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珍惜每次與組員一對一的說話機會。
聽他們說著自己平常的委屈、辛苦、期待、有時單純瞎聊也很有趣。不僅是讓大家把平常沒地方、沒機會說的感受想法,表達出來:也是透過這樣的機會,拉近彼此的距離。多數時候,我不說話,只當個專注的聆聽者。
然而無論今天聊了什麼,到了對話的最後,總會加入這樣的環節:列舉出這期間內,其表現優秀的行為。
透過SBI回饋的方式,嘉獎的事件不僅內容明確、也清楚的表達這樣的行為,給團隊帶來了什麼效益。不再僅此單單是:「表現不錯,繼續加油」這樣攏統的形容詞。
後來發現,越是稱讚、這些被讚許的行為,越是常見。
被讚許的行為,越來越常出現在日常工作中。
例如:這次稱讚其數據分析的能力,下次當有類似情境時,組員不僅延續這樣的方式,更會在團隊中與他人分享,這麼做的好處、或是給予也想用此方式呈現數據的夥伴一些協助。
僅是在單獨會談中,短短兩分鐘真誠的讚許,便產生了如此巨大的改變。
不僅組員自身受到鼓舞,團隊更是因為這樣、在過程中一起進步成長。該員不僅對團隊做出正向的貢獻,在這樣的時刻,不再守著過去溫柔恭儉讓的美德、不好意思接受讚許,而是毫不害羞的、將這個時刻分享讓我知道。
很自然的,我又讚許了這樣樂於分享、幫助大家一起進步學習的行動。
隨著時間累積,逐漸形成了一個正向的循環:大夥兒變得積極、喜歡學習、少了點抱怨。(這在現今總是想著躺平的年輕一輩中,是很難得的!)
鼓勵的話語,從來不曾這樣鮮明、深具力量。
這個經驗裡:
尋覓生命中鼓舞的力量吧!那是使行為得以堅持下去、形成習慣的泉源。
我也是被這樣的「善循環」給嚇到。
從前,不曾聽聞主管給過自己明確的鼓勵。最多就是一句:那個xxx說你工作能力很好。如今自己成為了那樣的角色,才明白要給人稱讚,比想像中還難。
若以文字、或是分紅等非當面的方式或許還好,但要在彼此面對面、直接了當的給出堅定、明確的語言的鼓勵,其實不只聽的人害羞難為情,身為主管,也是一起在這樣的方式裡學習啊!
現在回想起來,也許是這原因,過去老闆只好用這樣拐彎抹角的方式吧。
無論如何,趕緊找到你的鼓舞圈,讓堅持成爲呼吸一般自在、必要的存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