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幸福,是靠行動累積的

「我們需要有可以期待的明天,一個值得嚮往的未來。」——《一隅有花 Withering Calendar》


最近因為朋友的介紹,開始看一本很有趣的書「過得還不錯的一年」,作者葛瑞琴.魯賓沒有憂鬱症,也沒有中年危機,但某一天他突然意識到自己並不滿足現在所擁有的,他想花一年的時間,設法讓自己更快樂,因此開始各式各樣的實驗,最終完成了這本書。看書的同時,我想到自己一直待在<幸福魔法團體>的理由,似乎也是想知道自己,到底還能多幸福。

從小我的家庭就是讓朋友們羨慕的,我一路從國小到大學,每次分享自己的家庭生活,不管是父母還是哥哥對待我的方式,我得到的全是同一種反應,就是羨慕。以前唸書時不懂,接觸的人也不多,不明白這些反應代表的意義。漸漸長大,聽得故事多了,我開始懂原生家庭帶給我這份幸福的重量⋯

但不知道該說是幸還是不幸,也因為我從小就過太爽(?),我對幸福的標準其實是比一般人嚴苛的。這就好像小時候考試,我們如果想從80分進步到90分,絕對比50分進步到60分困難許多。我的原生家庭既然給了我70分幸福的基本分,造就我接下來的人生只會想往更高分追尋,而這本身就是有難度的⋯

考上公職、邁入婚姻、接著第一個孩子出生了,看起來我擁有一切,但為什麼我不快樂?甚至我還直接墜落憂鬱地獄的深淵,分數變負分不打緊,當時的我好想登出,離開這個世界⋯「你想結束的其實是痛苦,而不是你的生命吧?」醫生在聽完我的述說後,這麼同理我。至於我是怎麼從負分再慢慢回到70的幸福基本分,就是另一段故事了,而我正是在自己恢復的差不多時接觸到敘事與<幸福魔法團體>。

原本我以為,70分的幸福我就該知足了,畢竟日子跟之前憂鬱時期比較起來舒適許多。但透過每兩週團體的學習浸泡,以及我帶回生活中實踐再練習,我才知道所謂的幸福,是可以靠行動累積而來的。靠對自己更多的覺察,並練習一次又一次帶自己往想要的方向靠近一點點。那樣緩慢的移動,可能光看幾個月,我感受不到任何差異,不過拉長到年來看,我的確非常不一樣,最明顯的差別大概就是學習敘事後,我的反芻思考跟自我懷疑減少了許多。

過去即便我學薩提爾,又或是看書學習各種新方法,我都還是常常會進入到「我不夠好」的負面思考中,不停打擊自己,導致學習或改變對我來說是辛苦又困難的,往往好不容易前進一小步,因為一次沒做好而鞭打自己好久好久,最終結果就是後退兩步。但敘事常用溫柔的方式先接納並理解一個人心裡的聲音,「即便你不喜歡在關係中生氣的自己,而你仍持續學習,是因為你很重視什麼嗎?」、「遭遇了很多次挫折,卻依然不願意放棄,這樣的你,值得珍惜的地方是哪裡?」、「有沒有哪個時刻的你,在關係中的樣子是你比較喜歡的呢?」很神奇的是,每當我用這樣的問句問完自己,我好像就多了一些力量,可以回來面對我原本覺得困難的關係或困境。

當然人的慣性與習慣是很可怕的,如果我沒有常常覺察自己,我很容易會不小心掉入慣性的思維,兩週一次回到<幸福魔法團體>,讓自己浸泡在敘事的氛圍,是我充電以及提醒自己的方式,並且在上課完後持續帶回生活中實踐練習,逐漸累積出幸福的模樣。你把能量投入在哪裡,你就會成為什麼樣子的人,你想活得幸福,就得花時間練習並持續累積日常微小的幸福。有一天,在你不經意的時候,也許會發現自己正活在幸福裡。


也想練習溫柔接納與理解自己,並活出幸福嗎?有心理學者研究指出,決定一個人幸福感的原因有50%跟家族基因有關、10%跟環境有關、剩下的40%則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代表是可以透過練習來提升幸福感的。歡迎來<幸福魔法分享會>,一起練學習邁向幸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