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好罪惡,但還是好想吃:為什麼我們總是吃太飽?──《過度飲食心理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本文重點

1.食品產業為了創造利潤,不斷將可口性、多樣性與便利性高的「空熱量」食品塞入民眾的口中;而民眾則透過大量消費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與地位。這即是過度飲食的社會脈絡。

2.過度飲食、過度診斷與過度醫療,都各自成為整體消費經濟的一部分。

3.我們都以為要健康,一定要買神奇的東西或上厲害的課程,但或許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少吃一點。也就是說,個人的消費減量,才能根治消費主義的問題。

raw-image

為什麼我們總是無法克制自己?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總覺得甜點是另一個胃,「假設」某個垃圾食物熱量很低而小吃一波,或一直吃好料犒賞自己,成為躲避日常苦悶的小確幸。直到你的荷包萎縮、身體膨脹,罪惡感便襲來。你怪自己為什麼這麼不長進,為什麼要把自己的身體搞成這樣;但沒過多久,你又故態復萌,深陷無法逃脫的過度飲食中。

大吃大喝背後的心理機制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們總是無法克制自己吃許多美味的食物?這就是我翻開《過度飲食心理學:當人生只剩下吃是唯一慰藉》The Psychology of Overeating: Food and the Culture of Consumerism)這本書的動機。然而,書中的論述卻超乎我的預期。心理學家Kima Cargill用清晰易懂的文筆,直搗過度飲食背後的社會結構,並結合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營養學、食品科學的知識,批判當今消費主義文化已不斷荼毒大眾的身心,而我們正面臨一場代謝症候群的的風暴。

作者在開頭便指出,關於過度飲食或肥胖,大家常把問題歸咎於個人意志力不足,或大腦內的神經化學物質作祟。但是,唯有將過度飲食放在消費主義的社會文化下,才能理解過度飲食不只是食物與個人意志力的問題,更是與經濟、政策、醫療、階級有關。因此,對我而言,與其說這是探討過度飲食的心理學,我反而更認為是過度飲食的社會學

raw-image

消費主義:透過買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與地位

在消費主義的文化下,個人被假設為有無窮的需要與慾望,一個人的地位不是源於你生產或創造什麼,而是你消費什麼。人透過消費的行動表達自由,或藉由消費來建立階級的差別。另一方面,這個社會鼓勵消費,認為培養無窮的消費者是經濟成長的關鍵。

過度飲食便是在此脈絡下產生:食品產業為了創造利潤,不斷將可口性、多樣性與便利性高的「空熱量」食品塞入民眾的口中;而民眾則透過大量消費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與地位。舉例來說,窮人為了獲得社會歸屬感,便透過吃垃圾食品,來體驗美國文化的快樂模式,以彌補長期被邊緣化、被剝奪權力的景況。此種貧窮不是因生存的威脅(飢餓、疾病),而是一種心理狀態

比較有錢的人則會選擇到「全食超市」購買食物,以享受菁英族群的購物體驗。然而,這些「全食」大多是頂著「健康光環」的食物,像是號稱「低脂、天然」,但實際上仍是高糖、高脂的加工食品。

因此,購買「健康光環」的食物大多只是為了減輕自己的罪惡感,並合理化自己放縱的行為罷了。

Kima Cargill更指出,過度飲食其實跟借貸產業有異曲同工之妙。食品標示的「無糖、無鹽、零脂」與信用卡的「不須事先付款」,都在不鼓勵我們負責任,反而是鼓吹「先享受、再付代價」的價值觀。那個代價是,更多的卡債,以及更多的熱量、更多的肥胖。

raw-image

你今天也狂食症了嗎?過度飲食、過度診斷與過度醫療

更令人驚訝的是,整個醫療產業也是過度飲食的幫兇!

在《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中,將「狂食症」定調為一種心理疾病。然而,狂食症與偶而狂吃或過度飲食的界線太模糊,很多人並沒有到狂食的地步,卻被一些診斷標準判定為「有病」:例如進食速度比平常快、吃到飽得很不舒服、在不餓的情況下大量進食、吃完有罪惡感等。換言之,《DSM-5》將診斷範圍擴大的結果是「製造疾病」,並進一步讓藥廠研發新的藥物有利可圖。

藥廠不用廣告自身的藥品,只要宣傳疾病即可。

再者,把狂食症歸類為一種精神疾病,會強化過度飲食是源自個人的失敗或大腦的問題,而避談整個消費主義的社會與經濟力量之運作。這迫使人用個人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如調整飲食、服藥、動手術(又是更多的消費)。然而,這種解方不只讓食品業者與立法者躲過他們為大眾健康的應附上的責任,也讓人困在「用更多的消費解決消費主義」的窘境中,宛如用「造成疾病的病原體去治療疾病」(頁338)般無能為力、雪上加霜。

在此,我們看到一個消費主義的惡性循環:食品產業大量販賣高度可口食品,人們吃下過量的食物導致肥胖與心理不健康;《DSM-5》又將此行為納入精神疾病的範疇中,讓藥廠有更多的藥可以製造。但民眾消費再多的藥品或療法,仍然對他們沒有幫助,因為最簡單的方式是不消費,而非消費更多。於是,人們依然對高度可口食品無能為力,再度助長食品產業的運作。

簡言之,過度飲食、過度診斷與過度醫療,都各自成為整體消費經濟的一部分。
raw-image

責怪別人最快,但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我們都知道責怪別人最快,畢竟這些業者還挺符合萬惡商人的形象。但是,我們總是不認真面對自己過度飲食的現況,反而服用更多的食物與藥物,成為一種防禦機制,去逃避疏離與無能為力的感覺。這樣,我們只會不斷將自己視為受害者的角色,而對自己的困境自暴自棄。

作者整合其他研究指出,有越來越多科學家以「成癮物質」的角度去看食物。許多食物上癮的人,會大量攝取高脂肪甜食,來逃避自己的負面情緒,而這跟濫用藥物者渴望藥物來調節情緒的心理機制雷同。吃下高糖食物,一定會讓我們吃下更多高糖食物,並還要忍受不斷遞增的慾望。

如果我們認為吸毒者不能說「都是毒品的錯」,而為自己的行為開脫;那同樣的,我們也不能說「都是食物或社會制度的問題」,而不去改變傷害自己身體的習慣。

raw-image

結語:用健康的身體反抗

作者在結尾處並沒有提供特別的解方,不過綜覽全書,我認為可以有幾個值得思考的方向。

首先,用更多的消費──吃藥、吃「健康光環食物」、買減重器材、求快速解決營養諮詢或心理治療──並不能解決消費主義的問題。我們都以為要健康,一定要買神奇的東西或上厲害的課程,但或許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少吃一點。也就是說,個人的消費減量,才能根治消費主義的問題。

第二,要「緩慢並從容地改變」(頁396)。《原子習慣》作者James Clear便指出,習慣是自我成長的複利:只要每天進步1%,過了一年就會成長37倍;反之,若每天退步1%,過了一年幾乎就會漸趨於零。所謂的改變,不是從0瞬間變成1,而是隨著時間放大的複利效應,從0漸趨近1。

因此,要解決過度飲食的問題,就從最簡單的小事慢慢開始累積。那可能是少吃一片餅乾、多跑100公尺、每週自己煮一餐。萬事起頭難,先求有再求好。習慣養成不是比誰衝得快,是比誰跑得遠

你就是你的習慣
從《原子習慣》談身分認同與行為改變medium.com

《過度飲食心理學》是一本分析現代健康危機極為精彩的診斷書,你一定能在當中看見自己或親友的故事而產生共鳴。現在開始改變總不嫌晚,若我們不能容忍消費主義的文化如此荼毒我們,我們便要起身反抗──用健康的身體反抗

Previous

電影│我們會忘記,但愛會烙印
《真愛每一天》觀後心得medium.com

當自由成為一種重擔
《逃避自由》書評medium.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enBook 亨利說書的沙龍
18會員
111內容數
關於各種書的心得與評論,內容涵蓋社會學、哲學、心理學、科學、神學等領域。
2025/04/22
本文探討法國哲學大師布魯諾・拉圖的思想,特別著重於其對生態危機、政治與社會的觀點。拉圖強調「描述」的重要性,呼籲人們重新關注自身與環境的依賴關係,並提出「生態階級」的概念,重新思考人與地球的關係。文章摘錄自拉圖的訪談集《何處安居?》,闡述拉圖如何引導我們突破現代化思維的框架,面對生態危機。
Thumbnail
2025/04/22
本文探討法國哲學大師布魯諾・拉圖的思想,特別著重於其對生態危機、政治與社會的觀點。拉圖強調「描述」的重要性,呼籲人們重新關注自身與環境的依賴關係,並提出「生態階級」的概念,重新思考人與地球的關係。文章摘錄自拉圖的訪談集《何處安居?》,闡述拉圖如何引導我們突破現代化思維的框架,面對生態危機。
Thumbnail
2024/10/31
在《時間神學》一書中,探討了屬靈計時的藝術,如何通過理解過去、現在與未來來豐富我們的信仰生活。面對現代人常見的「屬靈計時障礙症」,書中提供了必要的思考框架,讓我們不再困於過去的懷舊或羞恥,而是勇敢地活在當下,期待未來的來臨。這是一部充滿詩意和哲學思考的著作,值得每位追尋信仰與時間之美的讀者細讀。
Thumbnail
2024/10/31
在《時間神學》一書中,探討了屬靈計時的藝術,如何通過理解過去、現在與未來來豐富我們的信仰生活。面對現代人常見的「屬靈計時障礙症」,書中提供了必要的思考框架,讓我們不再困於過去的懷舊或羞恥,而是勇敢地活在當下,期待未來的來臨。這是一部充滿詩意和哲學思考的著作,值得每位追尋信仰與時間之美的讀者細讀。
Thumbnail
2024/10/21
本文章探討了青少年工作者如何從潘霍華的神學視角反思對青少年的牧養,以及其所面臨的挑戰和挫折。透過對潘霍華著作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現代青少年事工應著眼於引導青年聆聽上帝的話語,而非只是填補知識的容器。文章強調,信仰的重視應在於與青年生命的真實接觸,並鼓勵教會工作者重新思考青少年工作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2024/10/21
本文章探討了青少年工作者如何從潘霍華的神學視角反思對青少年的牧養,以及其所面臨的挑戰和挫折。透過對潘霍華著作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現代青少年事工應著眼於引導青年聆聽上帝的話語,而非只是填補知識的容器。文章強調,信仰的重視應在於與青年生命的真實接觸,並鼓勵教會工作者重新思考青少年工作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人們往往對肥胖者有些迷思,認為他們是只是貪吃,無法用意志力克制自己的食慾。想減肥必須節食,必須少吃多動。 為什麼節食對於減肥沒有用? 最近閱讀《我們為何吃太多?:全新的食慾科學與現代的節食迷思》提到了關鍵原因: 單憑意志力無法控制新陳代謝所調節的體重設定點。
Thumbnail
人們往往對肥胖者有些迷思,認為他們是只是貪吃,無法用意志力克制自己的食慾。想減肥必須節食,必須少吃多動。 為什麼節食對於減肥沒有用? 最近閱讀《我們為何吃太多?:全新的食慾科學與現代的節食迷思》提到了關鍵原因: 單憑意志力無法控制新陳代謝所調節的體重設定點。
Thumbnail
書裡提到,商人為了讓我們買更多,吃更多,會在實驗室裡測試出糖、鹽、脂肪的最佳比例,好讓我們吃了再吃,對食物產生無止盡的慾望。 除此之外,還會運用多種心理策略,使我們生活周遭植入暗示,認為我們就應該不斷的吃。 書中提及我們與實務之間的關係,列為以下幾點
Thumbnail
書裡提到,商人為了讓我們買更多,吃更多,會在實驗室裡測試出糖、鹽、脂肪的最佳比例,好讓我們吃了再吃,對食物產生無止盡的慾望。 除此之外,還會運用多種心理策略,使我們生活周遭植入暗示,認為我們就應該不斷的吃。 書中提及我們與實務之間的關係,列為以下幾點
Thumbnail
推薦星星:★★★☆☆ 這是一本關於飲食機制的基礎書籍,書中有許多飲食相關的案例和研究,難度不高,但內容豐富度也相對普通。最後針對情感飲食(壓力下飲食)提供了說明及調整方式,如果對本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我做的整理。
Thumbnail
推薦星星:★★★☆☆ 這是一本關於飲食機制的基礎書籍,書中有許多飲食相關的案例和研究,難度不高,但內容豐富度也相對普通。最後針對情感飲食(壓力下飲食)提供了說明及調整方式,如果對本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我做的整理。
Thumbnail
在無限次減肥失敗之後偶然想起約莫一年前買的一本書,還靜靜地躺在我的電子書櫃裡,打開書檔,一頁頁讀著,竟然讓我在幾天之內吸收了一直以來都不太願意觸碰的知識。 https://readmoo.com/book/210165843000101   雖然一直努力要減肥,卻總在努力嘗試了幾周後放棄,而本書
Thumbnail
在無限次減肥失敗之後偶然想起約莫一年前買的一本書,還靜靜地躺在我的電子書櫃裡,打開書檔,一頁頁讀著,竟然讓我在幾天之內吸收了一直以來都不太願意觸碰的知識。 https://readmoo.com/book/210165843000101   雖然一直努力要減肥,卻總在努力嘗試了幾周後放棄,而本書
Thumbnail
減肥沒那麼容易,每塊肉都有它的脾氣 ... 總之,體重設定值決定了我們可以增減設定值的百分之十左右的重量,因此減肥與意志力關係不大,與你吃了什麼東西?吃了多少則關係甚大,因此吃對東西,相對重要;除吃之外,多睡一點睡飽一些;增加肌肉量,都對減輕體重有一定的幫助。問題是:知易行難,減重是長期的過程,因此
Thumbnail
減肥沒那麼容易,每塊肉都有它的脾氣 ... 總之,體重設定值決定了我們可以增減設定值的百分之十左右的重量,因此減肥與意志力關係不大,與你吃了什麼東西?吃了多少則關係甚大,因此吃對東西,相對重要;除吃之外,多睡一點睡飽一些;增加肌肉量,都對減輕體重有一定的幫助。問題是:知易行難,減重是長期的過程,因此
Thumbnail
這本書除了想要減重之前先看一下之外,也很適合研究法當作選讀資料。除了透過新的證據說明食慾、體重和健康的關係之外,也提供了相應合理、可行的減重、健康法則。 有時候看這種書也毀三觀,真的是不知道怎麼教小孩之外(?)也不知道該相信誰了。對於減重、節食總是帶來許多的商機更養起一個又一個產業鏈:包含食品加工、
Thumbnail
這本書除了想要減重之前先看一下之外,也很適合研究法當作選讀資料。除了透過新的證據說明食慾、體重和健康的關係之外,也提供了相應合理、可行的減重、健康法則。 有時候看這種書也毀三觀,真的是不知道怎麼教小孩之外(?)也不知道該相信誰了。對於減重、節食總是帶來許多的商機更養起一個又一個產業鏈:包含食品加工、
Thumbnail
吃多少卡 - 消耗多少卡 = 增加體重 ? 你是否也曾經跟我一樣,覺得體重這個的東西是單純的加減法,輸入 - 輸出 = 體重增減。不過,實際上身體在能量代謝上並不是這麼簡單,真正控制我們體重的東西,是體重設定點,想要控制體重,節食或多運動其實並沒有很大的成效,降低自己的體重設定點,才是最簡單的方法
Thumbnail
吃多少卡 - 消耗多少卡 = 增加體重 ? 你是否也曾經跟我一樣,覺得體重這個的東西是單純的加減法,輸入 - 輸出 = 體重增減。不過,實際上身體在能量代謝上並不是這麼簡單,真正控制我們體重的東西,是體重設定點,想要控制體重,節食或多運動其實並沒有很大的成效,降低自己的體重設定點,才是最簡單的方法
Thumbnail
首先,各位讀者,不要對自己太嚴苛、自責 ! 一開始要實行健康飲食、戒掉零食及垃圾食物,千萬不要急著想要一夕之間達標。期間一定會因為沒有做到自己想要的標準而感到自我懷疑,甚至想要放棄。 而我們之所以會自責、感到失望,全部的痛苦都源自於「抗拒事實」! 也就是不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戒零食方法 發炎
Thumbnail
首先,各位讀者,不要對自己太嚴苛、自責 ! 一開始要實行健康飲食、戒掉零食及垃圾食物,千萬不要急著想要一夕之間達標。期間一定會因為沒有做到自己想要的標準而感到自我懷疑,甚至想要放棄。 而我們之所以會自責、感到失望,全部的痛苦都源自於「抗拒事實」! 也就是不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戒零食方法 發炎
Thumbnail
要如何察覺自己的食物成癮?正常體重的人不容易注意到這問題。一般來說,就是吃飽了還繼續吃、不餓也找東西吃、不需要吃了還想吃、理智上知道不該繼續吃但控制不住。不正常的吃法,可能會導致肥胖、有害健康、營養不均衡、花掉太多錢造成經濟壓力、用掉太多時間影響工作、唸書或生活品質,但當事人還是忍不住。
Thumbnail
要如何察覺自己的食物成癮?正常體重的人不容易注意到這問題。一般來說,就是吃飽了還繼續吃、不餓也找東西吃、不需要吃了還想吃、理智上知道不該繼續吃但控制不住。不正常的吃法,可能會導致肥胖、有害健康、營養不均衡、花掉太多錢造成經濟壓力、用掉太多時間影響工作、唸書或生活品質,但當事人還是忍不住。
Thumbnail
本文重點 1.食品產業為了創造利潤,不斷將可口性、多樣性與便利性高的「空熱量」食品塞入民眾的口中;而民眾則透過大量消費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與地位。這即是過度飲食的社會脈絡。 2.過度飲食、過度診斷與過度醫療,都各自成為整體消費經濟的一部分。 3.我們都以為要健康,一定要買神奇的東西或上厲害的課程,但或許
Thumbnail
本文重點 1.食品產業為了創造利潤,不斷將可口性、多樣性與便利性高的「空熱量」食品塞入民眾的口中;而民眾則透過大量消費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與地位。這即是過度飲食的社會脈絡。 2.過度飲食、過度診斷與過度醫療,都各自成為整體消費經濟的一部分。 3.我們都以為要健康,一定要買神奇的東西或上厲害的課程,但或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