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完蘇絢慧的「習得安全感」,內在有種重新回顧,過往離職歷程的複雜感受。
書中將人追求安全感的類型,分成兩類。一種是,「追求安全感路線」,另一種則是,「追求成就感路線」。
離職前的我,是「追求安全感路線」,內在常充滿焦慮、匱乏和恐懼。
為了滿足自己內在的「安全感」,當時我更緊緊抓住,那個讓我異常痛苦的公職工作。
以為要擁有經濟上的保障,我才能享受穩定與安全。
但離職後,我開始體驗,書中提到的另一種追求安全感的可能。
也就是,我開始練習「追求成就感路線」。
這兩種狀態的人,底層運作邏輯,差異很大。
前者,內在驅動的是焦慮及恐懼,整天把重心擺在為生存而奮戰。
而後者,則是為了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滿足。這也讓人有機會實現,並創造自己要過的生活及夢想。
換言之,「追求成就感路線」的人,內在基本的安全感是足夠的。
因此,可以有足夠的能量和力氣,把專注力放在自我實踐的目標上,而非單純滿足求生存而已。
那看到這裡,你一定會很好奇,是什麼造成了這些差異?
以及該如何才能調整,並修復內在的安全感?
人,大多數的安全感建立,都來自於家庭的依附關係。
但書中特別提到,依附關係是可以修復的。
「只要有心帶著意識刻意地練習,平均四年至七年能有明顯可見的修復進展。」——《習得安全感》
而根據我個人的經驗來看。
從之前離職前,加入敘事團體開始練習調整,走到現在,差不多也是四、五年左右。
當我逐漸修復,自己內在的安全感。
我也慢慢從原先的為了生存而「追求安全感路線」,移動到此時是為了自我實現,及創造更多生命意義的「追求成就感路線」。
書中特別整理了十個步驟,來協助自己,修復內在的安全感。
礙於篇幅,我僅分享三個,我特別有感覺的步驟。
看完有喜歡的人,歡迎把這本書帶回家閱讀囉!
▋自尊與自我價值感是關鍵
「有穩定自尊與穩重自我價值感的人,因為內在是恆定狀態,不需要時時刻刻衡量及確定自己到底有沒有價值?他能省下許多氣力及能量好好地朝向自己想要實現的自我邁進。」——《習得安全感》
換言之,當一個人處於低自尊,或自我價值感低落的狀態時,他為了讓自己在群體中存活下來,常會把眼光放在,討好和滿足外界的認同與期待。
當我們的眼光都聚焦在外界,自然沒有多餘的力氣,來實現自己想活出的生活。
書中提到兩個方法,來練習提高自尊與自我價值,也都是我在敘事團體中經常練習的部分。
第一,真實肯定自己這個「人」的存在
也就是敘事中常說的,看見自己的珍貴。
不僅以事情結果的好壞,來判定你整個人的價值。
而是可以用更宏觀的視野,看見並珍惜感謝,自己在過程中所投入的努力與堅持。
相信自己,人生的每一段經歷都不會白費,皆是你努力存在的證明與價值。
第二,練習對自己說正向情感支持的話語
我知道這對很多人來說,都很不容易,因為我自己也是,我們總是習慣對自己特別嚴格。
因此,我自己當初使用的是,最簡單粗暴的方法。
我刻意把自己浸泡在,會對我說正向情感支持的環境中,來讓自己刻意練習。
這也是為什麼,我願意長期參加敘事團體的原因。
起初,我看不見自己的珍貴與優勢,自然對自己無法說出情感支持的語言。
在團體中,夥伴們先一次次說給我聽。
到現在,只要我內在再出現自我懷疑的聲音,腦中就會立刻浮現,夥伴們會如何對我說話。
而我也在這過程中,慢慢練習對自己說出更溫暖支持的語言,做自己最堅強的啦啦隊。
▋洞察與接受現實世界的不可控制因素存在
這部分也是我常提到的,練習分化與課題分離。
把力量收回來,聚焦在自己可改變的事情上努力,而非執著於,我們無法控制的部分。
這也是敘事中常練習的,相信多元真理的存在。
我的感受與想法,是我世界裡的真實,而他人的感受與想法,也是。
不需要用他人不認同的觀點與評價,又或是對方不滿的情緒,來認定我做得好不好,以及我是否有存在的價值。
而是試著相信並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背景與脈絡。
他的反應可能都無關乎於你,而是跟他本身過往被對待的經驗有關。
別人如何待你,僅反應出對方是怎樣的人,而只有你自己,可以定義你是怎樣的人。
練習把力量收回來自己身上,專注於你想成為什麼樣子的人。
試著接納現實世界中,不可控制因素的存在。
▋為自己補充典範與楷模
最後,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找到屬於你的典範與楷模。
試問,假設你周遭的人,不論原生家庭也好,親朋好友也罷,他們的內在都充滿焦慮與恐懼,你自然會認為這樣活著,再正常不過。
你要如何經驗並體驗到,另一種安定與處之泰然的生活態度與模式?
因此,替自己找到典範與楷模,絕對有助於你練習修復內在安全感。
這也是敘事常說的,生命總是互相影響生命。
就如同,我當初看著明德離開主流價值的穩定工作後,過得很幸福滋養,我很好奇,他是怎麼辦到的?
於是我一路跟著他學習,一方面藉由他的生命故事,拓展我自己的世界觀與價值觀。
開始發現,人生,並不是只有符合他人期待,或走在主流道路的那種活法。
一方面也探索自己的內在,找到更適合我自己的人生道路,現在才是你看到的幸福模樣。
想幫助自己重建安全連結,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原因是,我們生活周遭,到處充滿著焦慮不安的人。
對我來說,這個典範,是讓我可以懷抱信心與希望的存在。
每當我遇到很多挫折與困難,內在又處於晃動焦燥時,我總會看著明德的背影,跟我自己說,「這世界上,真的有人是可以這麼穩定安在的活著,只要願意練習,有一天,我也可以慢慢靠近穩定的自己。」
這些年不停地持續觀摩與學習,此刻,我的確活得越來越穩定自在,也更幸福了。
因此,回到你身上,你現在是「追求安全感路線」?還是「追求成就感路線」呢?
你喜歡此刻你活出的模樣嗎?
倘若,你也想要多活出一些「追求成就感路線」的自己。
不再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基本生存而存在,而是想活出更多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不妨跟著書中的步驟練習,找回自己內在的安全感,活出自己更滿足喜悅的人生,祝福你~
<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到臉書找我互動留言喔!
您的任何互動都是我創作的原動力~>
想要重建內在安全感,很重要的部分,還是需要有體驗性的經驗。也就是真正在一個團體或關係中,感覺到安全的連結。如果想跟我們一起練習,陪伴自己長出內在安全感,活得更穩定幸福的夥伴,歡迎來<幸福魔法讀書共學團體>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