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你被排擠了?」的內容分析與心理應對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你曾被排擠嗎?

春嬌近一個月來心裡悶悶的,她不知道自己怎了,缺乏工作動力。

春嬌發現同事很少找她說話,就算加入話題討論也不被回應。在某次大型活動時,春嬌突然被承辦同事斥責:「怎麼這個也不懂?」,口氣很差,命令她趕快補做,春嬌不懂,開會沒找她,分工也不講清楚,怎麼事後譴責呢?春嬌後來才知道辦公室有LINE秘密群組,資訊都在那共享,但沒有人告訴她。

春嬌此時才知道自己被孤立,但百思不得其解,明明上個月大家都好好的,是她做錯了什麼嗎?她試著討好同事,但沒有反應,她轉頭看他們時也立刻轉移視線。春嬌回座位默默做自己的事,中午自己吃飯,她原本也不是愛社交的人,但除了公事公辦都沒人跟她說話,讓她感到被刻意排斥而悶悶不樂,兩週後她失眠了而且不想去上班。

#如何辨識「你被排擠了」

「排擠」是通俗用語,是在社交關係上被拒絕、被嘲諷、故意無視(冷暴力的一種),讓個人與群體之間產生隔閡及孤立感。對個人而言也許沒有實際傷害,然人類是社會動物,在互動上被拒絕、當空氣,長久下來就會有心理甚至生理上的健康問題。

人際相處如果合不來,不要深交就好,然而排擠是一種帶有情緒的報復,是不敢直接表現對你的厭惡而採取的被動式攻擊,有主事者領導,拉攏其他人跟他一起孤立當事人。不像霸凌那麼明顯,排擠都是私下作為,表面還跟你假裝客氣,因此被排擠者很難覺察發生什麼事,不過人的情緒是流動的,被排斥感會擴散開,讓人覺得鬱悶、缺乏動力,當你覺得怪異時,可檢視所處情境是否有以下兩種現象:

1.你覺得「被忽視、被忽略」

明明在同一空間,卻把你當空氣,不交談、不回應,不讓你參與,不讓你知道共有資訊。

2.說溜嘴的不友善

對方表面客氣,但會有好幾次不明原因的不悅、不耐煩、嫌棄表情(說溜嘴現象),態度明顯不一致。

上述頻率若讓你有感,就可能被排擠了。

#為何要確認是不是被排擠

如同春嬌的故事,排擠是無形的,可是排斥一個人便是傳染否定感給他,當事人不曉得發生什麼事,但明顯是局外人,無意識情緒低落,常感鬱悶動彈不得。最後一刻才知道自己被排擠了,然對此現象不解也不得其門而入,又無意識地討好、卑躬屈膝,甚至自我懷疑。排擠有無形的殺傷力,知道自己被討厭、沒有被需要,但不明白怎麼回事,這類無助會讓人提不起勁,最後想逃離那裡。不只是職場,學校情境也會如此。

#排擠一定有源由,只是不一定跟你有關

「媽媽,我在學校被排擠了,嗚嗚嗚…」
「孩子,那是不是你在學校做了什麼不對的事,人家才這麼做的呢?」
「???」

以上是常見但絕對錯誤的回應。

被排擠或被討厭是有相應的事件與因果沒錯,不過,要切記不一定跟當事人有關,更多來自主事者自我中心認定,帶有情緒的以偏蓋全,例如他覺得這不公平、合作時他不愉快、自以為是的倫理,但又不敢直言,於是私下抱怨,並散佈對當事人不利的片段,以為當事人應該知錯改善,促使其他人有錯誤印象而共同排擠。

主事者不溝通,他認定就算,一樣會有排擠。所以被排擠不一定是自己的問題,不要太快檢討自己。

#解方:心理建設

面對排擠,網路上有很多做法,而以下要提的是「心理建設」。

人在不明所以時特別脆弱,為了趕快找回定位,很容易委屈自己順從團體,陷入負向循環,結果自信更低。心理建設的意義在於:看清局勢、站穩立場,才知道自己還有什麼選擇,再決定要怎麼做。

1.自我覺察

如果常有感被團體忽視、不友善,加上不明所以低靡不振,就可對照上述現象盡早辨識自己怎麼了,才不會一直被困住,掉入負面循環的深淵。

2.找出主事者是誰

試著分析誰是主事者,他所作所為又是為了什麼?哪種利益?合理嗎?

如果真是自己問題,那可以改變態度或做法;如果不是自己問題,也能安定心理,那只是主事者自己過不去的個人陰影。重點在於跳脫「是不是自己做錯什麼?」的束縛。

如何找主事者?觀察誰最常抱怨你、態度丕變、惡意蓄意找麻煩、玩笑似說溜嘴地貶損/諷刺你。

3.尋問第三者觀點

不會全部人都討厭你、排擠你,找看看還有誰在團體外,尋問他的觀點。不是尋求他的支持,而是從他的回饋裡進一步確認事實,沒錯,真的有人在排擠你。可以問問第三者收集線索,裡猜想被排擠的可能原因。

如何尋問第三者?可先用網路文字(Mail、LINE)詢問,如果第三者是支持你的,那更好了。

4.抓好定位,實際行動保護自己

知道發生什麼事,不是自己的問題,心安定下來,才有空間懂得整理「自己還有什麼選擇,再決定要怎麼做」,可以溝通、可以對抗、可以逃避,也可以獨善其身,資訊夠清楚自然會有最適自己的行動方針。

如果還想不到,就找局外人討論,找出盲點, 一定會有辦法的。

如果是小學生面對不友善的班級環境,轉班轉校也可以,保護自己才是優先。


記得,被排擠不一定是自己的問題,不要太快檢討自己。


300會員
203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近幾個月新北市幼兒園有餵藥案、體罰案底下是針對遇到類似情況,對兒童心理的瞭解與家長可以做的事讓大家不必過於驚慌與擔憂,有方向可循以條列式來寫,可以當成講義來看 #觀察孩子是否焦慮到失控 1.異於平常的行為 2.退化行為 3.失控行為
打小孩真的沒什麼用,尤其大人失控時更沒用 事後孩子只能記得「恐怖」、「被打罵」,但完全不記得原因 孩子「只有情緒印象」,且可能亂解釋「大概是我不好才被打,我就爛」,自我價值低落,潛意識害怕那個失控的大人、不知道下一次什麼時候發生。 除此之外,沒.了.
【頓悟時刻】真實的人生開門了 過去你的生活、奮鬥、拼命的累積才是功勞,有這些準備做底, 東風(The Moment ——「對的關係+對的一句話」)來才會發揮作用。
道歉不該是三個字,不該是短句:「對不起,我知道了」。 這種「你知道」不等於「我知道」的誠意,「誰知道」到底「知道誰會做什麼」,這等於沒有溝通,聽道歉的人一點安全感也沒有,下次還是挫咧等。 道歉,是給對方安全感,告訴對方自己會盡力不再犯這個錯或疏忽,要「以對方為焦點」來表達。
性取向已被認為如同種族、文化,甚至如價值觀的選擇。性傾向的定義並不單單含有或依賴於性行為,而是依賴並表現於一個人在性和浪漫情感上的持久性吸引,這包括一個人在愛、依附感、親密行為等非性方面的內在深刻需求。
以「扭曲受害者眼中的真實」控制對方,繼而操控情感,就被命名為「煤氣燈操縱法」(gaslighting)。《煤氣燈效應》的操控在關係中十分常見,或許操作者並非蓄意籌劃,但依然造成受害者強大損傷,對受害者傷害最大的是:「本來你是相信自己的,後來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
近幾個月新北市幼兒園有餵藥案、體罰案底下是針對遇到類似情況,對兒童心理的瞭解與家長可以做的事讓大家不必過於驚慌與擔憂,有方向可循以條列式來寫,可以當成講義來看 #觀察孩子是否焦慮到失控 1.異於平常的行為 2.退化行為 3.失控行為
打小孩真的沒什麼用,尤其大人失控時更沒用 事後孩子只能記得「恐怖」、「被打罵」,但完全不記得原因 孩子「只有情緒印象」,且可能亂解釋「大概是我不好才被打,我就爛」,自我價值低落,潛意識害怕那個失控的大人、不知道下一次什麼時候發生。 除此之外,沒.了.
【頓悟時刻】真實的人生開門了 過去你的生活、奮鬥、拼命的累積才是功勞,有這些準備做底, 東風(The Moment ——「對的關係+對的一句話」)來才會發揮作用。
道歉不該是三個字,不該是短句:「對不起,我知道了」。 這種「你知道」不等於「我知道」的誠意,「誰知道」到底「知道誰會做什麼」,這等於沒有溝通,聽道歉的人一點安全感也沒有,下次還是挫咧等。 道歉,是給對方安全感,告訴對方自己會盡力不再犯這個錯或疏忽,要「以對方為焦點」來表達。
性取向已被認為如同種族、文化,甚至如價值觀的選擇。性傾向的定義並不單單含有或依賴於性行為,而是依賴並表現於一個人在性和浪漫情感上的持久性吸引,這包括一個人在愛、依附感、親密行為等非性方面的內在深刻需求。
以「扭曲受害者眼中的真實」控制對方,繼而操控情感,就被命名為「煤氣燈操縱法」(gaslighting)。《煤氣燈效應》的操控在關係中十分常見,或許操作者並非蓄意籌劃,但依然造成受害者強大損傷,對受害者傷害最大的是:「本來你是相信自己的,後來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背景介紹 獎座作為一種社會心理學現象,一直以來都在體育、學術、藝術等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人們追求獎座的動機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物質獎勵,更多的是希望獲得認可、提升自尊心和社會地位。然而,獎座所帶來的社會心理學影響也存在著一些未解之謎和挑戰。   社會心理學的角度 1. 獎勵與激勵 獎座作為一種
Thumbnail
正念種子|人比人,害死人❌請別再跟孩子說「你要跟某某人看齊」以及「看看路邊的乞丐,想想我們多幸福」|正向心理學VS.社會比較理論
Thumbnail
人們判斷是非與如何生活時,需依賴「正確資訊」,如「正確用火」 然資訊爆多會癱瘓大腦對資訊的處理,民眾不可能全部檢視、思考比對後再挑選,加上基本知識不足也無法判斷正確性…大腦終究會選擇捷思(懶惰的),變成跟風向走、看懶人包、相信意見領袖、相信政黨,不再有思考的習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阿德勒學派對人際關係及心理健康的看法,強調個人與社會間相互影響的重要性。包括對阿德勒學派核心概念的討論,以及相關推薦書籍。透過該學派的觀點,我們能更好理解個體心理學,並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與他人的互動。 「人生沒那麼困難,是你讓人生變得複雜了。」要相信人生的意義是每個人賦予給自己的。
Thumbnail
#你曾被排擠嗎? 「排擠」是通俗用語,是在社交關係上被拒絕、被嘲諷、故意無視(冷暴力的一種),讓個人與群體之間產生隔閡及孤立感。對個人而言也許沒有實際傷害,然人類是社會動物,在互動上被拒絕、當空氣,長久下來就會有心理甚至生理上的健康問題。 記得,被排擠不一定是自己的問題,不要太快檢討自己。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您好, 很高興能與您分享這本有關社會心理學的書。社會心理學是一門非常有趣且實用的學科,它研究人類如何受到社會環境與他人的影響。 在這本書裡,我們將探討社會心理學的各個面向,包括社會認知、社會影響、團體動力學等。我們會介紹許多重要的社會心理學概念與理論,例如立場理論、順從、群眾效應等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紫式書齋》的第二主題〈三十而立〉的第01篇。 這篇文章介紹給你,系統學習心理學,會帶給你的三大價值: 習慣控制,情商培養,成為你自己
★多數人失去機會,是因為他們從沒開口。 ●掌握3個步驟,贏得需要的幫忙: 1.克服當下求助的恐懼。 2.掌握成功求助的說服技巧。 3.建立同舟共濟感。 ●告別玻璃心。感到社交威脅?都是自己想出來的! ●研究顯示,助人者在助人後,會更喜歡受助對象。 ●確定有幫上忙,就更有可能再次幫忙。
Thumbnail
近期知名男星因離婚聲明,被另一半揭露私生活及其身心狀態,直指對方有「自戀型人格、性成癮」的狀況,引起大眾對於現代心理疾病的好奇,現代人何以如此容易成癮?而成癮症又該怎麼判斷與處理?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背景介紹 獎座作為一種社會心理學現象,一直以來都在體育、學術、藝術等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人們追求獎座的動機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物質獎勵,更多的是希望獲得認可、提升自尊心和社會地位。然而,獎座所帶來的社會心理學影響也存在著一些未解之謎和挑戰。   社會心理學的角度 1. 獎勵與激勵 獎座作為一種
Thumbnail
正念種子|人比人,害死人❌請別再跟孩子說「你要跟某某人看齊」以及「看看路邊的乞丐,想想我們多幸福」|正向心理學VS.社會比較理論
Thumbnail
人們判斷是非與如何生活時,需依賴「正確資訊」,如「正確用火」 然資訊爆多會癱瘓大腦對資訊的處理,民眾不可能全部檢視、思考比對後再挑選,加上基本知識不足也無法判斷正確性…大腦終究會選擇捷思(懶惰的),變成跟風向走、看懶人包、相信意見領袖、相信政黨,不再有思考的習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阿德勒學派對人際關係及心理健康的看法,強調個人與社會間相互影響的重要性。包括對阿德勒學派核心概念的討論,以及相關推薦書籍。透過該學派的觀點,我們能更好理解個體心理學,並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與他人的互動。 「人生沒那麼困難,是你讓人生變得複雜了。」要相信人生的意義是每個人賦予給自己的。
Thumbnail
#你曾被排擠嗎? 「排擠」是通俗用語,是在社交關係上被拒絕、被嘲諷、故意無視(冷暴力的一種),讓個人與群體之間產生隔閡及孤立感。對個人而言也許沒有實際傷害,然人類是社會動物,在互動上被拒絕、當空氣,長久下來就會有心理甚至生理上的健康問題。 記得,被排擠不一定是自己的問題,不要太快檢討自己。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您好, 很高興能與您分享這本有關社會心理學的書。社會心理學是一門非常有趣且實用的學科,它研究人類如何受到社會環境與他人的影響。 在這本書裡,我們將探討社會心理學的各個面向,包括社會認知、社會影響、團體動力學等。我們會介紹許多重要的社會心理學概念與理論,例如立場理論、順從、群眾效應等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紫式書齋》的第二主題〈三十而立〉的第01篇。 這篇文章介紹給你,系統學習心理學,會帶給你的三大價值: 習慣控制,情商培養,成為你自己
★多數人失去機會,是因為他們從沒開口。 ●掌握3個步驟,贏得需要的幫忙: 1.克服當下求助的恐懼。 2.掌握成功求助的說服技巧。 3.建立同舟共濟感。 ●告別玻璃心。感到社交威脅?都是自己想出來的! ●研究顯示,助人者在助人後,會更喜歡受助對象。 ●確定有幫上忙,就更有可能再次幫忙。
Thumbnail
近期知名男星因離婚聲明,被另一半揭露私生活及其身心狀態,直指對方有「自戀型人格、性成癮」的狀況,引起大眾對於現代心理疾病的好奇,現代人何以如此容易成癮?而成癮症又該怎麼判斷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