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而工作》除了錢、自我實現,還有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關於作者

巴里·施瓦茨是美國賓州斯沃斯莫爾學院的心理學教授,被認為是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之後西方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一。目前已經出版了10本著作,發表專業論文上百篇。他的作品《選擇的矛盾》被《商業周刊》《富比士》雜誌評為年度十大頂級商業圖書。


本書是不是心靈雞湯?

《你為什麼而工作》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心靈雞湯。這本書深入探討了現代人對工作的普遍觀念和錯誤假設,並透過實例和研究,揭示了如何設計更有意義和令人滿足的工作環境。施瓦茨教授挑戰了傳統經濟學理論中的“人性懶惰、報酬至上”假設,並強調了自主權和工作意義對提升工作滿意度和生產力的重要性。因此,這本書提供了實際的見解和建議,而不是簡單的勵志故事。

 

樂在工作可能嗎?

 

工作是怎麼變得討厭的?

根據《你為什麼而工作》一書,工作變得討厭的原因主要來自於亞當·斯密提出的經濟學理論。他認為人性懶惰、報酬至上,主張將工作流程細化為簡單、重複的任務,以提高效率。然而,這種分工和量化的工作方式,卻讓工作變得枯燥乏味、僵化機械。這種工作環境不僅讓員工失去了創造性,還讓他們感到沒有價值,導致普遍的工作不滿情緒。例如,一個醫院的清潔工日復一日地做著簡單重複的工作,最終對工作失去了熱情和滿足感。

樂在工作可能嗎?

是的,樂在工作是可能的。書中提到一些例子,如醫院的清潔工盧克和他的同事,雖然他們的工作看似簡單重複,但他們從中找到了意義和成就感。盧克在面對一個焦躁的病人父親時,選擇了理解和寬慰對方,重新打掃了房間。另一名清潔工會停下拖地工作,以免剛做完手術的病人滑倒。他們的行為超出了職責要求,但正是這種自主性和使命感,讓他們在工作中找到了滿足感。

帶著使命感工作,但雇主通常不允許

儘管有些員工能從工作中找到意義,但許多雇主並不鼓勵這種行為。書中提到,如果醫院領導是亞當·斯密的信徒,會認為盧克的工作效率不高,因為如果他只執行崗位職責,明明可以在同樣的時間裡打掃更多的房間。這些領導認為盧克這樣的員工不夠可控,因為他們會做超出職責的工作,這讓管理變得更加困難。因此,雇主往往打壓這些有熱情、有使命感的員工,以便更好地控制和管理。

施瓦茲教授認為,只有當工作本身能夠給予員工更多的自由空間,讓他們找到意義時,員工才能真正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和榮譽感,進而樂在工作。企業應該重新設計工作環境,給予員工更多的自主權,讓他們在工作中找到價值和意義。

 

威脅利誘有用嗎?

 

書中提到了幾個例子來說明物質刺激如何削弱人們想要好好工作的動力。經濟學家布魯諾·弗雷將這種現象稱為「動機排擠」。

以色列的幼兒園罰款案例

在以色列的一家幼兒園,很多家長常常遲到接孩子。幼兒園決定對遲到的家長罰款,結果卻適得其反,遲到的家長變得更多了。原因是,罰款本來是為了懲罰遲到行為,但家長們把罰款當成了支付延長看護時間的價格。原本家長會認為遲到是不對的行為,但實施罰款後,他們改變了對遲到的看法,變成了經濟考量,只要覺得罰款合理,他們就心安理得地遲到了。這個案例展示了經濟動機(罰款)削弱了道德動機(準時接孩子)。


街頭幫忙案例

另一個實驗中,研究人員在街頭詢問路人是否願意幫忙把沙發裝到麵包車裡。有些人有酬金,有些人沒有。在沒有酬金的情況下,受訪者會將幫忙看作是社會行為——出於善意幫助別人。大多數人在這種情況下是樂於幫忙的;而有了酬金,這個行為變成了經濟行為。受訪者會衡量酬金是否合理,如果認為酬金不夠,他們就不會幫忙。這個案例顯示,物質動機(酬金)反而削弱了社會動機(幫忙)。

這些例子說明,單純依靠物質刺激不但不能有效提升人們的工作動力,反而會降低內在動機。施瓦茲教授提倡,企業應該設計出讓員工找到意義和成就感的工作環境,這樣才能真正激勵員工。

 

自我實現的預言

 

書中提到,社會理論和觀念一旦被接受,即便它們最初是不正確的,也會透過影響人們的行為使其看似正確,這被稱為“自我實現的預言”。

教育領域的經典實驗

研究人員在小學教室裡隨機指定了一些學生,告訴老師這些學生“智力超群”,未來有很大可能取得優異成績。實際上,這些學生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因為專家這麼說了,老師無意識地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關注和鼓勵。結果,在期末時,這些被隨機選出的學生真的表現得非常好。這個例子展示了“自我實現的預言”——即一個錯誤的觀念如何透過改變人們的行為使它看起來像是真的。

這個例子說明了,社會觀念一旦被接受,無論其正確與否,都會影響人們的行為,最終使觀念變得似乎正確起來。施瓦茨教授認為,亞當·斯密的“人性懶惰、報酬至上”假設也是這樣,長期以來影響了我們對工作的認知,最終改變了工作的現實面貌。

 

結語:人性需要重新定義

 

從員工方面來看

亞當·斯密的假設認為人性懶惰、報酬至上,導致工作被細化為簡單、重複的任務。例如,醫院的清潔工盧克和他的同事,他們的工作被標準化,只需完成具體的清潔任務。然而,他們卻從關心病人和家屬中找到了工作意義,這些行為超出了崗位要求,但讓他們感到滿足和有成就感。如果工作僅僅依靠物質報酬,這些員工的熱情和創造性會被壓制,從而導致工作滿意度降低。

從企業方面來看

企業通常依賴薪酬激勵員工,根據亞當·斯密的假設,薪酬是促使員工努力工作的主要手段。然而,書中提到的以色列幼兒園罰款案例表明,物質刺激(罰款)不僅無法有效促進家長按時接孩子,反而增加了遲到的情況。這說明,僅靠物質激勵會削弱內在動機(如道德責任感),從而降低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企業的管理效果。

亞當·斯密對人性的假設塑造了我們對工作的看法,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人性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可以透過設計工作環境來改變的。人類的天性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們自己設計出來的。如果我們創造的工作環境能夠體現出我們的價值並讓員工找到意義,那麼他們將更重視工作意義而不僅僅是物質回報。重新設計工作,賦予員工更多自主權和變化性,將有助於培養出注重工作價值的人性,進而提升工作滿意度和生產力。讓我們努力創造一個值得我們追求的人性,重新定義工作的意義。

 

歡迎您加入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瀏覽人生相關文章,歡迎留言寫下您的感想。

https://vocus.cc/salon/ai_jones

 

avatar-img
170會員
132內容數
圍繞“幸福”這個主題,分享相關好書,一起學習成長。 --於七夕更名為 幸福沙龍 --於8/24將沙龍分成5個區 --於9/17中秋將沙龍改為不定期更新文章 --於11/23關閉廣告 🔵職場區 🔴情感區 🟡自我成長區 🟢健康區 🟣討論區 歡迎瀏覽、留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書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作者柯維在接近80歲時寫的最後一本書,也是他認為最好的一本。柯維提出了第三選擇的概念,旨在面對兩難問題時,透過協同合作找到全新的、共贏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僅僅選擇A或B。他希望透過這本書,幫助讀者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提升合作與創新的能力。
卡爾·紐波特在其著作《優秀到不能被忽視》中,提出了七條職場成功的原則,強調不僅要追隨熱情,更要專注於技能的提升與職場資本的積累。從不浪費時間在錯誤的工作,到掌握工作的主動性,每一個原則都旨在幫助職場人士找到屬於自己的職業使命感,最終在職場中脫穎而出。
《管理成就生活》的作者弗雷德蒙德·馬利克揭示了管理與工作的迷思,鼓勵讀者澄清對於快樂與成就的誤解。他透過實際案例說明專注於自己的優勢和責任感的重要性,指出工作中的快樂並非唯一目標,而是應以成果為導向,追求高效能和個人發展。透過馬利克的理論,我們可以在職業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並保持健康的心態。
《如何對付像馬一樣大的鴨子》一書由威廉·龐德斯通所著,深入探討面試中的奇特問題及其背後的思考方式。書中除了分析面試官如何選拔人才,還提供有效的解題策略,幫助求職者提升面試表現。透過有趣的例子和科學原理,龐德斯通揭示瞭如何在困難情境中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
實現跨越的關鍵要素: 第五級經理人:這些領導者具備雙重人格特質:極度謙虛和極度堅定。他們把公司的成功置於個人之上。 刺蝟理念:企業應該專注於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找到核心業務並持續投入改進。 飛輪效應:公司通過不斷努力和積累,逐漸達成卓越的狀態,而不是依賴單一的變革或技術突破。
本書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作者柯維在接近80歲時寫的最後一本書,也是他認為最好的一本。柯維提出了第三選擇的概念,旨在面對兩難問題時,透過協同合作找到全新的、共贏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僅僅選擇A或B。他希望透過這本書,幫助讀者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提升合作與創新的能力。
卡爾·紐波特在其著作《優秀到不能被忽視》中,提出了七條職場成功的原則,強調不僅要追隨熱情,更要專注於技能的提升與職場資本的積累。從不浪費時間在錯誤的工作,到掌握工作的主動性,每一個原則都旨在幫助職場人士找到屬於自己的職業使命感,最終在職場中脫穎而出。
《管理成就生活》的作者弗雷德蒙德·馬利克揭示了管理與工作的迷思,鼓勵讀者澄清對於快樂與成就的誤解。他透過實際案例說明專注於自己的優勢和責任感的重要性,指出工作中的快樂並非唯一目標,而是應以成果為導向,追求高效能和個人發展。透過馬利克的理論,我們可以在職業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並保持健康的心態。
《如何對付像馬一樣大的鴨子》一書由威廉·龐德斯通所著,深入探討面試中的奇特問題及其背後的思考方式。書中除了分析面試官如何選拔人才,還提供有效的解題策略,幫助求職者提升面試表現。透過有趣的例子和科學原理,龐德斯通揭示瞭如何在困難情境中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
實現跨越的關鍵要素: 第五級經理人:這些領導者具備雙重人格特質:極度謙虛和極度堅定。他們把公司的成功置於個人之上。 刺蝟理念:企業應該專注於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找到核心業務並持續投入改進。 飛輪效應:公司通過不斷努力和積累,逐漸達成卓越的狀態,而不是依賴單一的變革或技術突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與其說是一本理財書,更該說它是一本轉換思維的書籍,顛覆對於為人單一工作的狀態,如果要比擬相關書籍,與其跟理財相關書籍比較,稱得上跟斜槓青年較為類似,提倡養成習慣的方式,去思考開放性新職涯的可能性,也提到掌握趨勢與創造財富,文筆幽默風趣讀起來輕盈,推薦給創作者、自由工作者、或不適合公司生態的人來閱讀。
Thumbnail
這是一本能讓你用全新眼光看待人生的一本書。 此書由兩位知名教授合著, 我Google他們的英文名, 兩位都上過TED演說。 最近發現萬維鋼在第六季的《精英日課》也提到這本書, 凱斯.桑思坦(Cass Sunstein)曾在哈佛創辦行為經濟學與公共政策所, 據說他在美國是論文被引用
Thumbnail
經由解析現代社會產生的現象,找出自主創新的藍海特性,再將這一切回歸到工作裡時,在工作時就會產生奇異點,感激幸福的被愛著,只因為已經看見我們要去的方向與目的地。
Thumbnail
本書旨在打破「忙碌謬誤」:覺得只要再努力一點,就可以撐過所有壓力的幻覺。作者於書中提出5個雙贏原則,希望協助困窘於工作與生活失衡的迷途羔羊,能將兩者視為相輔相成的夥伴,而非二元對立的零和遊戲。
Thumbnail
本書作者埃里克‧安格納,是位實踐哲學教授,同時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以下為整理書中部分章節的內容,以及我的心得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26歲就是成功的經濟學家的比約恩,在即將要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財務長的時間點,毅然辭職便前往泰國進行修行的故事。這一本並不是強迫讀者需要正面思考的書,卻是是一本幾乎每一頁都會畫重點的書。
Thumbnail
最近開始看《為工作而活》這本書,精彩翻了。這本書主要討論一個問題: 󠀠 「為何即便衣食無慮,人還要不斷地工作?」 󠀠 作者 James Suzman 是個人類學家, 在他 21 歲的時候,搭便車來到非洲南部的喀拉哈里沙漠(Kalahari),參與一項志工計畫和當地土著穹瓦西人一
Thumbnail
「一個人必需同時從事三種工作,才能保持各方面的平衡與兼顧。分別是有償工作、無償工作、自我實現工作。」-倫敦商學院創始人查爾斯 Sunny最近看完《內在成就》這本書,感覺心中充滿著溫暖,對於自己平時花時間上班賺錢,下班滑手機、閱讀、寫作、休閒,還有時不時思考職涯的狀態,得到很多啓發,心態也更為踏
Thumbnail
我們一直都被教育著,要努力才會成功,做得越多才會獲得越多,但如果一開始的方向就走錯,越努力只是讓自己離成功越遠而以。大家都想賺錢,想方設法看是否能賺更多,但事實上,我們可能都努力錯了方向。 這本書是由樂金文化所出版,作者是比爾.蘇西斯,他是「咖啡館投資人」這場運動的創始人,也是一家財富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與其說是一本理財書,更該說它是一本轉換思維的書籍,顛覆對於為人單一工作的狀態,如果要比擬相關書籍,與其跟理財相關書籍比較,稱得上跟斜槓青年較為類似,提倡養成習慣的方式,去思考開放性新職涯的可能性,也提到掌握趨勢與創造財富,文筆幽默風趣讀起來輕盈,推薦給創作者、自由工作者、或不適合公司生態的人來閱讀。
Thumbnail
這是一本能讓你用全新眼光看待人生的一本書。 此書由兩位知名教授合著, 我Google他們的英文名, 兩位都上過TED演說。 最近發現萬維鋼在第六季的《精英日課》也提到這本書, 凱斯.桑思坦(Cass Sunstein)曾在哈佛創辦行為經濟學與公共政策所, 據說他在美國是論文被引用
Thumbnail
經由解析現代社會產生的現象,找出自主創新的藍海特性,再將這一切回歸到工作裡時,在工作時就會產生奇異點,感激幸福的被愛著,只因為已經看見我們要去的方向與目的地。
Thumbnail
本書旨在打破「忙碌謬誤」:覺得只要再努力一點,就可以撐過所有壓力的幻覺。作者於書中提出5個雙贏原則,希望協助困窘於工作與生活失衡的迷途羔羊,能將兩者視為相輔相成的夥伴,而非二元對立的零和遊戲。
Thumbnail
本書作者埃里克‧安格納,是位實踐哲學教授,同時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以下為整理書中部分章節的內容,以及我的心得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26歲就是成功的經濟學家的比約恩,在即將要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財務長的時間點,毅然辭職便前往泰國進行修行的故事。這一本並不是強迫讀者需要正面思考的書,卻是是一本幾乎每一頁都會畫重點的書。
Thumbnail
最近開始看《為工作而活》這本書,精彩翻了。這本書主要討論一個問題: 󠀠 「為何即便衣食無慮,人還要不斷地工作?」 󠀠 作者 James Suzman 是個人類學家, 在他 21 歲的時候,搭便車來到非洲南部的喀拉哈里沙漠(Kalahari),參與一項志工計畫和當地土著穹瓦西人一
Thumbnail
「一個人必需同時從事三種工作,才能保持各方面的平衡與兼顧。分別是有償工作、無償工作、自我實現工作。」-倫敦商學院創始人查爾斯 Sunny最近看完《內在成就》這本書,感覺心中充滿著溫暖,對於自己平時花時間上班賺錢,下班滑手機、閱讀、寫作、休閒,還有時不時思考職涯的狀態,得到很多啓發,心態也更為踏
Thumbnail
我們一直都被教育著,要努力才會成功,做得越多才會獲得越多,但如果一開始的方向就走錯,越努力只是讓自己離成功越遠而以。大家都想賺錢,想方設法看是否能賺更多,但事實上,我們可能都努力錯了方向。 這本書是由樂金文化所出版,作者是比爾.蘇西斯,他是「咖啡館投資人」這場運動的創始人,也是一家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