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我,越來越多人選擇成為自雇者,這也是中年級朋友發展職涯第二曲線可行的做法之一,但在展開行動之前,仍然有些事必須先思考,才能順利展開自雇生涯。
特別是當習慣了把自我認同和工作綁在一起,就是把自尊和自我價值和工作掛鉤。工作表現好時,我們的自我認同就堅若磐石,但要是情況不順利呢?會減損自己的價值嗎?這就是讓人擔心的事,因為當自我肯定的源頭—也就是工作受到威脅或動搖,自己就很容易陷入迷茫、沮喪或焦慮。
試想當你今天去到一個飯局或產業聚會等等,無論是介紹自己或想結識他人,不外乎會談到自己的職業和職稱,比方介紹自己負責哪方面的業務、是行銷經理、是專案經理,再不然會直接拋出公司名稱,大家一聽,很自然在心中對這個人做出評價。
離開企業獨立成為自雇者後,當別人問到:「請問,你是做什麼的呢?」這句話時,因為少了頭銜和背後的組織,不免覺得自己矮人一截。人們習慣把工作當成最簡單的標籤,讓我們可以輕輕鬆鬆把每個人歸類到方便、易於了解的類別中。假如要成為自雇者,必須要用積極、正向的心態準備好面對可能會遇到的大小眼對待,不致於成為自己的社交壓力或障礙。
我自己採取的作法是,除了介紹自己的自雇業務(例:我是一名數位轉型顧問)之外,也會用稍微輕鬆的方式介紹自己的非典型職涯選擇(「我是一位中年級實習生,正在為自己的職涯做轉型」,在讓別人認同之前,要先充分自我認同。自雇是我為自己做出的選擇,沒有大公司的頭銜並不因此減損我的價值。
如同選擇加入一家企業任職前必須審慎評估,要成為自雇者,也必須確定自己是否適合?是否準備好了?以下是一些需要先自問的問題:
自雇者會需要克服哪些問題呢?也許很多人會說「要有案子」「要有收入」,收入當然是很實際的課題,但是即便業務開展順利,自雇者因為獨自工作,很自然會覺得不確定自己工作的價值。
試著回想,你有沒有自己一個人在工作上單幹的經驗?一個案子從頭到尾自己負責的感覺,也許看起來很自由,但相對的,當你成功的時候,沒人能認可你;遇到挫折時,沒有同事可以跟你一起吐苦水,似乎蠻孤立的。如果有同伴一起感覺就不一樣了,可以彼此慶祝成功、經歷失敗,因而感覺到工作的意義。對於自雇者來說,因為缺乏有同伴一起同心協力合作,或感覺到自己的成果與表現被別人認同,只能自己承擔工作的不確定,甚至會因此懷疑自己工作的意義。
管理學家亞當葛蘭特這麼說「有意義的工作,其核心是相信自己的工作能使他人的生活更美好。當發現對工作意義產生動搖時,可以自問『如果我的工作不存在,誰的處境會變糟?』你心中的答案就會是你的工作之所以重要的原因。」,確立自己看待工作的意義,也是自雇者必須解決的課題。
本文原刊登於「104高年級」:【老查的中年級觀察】你適合當自己的老闆嗎?這些問題你可能沒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