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如何培養獨立思考:寫作是對抗媒體影響的關鍵】── 1. 站隊現象 2. 媒體影響 3. 寫作對學術思維的重要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以為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


「事實上:每個人會站隊,然後媒體會指定他們的意見。」


這段話來自 Scott Adams 的《Reframe Your Brain》,對於碩博士在學學生,尤其是在學術研究中必須培養獨立思考的人來說,具有深刻啟發性。它揭示了媒體與群體壓力如何影響我們的思維,並提醒我們在學術與生活中,不僅要依賴已有的知識框架,更要通過獨立思考來抵抗外界的影響。


▋站隊現象:為何我們的意見常源於他人


在學術圈,碩博士生經常會接觸到各種觀點與理論。雖然表面上我們看似有許多獨立的見解,但在實際情況中,我們很容易不自覺地「站隊」。不論是支持某位知名學者的理論,還是遵從主流學術觀點,這種站隊現象在學術界普遍存在。


當你在研討會、學術期刊或社交媒體上看到許多人表達相似的觀點時,很容易產生「我也是這麼想的」這種感覺。然而,這種認同感背後,可能更多的是一種心理安全感——我們更願意融入群體,而非孤獨地持有與眾不同的見解。對於碩博士生而言,這樣的站隊現象特別值得警惕,因為這會限制我們進行創新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媒體與學術環境對思維的無形操控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媒體和學術出版物不僅是知識的來源,還是思維塑造的重要力量。學術期刊、專業論壇或是一些知名的學術媒體平台,往往引導著學術研究的主流方向。雖然這些媒體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當前的研究趨勢,但同時它們也可能限制我們的思維,使我們在無意中接受某些「被指定的意見」。


Adams 的觀點讓我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獨立見解」,實際上是被這些外部力量塑造的結果。這對正在進行研究的碩博士生尤其重要:如果我們不反思自己的立場,很可能只是將既有的知識重新包裝,而非真正推動學術創新。


▋寫作對學術思維的深遠影響


碩博士生每天面對大量文獻與數據,如何在這些信息中找到自己的學術立場?答案之一就是寫作。


寫作並不僅僅是表達已有的觀點,更多的是一種與自己思維的對話過程。在寫作中,你不得不深入反思自己的見解,挑戰那些未經檢驗的假設。如果沒有真正的想法或深刻的理解,寫作將變得非常困難,因為你無法輕易地填補空白。


碩博士生經常需要撰寫論文、研究報告和學術文章,這正是我們檢視自己思維的絕佳機會。當你發現寫作困難時,這可能意味著你還沒有清晰的思考過某個問題,或是還未能擺脫他人的觀點束縛。這也是為何養成每日寫作習慣對碩博士生如此重要,因為這是一種自我思維的鍛鍊。


▋如何在資訊時代保持學術獨立性


碩博士生在面對資訊過載的時代,必須特別謹慎。大量的學術資訊和意見湧入,不僅可能讓我們感到無所適從,也容易讓我們放棄深思,而依賴他人的結論。在這種情況下,寫作和批判性思維顯得格外重要。


當你每天撰寫學術筆記或論文時,你會發現自己不斷在質疑和構建自己的觀點。這不僅有助於鞏固你對某一領域的理解,也能讓你在學術討論中保持獨立性,而不至於隨波逐流。


此外,碩博士生還需要注意避免過度依賴外部的知識來源,無論是來自知名學者還是權威期刊。在研讀時,不僅要關注文獻內容,更要反思其背後的論證結構與邏輯,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批判性閱讀,從而在自己的研究中做出有價值的貢獻。


▋結論:寫作是碩博士生保持獨立思維的關鍵


碩博士生的學術道路,不僅是知識的積累過程,更是鍛鍊獨立思考的旅程。寫作作為這一過程的重要環節,能幫助我們深刻理解自己所學、所思,也讓我們能夠突破他人觀點的限制,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學術見解。


無論你正在撰寫論文,還是進行日常的學術筆記,寫作都能讓你不斷反思與檢驗自己的思維。這是一個讓你直面自己內心的過程,也是鍛鍊你批判性思維的最佳方式。通過不斷寫作與反思,你將能在學術領域中真正站穩腳跟,成為意見的創造者,而非僅僅是他人的追隨者。

416會員
1.5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能得到怎樣的結果已經很清晰,得到想像的成功, 還真的更該去挑戰自己沒有直覺的研究問題,去獲得「精明失敗 Intelligent Failure」。 研究人員的天命就是持續失敗,持續試錯,找到成功的種子。 當能夠具備如此格局,那麼你也已經有了成為科學家的氣度。
1. 只把寫作當作任務,沒有長期投資: - 很多研究生只將寫作視為完成學業任務的一部分,忽略了寫作的真正力量。良好的寫作不僅是展現研究成果,更是構建學術聲望和影響力的重要途徑。寫作的速度和質量直接影響他人對你的認知,能否迅速且清晰地表達你的研究,往往決定了你的研究是否能在學術界得到廣泛認可。
【碩博士生必備的「假說思維」:掌握 Abduction 推理來強化研究創新】 ── 1. 如何運用溯因推理 2. 假設與假說的關鍵差異 3. 提升研究創造力的核心思維 作為碩博士生,研究的核心不僅僅是驗證既有理論,更重要的是提出創新的假說,探索未解的問題。而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從現有的事實中推導出合
「執行階段將 Do 定量化,就是 KDI (Key Do Indicator),代表"計畫可以執行到什麼程度"。」 「行動只在於做與不做,能做或不能做,很容易控制。而制定KDI,要區分完結型的DO 與持續行的 DO。」 這段討論,節錄自日本作家富田和成[1]於2017年9月29日出版中文
1. 持續展現出來自學歷的優越感: - 在台灣的教育環境中,學生從高中到大學,甚至進入研究所,往往因為考入特定的名校而感到自豪。這種根深蒂固的優越感可能會導致學生對來自不同學術背景的同儕產生不必要的偏見,影響了團隊合作與知識交流的品質,也可能在無形中限制了自己接受新觀點的機會。 2. 在社群
在碩博士的求學過程中,無論是研究進展還是生活中的挑戰,改變和不確定性是常態。學術研究本身就充滿了反覆試驗和不斷調整,因此,培養耐性是成功的重要關鍵。 陳海賢老師提出的實踐四個環節——尋找線索、嘗試行動、反思反饋、迭代行動——為碩博士學生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框架來面對變化,並幫助我們在學術生涯中更有
如果能得到怎樣的結果已經很清晰,得到想像的成功, 還真的更該去挑戰自己沒有直覺的研究問題,去獲得「精明失敗 Intelligent Failure」。 研究人員的天命就是持續失敗,持續試錯,找到成功的種子。 當能夠具備如此格局,那麼你也已經有了成為科學家的氣度。
1. 只把寫作當作任務,沒有長期投資: - 很多研究生只將寫作視為完成學業任務的一部分,忽略了寫作的真正力量。良好的寫作不僅是展現研究成果,更是構建學術聲望和影響力的重要途徑。寫作的速度和質量直接影響他人對你的認知,能否迅速且清晰地表達你的研究,往往決定了你的研究是否能在學術界得到廣泛認可。
【碩博士生必備的「假說思維」:掌握 Abduction 推理來強化研究創新】 ── 1. 如何運用溯因推理 2. 假設與假說的關鍵差異 3. 提升研究創造力的核心思維 作為碩博士生,研究的核心不僅僅是驗證既有理論,更重要的是提出創新的假說,探索未解的問題。而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從現有的事實中推導出合
「執行階段將 Do 定量化,就是 KDI (Key Do Indicator),代表"計畫可以執行到什麼程度"。」 「行動只在於做與不做,能做或不能做,很容易控制。而制定KDI,要區分完結型的DO 與持續行的 DO。」 這段討論,節錄自日本作家富田和成[1]於2017年9月29日出版中文
1. 持續展現出來自學歷的優越感: - 在台灣的教育環境中,學生從高中到大學,甚至進入研究所,往往因為考入特定的名校而感到自豪。這種根深蒂固的優越感可能會導致學生對來自不同學術背景的同儕產生不必要的偏見,影響了團隊合作與知識交流的品質,也可能在無形中限制了自己接受新觀點的機會。 2. 在社群
在碩博士的求學過程中,無論是研究進展還是生活中的挑戰,改變和不確定性是常態。學術研究本身就充滿了反覆試驗和不斷調整,因此,培養耐性是成功的重要關鍵。 陳海賢老師提出的實踐四個環節——尋找線索、嘗試行動、反思反饋、迭代行動——為碩博士學生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框架來面對變化,並幫助我們在學術生涯中更有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方格子、痞客邦、Fanbar 和 應援科技平臺的優缺點及其適用對象。讀者可以瞭解哪些平臺最適合自己的寫作需求,以及如何通過這些平臺實現內容變現。作者還分享了個人的使用經驗和對未來平臺的展望。對於創作者而言,選擇正確的平臺至關重要,能夠幫助他們更有效地與讀者互動並實現經濟回報。寫作變現、訂閱經濟
ChatGPT Canvas 是基於 GPT-4o 模型的全新動態界面,旨在提升寫作與程式開發的效率。它不僅提供智能編輯和寫作輔助功能,還支持程式碼轉換和錯誤修復,讓用戶能在更靈活的環境中創作。這篇文章介紹了 Canvas 的核心功能和使用流程,幫助使用者更好地瞭解如何利用此工具提升創作質量與效率。
方格子、痞客邦、Fanbar 和 應援科技平臺的優缺點及其適用對象。讀者可以瞭解哪些平臺最適合自己的寫作需求,以及如何通過這些平臺實現內容變現。作者還分享了個人的使用經驗和對未來平臺的展望。對於創作者而言,選擇正確的平臺至關重要,能夠幫助他們更有效地與讀者互動並實現經濟回報。寫作變現、訂閱經濟
ChatGPT Canvas 是基於 GPT-4o 模型的全新動態界面,旨在提升寫作與程式開發的效率。它不僅提供智能編輯和寫作輔助功能,還支持程式碼轉換和錯誤修復,讓用戶能在更靈活的環境中創作。這篇文章介紹了 Canvas 的核心功能和使用流程,幫助使用者更好地瞭解如何利用此工具提升創作質量與效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對於正在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的學生來說,學術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充滿挑戰。無論是選題、研究方法,還是論文撰寫,這些環節都需要指導教授的支持與領導。然而,領導並非僅僅是給予方向,它還需要靈活應變,因為每個學生的需求和性格都不盡相同。這種靈活應變的領導方式,正是「權變領導」的核心。 ▋權變的本質
Thumbnail
從學業挑戰與自我探索出發,學習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技能,作者強調自我認知和了解個人優勢的重要性,適合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自己方向的讀者。
在復旦大學數學系三年級的一次會面中,有學生詢問:「你們會收怎麼樣的學生當博士生?」這個問題引發了我許多思考。綜合當時的回答,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尋找的是擁有自己意見且有技術底氣的學生。 ▋自己意見與技術底氣 擁有自己意見且具備技術底氣的學生在現今的學術界中並不多見。這類學生不僅能夠獨立思
1. 被食物、書籍、網路、娛樂與社群媒體佔據整天醒著的時間: - 許多研究生常常在不知不覺中被各種媒介吸引,大量時間花費在非學術活動上,尤其是社群媒體如Facebook、Instagram、Threads等,這些平台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我們的思維和行為。這些分心的活動不僅浪費時間,還可能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誰的歷史痕跡被竄改越多就越容易被控制,這些話你應該讓它左進右出。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對於正在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的學生來說,學術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充滿挑戰。無論是選題、研究方法,還是論文撰寫,這些環節都需要指導教授的支持與領導。然而,領導並非僅僅是給予方向,它還需要靈活應變,因為每個學生的需求和性格都不盡相同。這種靈活應變的領導方式,正是「權變領導」的核心。 ▋權變的本質
Thumbnail
從學業挑戰與自我探索出發,學習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技能,作者強調自我認知和了解個人優勢的重要性,適合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自己方向的讀者。
在復旦大學數學系三年級的一次會面中,有學生詢問:「你們會收怎麼樣的學生當博士生?」這個問題引發了我許多思考。綜合當時的回答,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尋找的是擁有自己意見且有技術底氣的學生。 ▋自己意見與技術底氣 擁有自己意見且具備技術底氣的學生在現今的學術界中並不多見。這類學生不僅能夠獨立思
1. 被食物、書籍、網路、娛樂與社群媒體佔據整天醒著的時間: - 許多研究生常常在不知不覺中被各種媒介吸引,大量時間花費在非學術活動上,尤其是社群媒體如Facebook、Instagram、Threads等,這些平台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我們的思維和行為。這些分心的活動不僅浪費時間,還可能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誰的歷史痕跡被竄改越多就越容易被控制,這些話你應該讓它左進右出。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