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童年的傷,身體都知道──《深井效應》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只要你的童年長期暴露於這個毒素,長大後就有更高的機率得糖尿病、哮喘、中風、心臟病、肥胖、憂鬱症、藥物成癮、酒精成癮、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與癌症。這些毒素蔓延於各個族群、階級與社區,強烈地改變孩童的生理構造,造成一輩子的影響。這個毒素不是鉛、汞或戴奧辛,而是「童年逆境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簡稱ACEs)。

《深井效應:治療童年逆境傷害的長期影響》(The Deepest Well: Healing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Childhood Adversity)中,加州大學醫學博士娜丁‧哈里斯(Nadine Burke Harris)醫師以夾敘夾議的形式,分享她為兒童執業的過程中,起初發現的各種奇怪現象,並拼湊線索,找出造成疾病的根源:童年逆境經驗。此病因足以拉高至公共衛生危機的層級,使得她不得不積極倡議,成立青少年健康中心,讓更多人知道童年逆境經驗對健康的影響與相關的治療方法。

raw-image

一個可怕的毒素:童年逆境經驗

首先,哈里斯醫師發覺許多生理與心理疾病,都與孩子經歷的負面事件有關。當偶然發現費利帝(Vincet Felitti)與安達(Robert Anda)醫師在1998年發表童年逆境經驗的文章,她發覺這似乎就是關鍵解答。

根據這篇文章,只要在18歲以前,得到童年逆境經驗的分數越高,長大後身體不健康的可能性就越高。這些負面事件包括(每個選項都代表1分):

  • 情感虐待(罵髒話、羞辱、輕蔑)
  • 肢體虐待(賞巴掌、丟東西)
  • 性虐待(碰觸你或對方的身體、發生性行為)
  • 肢體忽視(三餐不濟、疏於照顧)
  • 情感忽視(認為你不重要、不互相支持)
  • 家中有藥物濫用情形(酗酒、吸毒)
  • 家中有心理疾病患者
  • 母親遭受暴力對待
  • 父母離異或分居
  • 家中有犯罪情形(家人入獄)

研究指出,67%的人至少有過1種童年逆境經驗,12.6%有4種以上。有4種以上逆境經驗的人,罹患心臟病與癌症的機率是無逆境經驗之2倍,嚴重肥胖的機率是1.6倍,試圖自殺的機率更高達12.2倍。

令人驚訝的是,此次調查對象大多是中產階級白人,他們理當有更多資源獲得優質的照顧。然而,哈里斯醫師指出,不論種族、階級,或是可得到的醫療照護品質優劣,童年逆境經驗都是大家接觸過的危險因子,一律會提高罹患各種疾病的機率,而非只有窮人或少數族群才會經歷。

raw-image

童年受過的傷,身體都會記住

不過,童年逆境經驗到底是怎麼造成這些疾病?這背後的生理機制為何?

這背後運作的基礎是「壓力反應系統」,原是幫助我們在危及的情況下作出生存的本能反應(戰/逃反應)。然而,當遇到長期的壓力,此系統會不斷開啟,將原本可容忍的壓力反應轉變成「惡性壓力反應」,進一步損傷自己的身體。這呈現在三個面向中:

  • 神經系統:大腦管理恐懼的杏仁核被過度活化,主導理性與計畫的前額葉皮質被抑制,導致你變得更衝動、暴力、無法專注。
  • 內分泌系統:皮質醇過度分泌,使血糖和血壓不斷擾動,也會讓你情緒不穩定,並累積脂肪。
  • 免疫系統:減弱免疫反應、增加發炎反應或自體免疫疾病。

有些人認為,只要過了童年時期,就不會再受逆境經驗的影響。然而,研究指出,童年逆境經驗會透過「表觀基因調控」改變患者的DNA,將往後遇到的類似壓力事件視為威脅,產生上述的惡性壓力反應,導致長期的健康危害。

簡言之,童年逆境經驗會造成一輩子的影響,深刻在我們的DNA裡頭,我們逃都逃不過。但是,這並非意味我們的人生永遠受制於童年悲慘的經驗,彷彿命運已被宣判。相反的,只要我們「及早意識到這個問題」(作者一再強調),我們就有機會發現相關疾病之風險,並做出有效的診斷與治療。

raw-image

六大治療重點,長期抗戰

然而,如此棘手的病因,牽涉到的面向如此複雜且廣,到底要怎麼治療呢?

哈里斯醫師提出六大治療重點,分別是:睡眠、運動、營養、心理健康、健康的人際關係與正念(冥想)。透過漸進的習慣累積,才有辦法在面對惡性壓力時得到適當的緩衝。

有趣的是,裡面沒有提到藥物治療!原因顯而易見,若真正的病因是童年逆境經驗,則我們不能針對糖尿病、肥胖、憂鬱等各個「病狀」開藥。然而,我們時常無法看見問題的整體性,急著期待一種「神奇藥丸」治百病。如果童年逆境經驗累積了多年且不可逆,那我們就必須抱著「長期抗戰」的心態,一步一步慢慢變得更好。我們不可能改變過去的傷害,但我們可以勇敢負傷往前走。

面對真相,成為壓力緩衝者

哈里斯醫師認為最難的,是讓大家面對真相。童年的逆境經驗,總是伴隨著羞恥與秘密。然而,惡性壓力反應本質上是一種生理現象,我們雖然經歷了不同的事件,但都產生了同樣的生理作用。換言之,這不是我們自己的過錯,而是生而為人的基本生存反應

因此,當我們意識到自己與他人的童年逆境經驗,我們可以抱著更溫柔同理的心,試著成為他人的「壓力緩衝者」。在面對壓力時,給予對方陪伴支持,培養抵抗的韌性,而不致將它變成惡性壓力反應。

我很喜歡書中的這段話:

「我不認為有童年逆境經驗的人必須『克服』自己的童年,我也不覺得忘記或怪罪那些經歷有任何用處。我們的第一步應該是評估它對自身的影響,和它所帶來的風險。我們不該把童年逆境經驗視為悲劇或童話故事,而是介於兩者之間、具有深刻意義的事件。了解大腦和身體在特定情況下會有什麼反應之後,我們就能更積極主動地處理事情;發生會觸發壓力反應的事件時,也能知道該怎麼支持自己和我們愛的人。」[1]
raw-image

反思:童年逆境經驗的社會性根源

我很欽佩哈里斯醫師能於貧窮社區的醫療服務中,抽絲剝繭地找出人類面臨的共同困境,並提出解決方法。然而,有一個疑問一直縈繞在我心頭:造成童年逆境經驗的社會性根源為何?

換言之,那10個測量童年逆境經驗的事件,是如何造成的?例如,為何父母會離婚或入獄?為什麼有些社區更常發生暴力事件?為何性犯罪者能夠在家族中為所欲為?為何父母會選擇用打罵教育小孩?

因此,所謂的「治療」,似乎就不限於個人處理逆境經驗所做的行動,更是要聯合各個領域,減低造成逆境經驗的「毒素劑量」。這必須透法律、社會、教育、政治的改革,多管齊下地解決問題。

結語:以倖存者之姿見證生命

我很久沒有看到如此振奮人心,又能吸收新知的書籍了。《深井效應》絕對在我心目中的前十。它讓我了解到,我們都是受傷的人,但我們不是受制於過去的魁儡,也不是永遠的受害者;相反的,當我們意識到童年逆境經驗產生一系列的生理機制,並整全地看待自己的身心靈,便能勇敢地行動,對生命創造新的可能性

或許這句話說得太過浪漫,但我期待:我們都能以「倖存者」之姿見證自己生命的美麗與哀愁,並在苦難中尋得一點點意義,獲得一點點的勇氣,生存下去。

[1] Nadine Burke Harris,《深井效應:治療童年逆境傷害的長期影響》(台北:究竟,2018),頁345。

Previous

指責世界很糟前,先停止製造問題
《生存的十二條法則》書評medium.com

繪本│黑暗,生命的力量
《禁止黑暗的國王》與《黑色斑點》讀後心得medium.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enBook 亨利說書的沙龍
18會員
111內容數
關於各種書的心得與評論,內容涵蓋社會學、哲學、心理學、科學、神學等領域。
2025/04/22
本文探討法國哲學大師布魯諾・拉圖的思想,特別著重於其對生態危機、政治與社會的觀點。拉圖強調「描述」的重要性,呼籲人們重新關注自身與環境的依賴關係,並提出「生態階級」的概念,重新思考人與地球的關係。文章摘錄自拉圖的訪談集《何處安居?》,闡述拉圖如何引導我們突破現代化思維的框架,面對生態危機。
Thumbnail
2025/04/22
本文探討法國哲學大師布魯諾・拉圖的思想,特別著重於其對生態危機、政治與社會的觀點。拉圖強調「描述」的重要性,呼籲人們重新關注自身與環境的依賴關係,並提出「生態階級」的概念,重新思考人與地球的關係。文章摘錄自拉圖的訪談集《何處安居?》,闡述拉圖如何引導我們突破現代化思維的框架,面對生態危機。
Thumbnail
2024/10/31
在《時間神學》一書中,探討了屬靈計時的藝術,如何通過理解過去、現在與未來來豐富我們的信仰生活。面對現代人常見的「屬靈計時障礙症」,書中提供了必要的思考框架,讓我們不再困於過去的懷舊或羞恥,而是勇敢地活在當下,期待未來的來臨。這是一部充滿詩意和哲學思考的著作,值得每位追尋信仰與時間之美的讀者細讀。
Thumbnail
2024/10/31
在《時間神學》一書中,探討了屬靈計時的藝術,如何通過理解過去、現在與未來來豐富我們的信仰生活。面對現代人常見的「屬靈計時障礙症」,書中提供了必要的思考框架,讓我們不再困於過去的懷舊或羞恥,而是勇敢地活在當下,期待未來的來臨。這是一部充滿詩意和哲學思考的著作,值得每位追尋信仰與時間之美的讀者細讀。
Thumbnail
2024/10/21
本文章探討了青少年工作者如何從潘霍華的神學視角反思對青少年的牧養,以及其所面臨的挑戰和挫折。透過對潘霍華著作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現代青少年事工應著眼於引導青年聆聽上帝的話語,而非只是填補知識的容器。文章強調,信仰的重視應在於與青年生命的真實接觸,並鼓勵教會工作者重新思考青少年工作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2024/10/21
本文章探討了青少年工作者如何從潘霍華的神學視角反思對青少年的牧養,以及其所面臨的挑戰和挫折。透過對潘霍華著作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現代青少年事工應著眼於引導青年聆聽上帝的話語,而非只是填補知識的容器。文章強調,信仰的重視應在於與青年生命的真實接觸,並鼓勵教會工作者重新思考青少年工作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854年英國倫敦的寬街霍亂事件爆發,兩周內造成超過500人死亡。當時,人們認為霍亂是由「壞空氣」進行傳染的,但流行病學之父約翰·斯諾醫生(John Snow)對此持懷疑態度。他進行了調查,並且分析病例於地圖上的分布,發現都集中在寬街的一口水井附近,推論該水井受到了污染。斯諾的調查結果促使當局關閉了
Thumbnail
1854年英國倫敦的寬街霍亂事件爆發,兩周內造成超過500人死亡。當時,人們認為霍亂是由「壞空氣」進行傳染的,但流行病學之父約翰·斯諾醫生(John Snow)對此持懷疑態度。他進行了調查,並且分析病例於地圖上的分布,發現都集中在寬街的一口水井附近,推論該水井受到了污染。斯諾的調查結果促使當局關閉了
Thumbnail
童年逆境如何影響人的壓力反應系統? 作者娜汀哈里斯用我們在森林遇到熊的例子讓我們了解壓力反應系統,假設我們在森林遇到一隻熊,大腦會立刻傳訊號給腎上腺,告訴它:「快釋放壓力激素、腎上腺素、皮質醇。」所以心臟會撲通撲通跳、瞳孔放大、呼吸道大開,讓我們做好要戰還是要逃的準備。 那如果一個孩子每天都要遇到熊
Thumbnail
童年逆境如何影響人的壓力反應系統? 作者娜汀哈里斯用我們在森林遇到熊的例子讓我們了解壓力反應系統,假設我們在森林遇到一隻熊,大腦會立刻傳訊號給腎上腺,告訴它:「快釋放壓力激素、腎上腺素、皮質醇。」所以心臟會撲通撲通跳、瞳孔放大、呼吸道大開,讓我們做好要戰還是要逃的準備。 那如果一個孩子每天都要遇到熊
Thumbnail
童年時期所受的傷害以及父母的不當對待,可能終其一生成為你的絆腳石,並影響你的心理健康。然而,我們能否透過後天的努力,擺脫這些童年陰影造成的負面影響呢?
Thumbnail
童年時期所受的傷害以及父母的不當對待,可能終其一生成為你的絆腳石,並影響你的心理健康。然而,我們能否透過後天的努力,擺脫這些童年陰影造成的負面影響呢?
Thumbnail
兒童精神科醫師與那些絕望、受傷童年的真實面對面;關係為何不可或缺,又何以讓人奄奄一息!摘錄佳句,展開自癒可能、治療方法及觀點討論。
Thumbnail
兒童精神科醫師與那些絕望、受傷童年的真實面對面;關係為何不可或缺,又何以讓人奄奄一息!摘錄佳句,展開自癒可能、治療方法及觀點討論。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童年負面經驗會影響到成年的焦慮、憂鬱、社會關係與自殺風險。最近一篇臺灣本土研究發現,接觸甲基安非他命,會顯著增加童年負面經驗者的自殺風險。讓我們一起透過這篇文章,一起來了解童年負面經驗與甲基安非他命如何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童年負面經驗會影響到成年的焦慮、憂鬱、社會關係與自殺風險。最近一篇臺灣本土研究發現,接觸甲基安非他命,會顯著增加童年負面經驗者的自殺風險。讓我們一起透過這篇文章,一起來了解童年負面經驗與甲基安非他命如何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Thumbnail
在你童年的時候,是否曾經遭遇肢體暴力、性侵、疏忽,或是父母親的長期冷落,或是其他言語暴力,如羞辱、嘲笑和貶低等? 身為心理師的我,自從成為新手媽媽後,就特別在乎這些事情。因為這些惡性的壓力會改變孩子的大腦結構與功能,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很有可能一路跟隨到成年,影響著孩子的求學生涯、親密關係、工作..
Thumbnail
在你童年的時候,是否曾經遭遇肢體暴力、性侵、疏忽,或是父母親的長期冷落,或是其他言語暴力,如羞辱、嘲笑和貶低等? 身為心理師的我,自從成為新手媽媽後,就特別在乎這些事情。因為這些惡性的壓力會改變孩子的大腦結構與功能,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很有可能一路跟隨到成年,影響著孩子的求學生涯、親密關係、工作..
Thumbnail
不管你的童年是否經歷創傷, 我都誠心邀請你一起將這篇文章看完。 因為或許你非常幸運,在孩童時期沒有經歷太多傷痛,或是長大以後與過去的傷痛和解; 但有許多人(其實是大多數的人)都被童年所產生的陰影而困擾。 如果你非常幸運,擁有健全的心靈,或許你也有能力將這份幸運延續到其他人的生命當中。
Thumbnail
不管你的童年是否經歷創傷, 我都誠心邀請你一起將這篇文章看完。 因為或許你非常幸運,在孩童時期沒有經歷太多傷痛,或是長大以後與過去的傷痛和解; 但有許多人(其實是大多數的人)都被童年所產生的陰影而困擾。 如果你非常幸運,擁有健全的心靈,或許你也有能力將這份幸運延續到其他人的生命當中。
Thumbnail
只要你的童年長期暴露於這個毒素,長大後就有更高的機率得糖尿病、哮喘、中風、心臟病、肥胖、憂鬱症、藥物成癮、酒精成癮、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與癌症。這些毒素蔓延於各個族群、階級與社區,強烈地改變孩童的生理構造,造成一輩子的影響。這個毒素不是鉛、汞或戴奧辛,而是「童年逆境經驗」(Adverse C
Thumbnail
只要你的童年長期暴露於這個毒素,長大後就有更高的機率得糖尿病、哮喘、中風、心臟病、肥胖、憂鬱症、藥物成癮、酒精成癮、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與癌症。這些毒素蔓延於各個族群、階級與社區,強烈地改變孩童的生理構造,造成一輩子的影響。這個毒素不是鉛、汞或戴奧辛,而是「童年逆境經驗」(Adverse C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