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別人的讀書法不管用 ? 掌握 2 個關鍵,讓你的讀書成果倍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喜歡研究讀書方法,讀過至少 30 本相關的書。我也喜歡收集網上各種不同派別讀書達人的秘訣,好像收藏了很多讀書秘笈,自己就會變得很厲害。
raw-image

這種感覺有點像是迷信。就是到底什麼道理不知道,但還是信的好。

當別人曬出書單,或是告訴你怎樣讀書又快又好的時候,我們就會認為他的讀書方法與讀書成果之間產生了一種因果關係。只要用他的方法,我就會是一個很會讀書的人。

結果你也知道,我們中的大多數並沒有成為讀書達人。


為什麼照搬別人的讀書方法沒有用 ?


能不能把書中的內容讀進自己的大腦,看的不是誰讀得快、誰的筆記好看,而是誰能在讀書中做到「深思考」與「廣提問」。


1 . 讀書時要深思考

杜書伍總裁在《深思考的鍛鍊》中說道 :「深思考,就像深呼吸一樣。」

我們每分每秒都在呼吸,但深呼吸時,首先,你吸的時間要夠久,才能把氧氣吸進肺部最深處。再者,吐氣時要從容,才能徹底把廢氣排除。

一般性思考時,思考時間很容易太短。

看到一件事,馬上從表面上的字義理解或反應,這是非常短淺的思考,自以為這樣就懂了全貌,這是非常短淺的思考。

真正的深思考,指的是反覆追問事物的內涵,仔細去拆解現象,釐清背後的意義。


2 . 讀書時要廣提問

有強烈求知慾的人,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有許多疑問。

《整理想法的技術》書中說道 :「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提問。」

能夠自由提出問題,就代表懂得從多元角度思考,處理資訊的速度也和別人處於不同層次。

想法以提出問題為開端,提問的程度就等同想法的程度。

我在書讀完就忘了,一點心得都講不出來 …一文中講到在讀書前、中、後應用「提問」促使思考的方法,可前往參考。


讀書,是一場化學實驗


讀書不是在堆積木,讀書比較像是在做一場化學實驗。

讀書的時候,不要只停留在書本表面的內容,要深入再深入,就好像你已經進入到書裡面了。

畫風就是打開一本書然後看到裡面有一個小小的人,那就是你。你在其中尋找跟你有關係的資訊,然後不斷自問「這些能解決什麼問題 ?」、「合不合用 ?」、「怎麼用 ?」。

沒有找到合適的,就繼續往前探索。

讓問題引導你去任何地方。

這個過程,不是在把書一本一本堆得高高的。而是讓新的資訊與舊的知識產生碰撞,發生化學反應。

這才是為自己而讀。


讀書不迷信


別人讀得好,筆記寫得好,然後看到他獲得無數粉絲,我們就會在其中建立起一些因果聯想,並且想著「只要我照搬他的方法,重複他的行為,我就能變得跟他一樣成功。」

但是,請小心。

模仿與迷信可不一樣。

模仿,是我有自己的思想,我先學你,然後再改良。

迷信,是你怎麼做我就怎麼做。奇怪,怎麼不準 ? 可能是運氣不好 …

別人的方法,可以參考,不要照抄。

--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個愛心,並在下面按「+」追踨哈利哥。

也可以在 FB 和 IG 追蹤我 ~

FB : https://www.facebook.com/read.by.harry/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by.harry/


閱讀的價值在於形塑自己的觀點,打造知識框架,擁有不同角度思考的能力,這樣才能減少盲點與認知偏誤,讓我們能更精確地理解問題,面對這個真實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4 月份起,我加入方格子廣告分潤計畫,到目前到底賺了多少,我會完整告訴你 !
我們都愛自己勝過愛別人,那為什麼還要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呢 ?
許多人會告訴你,想要做好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要能堅持很長一段時間,要有耐心。但是,很多人卻因此犯下一個錯誤 …
我喜歡收集書單,書單越來越長,我卻越來越不敢開始讀。
一旦有人試圖向我們提出一些改進建議,我們就會開始有些情緒反應。
它們不是什麼疑難雜症,它們只是一些我們每天都會不自覺地重複很多次的壞習慣。
從 4 月份起,我加入方格子廣告分潤計畫,到目前到底賺了多少,我會完整告訴你 !
我們都愛自己勝過愛別人,那為什麼還要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呢 ?
許多人會告訴你,想要做好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要能堅持很長一段時間,要有耐心。但是,很多人卻因此犯下一個錯誤 …
我喜歡收集書單,書單越來越長,我卻越來越不敢開始讀。
一旦有人試圖向我們提出一些改進建議,我們就會開始有些情緒反應。
它們不是什麼疑難雜症,它們只是一些我們每天都會不自覺地重複很多次的壞習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學習方式的選擇可能決定了我們的成長速度和成就高度,沒錢有沒錢的學習方式,一樣可以上網找資料跟自己摸索學習,這樣學習方式沒有什麼問題,我很多技能也是這樣學習過來的,好處是免費,缺點是這個學習過程可能會很長。不見得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但是想一想,如果有個人看了一本書就將你學習3-5年的精華都學起
Thumbnail
透過閱讀《超牢記憶法》所學到的提升記憶力的技巧,包括提取練習、間隔學習以及交錯學習等方法。透過自我測試及定期回顧,能有效深化長期記憶,克服記憶力不佳的困擾。這些方法促使作者在學習中取得顯著進步,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Thumbnail
檢視閱讀的目的 讓讀者有能力判斷這本書的整體 判斷是否值得深讀,進入分析閱讀階段 檢視略讀的步驟 閱讀書名頁或序 釐清本書類別 了解作者動機 閱讀目錄 了解本書架構 檢閱索引 依靠常識找出重點詞彙 閱讀出版者的介紹 通常作者會在此摘要書的內容 判斷是否想更仔細讀這本書 在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書籍《深讀的技術》,提供了各章節的重點摘要與作者的心得感想。同時分享了另外兩本有關讀書方法的好書。內容涵蓋主動型讀書法、被動型讀書法、讀完後如何與書相處等多個主題。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深讀的技術》的作者秋滿吉彥從不喜歡閱讀,到作為長壽節目《用100分鐘了解名著》的製作人,以自身經驗帶領由開始讀書到步步走入深讀的世界。比起硬技巧分享,作者以他個人深讀過或有重大意義的書作例子,令技巧更具體。同時讀起來也容易有共鳴,然後開始行動。在讀完這本書後,我立刻把技巧用在了之後閱讀的兩本書中。
Thumbnail
這本書教導如何以六種不同的閱讀方式有效地提取書中的內容並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書中特別強調閱讀不應只有輸入,也需有輸出,並且行動力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完一本書後,制定付諸行動的練習相當重要,並且重複閱讀和覆盤能夠幫助自己實現想要的目標。本書的簡短書評心得也有助於對內容的理解和應用。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學習方式的選擇可能決定了我們的成長速度和成就高度,沒錢有沒錢的學習方式,一樣可以上網找資料跟自己摸索學習,這樣學習方式沒有什麼問題,我很多技能也是這樣學習過來的,好處是免費,缺點是這個學習過程可能會很長。不見得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但是想一想,如果有個人看了一本書就將你學習3-5年的精華都學起
Thumbnail
透過閱讀《超牢記憶法》所學到的提升記憶力的技巧,包括提取練習、間隔學習以及交錯學習等方法。透過自我測試及定期回顧,能有效深化長期記憶,克服記憶力不佳的困擾。這些方法促使作者在學習中取得顯著進步,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Thumbnail
檢視閱讀的目的 讓讀者有能力判斷這本書的整體 判斷是否值得深讀,進入分析閱讀階段 檢視略讀的步驟 閱讀書名頁或序 釐清本書類別 了解作者動機 閱讀目錄 了解本書架構 檢閱索引 依靠常識找出重點詞彙 閱讀出版者的介紹 通常作者會在此摘要書的內容 判斷是否想更仔細讀這本書 在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書籍《深讀的技術》,提供了各章節的重點摘要與作者的心得感想。同時分享了另外兩本有關讀書方法的好書。內容涵蓋主動型讀書法、被動型讀書法、讀完後如何與書相處等多個主題。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深讀的技術》的作者秋滿吉彥從不喜歡閱讀,到作為長壽節目《用100分鐘了解名著》的製作人,以自身經驗帶領由開始讀書到步步走入深讀的世界。比起硬技巧分享,作者以他個人深讀過或有重大意義的書作例子,令技巧更具體。同時讀起來也容易有共鳴,然後開始行動。在讀完這本書後,我立刻把技巧用在了之後閱讀的兩本書中。
Thumbnail
這本書教導如何以六種不同的閱讀方式有效地提取書中的內容並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書中特別強調閱讀不應只有輸入,也需有輸出,並且行動力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完一本書後,制定付諸行動的練習相當重要,並且重複閱讀和覆盤能夠幫助自己實現想要的目標。本書的簡短書評心得也有助於對內容的理解和應用。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