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的強效藥:共識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週剛完成公司首次的兩天一夜共識營活動,這次來聊聊共識營這個溝通強效藥。
共識營故名思義,把一群人聚集起來針對某個議題進行短時間、高強度的溝通活動。通常會設計各種活動,這些活動的目的不外乎要誘發參與者的投入、思辯及反思,最後期待一群人對於企業想要傳達的目的有更深入的理解、認同並且清楚方向以及方法。
因為溝通及活動的資訊量龐大,通常共識營會是一天以上,讓大家有充裕的時間吸收與消化,同時也多了不太常有的同儕相處時間。

主題挑選

基本上任何主題都能透過共識營的形式來呈現,舉凡領導力、溝通、凝聚力、團隊合作、策略思維、預算分配、決策力、當責思維等。主題的挑選不外乎從企業經營所碰到的痛點著手,因此也就成為共識營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我們這次的共識營主題基本上圍繞著三大主軸:
  1. 有效溝通
  2. 勇於改變
  3. 品牌價值觀深化
對於一家超過35年的製造業公司,組織中新舊世代的溝通方式、做事風格、溝通工具的使用、資料呈現、風險評估等面向的差異,都造就巨大的無效溝通,自然就成為我們挑選的第一大主題。
而如何共同齊心突破舊有窠臼,意識到改變的必要性同時願意起身而行,抗拒改變同樣是我們近幾年談論轉型而無顯著成效的主要瓶頸。
最後,組織的人員樣貌希望是什麼樣子?對於公司的對內對外價值觀是否都認同也願意實踐,大家的理解都一致嗎?實踐的方法都清楚嗎?則是期待一個長時間的價值觀塑造能夠慢慢成形。

活動設計

活動設計也許可以粗略分成兩個環節:主題關聯性以及體驗
主題關聯性應該不必多做解釋它的重要性,活動設計跟主題沒有連結就會變成團康活動,所有人開開心心的來、開開心心的離開,什麼問題都沒解決。相反的,與主題的關聯性越高,越有機會讓參與者深刻瞭解公司試圖解決的問題或推廣的觀念。總不能我要解決溝通問題,共識營一直在講成長吧!?
第二個環節是活動體驗,體驗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參與者的投入程度,同時也會影響參與者資訊吸收的程度。帶活動的人的口條、情緒、語調是否能抓住人心、團體活動是否能寓教於樂、教材的內容是否不至於陳腔濫調、活動的節奏是否不疾不徐。
最重要的,這段時間經歷好幾個活動,這些活動是否像拼圖一樣構成一張大圖,還是過於碎片、獨立讓參與者難以融會貫通,什麼都講一點,但什麼都沒帶走。

啊哈時刻 Aha moment!

有沒有成功創造Aha moment則是我認為一個共識營、活動、演講能否稱的上是優秀的評斷依據了。Aha moment通常會帶來精彩的反轉,你以為已經從活動中體會到含意,實際卻被當頭棒喝。
我自己體驗過幾次Aha moment,前一秒還樂在其中,下一秒卻嚴肅點出我們在領導時的盲區。情緒180度轉變,而這樣的Aha moment 即便過了一段時間仍然記憶猶新,每每遇到下指令的時候,會下意識的先檢視指令是否足夠明確。
一個共識營能不能提供至少一次這樣的Aha moment,決定了共識營的強力藥效是否有機會出現長尾效應的可能。

激情過後,然後呢?

就像標題表明的,共識營是能在短期產生強力凝聚力的強效藥,但通常無法治本。大家在高強度的相處與活動中,似乎拉近感情、存在革命情感,但藥效也許只能持續1個月甚至更短(有的甚至沒效)。激情過後,看不對眼的繼續看不對眼、搞小圈圈的繼續搞小圈圈、英雄主義的繼續英雄主義、推卸責任的繼續推卸責任。
共識營充其量只是溝通工具的一種,我們必須在藥效還在的有效時間內推出相對應的藥方,加速吸收。這些藥方不外乎是組織調整、新制度推動等。在共識營過程中取得的共識,要轉換成能在工作中看的見且感受的到的日常。
激情過後,真正的工作才正要開始。
你也有體驗過讓你印象深刻的共識營活動嗎?歡迎留言分享你/妳的體驗。無論是對於本文的〔轉型〕議題深有同感,或持有不同意見,或覺得接班好鬧,都歡迎分享你/妳的意見與看法唷。

接班G.G了】~其中GG代表著Generation Gap,是二代接班躲也躲不了的代溝課題,舉凡觀念、趨勢、管理、人才、制度等方方面面在日常工作上的隔代差異,都是我希望在專題中能記錄及討論分享的面向。
如果你/妳也正在接班這條船上還沒跳船,歡迎你/妳一起加入這場長期抗戰。一起把Generation Gap玩成一場Good Game,把接班G.G了做到接班G.G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52內容數
G.G.=Generation Gap =代溝。還有比接班更容易出現代溝議題嗎?舉凡觀念、趨勢、管理、人才、政策、制度等方方面面在日常工作上的隔代差異,新一代承擔上一代的成功或失敗、老屁股的明爭暗鬥,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爭執、委屈?又有什麼樣的契機、轉折與喜悅?為什麼要接班?成功,對於接班來說,又是什麼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倉庫管理好難!但,為什麼自動販賣機不需要有人在旁邊站哨,也能帳料一致、買的人不會買錯、大家都能遵循乖乖先投幣再選飲料,這些流程我們每天都在做,其實自動販賣機不就是一個微型的倉庫管理嗎? 所以自動販賣機做對了什麼事?
「轉型」真的是太容易被掛在嘴邊的詞了,任何在趨勢上的名詞都能被掛上轉型兩個字。正在接班路上的你或妳,是不是也曾丟出不同轉型方案作為策略方向?轉型感覺沒有很難阿,不就是上級支持、資源投入嗎?如果成功轉型有跡可尋,為什麼失敗的案例遠比成功的多?
人終究是最難的課題,所有的問題都是人的問題。人才發展需要有意識的緊扣企業策略,從企業需求出發羅列職能需求、盤點現有人力的職能,找出職能缺口。培訓計畫必需要朝著滿足職能缺口的目標去計畫,不能亂槍打鳥。
回家工作至今三年多的過程中,身份轉變絕對是我眾多適應不良的事情之一。過去的經驗中,我多數的任務都算是個人任務,雖然曾在團隊裡共事,但不算有過領導團隊的經驗。所以本文想來聊聊身份轉變:從個人貢獻者轉變成團隊領導者的這件事。
我們在招募時會把需求寫的詳細,很簡單的道理,不弄清楚在找什麼樣的人,就不可能找到合適的人,想等人才從天而降,作夢比較快。那為什麼部份的企業主會理所當然覺得我的小孩是最佳的選擇呢?在沒有完整接班計畫的情況下卻期望子女回家幫忙就能帶給公司長期正面的影響,是不是把二代當成救世主了?是不是哪裡怪怪的?
我從來沒有聽過一個二代曾經說過志向就是要接班。在職涯發展的追求上,動機跟目的也許是薪酬、職稱、權力、成就感,「回家幫忙」卻常常被他人甚至二代自身用來描述回家工作,我們鮮少用幫忙來形容自己的工作,為什麼回家工作就變成了幫忙呢?當回家接班的為什麼都不清不楚時,我們到底為何而努力?
倉庫管理好難!但,為什麼自動販賣機不需要有人在旁邊站哨,也能帳料一致、買的人不會買錯、大家都能遵循乖乖先投幣再選飲料,這些流程我們每天都在做,其實自動販賣機不就是一個微型的倉庫管理嗎? 所以自動販賣機做對了什麼事?
「轉型」真的是太容易被掛在嘴邊的詞了,任何在趨勢上的名詞都能被掛上轉型兩個字。正在接班路上的你或妳,是不是也曾丟出不同轉型方案作為策略方向?轉型感覺沒有很難阿,不就是上級支持、資源投入嗎?如果成功轉型有跡可尋,為什麼失敗的案例遠比成功的多?
人終究是最難的課題,所有的問題都是人的問題。人才發展需要有意識的緊扣企業策略,從企業需求出發羅列職能需求、盤點現有人力的職能,找出職能缺口。培訓計畫必需要朝著滿足職能缺口的目標去計畫,不能亂槍打鳥。
回家工作至今三年多的過程中,身份轉變絕對是我眾多適應不良的事情之一。過去的經驗中,我多數的任務都算是個人任務,雖然曾在團隊裡共事,但不算有過領導團隊的經驗。所以本文想來聊聊身份轉變:從個人貢獻者轉變成團隊領導者的這件事。
我們在招募時會把需求寫的詳細,很簡單的道理,不弄清楚在找什麼樣的人,就不可能找到合適的人,想等人才從天而降,作夢比較快。那為什麼部份的企業主會理所當然覺得我的小孩是最佳的選擇呢?在沒有完整接班計畫的情況下卻期望子女回家幫忙就能帶給公司長期正面的影響,是不是把二代當成救世主了?是不是哪裡怪怪的?
我從來沒有聽過一個二代曾經說過志向就是要接班。在職涯發展的追求上,動機跟目的也許是薪酬、職稱、權力、成就感,「回家幫忙」卻常常被他人甚至二代自身用來描述回家工作,我們鮮少用幫忙來形容自己的工作,為什麼回家工作就變成了幫忙呢?當回家接班的為什麼都不清不楚時,我們到底為何而努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褪下了營隊活動的那層外衣,我們便可以看到,前述的那個所謂「無形的東西」,其實能夠被放進所有種類的人際互動。無論你是否有什麼明確想要傳達的主題,考慮到對方感受的陪伴會成為整個互動的基礎;也唯有當互動中存在著這種考慮,這段關係與互動形式才有辦法一步又一步地向未來延續。
Thumbnail
商務會話通常指的是在職業或商業環境中進行的交談,其目的是分享資訊、解決問題、協調活動或做出決策等。即使是同一公司的不同部門之間的對話,只要涉及業務內容,也屬於商務對話的範疇。 商務會話具備四大特點 專注於工作相關主題 使用專業術語或行業特定語言 目標導向,通常有明確的溝通目的 遵循一定的職
Thumbnail
上個禮拜,我們部門開了跨級溝通會。 跨級溝通會是非主管級員工和+2級主管直接溝通的場合, 所有+1級主管皆不可參加。 問題是會議前匿名蒐集的,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思考, 用文字表達也能好好地斟酌用詞和潤飾口氣, 更重要的是匿名提問,保護所有勇敢提問的人,挺好的。 不過,這次我沒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創業團隊在管理壓力和溝通上的心法和經驗,並提到適當的小里程碑能夠維持團隊的前進動力,以及創造溝通環境的自由性,減少溝通上的不安。
Thumbnail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下,建立一個高效合作的團隊能夠促進創新,提升工作效率,並最終推動企業實現商業目標。因此,團隊協作課程成為了企業培訓計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本文將深入探討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掌握團隊協作的5大策略。
Thumbnail
Insight Discovery是我進公司不久後上的一堂溝通課程,改變了我對職場溝通的想法,以前只覺得個人脾氣影響溝通方式,學習這個概念後,我才了解,原來每個人的溝通方式受到大腦不同而有不同。上完這個課對我影響很大,分享這套工具幫助大家「有效溝通」唷!
Thumbnail
昨天聽了公司的#共融創造力 講座很有感 提到職場心理安全感與員工績效, 跟我之前的觀察及我個人感受一樣 之前遇到的好主管都具有的共同點就是"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建立心理安全感的最主要因素,因為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一旦被理解的需求被滿足後,心就會打開💕內心深處的慾望就會發芽🌱自己
Thumbnail
團隊凝聚力對於團隊合作至關重要。透過適當暖身活動和互動,能夠讓團隊成員更緊密結合,有助於團隊目標共同達成。本文介紹如何透過生涯團體活動和妙語說書人(Dixit)遊戲加強團隊的合作和互信。
2024年一開始即參與Evonne Tsai老師分享的「跨界協調力」講座,本次是一場深具啟發性的體驗。這次講座讓我深刻理解到,在工作場合中,當必須推動事情,卻無法完全控制時,如何有效地協調各方是至關重要的。 一個關鍵的概念是將目標對齊,即使涉及利益關係人無法配合。在這樣的情況下,放大自己目標的影響
怎麼促進團隊合作?提高團隊凝聚力?掌握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原理是關鍵!跟著我們一起全面了解有效團隊合作的特質和核心價值,學習高效策略技巧來管理團隊,推動成員開放溝通,大家一起掌握高效數位工具來提高團隊合作效率!文末還有團隊建設遊戲喔!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褪下了營隊活動的那層外衣,我們便可以看到,前述的那個所謂「無形的東西」,其實能夠被放進所有種類的人際互動。無論你是否有什麼明確想要傳達的主題,考慮到對方感受的陪伴會成為整個互動的基礎;也唯有當互動中存在著這種考慮,這段關係與互動形式才有辦法一步又一步地向未來延續。
Thumbnail
商務會話通常指的是在職業或商業環境中進行的交談,其目的是分享資訊、解決問題、協調活動或做出決策等。即使是同一公司的不同部門之間的對話,只要涉及業務內容,也屬於商務對話的範疇。 商務會話具備四大特點 專注於工作相關主題 使用專業術語或行業特定語言 目標導向,通常有明確的溝通目的 遵循一定的職
Thumbnail
上個禮拜,我們部門開了跨級溝通會。 跨級溝通會是非主管級員工和+2級主管直接溝通的場合, 所有+1級主管皆不可參加。 問題是會議前匿名蒐集的,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思考, 用文字表達也能好好地斟酌用詞和潤飾口氣, 更重要的是匿名提問,保護所有勇敢提問的人,挺好的。 不過,這次我沒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創業團隊在管理壓力和溝通上的心法和經驗,並提到適當的小里程碑能夠維持團隊的前進動力,以及創造溝通環境的自由性,減少溝通上的不安。
Thumbnail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下,建立一個高效合作的團隊能夠促進創新,提升工作效率,並最終推動企業實現商業目標。因此,團隊協作課程成為了企業培訓計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本文將深入探討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掌握團隊協作的5大策略。
Thumbnail
Insight Discovery是我進公司不久後上的一堂溝通課程,改變了我對職場溝通的想法,以前只覺得個人脾氣影響溝通方式,學習這個概念後,我才了解,原來每個人的溝通方式受到大腦不同而有不同。上完這個課對我影響很大,分享這套工具幫助大家「有效溝通」唷!
Thumbnail
昨天聽了公司的#共融創造力 講座很有感 提到職場心理安全感與員工績效, 跟我之前的觀察及我個人感受一樣 之前遇到的好主管都具有的共同點就是"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建立心理安全感的最主要因素,因為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一旦被理解的需求被滿足後,心就會打開💕內心深處的慾望就會發芽🌱自己
Thumbnail
團隊凝聚力對於團隊合作至關重要。透過適當暖身活動和互動,能夠讓團隊成員更緊密結合,有助於團隊目標共同達成。本文介紹如何透過生涯團體活動和妙語說書人(Dixit)遊戲加強團隊的合作和互信。
2024年一開始即參與Evonne Tsai老師分享的「跨界協調力」講座,本次是一場深具啟發性的體驗。這次講座讓我深刻理解到,在工作場合中,當必須推動事情,卻無法完全控制時,如何有效地協調各方是至關重要的。 一個關鍵的概念是將目標對齊,即使涉及利益關係人無法配合。在這樣的情況下,放大自己目標的影響
怎麼促進團隊合作?提高團隊凝聚力?掌握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原理是關鍵!跟著我們一起全面了解有效團隊合作的特質和核心價值,學習高效策略技巧來管理團隊,推動成員開放溝通,大家一起掌握高效數位工具來提高團隊合作效率!文末還有團隊建設遊戲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