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個案工作手札(一)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跟各式各樣的創傷個案工作一段時間後,我想要整理一些我對創傷個案的理解。「創傷個案工作手札」可能會發展成系列文章,因為我打從心底希望這群受傷的人可以好好活著,也好好生活,也衷心期盼心理學界、諮商界與精神醫學界可以找到有效的方法幫助他們,所以整理一下自己接案的心得,希望這樣的分享是拋磚引玉,期盼未來網路上可以有越來越多相關的文章,也期盼同業人員可以交流工作心得,彼此充電、彼此照應,才能為這群受傷的人點亮更多的光,導引他們未來的方向。
  創傷個案可能有不同的診斷,包括:憂鬱症、PTSD或C-PTSD,也可能是飲食疾患、焦慮、邊緣性人格疾患(Borderline)、解離性身分障礙症、自戀型人格、反社會型人格等,總之你想得到的精神疾病診斷都可能冠在這群人身上。因為討論度頗高的個案種類之一是Borderline,所以我也想先透過幾篇文章,說一說我對Borderline的一些想法、一些理解,包括臨床上的觀察與介入的重點。以下為行文方便,都以「Borderline」簡稱罹患邊緣性人格疾患的這群朋友。

Borderline常會有極端的兩個部分在內心裡拉扯,讓他們感覺混亂
  我遇過的大部分Borderline不知道自己是Borderline,因為大部分Borderline自覺生活狀況還ok時,對於自己的狀態怎麼樣,不一定想清楚知道,或者就真的全然不知道,或者也沒有太大動力跟興趣花時間去探索自己到底怎麼了。即便上網找過資料,隱約知道或大致知道自己的狀況就是Borderline了,也不一定會跟別人說,更缺乏就醫意願,或者對醫生不信任,也不想多說什麼,所以不一定有精神科的診斷。Borderline在還沒治療好或還沒去治療時,就算大致感受到自己的狀態不太妙或有點極端或有點亂,他也會糊糊地假裝自己沒有發現或盡可能不去想,因為對他們來說,要面對真實的自己,要感受到自己是存在的,對他們來說是既渴望又可怕的一件事
  接下來說一說我在晤談中看到這群朋友的樣子。很多Borderline有種獨特的魅力,所以剛開始建立晤談關係是很容易的,他們也很願意去談、去分享。但談到某個階段,我會發現治療開始有各種變化,像是:可能治療開始停滯了;可能個案開始跟你改時間;可能是個案奇蹟似地好轉,表達對你的愛與感謝,但後來你再進一步探問個案的生活,會發現他們其實並沒有好。為什麼會這樣?我的理解是,因為他們的人格核心是脆弱的,或不太真實的、有點空的,所以圍繞在外的議題看似解決,但實際核心的部分卻還沒有改善,所以會出現「好像治好但卻沒有好」、「好像已經碰到核心了,但個案不想談/改時間了」、「明明治療有效,但個案感受不到」等等狀況。通常是等到他們狀況很糟時,才會向專業求助。
  如果身為治療師的我去問他們: 你的感覺是什麼?Borderline的回應分兩種極端。一類的Borderline用詞會很強烈、很激動,彷彿有很深的愛與恨;然而,另一類的Borderline回應會是:覺得沒感覺、還好。甚至即便他們在講著很駭人聽聞、情緒很強烈的事件情節時,也會仿若喝水一般平淡,給人一種空洞感。有些Borderline可以感覺到自己內心空空的、很孤單,有些Borderline連自己內心的空虛、空洞,他是全然感受不到的。但所有的Borderline都有個共同點:他們對於自己心裡想要什麼、需要什麼,常常沒辦法深刻體會到或感覺到,或者,他們只能體會到一點點,或者只能有片面的體會或覺察。這時,需要依賴治療師先幫他感覺到,反映給他知道,引導他去體會。
  我遇過的所有Borderline,都有感情的困擾。因為他們過往的成長經驗、求學經驗或感情經驗中,常佈滿著大小不一的創傷。試想:一個全身傷痕累累的人,不管遇到怎樣體貼、照顧他的對象,一旦在關係中兩人靠近一點了,對方擁抱、扶持他的時候,他若身上的傷還沒癒合,碰到傷口總是會痛的。更何況這群Borderline個案心中的傷痕累累,許多傷口還沒好,就又繼續增加新的傷口,傷口都還敞開著、還在淌血,從未處理過、包紮過,不管遇到誰,只要靠近他們,他們都會覺得痛。即便治療師是接納也試圖照顧這群Borderline的,幫這群Borderline清創、上藥、包紮時,他們一定也會覺得痛。更何況他們談戀愛的對象,是更靠近他們傷口的人,常常是既支持他們同時也繼續傷害他們的人,所以他們在戀愛中常常又更覺得痛苦、難受了!治療關係中,治療他們、愛他們,他們會痛;戀愛中,另一半傷害他們同時又愛他們,他們也痛。久而久之,愛與痛的連結綁得越來越深,愛與痛越來越融為一體。是愛?還是痛?對他們來說,真的是難以分別了……
  那麼,身為助人者,要怎麼愛他們、照顧他們,不至於讓他們把「照顧與愛」誤會成「傷害與痛」,不至於讓他們在治療中太難受?我們下一篇文章會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知道自己過忙的時候,身心會不堪負荷,所以會提醒自己適時地來幫自己踩剎車。 這篇文章,就是提醒自己也幫忙各位工作達人(或工作狂?)一起踩剎車。是時候來減輕自己的負擔,實行斷捨離之減法人生了!
上篇文章主要是提及別人怎麼陪伴自己,這一篇文章就要討論到「自己怎麼陪伴自己」了。如果你常在家庭、友誼、感情關係中,感受到對方給自己的陪伴還不夠,但同時又怕自己造成對方太多壓力,想要學習怎樣自己處理自己的需求跟情緒,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喔!  
心理諮商或助人的工作本質上就是「專業的陪伴」。 這篇文章主要是針對想陪伴別人的人而寫。我會在本文分享:我跟個案進行諮商或助人的過程中,是怎麼陪他們的?陪伴的功能跟意義是什麼?陪伴過程長什麼樣子?陪伴的過程需要注意什麼,才不致讓自己太耗能?
諸多私人感嘆揉合著接案的心情,想一併統整成一篇文章,左思右想,內容牽涉範圍過於龐雜,還是收錄於「碎碎唸」系列文章好了。 以下開始各種接案雜感碎唸(或稱金玉「涼」言?!),希望這些碎唸能引發你對生活的共鳴與更深刻的體悟~
  北部陰陰鬱鬱的秋冬時節又到了,越是沒有陽光的日子,憂鬱的人們越是容易陷入低落的情緒,低落久了,有部分的人會冒出人生很虛無、沒有意義甚至想死的念頭。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低落的你在這個時節,重新審視一下生命的意義,並珍愛生命。
教師節來了,為了表彰全天下的好老師們,特以此文參照作家兼國際NGO工作者褚士瑩先生的觀點,整理、羅列出好老師的特質,若各位發現你身邊也有這樣的恩師兼貴人,別忘了祝他一聲:「教師節快樂!」
知道自己過忙的時候,身心會不堪負荷,所以會提醒自己適時地來幫自己踩剎車。 這篇文章,就是提醒自己也幫忙各位工作達人(或工作狂?)一起踩剎車。是時候來減輕自己的負擔,實行斷捨離之減法人生了!
上篇文章主要是提及別人怎麼陪伴自己,這一篇文章就要討論到「自己怎麼陪伴自己」了。如果你常在家庭、友誼、感情關係中,感受到對方給自己的陪伴還不夠,但同時又怕自己造成對方太多壓力,想要學習怎樣自己處理自己的需求跟情緒,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喔!  
心理諮商或助人的工作本質上就是「專業的陪伴」。 這篇文章主要是針對想陪伴別人的人而寫。我會在本文分享:我跟個案進行諮商或助人的過程中,是怎麼陪他們的?陪伴的功能跟意義是什麼?陪伴過程長什麼樣子?陪伴的過程需要注意什麼,才不致讓自己太耗能?
諸多私人感嘆揉合著接案的心情,想一併統整成一篇文章,左思右想,內容牽涉範圍過於龐雜,還是收錄於「碎碎唸」系列文章好了。 以下開始各種接案雜感碎唸(或稱金玉「涼」言?!),希望這些碎唸能引發你對生活的共鳴與更深刻的體悟~
  北部陰陰鬱鬱的秋冬時節又到了,越是沒有陽光的日子,憂鬱的人們越是容易陷入低落的情緒,低落久了,有部分的人會冒出人生很虛無、沒有意義甚至想死的念頭。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低落的你在這個時節,重新審視一下生命的意義,並珍愛生命。
教師節來了,為了表彰全天下的好老師們,特以此文參照作家兼國際NGO工作者褚士瑩先生的觀點,整理、羅列出好老師的特質,若各位發現你身邊也有這樣的恩師兼貴人,別忘了祝他一聲:「教師節快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心靈創傷的本質、常見的療癒方法以及如何與內心的創傷建立和解與平和的關係,提供有效的療癒方法,並提出如何與內心的創傷和平共處的策略。
Thumbnail
「面對童年創傷,跨過那道檻是什麼意思?」 『對我來說,就是與過去對自己產生影響的那個事件、那個當下受傷的自己和解。雖然事件和造成傷害的人沒變,但可能改變我看待他們的方式。」
Thumbnail
有人說提分手的人總是最無情的人,也有人說提分手的人是屬於受傷不深或是傷害另外一方的兇手,但是人們卻忘了:傷口會痊癒,但是罪惡感卻會一直折磨著那個提出分手者的內心。
Thumbnail
在團體中我與一位病友分享「這個狀況在我們的病裡很正常。」頓時,我猛然覺察,正不正常那條線我不知道該怎麼界定。 結果我想到最好的辦法,就是別去劃分了。我們一定都有一樣的經驗,看一件事、一個人很快會幫做出評論、為對方貼標籤,不管是正面或反面。
Thumbnail
「我會好嗎?」這是經歷外遇後常在我腦中的自我對話。 《從外遇洞察人心》這是一本寫給外遇受傷者、外遇者、第三者、想了解外遇行為背後的心理因素、自我療癒的書。 翻開需要勇氣,像揭開自己的傷口,看看傷口的復原狀況。 男女對外遇的見解不同,這本書可以增加對彼此的理解與尊重
Thumbnail
以我的情況來說,因解離而有身份這件事,在配合治療處理創傷,讓自己各方面都能慢慢變得更好上其實是有些幫助的,這也同時是多個身份的共同目標,所以偶爾會有身份間互相合作彼此幫助去達成一項任務目標的經歷。 這篇文便是以身份為基準去紀錄在春節期間達成一項任務的始終。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p.94 ●對情感關係的完整體驗   心理治療含有另一個重要的因素,這個因素應該這樣說:心理治療乃是案主的一種學習—學習接納另一個人的積極感覺,完整且自由地接納,而不帶恐懼。這種現象並不盡然會清楚地發生於每一個個案上。   p.95 案主讓治療者帶著溫暖的興趣一起進入她的生活之中,這一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本文探討心靈創傷的本質、常見的療癒方法以及如何與內心的創傷建立和解與平和的關係,提供有效的療癒方法,並提出如何與內心的創傷和平共處的策略。
Thumbnail
「面對童年創傷,跨過那道檻是什麼意思?」 『對我來說,就是與過去對自己產生影響的那個事件、那個當下受傷的自己和解。雖然事件和造成傷害的人沒變,但可能改變我看待他們的方式。」
Thumbnail
有人說提分手的人總是最無情的人,也有人說提分手的人是屬於受傷不深或是傷害另外一方的兇手,但是人們卻忘了:傷口會痊癒,但是罪惡感卻會一直折磨著那個提出分手者的內心。
Thumbnail
在團體中我與一位病友分享「這個狀況在我們的病裡很正常。」頓時,我猛然覺察,正不正常那條線我不知道該怎麼界定。 結果我想到最好的辦法,就是別去劃分了。我們一定都有一樣的經驗,看一件事、一個人很快會幫做出評論、為對方貼標籤,不管是正面或反面。
Thumbnail
「我會好嗎?」這是經歷外遇後常在我腦中的自我對話。 《從外遇洞察人心》這是一本寫給外遇受傷者、外遇者、第三者、想了解外遇行為背後的心理因素、自我療癒的書。 翻開需要勇氣,像揭開自己的傷口,看看傷口的復原狀況。 男女對外遇的見解不同,這本書可以增加對彼此的理解與尊重
Thumbnail
以我的情況來說,因解離而有身份這件事,在配合治療處理創傷,讓自己各方面都能慢慢變得更好上其實是有些幫助的,這也同時是多個身份的共同目標,所以偶爾會有身份間互相合作彼此幫助去達成一項任務目標的經歷。 這篇文便是以身份為基準去紀錄在春節期間達成一項任務的始終。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p.94 ●對情感關係的完整體驗   心理治療含有另一個重要的因素,這個因素應該這樣說:心理治療乃是案主的一種學習—學習接納另一個人的積極感覺,完整且自由地接納,而不帶恐懼。這種現象並不盡然會清楚地發生於每一個個案上。   p.95 案主讓治療者帶著溫暖的興趣一起進入她的生活之中,這一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