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故事】我好像不太敢表達真實的想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選了全景落地窗前的位置。「我到囉~在二樓。」發送訊息後往椅上一靠,俯瞰窗外的人來人往。由遠而近,我將視線收攏在這家咖啡廳的一樓入口,捕捉到抽菸的若啡。她沒有菸癮,抽的是釋放,目的在安撫焦慮的心。
在上二樓前,我想她是進洗手間洗手了,才會消失在全景窗外那麼久。面對他人感受時,她總是體貼又注重細節。她知道我不抽煙,也不習慣殘留在手上的菸味。將手搭上椅桿的同時她喃喃道:「人生好難啊~若啡好難啊~」一邊拉開我對面的椅子。
「翻車了嗎?」我帶著笑意看向自嘲的若啡。出門前她只在電話中問了一句「你有空嗎?」。她不說的,我不會主動細問。我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對我而言暫時也不重要。因為我想著,此時她「感受到什麼」比「發生什麼」更為重要。
「翻車了~翻車了。」若啡說完,我們點了咖啡跟蛋糕。差不多都安頓下來才繼續聊天。對話時刻就像飯後甜點,需要在一切安排妥當後,再以舒適的步調安心享用。算是小小的儀式感吧?
之於若啡而言,儀式感行進的過程是一段緩衝、蓄力的時間。這能讓她在表達自我前擁有調適心情、醒腦的間隙。雖然於工作她果斷、頭腦清晰又抓得住要領,但在表達柔性與感性面時,通常需要更長的時間組織脈絡。
「我們吵架了。他說他不喜歡我一吵就就跑去到處講。但我才沒講。」跟老公吵架的若啡,看了一眼訊息就將螢幕關掉:「雖然我現在坐在這裡。」她笑了笑。
「那你覺得呢?有像他說的嗎?」我問。
「我又沒講。而且我覺得他用詞很不準確,我會講的就那幾個地方而已,哪是到處講?他現在覺得我又跑出去到處跟別人說了。」若啡生動地表達差異,繼續補充道:「而且是他叫我滾,按門鈴也沒人開門,我在這裡合理吧?」
「wow~真酷。那在這裡好像也是剛好而已。」我說。看見螢幕亮起來的若啡拿起手機,歪著頭露出遲疑又複雜的神情。
「什麼意思~~!他說他停車在咖啡廳路口,想要跟我好好談一談。」若啡放下手機。
「你想要談一談嗎?」
「不想啊。在那種狀況下要我開口,我會說不出任何話。」若啡一臉抗拒。
「好吧~那也沒關係,做你想做的。」
「可以嗎?做我想做的。我不知道我該怎麼做,而且這樣不就是把情緒甩鍋給對方嗎?」
「雖然不知道你們發生什麼事,但這件事,你心中最好的版本是什麼?」
「最好的版本?我不知道⋯⋯」若啡再次拿起亮著螢幕的手機,接著說:「他傳了以他的視角而言,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還說有必要氣成這樣嗎?他認為我就不能改成別的回話方式嗎?你說他是不是在激怒我?!」
「他表達的只是他的視角。你也可以跟他分享你的視角啊~」我說。
「我就說不出來啊。我好像不太敢表達我自己的真實想法。而且他現在反過來檢討我。」
「怎麼說呢?」
「我不知道,他說的視角我都有想過,你說的我也有想過。但就是說不出來。他現在反過來檢討我,要我換成別的回話方式,什麼意思~~!」
「好吧,我不知道他的用意,但至少他表達了需求,他想被用別種方式對待。你呢~?你想怎麼樣被對待?你也可以表達需求呀。」
「噢~我不知道耶⋯⋯就覺得他怎麼會講這種話?是來激怒我的嗎?」
「沒關係,我們先不想他的用意。但至少可以感受你心裡對這件事的想法。感受一下,你心裡最好的版本是什麼樣子?」
我有時候會想,說不出來也沒關係。畢竟不擅長表達自我的人,說出口需要練習。但只有感受自己真實的想法、正視內在的需求,才能在積蓄足夠的能量後,用言語和行動打破已經彊固的互動模式。
想要好好表達自己的需求,先自我釐清。
為什麼對這件事反感?為什麼對這句話生氣?一旦情緒升起就是覺察捕捉信念的時刻,也是釐清自己為什麼會產生各種反應的時刻。
當我們試著褪去受傷時的防備、指責時的武裝、受害者的想法,就能以純粹的目光直視內在更深處、更毫無防備且柔軟的地方。那裡有著純真的自己,用雙手小心翼翼守護的真實渴望。
然而,若啡慣性地將他人的感受與需求放在自己前面,無法明確指出自己要什麼。或許指出自己的渴望,會讓她自覺不夠替別人著想。事實上,她正是因為想替別人著想、想盡力滿足對方的需求,同時卻無法用這些好意,瞞騙過自己受到虧待的感受,因而出現矛盾的情緒。
「心裡最好的版本」只是說出自己想要的事情走向。
最後會如川河匯集到海裡一樣,這個思考脈絡也會指向「自己要的是什麼」。不過對於優先照顧他人感受、想回應他人需求的若啡而言,「心裡最好的版本」是個相對溫和的思考方向:只是感受一下自己喜歡的版本、只是想像一下事情「這樣」發展的美好可能性。
這種感受跟想像,讓若啡不會因為看見自己的需求,而有犧牲掉他人權益的感覺(事實上,「權益」只是他人對她提出需求後,她認為自己有能力回應,而對方也就擁有被回應的權益)。
好好地善待彼此,我們就不會吵架了。
若啡沈默地思考。之於我而言,梳理思考脈絡是個近乎神聖不可親侵擾的時刻(走火入魔型的鑽牛角尖不列入喔!)。我在不需要說話的時刻,安心地享用咖啡與甜點,說不清究竟過了多久,反正我吃東西很慢。
然而,我終究還是悄悄地迎來最後一口拿鐵。我該喝下去嗎?
「如果⋯⋯」若啡開口了(我杯子也舉在半空中):「如果,好好地善待彼此,我們就不會吵架了。」說完後她有點不確定地看著我。接著緩慢地、斟酌用字說著:「我想要他,以善待的方式跟我說話⋯⋯我也想以善待的方式對他說話⋯⋯吧?」尾音落在我們視線之間。若啡漾起淺淺的笑容。
「我覺得這是個很棒的版本。」杯子就口前,我也笑了。
愛可以讓人克服孤立感和分離感,但又讓人仍舊可以做自己,保留自己的人格完整性。
——佛洛姆《愛的藝術》

後記:有些人能以「我要什麼」為梳理的施力點;有些人則適合從「最理想/最好的版本」為思考方向。釐清自我的方法很多,每個人適合的又不盡相同。有機會想再分享幾個對搞定自己有所幫助的「自我提問」~不知道格友有沒有興趣呢?(臉紅)
祝福看見文章的您:)

一個喜歡提問與對話的閒人
捕捉人間的片段
👉🏻如果喜歡文章請按下愛心❤️
👉🏻持續來點靈感請按下追蹤】✅
👉🏻文章有所幫助也歡迎贊助】☕️
慷慨的能量我都收到了!這些將成為我持續前行的燃料🚀

【📣公告1Project V 有獎徵文

  • 發傳單給格友們(臉紅跑走)

【📣公告2】特別感謝

  • 按下「贊助」與「付費訂閱」的讀者,您們的慷慨能量我都收到了~並且正持續轉化爲寫作的力量唷!
avatar-img
17.6K會員
291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碎進時間的裂縫 的其他內容
在關係中,我們是如何建立信任,讓對方能夠將堵塞的感受傾訴而出?普通人如我,還真沒有神丹妙藥,與伴侶相處的幾年裡,我大概只能看出一件之於我個人的事實:日常生活。信任搭建在日常生活中的每個時刻。
對我來說很難不說出「謝謝」,尤其是親密的人。相處的時間長、見面的頻率高,實在很難避免需要感謝的事情發生(就跟要避免說「你我他」一樣困難)。事後也才知道,直接把內心感受到的美好說出來,能讓「對人沒有安全感」的伴侶,因為不用猜測而感到安心。
你曾經因為人情壓力而無法拒絕他人的請求嗎?我是。我曾經是,現在偶爾也是。生命中偶爾會出現「不是故意要佔你便宜,口中說著順便幫忙一下的人」。朋友說「你就是太善良了」。可我總覺得與善不善良無關,老實說,我認為天賦能夠幫上別人的忙,能夠使我豐盛滿足。近幾年我開始意識到,我想將能量投放到我認為真正重要的地方
「我不說他怎麼知道?」老實說,要在情緒衝腦時想起這句話,實在不容易。但值得慶幸的是,這就跟任何技能一樣,這是可以練習的。具體而言,在接受彼此不會通靈後,該如何在關鍵時刻也能夠想起「我不說他怎麼知道」,而不是被情緒拖著走呢?我試著拆解幾個對我與伴侶相處有益處的思考面向,期望能夠帶給需要的人一點靈感。
我們強迫不會通靈的另一半,必須穿透皮肉看見我們的內心時,實在是很為難人。在關係裡,你我從來都不是為了為難對方而走在一起的。覺知到自己正在「為難」對方,並且停下來,讓緊繃的關係放鬆下來,我想是每個人都想要給彼此的溫柔。
憂鬱症不像外傷,能夠輕易被指認出來,再體貼的為對方敷上藥料讓疼痛飛走。面對隱而難辨的內在黑洞,有時候連當事人都沒有察覺,相處中的兩個人更常需要時間,才能意識到憂鬱這個面向。如果交往後發現另一半有憂鬱症,我該怎麼辦?
在關係中,我們是如何建立信任,讓對方能夠將堵塞的感受傾訴而出?普通人如我,還真沒有神丹妙藥,與伴侶相處的幾年裡,我大概只能看出一件之於我個人的事實:日常生活。信任搭建在日常生活中的每個時刻。
對我來說很難不說出「謝謝」,尤其是親密的人。相處的時間長、見面的頻率高,實在很難避免需要感謝的事情發生(就跟要避免說「你我他」一樣困難)。事後也才知道,直接把內心感受到的美好說出來,能讓「對人沒有安全感」的伴侶,因為不用猜測而感到安心。
你曾經因為人情壓力而無法拒絕他人的請求嗎?我是。我曾經是,現在偶爾也是。生命中偶爾會出現「不是故意要佔你便宜,口中說著順便幫忙一下的人」。朋友說「你就是太善良了」。可我總覺得與善不善良無關,老實說,我認為天賦能夠幫上別人的忙,能夠使我豐盛滿足。近幾年我開始意識到,我想將能量投放到我認為真正重要的地方
「我不說他怎麼知道?」老實說,要在情緒衝腦時想起這句話,實在不容易。但值得慶幸的是,這就跟任何技能一樣,這是可以練習的。具體而言,在接受彼此不會通靈後,該如何在關鍵時刻也能夠想起「我不說他怎麼知道」,而不是被情緒拖著走呢?我試著拆解幾個對我與伴侶相處有益處的思考面向,期望能夠帶給需要的人一點靈感。
我們強迫不會通靈的另一半,必須穿透皮肉看見我們的內心時,實在是很為難人。在關係裡,你我從來都不是為了為難對方而走在一起的。覺知到自己正在「為難」對方,並且停下來,讓緊繃的關係放鬆下來,我想是每個人都想要給彼此的溫柔。
憂鬱症不像外傷,能夠輕易被指認出來,再體貼的為對方敷上藥料讓疼痛飛走。面對隱而難辨的內在黑洞,有時候連當事人都沒有察覺,相處中的兩個人更常需要時間,才能意識到憂鬱這個面向。如果交往後發現另一半有憂鬱症,我該怎麼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那不是真心話」,在看著影片中兩位主持人與方宥心的對談,心裡默默浮起了這句話,「自我察覺的過程是很辛苦的」。 記得我剛開始進行自我覺察練習的時候,與伴侶對話常會在十分鐘內被問3次同樣問題,而我每次總能給出不同答案。一開始總是不知道自己問題出在哪,甚至覺得發問的人很討厭又囉嗦,就在這樣的反覆練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像是別人跟你訴苦,我今天被奶奶說頭髮太長,朋友說,那你為什麼要挑戰你的奶奶、為什麼你不在乎社會有男女有分。我們比較想要別人去注意自己,而不是去關心別人。我們害怕問出一個開放式問題之後,得到的回答令我們措手不及。 隱含著自己的意見的問題一旦問出口,對方能回答的空間就被侷限住了。因為對方知道這個問題的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跟她似乎開始無話可說 曾經想再從她身上得到孰悉的溫柔 想再跟她撒嬌 但又會告訴自己以前不知道她只要曖昧 現在知道了~還有什麼立場去跟她要什麼 這樣也會徒增她的困擾吧~別那麼犯賤 然後就會忍住了~ 但不講情話以後~突然就不知道該說什麼... 接著我們應該也死床了 死床=簡單說就是兩人
最近在練習說出心裡真實的想法。
Thumbnail
若雲走進店裡,這間店她再熟悉不過。每當心情不好,或是想單獨和他在一塊時,兩人總會來到這裡,一邊喝著飲料,一邊放鬆身心,要是坐久了還可以去附近走走看風景。可她明明記得自己只和他說過喜歡來這,為什麼居傅會知道這件事? 「等很久了嗎?」在她思考時,一個聲音將她拉回現實。
Thumbnail
如果你每句都想著怎樣說比較好,你反而容易講不出話來,而且心理想著怎麼回比較好時,也不會專心聽對方說什麼,因此如果想要交心,不仿將你真實的情感展露出來,表示接受。 不用特別否定對方,用同理與互相尊重的方式對談,就會容易越說越深入,因此意料之外反而是機會。 接受自己的真實,面對我們的脆弱,與對方
Thumbnail
分辨對方說話時是開心還是不開心,是判斷內心渴望的最基礎,但人的感情太多樣,經常很難分辨,原則都是希望別人了解自己,即便話沒有直接說出口,也可以從日常的行為觀察。 對方是抱持著什麼心情對你說這些?是想說說而已還是對你有什麼期望,還是有期望但不知道怎滿足。 每個人都希望他人能看見他們內心的需求和
Thumbnail
思維方式不同,是否也是形成溝通過程中的一種障礙?我問著想要清楚回答的問題,想要著一拍兩瞪眼的回答。他繞著圈圈不願正面回答。我是真的不怕失去,而是只要一個明白。然後,又再度進入一樣的迴圈裡,是自己還不願走開,所以願意逗留。而他,是否也還沒想讓我走,所以說著那種不明不白,模稜兩可的回答。每每想討論些什麼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那不是真心話」,在看著影片中兩位主持人與方宥心的對談,心裡默默浮起了這句話,「自我察覺的過程是很辛苦的」。 記得我剛開始進行自我覺察練習的時候,與伴侶對話常會在十分鐘內被問3次同樣問題,而我每次總能給出不同答案。一開始總是不知道自己問題出在哪,甚至覺得發問的人很討厭又囉嗦,就在這樣的反覆練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像是別人跟你訴苦,我今天被奶奶說頭髮太長,朋友說,那你為什麼要挑戰你的奶奶、為什麼你不在乎社會有男女有分。我們比較想要別人去注意自己,而不是去關心別人。我們害怕問出一個開放式問題之後,得到的回答令我們措手不及。 隱含著自己的意見的問題一旦問出口,對方能回答的空間就被侷限住了。因為對方知道這個問題的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跟她似乎開始無話可說 曾經想再從她身上得到孰悉的溫柔 想再跟她撒嬌 但又會告訴自己以前不知道她只要曖昧 現在知道了~還有什麼立場去跟她要什麼 這樣也會徒增她的困擾吧~別那麼犯賤 然後就會忍住了~ 但不講情話以後~突然就不知道該說什麼... 接著我們應該也死床了 死床=簡單說就是兩人
最近在練習說出心裡真實的想法。
Thumbnail
若雲走進店裡,這間店她再熟悉不過。每當心情不好,或是想單獨和他在一塊時,兩人總會來到這裡,一邊喝著飲料,一邊放鬆身心,要是坐久了還可以去附近走走看風景。可她明明記得自己只和他說過喜歡來這,為什麼居傅會知道這件事? 「等很久了嗎?」在她思考時,一個聲音將她拉回現實。
Thumbnail
如果你每句都想著怎樣說比較好,你反而容易講不出話來,而且心理想著怎麼回比較好時,也不會專心聽對方說什麼,因此如果想要交心,不仿將你真實的情感展露出來,表示接受。 不用特別否定對方,用同理與互相尊重的方式對談,就會容易越說越深入,因此意料之外反而是機會。 接受自己的真實,面對我們的脆弱,與對方
Thumbnail
分辨對方說話時是開心還是不開心,是判斷內心渴望的最基礎,但人的感情太多樣,經常很難分辨,原則都是希望別人了解自己,即便話沒有直接說出口,也可以從日常的行為觀察。 對方是抱持著什麼心情對你說這些?是想說說而已還是對你有什麼期望,還是有期望但不知道怎滿足。 每個人都希望他人能看見他們內心的需求和
Thumbnail
思維方式不同,是否也是形成溝通過程中的一種障礙?我問著想要清楚回答的問題,想要著一拍兩瞪眼的回答。他繞著圈圈不願正面回答。我是真的不怕失去,而是只要一個明白。然後,又再度進入一樣的迴圈裡,是自己還不願走開,所以願意逗留。而他,是否也還沒想讓我走,所以說著那種不明不白,模稜兩可的回答。每每想討論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