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童年情感忽視》:走向自我修復之路

更新於 2024/09/1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還記得小時候遇到委屈哭出來,卻得到父母的訓斥,認為我無理取鬧;或是在達不到父母期待時感到自責。那些不被理解的感覺,就像一顆種子,深深地埋在心底,隨著歲月的流逝漸漸發芽、成長。

直到今天,才明白原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時刻,竟對人生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難以言喻的情緒困擾。有時候,我們會感到莫名的焦慮,對生活中的小事反應過度;有時候,我們又會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這些困擾,往往源於童年時期所經歷的情感忽視。

▌童年情感忽視藏身在「疏忽」這樣一種過失中,而不是表現為明顯的罪愆

童年情感忽視是指在童年時期,父母或主要照顧者未能適當地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這種忽視並不涉及身體虐待或明顯的情感傷害,但它卻能對孩子的自我認同、人際關係及親密關係產生深遠影響。

大部分的成年人都嚴重低估了父母對於自己兒時制約的影響力。身為成人,我們覺得自己能夠進行自由的抉擇——我們自己的抉擇。實際上,父母在我們身上建立的制約非常強大。

Jonice Webb在其著作《童年情感忽視: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卻又難以承受?》深入探討這一議題。幫助讀者覺察那些在童年時期「沒有發生」的事情、那些「不記得」的事情。

因為和所記得的事情比起來,那些沒有發生的事情,對於型塑我們成年的面貌有著同樣重要、甚至更為強大的影響力。

raw-image



書名:《童年情感忽視: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卻又難以承受?》

作者:鍾妮斯.韋伯 Jonice Webb

譯者: 張佳棻

出版社:橡實文化

初版一刷 2018年1月




受情感忽視者的特質

▌在情感上受到忽視的孩子都會覺得有問題的人是自己

首先要認識到,童年情感忽視並不是我們的錯。那些未被滿足的情感需求,那些被忽視的感受,都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好。

相反地,這往往是父母自身問題的反映。也許他們也是在一個情感缺失的環境中長大,又或許他們面臨著無法與我們分享的壓力。理解這一點,能夠幫助我們放下一些不必要的自責。

raw-image

▌童年情感忽視會讓人難以形成穩定的自我認同

由於在成長過程中缺乏足夠的情感支持和認可,身為成人,我們可能無法忍受強烈的感受,或是任何感受。也許會壓抑自己的情感,並且因為生氣、難過、焦慮、挫折、甚至是高興而怪罪自己。

人類自然而然的情感體驗,對我們來說變成了秘密羞恥感的來源:「我到底有什麼毛病?」遭受情感忽視的人,經常會問自己這樣的問題。

我們可能會感到內心空虛,似乎缺少某種內在動力。這種對自我感知的模糊會進一步影響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得我們在面對挑戰或變化時感到迷失或無所適從。

▌人們有時會說,與你相處時有距離感,甚至覺得你很冷淡

這種影響也延伸到人際關係中。因為在童年時期沒有學會如何健康地依賴他人,這些成人在社交中經常陷入兩種極端—要嘛過度迎合他人,要嘛過度疏離,避免深度的情感連結。

另外,會有覺得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樣、無法融入這個世界,或是不被別人所接受…等想法。這使得童年情感遭受忽視的人難以與朋友或同事建立穩定、互信的關係,也容易感到孤立和不安。

▌不喜歡真正被別人需要的感覺,或是不喜歡需要別人的感覺

在親密關係中,童年情感忽視的後遺症同樣顯著。受影響者可能在親密關係中感到害怕,因為缺乏獨立感和安全感,不敢向伴侶敞開心扉,或反之,過度依賴對方。

受童年情感忽視者常常會在親密關係中感到孤獨,即使與伴侶共處也難以建立深層的情感連結。


修復童年情感忽視

雖然童年情感忽視的影響深遠,但這並不意味著無法改變。Jonice提供了幾個可行的重建策略。

首先,認識和承認情感忽視對自己的影響至關重要。這需要我們坦誠面對過去的經歷,並了解這些經歷如何塑造了我們的情感模式。

▌IAAA練習

IAAA代表辨認(Identity)、接受(Accept)、找到原因(Attribute)、行動(Act)。
  • 找一個安靜舒服的空間,靜下心來辨認你的感覺。
  • 接受它,且不要評斷它的對錯。
  • 試著去釐清感覺背後的原因,或是找到它的起因。
  • 看看這個情緒是不是要你採取某個行動,如果是的話,就採取適當的行動。

個人認為有點類似冥想活動。本來對冥想抱半信半疑的態度,但發現比爾·蓋茲、瑞·達利歐等大佬們也願意撥時間進行冥想,讓我也想親身體驗看看。對冥想有興趣的話可參考以下的影片。

▌了解情緒的作用與價值

情緒本身不是壞的東西,重點在於我們怎麼運用這些情緒。

一般人總覺得把情緒表現出來的人有點孩子氣、女性化或是軟弱,把情緒當成思考的對立面。我們總是認為聰明的人都不是情緒化的人,而情緒化的人都不聰明。

實際上,那些絕頂聰明的人經常可以利用情緒來幫助自己思考,同時也會利用自己的思考來調節情緒。

不要因為你的感覺而批判自己,而是用你的行為來評斷自己。

要駕馭並運用我們的能量,其中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就是把它們適當地表達出來——不是以消極或激進的方式,而是能一種帶著慈悲和自信的方式來表達。

▌建立健康界限

為了要給予「我自己的快樂」更高的重要性,必須對那些會讓我們偏離這個目標的要求說「不」。

有時候必須尋求別人的幫助,這樣才會有足夠的支持和關係,可以讓我們獲得某個能夠帶來快樂的機會。而且我們必須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這樣才可以追求它。

▌培養滋養自己的能力

raw-image
優先把自己擺在首位:當我們既健康又強壯,便能隨心所欲地以一種更豐富、更深刻、更健康和更堅強的方式來為別人付出。

作者在書中建議我們須停止嚴厲批評自已—「怎麼樣對待別人,就那樣對待自己。」

另外有個建議我覺得很實用:跟內在聲音對話。當錯誤發生的當下,幫助我們想清楚這個錯誤哪個部分是我的錯,哪個部分是其他人或是當時的狀況所造成的。讓我們為自己的錯誤負責,而沒有一下子就跳到批判或是責備。



後記

▌體貼自己的情緒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挑戰。有時候,我們可能會感到特別疲憊,甚至想要放棄。但請記住,每一個小小的進步都是值得慶祝的。也許今天你成功地對一個不合理的要求說了「不」,也許你第一次允許自己哭泣而不感到羞恥,這些都是巨大的勝利。

▌接納過去的自己

另外,我們要學會原諒。原諒那些在我們童年忽視我們情感需求的人,更要學會原諒自己。原諒並不意味著否認過去的傷害,而是選擇不再被這些傷害所控制。

▌改變不一定會按部就班發生

自我修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要對自己期望過高。有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對自己生氣是進步的大敵,很可能會因為對自己生氣而偏離了原本的目標或是開始退縮。但只要堅持下去,我們可以逐步重建自我,走向更加充實和健康的人生。

如果你正在經歷類似的困擾,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一些啟發和力量。記住,你並不孤單。在這條自我修復的道路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彼此的同路人。



avatar-img
40會員
60內容數
慢慢摸索中,都是個人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狗園 的其他內容
當我接受日常生活總要伴隨著許多不如意這個事實以後,我就心不甘情不願地變成了大人,但日子的確也好過多了。」她意識到死亡無所不在,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刻,才能體會深深鏤刻心底的美。即使深愛的人一個個離我們而去,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5/5吉本芭娜娜《廚房》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5/5吃的台灣史:荷蘭傳教士的麵包、清人的鮭魚罐頭、日治的牛肉吃法,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先說結論,有 在經營自媒體當道的現在,寫出爆文可讓人預期有高流量、高討論度,很大的機率會帶來實質變現和影響力。 個人認為現代社會的共同痛點:高工時、競爭激烈的市場、缺乏安全感的工作文化,以致大多數人都期望有成功翻轉人生的機會。 誠實以告,這也是我翻開這本書最直接的動機,期望用爆文公式獲得輕鬆的捷徑。
我心中本書的三大金句 1. 所有的創作都是一種愛的表現。 2. 每一個領域,以及每一條人生道路都可能存在著藝術表現。 3. 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創作上,以為與世隔絕是獲得清晰藝術視野最好的方法,是你可能會犯的最大錯誤之一。事實正好相反,好奇心與開放的態度或許是你最有力的工具。
跟男友吵架時曾經被說過「一直強辯」、「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當看到這本來自水島廣子的《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停止情緒化思考、不再與對錯拔河,從此擺脫「地雷型」人設!》內容簡介時,覺得完全是為我量身訂做的。我的個性倔強,情緒一上來時要拚個輸贏,最後常忍不住陷入內心戲十足的被害者心態。
當我接受日常生活總要伴隨著許多不如意這個事實以後,我就心不甘情不願地變成了大人,但日子的確也好過多了。」她意識到死亡無所不在,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刻,才能體會深深鏤刻心底的美。即使深愛的人一個個離我們而去,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5/5吉本芭娜娜《廚房》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5/5吃的台灣史:荷蘭傳教士的麵包、清人的鮭魚罐頭、日治的牛肉吃法,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先說結論,有 在經營自媒體當道的現在,寫出爆文可讓人預期有高流量、高討論度,很大的機率會帶來實質變現和影響力。 個人認為現代社會的共同痛點:高工時、競爭激烈的市場、缺乏安全感的工作文化,以致大多數人都期望有成功翻轉人生的機會。 誠實以告,這也是我翻開這本書最直接的動機,期望用爆文公式獲得輕鬆的捷徑。
我心中本書的三大金句 1. 所有的創作都是一種愛的表現。 2. 每一個領域,以及每一條人生道路都可能存在著藝術表現。 3. 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創作上,以為與世隔絕是獲得清晰藝術視野最好的方法,是你可能會犯的最大錯誤之一。事實正好相反,好奇心與開放的態度或許是你最有力的工具。
跟男友吵架時曾經被說過「一直強辯」、「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當看到這本來自水島廣子的《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停止情緒化思考、不再與對錯拔河,從此擺脫「地雷型」人設!》內容簡介時,覺得完全是為我量身訂做的。我的個性倔強,情緒一上來時要拚個輸贏,最後常忍不住陷入內心戲十足的被害者心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探討在童年時期隱藏自我感受的經歷,透析對父母關注的渴望及情感缺失。講述在遭遇困難時,雖得到幫助卻無法獲得所需的情感支持,並通過與貓的互動,發現內心渴望愛與被愛的情感。這段回憶不僅影響了作者的成長,也讓其在面對情感困境時,更加理解自身的需求。
在看見與看不見的兒體印記裡,我重新認識兒虐。 在創傷的時間軸裡,我反覆的在記憶裡翻騰,然後,讓呼吸和心跳引導我回到現在。 在觸動裡的三個學習: 1.什麼是兒虐: 該給卻沒有的經驗 不該有卻發生的經驗 讓幼兒偏離正常曲線的發展 2.什麼是創傷: 生命中非預期的、難以承受的困境,對人的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作者在青少年時期所經歷的心理困境,以及她如何在十年後逐漸走出陰霾,找回生活的平衡。文章中描述了她的心靈掙扎,以及如何逐漸恢復和成長的過程。這是一篇關於克服困難、獲得成長的感人故事。
Thumbnail
“假如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事情,一定要檢查自己的狀態。” 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的習性沒有改,沒有調整,所以類似的事件會不斷的循環。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對家人的指責和不被理解所帶來的情緒困擾,並分享瞭如何接納生命中的一切經歷。作者提到感恩卡的啟發,提醒讀者放下怨恨,坦然接受生命的起起伏伏。文章以鼓勵自我愛和接納生命的態度作為結尾。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我曾有過很黑暗的過去 跟父母還有兄弟姊妹的關係很差 從小就憂鬱有心理問題跟控制不了脾氣 當一個人搞不定自己的內心 就會搞不定外界的人際關係 不過那些都過去了 現在只想寫一些光明面&短篇讓人看了開心的文字 昨天回去探望父母 又知道他們想回去山上老家搬東西 我立馬就說我要一起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探討在童年時期隱藏自我感受的經歷,透析對父母關注的渴望及情感缺失。講述在遭遇困難時,雖得到幫助卻無法獲得所需的情感支持,並通過與貓的互動,發現內心渴望愛與被愛的情感。這段回憶不僅影響了作者的成長,也讓其在面對情感困境時,更加理解自身的需求。
在看見與看不見的兒體印記裡,我重新認識兒虐。 在創傷的時間軸裡,我反覆的在記憶裡翻騰,然後,讓呼吸和心跳引導我回到現在。 在觸動裡的三個學習: 1.什麼是兒虐: 該給卻沒有的經驗 不該有卻發生的經驗 讓幼兒偏離正常曲線的發展 2.什麼是創傷: 生命中非預期的、難以承受的困境,對人的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作者在青少年時期所經歷的心理困境,以及她如何在十年後逐漸走出陰霾,找回生活的平衡。文章中描述了她的心靈掙扎,以及如何逐漸恢復和成長的過程。這是一篇關於克服困難、獲得成長的感人故事。
Thumbnail
“假如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事情,一定要檢查自己的狀態。” 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的習性沒有改,沒有調整,所以類似的事件會不斷的循環。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對家人的指責和不被理解所帶來的情緒困擾,並分享瞭如何接納生命中的一切經歷。作者提到感恩卡的啟發,提醒讀者放下怨恨,坦然接受生命的起起伏伏。文章以鼓勵自我愛和接納生命的態度作為結尾。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我曾有過很黑暗的過去 跟父母還有兄弟姊妹的關係很差 從小就憂鬱有心理問題跟控制不了脾氣 當一個人搞不定自己的內心 就會搞不定外界的人際關係 不過那些都過去了 現在只想寫一些光明面&短篇讓人看了開心的文字 昨天回去探望父母 又知道他們想回去山上老家搬東西 我立馬就說我要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