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得性無助 狗狗電擊實驗
大家應該都聽過古典制約這個名詞吧,這個實驗故事是每次在餵食狗狗前,會發出某種聲音比如鈴鐺聲,經過一段時間以後,狗狗只要聽到鈴聲,消化液分泌量就會開始增加。後來,有位研究生也開啟了狗狗的研究,他用狗作了一項經典實驗,起初把狗狗關在籠子裏,只要雷聲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關在籠子裏逃避不了電擊。幾次實驗之後,只要雷聲響起,即便在電擊出現之前就先開啟籠門,狗狗不但不逃,而是直接倒在地開始呻吟顫抖,本來可以主動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美國心理學家賽利格曼在1967年提出的習得性無助。
塞利格曼發現:無法脫逃的狗狗,因為自認為無法避免被電擊,而喪失了鬥志。即使在得到如此負面的研究結果,塞利格曼卻也看到了轉機:他發現,無論是狗、猴子,還是人,在實驗中仍有三分之一的實驗對象不容易陷入習得性無助狀態:當環境改變時,他們也會跟著改變,快速找出脫離困境的方法。也因此,讓賽利格曼對這三分之一的實驗對象產生好奇,而成為現代人熟知的正向心理學之父。
正向心理學
美好的生活,是每一天都用你的優勢去創造真實的快樂和豐富的滿足感 — Martin E. P. Seligman
正向心理學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什麼最能讓我們感到快樂?研究結果發現,財富、學歷、青春等對快樂的幫助都有限,反倒是周圍親友的支持、與是否有維持長久的興趣讓我們感到快樂。
塞利格曼在《真實的快樂》(Authentic Happiness)一書中提到的3個快樂層次:
這一層次的快樂比較好理解,像是日常的吃美食、旅遊、購物等能夠讓我們快速的得到正面情緒。但此類型的情緒通常來得快也去得快,而且感受度很容易越來越無感,邊際效應會下降。
你們曾經問過自己「我為什麼會出現在這個世界上嗎?」這個問題確實是我這一兩年一直在問自己的問題。後來我慢慢發現,這代表我正在尋找我存在的意義感,當我更了解自己,更了解自己擅長的地方,並且我能夠在生活中運用我的長處,甚至能夠幫助到別人,好像就能夠回答自己這個問題了。當我找到我自己那份獨一無二的「意義感」時,我確實感受到無比快樂和滿足感,也讓我體悟 Live in a day 的意義。
結語
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豐饒但精神不豐饒的時代,這句話看似繞口令但卻隱含我們這個年代的自我框架設限。在我們爸媽的年代是講求溫飽,為了養家餬口要拚進全力,每天辛勤工作為的是撐起一個家;反觀當今科技的迅速進步、旅遊勝行,我們追求的層次已經從溫飽進化到自我實現。每次走進誠品書店,閱讀排行榜總是會有幾本暢銷書籍是跟心理議題有關。這也讓我思考,現代人們的精神、壓力來源是什麼呢?會不會也跟科技迅速發展的同時,讓人與人關係連結疏遠有關。
讓我們一起擁抱自己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獲得快樂的方式,除了偶爾吃美食,犒賞自己之外,我自己親身實踐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寫日記。在我的日記裡,沒有任何批判,我會寫下我今天做的事情,無論是讓我感到開心的、難過的、氣憤的、焦慮的,我都會寫,勇敢的正視自己的情緒,然後告訴自己:擁有這些情緒很正常。經過幾天下來,我發現我在面對壓力時,變得比較坦然,也漸漸不那麼焦慮了。在寫日記的過程當中,我開始會知道自己會因為哪些事情而感到滿足,感到踏實,讓我知道我的注意力應該放在值得讓我開心、感到滿足的事物上。
有人說,尋找人生智慧,要從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地方開始。
謝謝你願意花時間看完這篇文章,如果還有更多時間,也歡迎你收聽我的podcast頻道。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也歡迎單次贊助或是訂閱我,給我小小的鼓勵,將是我持續努力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