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10/1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出社會的心態調適|自我認同、專業定位、重新思考

雖然我出社會的時間沒有很長,至今應該不到一年吧,不過上一份工作給了我大腦很多時間來思考這些問題。
整合了我學的工安、勞權、經濟學、心理學,以及自己的理念,我想針對每個有面試需求的人們給一些我的想法和建議。
我給不了太多的技巧,畢竟每個產業的需求和形式都差異甚大,你在網路上看到可能是某些產業的現況,但卻不適用於另一份工作。
推薦每個都還在職場漂浮的人們。

一、把自己位置升至與對方平視的地位:自信但不自傲

不論是在面試還是在工作,這個想法放在心頭上支撐著自己。
「記得人與人是平等的,不要乞求對方給你工作,表現積極很重要,但內心一定要有底線」
進入商業市場,我們在市場就有一個客觀但持續變動的價格,這取決於我們提供給老闆什麼服務,我們要試著學習客觀評估自己的市場價格,試著把自己當作一個提供商品的老闆。
這不同與過去年代的價值觀,「認為努力就有價值」、「年輕人就該對企業忠誠」,那種上對下的權力關係對自己的成長是非常不健康的。
但也不要過頭成不斷強調自己權益的左膠年輕人,只講權益不講責任是非常要不得的。
在我的短篇【責任歸屬】提到:
「如果不是你的責任,你不要扛;如果是你的責任,你一定要扛。」
就像我們常說,做生意講的就是誠信,不要想佔別人便宜,老闆想佔員工便宜,員工再笨,時間久了也知道;同樣的,不要當一個薪水小偷,老闆再笨,你偷得太誇張,主管也明白你在幹嘛。
請把自己當作老闆,而你提供的是一個合理的服務,你該審思對方的需求,而你是否能夠提供對方需要的服務。
在勞動市場就是如此,既然是市場,那我們就沒有誰欠誰,只是場生意而已。
所以,在面試當下,不是只有你被面試,同樣的你也在面試對方公司,記得:「不要最大」,在你還有議價空間時,就謹慎評估,如果對方沒有給出合理的承諾,像是薪資和工作內容等事項,你就該小心啦!
違反勞基法的公司絕對不算少,不要因為自己年紀輕而吃了很多虧,你在缺乏薪資成長的公司待越久,你「該」拿到錢就越少,那你自己這間公司的成長自然也被受限,因為錢是完整自我實現很重要的資源。
如果公司欠你,又討不回來,該走就走;但如果換成你賭爛公司久了,換成你當了薪水小偷,引起公司不滿,那被資遣也是很合理。
切記,不要讓自己受委屈,該爭取的,就直接去談談,不過走到這步,你心裡也該有個底了,「離開」可能是選擇之一了(可以的話,無縫接軌起來)

二、價值觀的衝撞,同理心與誠實為上

但畢竟是活在一個多元價值觀的世界,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理解這樣的想法,對於對方公司而言,也會擔憂這樣擁有自由意志的年輕人是否能夠順從制度,而他們所期待的就是一個可以擁有CP值高的勞工。
在價值觀上的衝突是必然的,就像與人溝通與交流,重要的誠實與同理心,在安全的情況下,做出最大的資訊交換,你想要知道什麼,是否符合你的期待等等,這都是你在面試前需要思考過的,而對方同樣想要知道你是否符合他們的期待,而最實在的還是把你自己真實的樣子呈現出來,我非常不推薦用演戲的方式去得到這個職位。
誠實為上,畢竟你也不會想要對方用演戲的方式欺騙你。

三、面試時,對方(主管和老闆)可能對你的期待

(1)對年輕人
他需要一個具有能夠為公司解決問題的人;而我需要「成就感」、「發揮所長」、「新台幣」,我所被期待就是擁有年輕人該有的「學習力」,所以,快速的適應力是最該表現出來的。
相對來說,你可能也是會被看輕的,年資不見的與能力成正比,有些人的實際的歷練比起其他人厚度更厚,但最重要的還是你是否能夠給對方需要的服務。
(2)對年長者
你的工作歷練應該早讓你磨練出足夠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整合自己的經歷是你最該表現出來的。
但事實上,你的成長可能在職涯其中一份工作,不斷被壓榨身體資本後停滯了,但不論如何,這些經驗都該是你成長的養分,不論年紀與否,你都不該因此受到成長的限制。

四、 市場機制決定了價格

這真的無可奈何,專業不見的擁有市場、專業也不見的能夠轉化成錢,如果沒有人需要的專業。這也是很現實的問題。
為什麼社會獨尊醫學系、電機系、行銷等,很現實的就是這些專業在市場都有很大的需求,但生科就難免受到很多歧見。
年輕時會覺得選我的熱忱比賺錢更重要,出社會的現實讓我醒了,熱忱固然重要,但肚子餓和存款無法變多是不爭的事實,且會時時提醒你。
舉我的周遭朋友的故事,我的學長是台大昆蟲系碩班畢業,擁有多項領域的專業,但他在面試農藥外商業務時,對方只開出了三萬九,他不禁懷疑難道台大碩士只值這個價嗎?但換到我的讀逢甲機器的朋友,他在台船工作,成為正職後就有四萬以上的薪資。
這讓我在一開始覺得很埋怨,甚至在一個研討會直接向台大昆蟲系的系主任直言:「植醫立意良善,但現實就是市場根本沒有給昆蟲專業的人繼續鑽研農業昆蟲的機會」
這不代表我們不值錢的專業不具有價值,這個價值是我們依然可以解決現況的問題,但單就只有昆蟲的專業是不夠的。
走向深度的學術領域,就要足夠深;但進入產業,能夠解決問題才是重要的,你擁有學術研究能力依舊很重要,但他不會馬上變現。
產業的規模和制度影響了薪資結構,也影響了科系的發展。
但真的要每個人都適合走向錢多的產業嗎?如果沒有熱情、沒有競爭力,那些錢也不會是你的。難道我們這些沒錢的職業就只能絕望嗎?
不,好消息是我們擁有改變商業模式的可能性,也可以進入產業了解現況,用新的思維去解決就有長期存在。
試圖去看清,這個產業利益結構以及商業模式,看清這些,學習裡頭的系統,帶進自己公司裡頭,然後不斷地強化自己專業以及了解市場所需的專業,你甚至可以從中找到新的模式去創業,這都是非常合理且正常的。(不過那是條遙遠且需要多方探索的路程。)
反過來說,就算你真的只為錢而工作,進入了電子業卻沒有熱情,長期缺乏熱情,你的積極性也比不過那些既有專業又有熱情的人,所以,真的不要只看錢工作。
所以,說現階段的薪資不代表你永遠的價格,更不代表價值,你如何去轉化,以及釐清自己的熱忱在哪裡、價值觀為何,現階段的能力盤點,這都是人生很重要的思考。
也歡迎來看我最近轉職的心得。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愛心、追蹤我及職場叢林法則,也歡迎來我的臉書與我互動。感謝你的支持,願你在職場不再無力。
昆陽 Peace 2021.6.5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