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朋友,且大多數人都不會是朋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革命情感,會讓幾個原本陌生的同事,成為日後工作上不可多得的夥伴,一起完成老闆交辦的各種不可能的任務,處理繁瑣刁難的客戶,當然,少不了下班後的豪飲與真心話大冒險。
每一段的努力都少不了身旁的夥伴,這是職場上最珍貴的回憶與經歷,尤其剛出社會,或是仍在基層奮鬥的階段,是最容易累積這樣的特殊情誼。
當年資越深、職位越高時,責任重了、競爭目標更明確了,每一個決定帶來的利益也越來越多,所有的人際交流上都會蒙上一層面紗,讓人霧裡看花,不僅保護自己,也盡量不讓人看穿底牌。
職場上的情誼是有保存期限的,而保存期限的時效,來自於當初建立情誼的起始點,若是因為某個專案而熟識,當專案結束時,也是友情開始走下坡的時候。到了一個新公司、新團隊,所熟識的夥伴、長官,也會在你準備離開那個時候開始褪色,情感只累積在產生的環境當下,彼此都成為彼此的過客。
能在這條難走的職場路上碰上幾個志同道合、共同奮鬥的戰友,實屬難得,更是可遇不可求。但多的是為了利益、為了資源而相依存的各種同事,要如何判斷目的性,要如何做好自我防護的那條線,卻也不能過度把自己邊緣化,這只能依靠自身的經驗與忍痛程度去作為最後的指標。能傷你的、我不一定覺得痛,而我覺得難過、你卻覺得這樣的壓力很享受。
職場,一旦牽扯上了利益、升遷,往往背叛你的人,都是昔日最重要的親密戰友。朋友,只是在尚未有利益得失之前的一個形容詞,一旦產生了競爭的原因,過去最寶貴的友情資訊,就成了對方最好的武器。他們擁有你過去最真實的那一面,最了解你職場上的優劣勢,只要稍微善用一點手法,就可以將自己的優勢放大,而你被放大的,是缺點。
無論在哪個場合、任何的工作環境中,都必須提醒自己,任何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為日後落人口舌的茶餘飯後。公務事件盡量保持中立,在需要發言時,也必須降低攻擊性,以免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更何況是茶水間的八卦,聽聽笑笑就好,一個不小心就會變成八卦他人的一員,久了,肯定沒好事。
當然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許多人還是秉持著初衷、帶著初心來職場交朋友,他們總是笑得最開心的那群人,卻也是受傷最重的那些人。
若有幸結交,請善待這些用真心交朋友的同事,或許不一定能互相幫忙成為更好的那個人,但起碼不要為了眼前的利益,犧牲那些曾經把你當作朋友的人。最後記得,不論你有多善良,都要做好保護自己的最後那條防線。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職場嘛,就是一個賺錢生活的地方,沒這麼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去說服我們該怎麼做,決定要怎麼做的只有自己。 老闆的思維在我們身上不一定有效,誰說每個人都嚮往當著大老闆的生活,其實你的日子通常比這些人更精采,我們,只是不想炫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巴菲特的投資法則不見得適合你 身邊常常有人在討論,你的理想工作是甚麼? 其實答案很簡單,我的理想就是不用工作。我想這個答案是所有人都認同的答案,但除非中樂透,否則也不太可能達成。 
每當我們到了一個新環境、新團隊,對於主管、老闆往往都帶著尊敬的心態,並以公司的營運目標為重,曾幾何時會隨著時間一步一步、一點一滴慢慢的轉變為怨懟,通常其來有自,並不會因個人觀點或少數人說了甚麼去影響了大多數人的觀感,而是主管自身的行事風格,決定了同仁的生存應對模式。
DISC四種人格屬性的特質 D型特質-領導支配、I型特質-人際影響、S型特質-穩健安定、C型特質-謹慎分析。
雙重標準這個詞通常給人不好的觀感,不公平、不平等、不夠讓人信服而成為眾矢之的。但在職場上的評分標準與帶人準則,當只有唯一標準的時候,基本上只會讓團隊流動率不斷攀升、不斷的製造出更多的問題,這個標準就成為沒有意義的規範,往往只是主事者的一個自我防護罩罷了。 
職場上回答問題,有一定的技巧與陳述方式,身邊總是有些人講話常常聽不到重點,提出的問題也聽不懂在問甚麼,而且越聽會越讓人沒耐心,只想趕緊請對方結束這個話題。 但少數懂得回答問題的人,總會有辦法勾起聽眾的興趣,願意靜下來慢慢聽取內容,甚至進一步直接認同結果。 
凡事用資料說話,用數據背書,讓你的論點立足 在職場做事凡是出師要有名,任何的發言與提案更必須信而有征、有理有據,累積信任度與專業形象需要長時間的累積,只要一次的發言未經過求證被推翻,往後要再取得他人的信任,就非常的不容易。 
巴菲特的投資法則不見得適合你 身邊常常有人在討論,你的理想工作是甚麼? 其實答案很簡單,我的理想就是不用工作。我想這個答案是所有人都認同的答案,但除非中樂透,否則也不太可能達成。 
每當我們到了一個新環境、新團隊,對於主管、老闆往往都帶著尊敬的心態,並以公司的營運目標為重,曾幾何時會隨著時間一步一步、一點一滴慢慢的轉變為怨懟,通常其來有自,並不會因個人觀點或少數人說了甚麼去影響了大多數人的觀感,而是主管自身的行事風格,決定了同仁的生存應對模式。
DISC四種人格屬性的特質 D型特質-領導支配、I型特質-人際影響、S型特質-穩健安定、C型特質-謹慎分析。
雙重標準這個詞通常給人不好的觀感,不公平、不平等、不夠讓人信服而成為眾矢之的。但在職場上的評分標準與帶人準則,當只有唯一標準的時候,基本上只會讓團隊流動率不斷攀升、不斷的製造出更多的問題,這個標準就成為沒有意義的規範,往往只是主事者的一個自我防護罩罷了。 
職場上回答問題,有一定的技巧與陳述方式,身邊總是有些人講話常常聽不到重點,提出的問題也聽不懂在問甚麼,而且越聽會越讓人沒耐心,只想趕緊請對方結束這個話題。 但少數懂得回答問題的人,總會有辦法勾起聽眾的興趣,願意靜下來慢慢聽取內容,甚至進一步直接認同結果。 
凡事用資料說話,用數據背書,讓你的論點立足 在職場做事凡是出師要有名,任何的發言與提案更必須信而有征、有理有據,累積信任度與專業形象需要長時間的累積,只要一次的發言未經過求證被推翻,往後要再取得他人的信任,就非常的不容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朋友的定義和真誠的付出可能面臨挑戰。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探討了四種職場上的小人以及如何在工作環境中保持自我保護,以避免被有毒同事消耗。通過識別可能的潛在威脅,讀者可以學會在職場上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並尋求適度的真誠互動。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我常和一些朋友聊起這個關於同事和朋友的界線問題,也常常希望一些入世未深的朋友不要將同事太早視為朋友,這是我的經驗之談,盡管我知道他們沒領教過的話,並不會明白我的意思。 大抵上,我會這樣認為同事和朋友之間的關連性: 1.      同事是同事,朋友是朋友,有根本性的分別:前者公司聘請,後者你的選擇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探討職場友誼與普通友誼的差異,強調在人際關係中的邊界與信任的重要性。在職場中,友誼需保持適當距離,避免利益衝突和過度分享私事,以維持專業性和工作效率。
那些對於自己有廣泛人脈的人來說,在他們離開職場之後,有多少是還有用的人脈?或是好朋友,我是說真的好朋友那種,那種你可以沒事情約出來聊天打屁看電影、COVID期間居家隔離還能幫忙送食物那種。
剛進職場的瑄瑄,很享受工作上的和樂氣氛,偶爾跟同事聚餐分享工作上的點點滴滴,把同事當朋友的瑄瑄也很樂意說出自己想法。直到有一天意外得知,原來自己的沒心機,在同事眼裡竟是個說話不經大腦,要小心防範的人。 想跟同事當朋友的你,怎麼看?
Thumbnail
“在職埸,不要把同事當朋友”,我沒有那麼悲觀。 緣起緣滅終究會有有散場的一天,與其與眾人逢埸做戲不如與知心朋友珍重道別,享受孤獨的自在。 孤獨是自由,是寧靜;是面對職場紛擾最佳的修練。
Thumbnail
職場是每個人都會必經的一條路,人來人往的人流,離職與在職都是我們會經歷的過程,但這對於重感情的人或是迷茫不已的人來說跟每個離職的朋友道別卻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從大學開始打工到現在的我已經步入社會七年左右了,目前在第三家公司上班了,見過了很多各式各樣的人,這些經歷充滿著各式各樣的喜怒哀樂的日常,都是
不是每個階段都需要朋友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朋友的定義和真誠的付出可能面臨挑戰。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探討了四種職場上的小人以及如何在工作環境中保持自我保護,以避免被有毒同事消耗。通過識別可能的潛在威脅,讀者可以學會在職場上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並尋求適度的真誠互動。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我常和一些朋友聊起這個關於同事和朋友的界線問題,也常常希望一些入世未深的朋友不要將同事太早視為朋友,這是我的經驗之談,盡管我知道他們沒領教過的話,並不會明白我的意思。 大抵上,我會這樣認為同事和朋友之間的關連性: 1.      同事是同事,朋友是朋友,有根本性的分別:前者公司聘請,後者你的選擇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探討職場友誼與普通友誼的差異,強調在人際關係中的邊界與信任的重要性。在職場中,友誼需保持適當距離,避免利益衝突和過度分享私事,以維持專業性和工作效率。
那些對於自己有廣泛人脈的人來說,在他們離開職場之後,有多少是還有用的人脈?或是好朋友,我是說真的好朋友那種,那種你可以沒事情約出來聊天打屁看電影、COVID期間居家隔離還能幫忙送食物那種。
剛進職場的瑄瑄,很享受工作上的和樂氣氛,偶爾跟同事聚餐分享工作上的點點滴滴,把同事當朋友的瑄瑄也很樂意說出自己想法。直到有一天意外得知,原來自己的沒心機,在同事眼裡竟是個說話不經大腦,要小心防範的人。 想跟同事當朋友的你,怎麼看?
Thumbnail
“在職埸,不要把同事當朋友”,我沒有那麼悲觀。 緣起緣滅終究會有有散場的一天,與其與眾人逢埸做戲不如與知心朋友珍重道別,享受孤獨的自在。 孤獨是自由,是寧靜;是面對職場紛擾最佳的修練。
Thumbnail
職場是每個人都會必經的一條路,人來人往的人流,離職與在職都是我們會經歷的過程,但這對於重感情的人或是迷茫不已的人來說跟每個離職的朋友道別卻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從大學開始打工到現在的我已經步入社會七年左右了,目前在第三家公司上班了,見過了很多各式各樣的人,這些經歷充滿著各式各樣的喜怒哀樂的日常,都是
不是每個階段都需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