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親職考古題】16:性教育這麼辦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昨天去板橋高中的讀書會。在朋友的推薦下,讀書會的老師們選讀了《懶得教,這麼辦》,我被邀請去一起參加討論,得到許多寶貴的回饋,當然也被問了一些問題。
其中一個問題是「小孩會不會因為使用3C產品,而接觸到不恰當的性知識或相關訊息?」
這位老師提到,她跟孩子一起讀了一本關於AV產業的書,這本書告訴她們,AV產業有許多物化女性的設計,裡面充斥過於誇張誇大的戲劇情節等等。她問我:「有時候會想,乾脆都不要讓他們接觸到算了。」
聽到這個感嘆,我雖然能夠理解為人父母的擔憂與操煩,但還是立刻表達我的看法:「毋通(m̄-thang)啊!!」

不清不楚的禁忌,比邀請更吸引人

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 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世記2:7-8,15-16,和合本神版)

耶和華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蛇對女人說:「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 女人對蛇說:「園中樹上的果子,我們可以吃, 惟有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神曾說:『你們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們死。』」蛇對女人說:「你們不一定死; 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 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創世記3:1-6,和合本神版)
亞當夏娃的故事雖然有點老,但從亞當跟夏娃最後懷孕生了小孩來看,實實在在就是個悲劇。神給了一個禁忌,但沒有說清楚禁忌的後果,只說了「你吃了就會死」這個有點像是「你敢吃我就叫警察來喔」的恐嚇。
“To eat, or not to eat? That is the question.”Lucas Cranach the Elder, Adam and Eve in the Garden of Eden
假如神當初認真而誠懇地和瓦當和夏娃說:「你們要是吃了那果實,以你們的壞運氣看來,妳大概就會懷孕生小孩。生了小孩之後,以台灣的家庭性別分工來看,亞當大概每天都要出門工作,小孩就由妳來照顧,每天不分日夜的把屎把尿、操煩教育問題、因為失去約會時間逐漸夫妻失和、家庭開銷增加、對小孩身體健康前途發展患得患失、五年內再也別想悠閒吃早午餐、走到哪裡都會有一個傢伙一直喊你媽媽媽媽媽媽煩都快煩死……等等等等等。所以我說亞當啊,要帶保險套。我說夏娃啊,即使亞當說他不要戴,妳也一定要要求亞當戴上保險套。」
如果神當時這麼說,亞當跟夏娃至少在偷吃禁果的時候,也會多了一份避孕措施,這世上可能就又少了一位小媽媽了。
不過,這一切也許正是神的旨意與安排,畢竟那個時候的少子化問題是史上最嚴重的(編:不,是根本還沒開始生吧……)。要增加生育率,不做性教育也許是一個很好的對策。

曾經滄海難為水

今年寒假我們辦了一個「戀愛營」,裡面有兩個國中女孩,還有一群三四年級的小毛頭。這兩個群體在「對戀愛的興趣」以及「對性知識的瞭解」這兩個指標上,呈現截然不同的狀態,表列的話,大概是下面這樣:
在我的經驗裡,大多數小孩們在聽到或看到跟性有關的畫面或資訊時,比方說內衣廣告時,會發出一種「矮額」的嫌惡聲。
如果說牽手就會懷孕的都市傳說、一起泡澡會不會懷孕的擔憂、戴兩層保險套會比較保險的生活小智慧(大誤)、外射就不會懷孕的自作小聰明……是性教育缺席的空洞裡成人版本的腦補推理結果,那小孩在看到內衣廣告的「矮額」,可能也經過了小孩版本的腦補。
我曾經去追究那個「矮額」到底是什麼意思,小孩會說「噁心欸」、「那樣不好」、「變態」、「不要講這個噁心的啦」等等。我鍥而不捨地去追問這些描述,發現裡面其實什麼也沒有。小孩雖然回答出一些前後沒什麼邏輯的、破碎的句子,但並不真的知道自己為什麼要發出那樣的聲音。
你會想到什麼色色的事嗎?
我認為這是許多大人們避諱去談論性的結果,使得小孩一方面少見多怪,而另一方面又在那些不清不楚的部分,做了許多奇奇怪怪的腦補跟推理。
在我身邊許多擁有性知識(至少知道性行為的完整過程)的小孩,就不太會有這樣的反應。
以我們家小孩為例吧,我們曾經帶他去看過一個非常奇妙的展覽。
前一天,我們跟小孩預告我們隔天要去看一個跟恐龍有關的展覽,小孩沒有多問就答應了。當天我們起個大早,搭上火車,找到了FB活動頁上的地址,是一間在小巷子裡的小店。可是當我們準備要拉開門把手的時候,小孩發現門上貼了一張紙:
「未滿十八歲謝絕參觀。」
「什麼!我們大老遠跑來欸!」當時還不太認識字的我們家小孩,搞懂紙上寫的字之後,立刻這樣哀嚎起來。
我們不太甘心,於是在門口鬼鬼祟祟地張望,終於老闆開門出來:「請問你們要幹嘛?」
我跟我家小孩立刻異口同聲說:「我們想要看展覽!!」
老闆(一臉為難):「可是……可是未滿十八歲……。」
他話還沒說完,我立刻強烈表達我們的求知慾,指著我們家小孩說:「他什麼都知道!關於做愛的事情他通通都知道!」
老闆微微笑:「這樣啊,那好啊,我們也是擔心家長的反應啦。」
於是我們就進去了!這個展覽就是「恐龍春宮文物展」。
進到裡面,看著那些藝術品,我們三個人像是見到一個全新的創意世界:怎麼會有人想到這種東西!!
我們家小孩指著一隻劍龍笑哈哈地跟我說:「爸爸爸爸你看!牠在吃這個人的雞雞欸!」
我也哈哈哈地跟他說:「對啊,這個叫做口交。一般來說是不會有恐龍跟人做啦。哈哈哈哈哈。」
小孩:「為什麼要口交啦,好好笑喔。」
我:「其實還蠻舒服的啦,有一天你搞不好會喜歡。」
小孩:「我現在還好,沒有想要。」
像這樣,我們在店裡繞來繞去,看了各種恐龍跟人類、恐龍跟恐龍用各種體位做愛,真是大開眼界。走的時候,我們家小孩帶了一張有各種圖案的泡棉貼紙(對就是那種玩具店用來騙小孩的那種)回家。
看過這麼了不起的東西之後,各種突然出現到我們家小孩眼前的情色廣告根本就「不算個事兒」,他完全沒有去點開的慾望。而穿著內衣的女人,不就是個穿著內衣的女人嗎?有什麼好「矮額」的呢?

明著總比瞞著好

除了我們家小孩之外,我身邊許多接收許多性知識的大小孩子,也都沒有對性行為產生想要嘗試的好奇。
也就是說,性教育未必會讓小孩更想要嘗試性行為,反而可能會因為坦率地討論而沒有讓性變成神秘而誘人嘗試的事情,而讓小孩在還沒有強烈的生理衝動之前,不會因為好奇而去盲目地嘗試。
阿神就沒跟他們討論啊。Hans Memling, Adam and Eve.
而且如果小孩從小就知道性可以是這樣那樣的,對性有廣泛而真實的瞭解,也知道哪些大人是可以談論這些事情的,當小孩接觸到一些他覺得奇怪的、誇張的訊息時,或者他有進一步瞭解的需求時,他就比較可能來找我們商量和討論,讓我們有機會去協助他們取得正確知識。
前一陣子,我問我們家小孩想不想要跟別人做愛,他說:
「不要啊,做愛就有可能會生小孩吧?生小孩就會花我賺的錢欸,還要照顧他,還要陪他玩。我才沒這麼笨。」
嗯,讓小孩取得充分的知識,他們大概就會做出比我們更明智的選擇。(泣)


懶得教》台北國際書展惜惜布道暨簽書大會

2/17 下午4:00 - 4:45;市貿一館D527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60會員
121內容數
我和朋友共同分享、推動「合作式教育」的概念,試著建立由父母、小孩與教育者共同合作、建構的教育場域。在這個寫作計畫中,我想要寫下我在教育現場的記錄及相關問題的思考,希望能讓讀者和我一樣,在繁雜的教育/教養現場得到些微的救贖,且保有討論和省思的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盧駿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為了不被處罰,小偉跟阿牛回家向大人說的故事版本,大概會跟我在現場看到的版本,會很不一樣吧。每一次面對這樣的現場,都清楚見到「責罰」對「教育」的妨礙。
我:那哥哥說「妳不愛他」的時候,妳怎麼回答?媽:我當然說怎麼可能,我很愛他啊。我:嗯,後來?媽:後來弟弟就哭了,弟弟說其實我才不愛他。我:那妳怎麼說?媽:手心手臂都是肉啊,我兩個一樣愛啊!
我想要透過這本書傳達給父母或照顧者們的,並不是我們多會教,反而是「像我們這麼誇張都沒什麼教,你們也許不用這麼焦慮。」像我們這樣,努力對抗教養焦慮,把教東教西的力氣省下來,用在惜惜小孩上,最後長出來的阿果,就是一個值得我們無條件去愛的人,而他也是那麼無條件地愛我們。也許你也可以試試。
我不打算跟讀者或焦慮的父母說「你教錯了,應該照我的方法教」,而是想要跟父母說:「別擔心,像我們這樣教得那麼少,小孩其實也長得還不錯」。假如我們可以放下更多焦慮,而不要把力氣花在太多「教小孩」的方向上,也許我們就可以有更多力氣拿來好好愛小孩、惜(sioh)小孩。
我發現教養書往往不能讓父母們更加穩定,反而讓他們更加焦慮,所以我建議大家把教養書都燒掉,包括我即將要出的那本。燒掉教養書之後,我建議大家讀一些其他領域的,有趣的書。如果你讀《照護的邏輯》,你也許會跟我一樣覺得,生小孩跟得糖尿病其實很像。
最近我被問到一個問題:「小孩打電動看影片都不會自己停下來,要怎麼訓練小孩的自制力?」在更早之前,大約五六年前吧,那時我合作的家庭則比較會問:「小孩都不會自己去寫作業,寫一寫就跑去玩,都沒有自制力,要怎麼訓練他們的自制力?」自制力到底有什麼難的?
為了不被處罰,小偉跟阿牛回家向大人說的故事版本,大概會跟我在現場看到的版本,會很不一樣吧。每一次面對這樣的現場,都清楚見到「責罰」對「教育」的妨礙。
我:那哥哥說「妳不愛他」的時候,妳怎麼回答?媽:我當然說怎麼可能,我很愛他啊。我:嗯,後來?媽:後來弟弟就哭了,弟弟說其實我才不愛他。我:那妳怎麼說?媽:手心手臂都是肉啊,我兩個一樣愛啊!
我想要透過這本書傳達給父母或照顧者們的,並不是我們多會教,反而是「像我們這麼誇張都沒什麼教,你們也許不用這麼焦慮。」像我們這樣,努力對抗教養焦慮,把教東教西的力氣省下來,用在惜惜小孩上,最後長出來的阿果,就是一個值得我們無條件去愛的人,而他也是那麼無條件地愛我們。也許你也可以試試。
我不打算跟讀者或焦慮的父母說「你教錯了,應該照我的方法教」,而是想要跟父母說:「別擔心,像我們這樣教得那麼少,小孩其實也長得還不錯」。假如我們可以放下更多焦慮,而不要把力氣花在太多「教小孩」的方向上,也許我們就可以有更多力氣拿來好好愛小孩、惜(sioh)小孩。
我發現教養書往往不能讓父母們更加穩定,反而讓他們更加焦慮,所以我建議大家把教養書都燒掉,包括我即將要出的那本。燒掉教養書之後,我建議大家讀一些其他領域的,有趣的書。如果你讀《照護的邏輯》,你也許會跟我一樣覺得,生小孩跟得糖尿病其實很像。
最近我被問到一個問題:「小孩打電動看影片都不會自己停下來,要怎麼訓練小孩的自制力?」在更早之前,大約五六年前吧,那時我合作的家庭則比較會問:「小孩都不會自己去寫作業,寫一寫就跑去玩,都沒有自制力,要怎麼訓練他們的自制力?」自制力到底有什麼難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如果社會問題追根究底來自於教育,而教育最終還是得回歸到家庭發揮應有的功能,那麼,是不是應該讓親職成為人們願意投入、投資的一件事呢?
Thumbnail
游擊文化 四月推出由我個人超欣賞的作家 #吳曉樂 選書推薦的【別教出混蛋】是一本適合在教養書海中感到焦慮,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書籍、或教養策略,孩子約莫在三歲以上的家長。因為書中所提及的育兒困境和建議,我覺得實用性並不太多在嬰幼兒階段,但並不是三歲下的家長就不推薦你看,只是三歲內的家長,我真心推薦的
從很小的時候大概國小吧,媽媽就開始教我煮飯,一開始從煎蛋開始,慢慢的從水餃、泡麵、煎蛋餅到了可以煮一整桌四菜一湯的菜餚(這時大概國高中了),小時候跟媽媽在廚房裡有說有笑開心的煮飯有時發出較大的笑聲或吵鬧聲,此時在客廳的爸爸就會發出很大聲的「嘖」或是深吸吐氣的聲音,皺緊眉頭用極為嚴厲羞辱責備的語氣制止
Thumbnail
治療室裡看過許多迷惘徬徨的大人,他們從來都沒有被問過想要什麼,想要怎麼決定,在三十多歲的年紀才開始慢慢探索自己想要什麼,對於自己的需求從未想過,因此往往困在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謎團中。在養育孩子的路上,我想要孩子可以成為能理解和表達自己需求的人,在可以說話的年紀就讓她們學習選擇。
Thumbnail
這是給某案母親的親職教養建議,但我覺得都通用,大家也應該可看懂並自行發揮 持續檢討結構設計,不要檢討人。
Thumbnail
尾牙聚餐時間又到了,辛苦一整年的媽媽們或親職照顧者,又有誰來幫她們舉辦一場,慰勞一整年辛勞可抽獎又可拿獎金的尾牙聚餐呢?
Thumbnail
很多時候親密關係、親子關係,都需要表達。 但表達有時會造成衝突,也會造成傷害,當表達是帶著批判、羞辱、貶低,就會有人感到受傷。當一個人被指責和被批評時,很自然的機制就是「攻擊」、「逃避」和「凍結」的反應。 這種防衛是一種自動化或無意識的反應,當刺激來時,這樣的防衛和反擊會不經思考出現。
Thumbnail
我以前覺得生氣時候要人深呼吸緩解情緒,這個方法爛透了。 直到自己成為心理師,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呼吸來緩解自己與他人緊張、焦慮的心情後,才接受這是一個可以平穩情緒的方法。思考後發現,以前感到生氣時用深呼吸調節情緒方法很爛,並不是深呼吸這方法不好,而是突然要在日常都沒有做過呼吸練習的人,在生氣的當
從孩子可以坐在我盤腿後的雙腳上,我經常就抱著他們讀書,一開始從布書、厚紙板的書,到現在故事結構比較完整,或是科普的書等,涉略比較廣泛。 一開始孩子還不會說話,我只帶他們看圖片,然後命名,搭配各種圖片的狀聲詞或動作,例如看到狗狗就汪汪,小羊就咩咩,有蝴蝶的就把書當作蝴蝶的翅膀開闔,小孩就感到看書是好玩
在鄧惠文醫生的節目中聽到一個名詞:兒童親職化, 就是我知道的小大人, 就是我的童年寫照; 在節目中我才發現自己的很多特質來自童年, 那個超自律與沒有彈性的我, 那個無法好好向孩子一樣無憂無慮的我, 那個總是焦慮總是想很多試圖體貼懂事的我, 那個看似八面玲瓏的我還有會看臉色的我, 關於我的童年經驗,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如果社會問題追根究底來自於教育,而教育最終還是得回歸到家庭發揮應有的功能,那麼,是不是應該讓親職成為人們願意投入、投資的一件事呢?
Thumbnail
游擊文化 四月推出由我個人超欣賞的作家 #吳曉樂 選書推薦的【別教出混蛋】是一本適合在教養書海中感到焦慮,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書籍、或教養策略,孩子約莫在三歲以上的家長。因為書中所提及的育兒困境和建議,我覺得實用性並不太多在嬰幼兒階段,但並不是三歲下的家長就不推薦你看,只是三歲內的家長,我真心推薦的
從很小的時候大概國小吧,媽媽就開始教我煮飯,一開始從煎蛋開始,慢慢的從水餃、泡麵、煎蛋餅到了可以煮一整桌四菜一湯的菜餚(這時大概國高中了),小時候跟媽媽在廚房裡有說有笑開心的煮飯有時發出較大的笑聲或吵鬧聲,此時在客廳的爸爸就會發出很大聲的「嘖」或是深吸吐氣的聲音,皺緊眉頭用極為嚴厲羞辱責備的語氣制止
Thumbnail
治療室裡看過許多迷惘徬徨的大人,他們從來都沒有被問過想要什麼,想要怎麼決定,在三十多歲的年紀才開始慢慢探索自己想要什麼,對於自己的需求從未想過,因此往往困在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謎團中。在養育孩子的路上,我想要孩子可以成為能理解和表達自己需求的人,在可以說話的年紀就讓她們學習選擇。
Thumbnail
這是給某案母親的親職教養建議,但我覺得都通用,大家也應該可看懂並自行發揮 持續檢討結構設計,不要檢討人。
Thumbnail
尾牙聚餐時間又到了,辛苦一整年的媽媽們或親職照顧者,又有誰來幫她們舉辦一場,慰勞一整年辛勞可抽獎又可拿獎金的尾牙聚餐呢?
Thumbnail
很多時候親密關係、親子關係,都需要表達。 但表達有時會造成衝突,也會造成傷害,當表達是帶著批判、羞辱、貶低,就會有人感到受傷。當一個人被指責和被批評時,很自然的機制就是「攻擊」、「逃避」和「凍結」的反應。 這種防衛是一種自動化或無意識的反應,當刺激來時,這樣的防衛和反擊會不經思考出現。
Thumbnail
我以前覺得生氣時候要人深呼吸緩解情緒,這個方法爛透了。 直到自己成為心理師,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呼吸來緩解自己與他人緊張、焦慮的心情後,才接受這是一個可以平穩情緒的方法。思考後發現,以前感到生氣時用深呼吸調節情緒方法很爛,並不是深呼吸這方法不好,而是突然要在日常都沒有做過呼吸練習的人,在生氣的當
從孩子可以坐在我盤腿後的雙腳上,我經常就抱著他們讀書,一開始從布書、厚紙板的書,到現在故事結構比較完整,或是科普的書等,涉略比較廣泛。 一開始孩子還不會說話,我只帶他們看圖片,然後命名,搭配各種圖片的狀聲詞或動作,例如看到狗狗就汪汪,小羊就咩咩,有蝴蝶的就把書當作蝴蝶的翅膀開闔,小孩就感到看書是好玩
在鄧惠文醫生的節目中聽到一個名詞:兒童親職化, 就是我知道的小大人, 就是我的童年寫照; 在節目中我才發現自己的很多特質來自童年, 那個超自律與沒有彈性的我, 那個無法好好向孩子一樣無憂無慮的我, 那個總是焦慮總是想很多試圖體貼懂事的我, 那個看似八面玲瓏的我還有會看臉色的我, 關於我的童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