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與對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Image:愚木混株)
所謂的是非對錯,善惡美醜,
看到得是否真實,是否絕對,
在於用什麼眼光,什麼態度在看,
我們的觀點僅是由自身經驗,或大多數被認同的觀點而來,
不代表全貌,
既然看事物的角度不同,理解的方式相異,
就會有不同的觀點與想法,
這時需要的,就不是統一的觀點,與要求一致,
更多的是在眾多的觀點裡,取得平衡與交集;
在不同的觀點裡,存在著我們不熟悉,或不接納的那一面,
因此,
瞭解自己的觀點,也理解別人的觀點,
就會明白事物沒有絕對,
有的,只是理解的心與接納的態度。
avatar-img
26會員
823內容數
<<提供卡巴拉天使療癒、基礎靈魂藍圖解讀、心靈對談分享>> 認識自己是一輩子的事,愛自己是一輩子的學習,這個空間分享我認識自己的過程,除了見證自己的生命經驗,也但願啟發所有接觸者心中的內在之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anuya心靈內在空間 的其他內容
人生裡,什麼是最重要的? 是親人和家人? 是金錢,工作和物質條件? 人生裡,很多人事物都是重要的, 而這些人事物,也形塑出你的生命軌跡與輪廓; 因為你,這些人事物變得重要起來,有意義起來, 因為你,這些人事物有了關連與交集, 因為你,共同參與了這些人事物的起承轉合, 因此, 你是最重要的!
你的不安與恐懼,來自於把自己的存在與價值寄託在外在的評價與認同上,並且允許被這樣定義,貼上標籤的自己; 這樣的你, 失去了支持自己的勇氣與力量, 忘了自己才是生命的主人與權威, 對自己的存在與價值視而不見, 反而苦惱著舒適圈何時會消失。 請記得, 覺察自己正陷在慣性的思惟裡,
你是否覺察所抱持的觀點 是讓你更自由還是受限, 是讓你更自在還是壓抑, 是更能自我負責,還是交付力量, 是讓你成為自己,還是迷失自我, 是讓你在關係裡更和諧,還是處於對立, 是讓你更勇於突破,還是停留在過去, 是讓你更有彈性,還是僵化固執, 是讓你真正做自己,還是討好他人, 檢視觀點的形成,
接納,說來容易, 如實接納,與愛自己一樣,是一輩子都在學習的事。 接納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感受, 接納不好的自己,接納不足的自己, 接納不想(願)接納的那個自己; 那需要時間,需要耐心,需要信任,需要自己的理解與陪伴, 一點一滴地,哪怕看起來都一樣,哪怕進一步退兩步, 值得溫柔寬容地對待自己,
生命是一連串探索與體驗的過程,生命的寬廣與深入,是一步步地、耐心地,有勇氣面對、願意調整與改變的;可能未必盡如人意,卻是靈魂最深度的渴望與學習,那使我們發展為有力量的人,突破蛻變出新的自己,發自內心的喜悅與平靜,刻劃生命的深度,活出自己的人生哲學。
當你能夠覺察情緒, 允許情緒的出現, 接納情緒的發生, 願意靠近情緒,理解情緒, 你會感到平靜、穩定; 你從情緒裡看見自己,理解自己, 在接納的過程裡你也會得到轉化; 你的心變得柔軟, 你的意志更加堅定, 你能夠仁慈地對待自己, 你可以真誠地擁抱自己, 你不再是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
人生裡,什麼是最重要的? 是親人和家人? 是金錢,工作和物質條件? 人生裡,很多人事物都是重要的, 而這些人事物,也形塑出你的生命軌跡與輪廓; 因為你,這些人事物變得重要起來,有意義起來, 因為你,這些人事物有了關連與交集, 因為你,共同參與了這些人事物的起承轉合, 因此, 你是最重要的!
你的不安與恐懼,來自於把自己的存在與價值寄託在外在的評價與認同上,並且允許被這樣定義,貼上標籤的自己; 這樣的你, 失去了支持自己的勇氣與力量, 忘了自己才是生命的主人與權威, 對自己的存在與價值視而不見, 反而苦惱著舒適圈何時會消失。 請記得, 覺察自己正陷在慣性的思惟裡,
你是否覺察所抱持的觀點 是讓你更自由還是受限, 是讓你更自在還是壓抑, 是更能自我負責,還是交付力量, 是讓你成為自己,還是迷失自我, 是讓你在關係裡更和諧,還是處於對立, 是讓你更勇於突破,還是停留在過去, 是讓你更有彈性,還是僵化固執, 是讓你真正做自己,還是討好他人, 檢視觀點的形成,
接納,說來容易, 如實接納,與愛自己一樣,是一輩子都在學習的事。 接納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感受, 接納不好的自己,接納不足的自己, 接納不想(願)接納的那個自己; 那需要時間,需要耐心,需要信任,需要自己的理解與陪伴, 一點一滴地,哪怕看起來都一樣,哪怕進一步退兩步, 值得溫柔寬容地對待自己,
生命是一連串探索與體驗的過程,生命的寬廣與深入,是一步步地、耐心地,有勇氣面對、願意調整與改變的;可能未必盡如人意,卻是靈魂最深度的渴望與學習,那使我們發展為有力量的人,突破蛻變出新的自己,發自內心的喜悅與平靜,刻劃生命的深度,活出自己的人生哲學。
當你能夠覺察情緒, 允許情緒的出現, 接納情緒的發生, 願意靠近情緒,理解情緒, 你會感到平靜、穩定; 你從情緒裡看見自己,理解自己, 在接納的過程裡你也會得到轉化; 你的心變得柔軟, 你的意志更加堅定, 你能夠仁慈地對待自己, 你可以真誠地擁抱自己, 你不再是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說不該用是非對錯、善惡去定義任何人。那麼該如何分善什麼是對的環境、對的人。既然不該有二元對立存在,我們接觸的人、所處的環境應該就是所謂的「有益於我」的。「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內心的疑惑。 一切都來自於自己如何看待身邊的人、事、物。分別心也是由既定存在的價值觀形成的。在自己的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我說: 是、非、對、錯...不會是真理。因為那是身為人的立場。 AI 說: 這段話蘊含了深刻的哲理,說明了「是非對錯」只是一種人類的觀點,並不是真理的絕對。 我說: 喜、怒、哀、樂...好像也不是真理,那只是身為人的情緒。 AI 說: 這段話表達了人類情緒的相對性和暫時性。
Thumbnail
關於對錯的部分,之前有寫過一篇,這次或許可以從同一個脈絡繼續發展,簡單來說當問題確定了,要用何種觀點就有判斷對錯的標準。 上一篇討論的觀點,那是從何種角度出發看事情,這確實無關對錯,但是要從何處切入問題,這就可以區分好壞了。 對錯爭議 跳得太快了,簡單說,當有問題時,觀點是否切題這就能區分對錯
Thumbnail
觀點是不分主客兩端的,背後的視角差異於是來自不同的思維方式。經過驗證的科學和數學相對客觀,基於個人經驗與社群認同的則相對主觀。說到底,觀點是多面向的,為何僅以主客來區分。
Thumbnail
很多人喜歡講論「絶對是非」,認為「對就對,錯就錯,沒有灰色地帶。」這種話語,固然在道德理性、個人修養上,都站得住脚。但是現代社會,已不再是凡事「講求二分」,多半認同「多元價值」,認為:堅守是非理念固然值得尊敬,若能夠通達情理,恐怕更加搏得讚賞。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我們都堅持自己是對的,他人是錯的。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說不該用是非對錯、善惡去定義任何人。那麼該如何分善什麼是對的環境、對的人。既然不該有二元對立存在,我們接觸的人、所處的環境應該就是所謂的「有益於我」的。「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內心的疑惑。 一切都來自於自己如何看待身邊的人、事、物。分別心也是由既定存在的價值觀形成的。在自己的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我說: 是、非、對、錯...不會是真理。因為那是身為人的立場。 AI 說: 這段話蘊含了深刻的哲理,說明了「是非對錯」只是一種人類的觀點,並不是真理的絕對。 我說: 喜、怒、哀、樂...好像也不是真理,那只是身為人的情緒。 AI 說: 這段話表達了人類情緒的相對性和暫時性。
Thumbnail
關於對錯的部分,之前有寫過一篇,這次或許可以從同一個脈絡繼續發展,簡單來說當問題確定了,要用何種觀點就有判斷對錯的標準。 上一篇討論的觀點,那是從何種角度出發看事情,這確實無關對錯,但是要從何處切入問題,這就可以區分好壞了。 對錯爭議 跳得太快了,簡單說,當有問題時,觀點是否切題這就能區分對錯
Thumbnail
觀點是不分主客兩端的,背後的視角差異於是來自不同的思維方式。經過驗證的科學和數學相對客觀,基於個人經驗與社群認同的則相對主觀。說到底,觀點是多面向的,為何僅以主客來區分。
Thumbnail
很多人喜歡講論「絶對是非」,認為「對就對,錯就錯,沒有灰色地帶。」這種話語,固然在道德理性、個人修養上,都站得住脚。但是現代社會,已不再是凡事「講求二分」,多半認同「多元價值」,認為:堅守是非理念固然值得尊敬,若能夠通達情理,恐怕更加搏得讚賞。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我們都堅持自己是對的,他人是錯的。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