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種種令人印象深刻的典範性道德之中,「節制」這種要求顯得相當奇特。根據每個人都擁有的素樸思維,一切好的事物都應該要越多越好,但節制卻要求一種即便面對最美好的事物也應該加以約束的思路。
譬如,人們會說「不要太愛一個人」,雖然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有待商榷,但過分地向一個人表達你有多愛他,很多時候的確適得其反,當對方和你沒有相同感受時尤其如此。但愛畢竟關乎另一種心理狀態,所以在節制這一主題上,我們先談談那些更令人意想不到,卻又一目了然的行為。
事實上,在乍看之下最為貪婪的金融活動中,我們經常會看到節制所帶來的碩果。在「盡可能獲取最大利益」這種典範的經濟學假定思維中。我們應當在每一個自己足夠有信心的機會上下最大的注,譬如人們常說的「all in 台積電」。
但對於投資交易有一定認識的人都會知道資金控制與風險控制的重要。在機率式的思維之中,我們會明白,無論是多高成功率的事情,都存在著出錯的可能性。我們不是拉普拉斯妖,我們不可能透過知曉一切當下條件與法則來完美推算出未來。我們不會提前知道那些隨時擾動其他市場參與者情緒的突發事件何時發生,也沒辦法知道人們會產生怎樣的反應。
而如果你每一次都壓注你全部的可用資金,那即便你在一百次中成功了九十九次,剩下的那一次也會讓你一無所有。這意味著,如果你不節制你的貪欲或無上限的自信,沒有控制資金與風險,你便是在等待一無所有那天的來臨。
展開來說,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上,我們都面臨著不確定性與風險,我們都只能在一定的範圍內使用有限的籌碼與資源。一個不懂得節制的極端的人,便是將自己的一切投身到眾多劇本中的其中一本。
然而事實上,沒有一本劇本會完滿地實現,也沒有其他的多元宇宙和可能世界供我們去穿越。在你的一切都蓋棺論定的那一刻之前,你越早用掉了越多的籌碼,便意味著你越早將自己的一切命運交付給外在世界。譬如說,你是否已經將你未來的幾個月乃至於幾年賣給了一間公司?或者將你每個月要拿到的收入提前支付給了房屋仲介。那些你縱身跳入選擇的生活是不是你自己的選擇,還是由於你過往對單一標準的好學生邏輯之盲信與對自由時間的揮霍,現在已經不敢相信自己擁有選擇的餘裕?
對於那些「太愛的人」,行動者的目光往往投注在那個他只能看到的、也只有他能看到的理想世界。而未曾審慎思考自己是否有為自己、以及對方留下一些選擇空間。我們在節制之中,看到的是一種「永續發展」的思維。像一支舞蹈,要讓自己與他人能夠運動肢體,充足的空間有其必要。
當我們再次回到金融市場,我們甚至會體會到「留一些給其他人賺」這一聽起來與自利理性並不相容的態度,對維持市場的蓬勃發展有其必要。想想,如果每一個有能力在市場上賺到錢的人都盡可能多地掠走市場上全部的錢,那些能力不足的人會怎麼做?就像將幼魚放回河中,這種不符合理智直覺的美德思想在實踐裡面生長,像橋上的莊子一樣從容自若。
最終我們發現到,節制中蘊藏著的是一種謙遜。在這種謙遜裡,我們並不是去將自己放得很低,或讓自己去受外在事物的影響。相反地,為了不受外在世界的制約與奴役,我們首先要認清外在世界的存在與我們的行為之間互相影響的關係。透過節制,我們不會將自己的一切投身到一本特定的劇本,我們保持著餘裕,讓外在世界一直存續,讓我們永遠能夠獲取。
在我們得到提升之後,我們再返回去將自己擁有的貢獻到外在世界之中,並在這個過程裡發揮影響力,提高自己與世界間的統合性。當你整個人的器量與過往不同時,你的節制也能包容更長遠的距離。在這樣的永續思維中,我們得到了一種正向循環,一個可以依循的正軌。那是將飯糰分享給老鼠的好心爺爺自然而然得到的成就、也是樵夫最後帶回家的那些榮譽般的斧頭。
到粉絲專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