理論的追隨者、或者科學家基於「數學上的美感」而支持某個新理論、甚至是由於提出理論者的人格魅力和學界地位等。是這些理由先吸引了一批人信仰新理論,才有人會專門為它進行科學實驗、打造更多堅實的論證,才賦予了它在理性層面上有與當前理論抗衡的基礎。

 

  而隨著相信這個新典範的人愈來愈多,相應的論述、實驗結果也會愈來愈多,整個科學社群會進行一次宛如格式塔轉變的變化。在那時,依然會有一些信仰舊理論的人沒有「改宗」,但孔恩指出,在科學史家看來,這些人此時已經不再是科學家了。

 


前篇:

〈(一):導論、孔恩思想發生的背景〉

〈(二):科學活動不是教科書上寫的那樣〉

〈(三):常態科學是在典範中做解謎工作〉

〈(四):保守的常態科學如何為科學革命提供了基礎?〉

〈(五):科學革命是整體性的、世界觀的改變〉


延伸閱讀:

〈懷疑的化學家:波義耳與現代化學元素的微妙關係〉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一個可能錯的、會動的世界,才存在平等與自由〉

〈費曼的困惑與人文學的價值(一):無用的學問〉

〈他的故事:一次對「事實/詮釋」問題的現象學回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5會員
876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然而,如果被攻擊與被殖民的一方也基於同樣的自我防衛理由展開還擊,卻會被立即認定為野蠻的、前現代的非理性暴力,並以此來加深對這些群體的殘暴屠戮。「保衛生命」於是弔詭地變成了毀滅生命的理由,只不過其中的一些生命被看作無論如何要守護的生命、另一些則從一開始就未曾真正活過。
Thumbnail
2025/04/28
  然而,如果被攻擊與被殖民的一方也基於同樣的自我防衛理由展開還擊,卻會被立即認定為野蠻的、前現代的非理性暴力,並以此來加深對這些群體的殘暴屠戮。「保衛生命」於是弔詭地變成了毀滅生命的理由,只不過其中的一些生命被看作無論如何要守護的生命、另一些則從一開始就未曾真正活過。
Thumbnail
2025/04/27
  某種一神論般的浪漫腳本教育人將「愛」理解為一種獨佔的、極度排他的狂喜狀態。但那背後的代價或許是一步步斷絕掉你與其他關係的連結,由於只被允許從對方那裡得到滿足,在現實的無奈與身體性的疲憊之中,人終究必須失望、墜入自我懷疑、相互猜忌與存在主義式的無力悲哀。
2025/04/27
  某種一神論般的浪漫腳本教育人將「愛」理解為一種獨佔的、極度排他的狂喜狀態。但那背後的代價或許是一步步斷絕掉你與其他關係的連結,由於只被允許從對方那裡得到滿足,在現實的無奈與身體性的疲憊之中,人終究必須失望、墜入自我懷疑、相互猜忌與存在主義式的無力悲哀。
2025/04/22
  對我來說更有效與健康的作法,是以之為一個討論的對象。和它談論你初步的靈感,它會協助展開幾條可能的路徑、或提出某些在你盲點之中,你未曾想過的角度。又或者,它會如芬克那樣,用一種與你原出構想截然不同的方式形構串接你想法的新理路。但無論如何,你都能更加地釐清自己初步的點子其實是關於什麼、不關於什麼。
Thumbnail
2025/04/22
  對我來說更有效與健康的作法,是以之為一個討論的對象。和它談論你初步的靈感,它會協助展開幾條可能的路徑、或提出某些在你盲點之中,你未曾想過的角度。又或者,它會如芬克那樣,用一種與你原出構想截然不同的方式形構串接你想法的新理路。但無論如何,你都能更加地釐清自己初步的點子其實是關於什麼、不關於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科學家的科學哲學:是科學家以「科學方法」對各種「存在」追根究底,以減除疑惑、使大家更了解這個宇宙的一門學問。換句話說,是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去解釋這個宇宙的一們學問。
Thumbnail
科學家的科學哲學:是科學家以「科學方法」對各種「存在」追根究底,以減除疑惑、使大家更了解這個宇宙的一門學問。換句話說,是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去解釋這個宇宙的一們學問。
Thumbnail
讓我們繼續討論。 科學 上面提到要知道如何分辨真假,這時科學就很重要了,因為科學是很好的思考工具。 對,科學是「工具」一點要先搞清楚,科學原本就是教會「為了更加理解上帝真理」而專科化的學問,所以不要以為科學與宗教敵對,實際上科學根本就是研究神學的工具。 還是說一點歷史故事,雖然很多人會說科學
Thumbnail
讓我們繼續討論。 科學 上面提到要知道如何分辨真假,這時科學就很重要了,因為科學是很好的思考工具。 對,科學是「工具」一點要先搞清楚,科學原本就是教會「為了更加理解上帝真理」而專科化的學問,所以不要以為科學與宗教敵對,實際上科學根本就是研究神學的工具。 還是說一點歷史故事,雖然很多人會說科學
Thumbnail
如果一本理論的書所強調的內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經驗,那就是科學的書。否則……
Thumbnail
如果一本理論的書所強調的內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經驗,那就是科學的書。否則……
Thumbnail
邏輯學如何作為一種科學(知識論)?   何謂科學?黑格爾認為「認識自身作為精神的精神,即是科學。」「科學在其自身之內包含了概念之形式該外在化的必然性,並且它包含了從概念成為意識的過度。」「邏輯即是對於純粹觀念-亦即對於思維之抽象要素中之觀念-的科學。」「邏輯是最困難的科學,因為它必須,
Thumbnail
邏輯學如何作為一種科學(知識論)?   何謂科學?黑格爾認為「認識自身作為精神的精神,即是科學。」「科學在其自身之內包含了概念之形式該外在化的必然性,並且它包含了從概念成為意識的過度。」「邏輯即是對於純粹觀念-亦即對於思維之抽象要素中之觀念-的科學。」「邏輯是最困難的科學,因為它必須,
Thumbnail
孔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描述了世界觀之所以改變,在於科學典範paradigms)間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移轉,產生了新的信念、新的理論、新的方法與新的標準。從亞里斯多德、托勒密系統、牛頓物理學、愛因斯坦物理學及量子力學,世界觀便是隨著這些典範移轉而改變。但是,世界觀難道全權由科學典範所主宰嗎?
Thumbnail
孔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描述了世界觀之所以改變,在於科學典範paradigms)間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移轉,產生了新的信念、新的理論、新的方法與新的標準。從亞里斯多德、托勒密系統、牛頓物理學、愛因斯坦物理學及量子力學,世界觀便是隨著這些典範移轉而改變。但是,世界觀難道全權由科學典範所主宰嗎?
Thumbnail
科學是一種有系統性的知識體系,而哲學則會持續提問理論命題是否合理、實驗是否能完整說明理論想探討的範圍,而實驗是否可複製。典範的興起與跌落是必然的,而數據只是數據,具有可操弄性,必須用該理論是否合理和實用性來檢驗。
Thumbnail
科學是一種有系統性的知識體系,而哲學則會持續提問理論命題是否合理、實驗是否能完整說明理論想探討的範圍,而實驗是否可複製。典範的興起與跌落是必然的,而數據只是數據,具有可操弄性,必須用該理論是否合理和實用性來檢驗。
Thumbnail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本書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而產生新的信念、新的理論
Thumbnail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本書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而產生新的信念、新的理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