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生活新選擇執行篇-目標:身分認同

2022/05/1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習慣是什麼?

人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行為跟慣例,例如~刷牙、洗臉、看手機 ....等等各種微小的小行為、小決定、小動作而這些行為跟慣例被規律執行-而且是像反射動作般時不需要思考就能執行時就可以被定義為是習慣
習慣可以解決環境中反覆出現的問題,他是一個可靠且省力的解決方法。我在目標篇有提過,人因為有問題及需求出現,所以需要建立目標,習慣與目標本質上都是因為需要解決問題而衍生出來的,那目標與習慣的差異在哪裡?可以只有一樣就好嗎?

當只有目標而沒有習慣支撐時

1.成功率不高:
有一些目標是每個人都想要的,例如:有好身材,健康良好受人景仰,或財富自由..等,而同樣目標下 為什麼會有人成功而有人失敗呢?關鍵的差異在於 他有沒有將目標底下的執行步驟轉化為習慣 ,
直接兩個例子來做對比:
A男: 我目前沒有目標,但我習慣每天去運動,吃健康營養的食物。
B男:我有個要健康,要有好身材的目標,但因為繁忙總是有一天沒一天的運動或注意飲食。
這兩個相比,我相信大家都知道A男會有相對好的身材,只有目標沒有建立出習慣,就容易變成口號一樣,特別如果是長期目標,沒有時間性的人往往會回到於省力的系統,也就是你原本的舊習慣。
2.只有目標容易陷入二元論:
減重的人其實常常會陷入這樣的迷思,我今天體重有沒有成功瘦下10公斤,沒有就是失敗,有就是成功,最後都會陷入只有快樂或難過這兩種心情選項。如果遇到所謂的環境變化,目標變得遙不可及時,就容易會陷入那種達不到目標的焦慮,所以致力於培養習慣,就可以專注在整個過程執行時給你帶來的好處,得失心就不會這麼重。
3.目標有時反而局限自己:
人會因為見識不足,訂下低估或高估自己能力的目標,打造良好的習慣會有助於你,避免陷入只是短期的改變,目標達成就停滯的狀況。當你低估自己時,你的目標反而變成制約住你的天花板。
4.高估目標重要性:
人往往會高估一個決定性瞬間的重要,而低估每天做點小改善,或微改變的價值,真的有在練的都會知道持續累積才是關鍵,好身材不是一天練成的,反過來說,你身材不好也絕對不是因為你今天沒有練才造成的,而是你從來都沒有練!
當只有習慣而沒有目標時?
如果你現在沒有甚麼目標,而只想致力於培養良好的習慣的話那倒也不是不行但你要注意一件事,習慣有分好壞,好習慣帶你上天堂,壞習慣...會不會帶你早點見閻王....我是不確定XD,但如果你沒有察覺的話,那肯定是影響你一輩子的。如果有聽過我前面的目標篇的話,我之所以重視目標的建立,是下面幾個原因:
1.目標可以是防止迷失的北極星:他有聚焦以及導正方向的功能。
2.目標可以包含著信念與慾望:這是讓一個人從菁英等級進階到傳說等級的重要推動力。
3.目標也可以是一個檢視執行成果的標竿或里程碑:例如一季一次的身體測量,或成果產出都可以拿來檢視你這段期間的執行成效好不好。
4.我認為當一個人沒有目標信念,然後致力於效率與流程,每天將好習慣執行的一絲不苟,每天都完美複製時....我覺得那像...機器人XD,可能我從小生長在漫畫店,多少有點浪漫主義,比起有沒有完美的運用每一天,我更在意有沒有認真為自己活,有沒有自己的價值跟信念,有沒有走自己的路。
回過頭來,其實你會發現這兩個是相輔相成的,如果說習慣是慣性前進的車輪那你的目標就會是方向盤,兩個缺一不可。

身分認同

再來說說另外一個重要的東西~身分認同,這邊我認為有點接近信念,就是你相信你是誰
原子習慣這本書對於身分認同有不錯的例子:
有兩個拒絕香菸的人,面對別人遞出香菸時,
第一個人回答:謝謝 不用了 我正在戒菸。
第二個人回答:謝謝 我不抽菸。
第一個人在他信念裡,他是抽菸的人,他想要改變行為,因此面對這樣的誘惑,他需要用些意志力來拒絕,
第二個人在他信念裡,不抽菸是很自然的事,因此對他而言,拒絕輕而易舉,毫不費力,你認為你是怎樣的人,你就會做出相對應的舉動,這就是身分認同。
身分認同是怎麼來的呢? 這不是與生俱來的,人出生在這世上會開始有各式各樣的經歷,你會開始遇到各種情境,解決各種事情,面對別人對你的各種評價,這過程中,你能夠獲得的正向肯定經驗,就會慢慢的變成你所相信並擅長的事物。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有個人小時候,因為寫作文受到稱讚,得到稱讚後,就更喜歡寫作,然後可能去參加作文比賽然後得獎,然後得到更多正向回饋,長期這樣下來,寫作這件事,可能就會成為他重要的人生價值之一,相對衍生出來與寫作有關的例如: 學習、成長、分享這類價值觀,可能就是這個人所注重的,而在身分認同上,他會認定他是一位寫作家,對於這樣的人來說,要去培養閱讀習慣,寫作習慣等等,就沒甚麼意義,為什麼呢? 因為這些事情早就融入生活當中,甚至是日常不可或缺的。
身分認同的好處如同剛剛所說的很大,但對某些人來說制約也非常深,特別是固定型思維的人。
固定型思維:會認為聰明才智是與生俱來難以改變的,因此當他認定自己是怎樣的人之後,他就會停止探索其他的可能性,這類人不喜歡變化,批評,注重表現自己,不喜歡離開舒適圈,因為他們討厭失敗。而高機率會在他們專業的領域裡面變成專家,但當你跟他們聊到你的新想法或新嘗試時,他們多半都只會勸你,不要東想西想,安分一點~穩定的過日子就好。

該怎麼辦呢?思維轉換!

人基本上會同時具有固定型及成長型思維,就我自己的感覺年紀越大時,固定型思維比例就會增加,但相對的你可以用嘗試去轉換為成長性思維。
成長型思維 :這類的人相信,人可以經由努力以及學習讓自己更好,所以相較之下,不害怕失敗,勇於嘗試,並且會接受批評,用這些回饋讓自己更好,而這個思維模式就是解決,身分認同制約的問題,要重新塑造一個信念及身分的方式,其實不困難~
就是要利用高頻率的有效行動,利用這樣的行動不斷的給自己累積信心,進而慢慢地讓你相信,你可以做到,簡單來說 你不太會打籃球,但如果籃框放到你面前,然後還放大兩倍,讓你把球放進去,我相信大家都能做到,每天放進去10球 然後持續一陣子,我相信你會開始覺得,自己好像蠻厲害的! 好像有這方面的天分!這樣的感覺就會帶動你,去嘗試更進階的東西,最後你就會變成你心裡面的那個灌籃高手,有看灌籃高手的人,就會知道櫻木花道的養成就是類似這樣,從最簡單的開始,然後每天做,累積足夠多的正向回饋,就會形成新的身分認同~相信自己是天才XD!
利用新身分認同的重新塑造,帶給你由內而外的新習慣,並利用這新習慣回饋並持續修正自己,就能達到一個正向的循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