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1|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裡

最近在得到讀到一篇文章〈如何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出自於《軟技能》一書。文章作者是梁寧,內文談的是如何以更成熟的角度去看待關係。

之前在〈你的關心,是出於善意還是自我滿足?〉曾提過:在過去,我的性格似乎是——上來就把人當「真人」、當朋友,而忽略了其實還有一種關係叫「工具人」。

然而畢竟不是所有的關係都能夠以相似的模式展開,如果總是一廂情願的認為要用「真心」去互動,並且理所當然認為其他人也應報以相同的信任或真誠,不僅自以為是,而且相當幼稚。相反的,能夠清楚地界定出有所謂「彼此都是工具人」的關係,才是成熟的表徵。關於這一點,在梁寧的文中,亦有提及:

一般人都會和我一樣,很享受關係中的情感部分。比如,人與人的情感關係,就是和老朋友在一起聊得來,有共鳴,相互接梗、陪伴。再比如,人和某個組織的情感關係,就是單位過節發月餅、團建一起出去玩,這些都是我們人生回憶中美好的部分。

當然,大家會有點排斥、不願意面對一段關係中功利的部分。所謂「人走茶涼」,就是別人當你是一張名片,名片上印著單位和職位,指向某種資源和權力。對方不需要和你這個人交朋友,他只需要跟這個位置有連接。

人和組織的關係也是如此。

作者梁寧對對社交網路的世界觀。出自於〈如何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一文。


作者並拆解了「關係」二字,她指出:「關」是聯結的指向與目的,「係」是聯結的紐帶和技巧。而她是在大學畢業之後花了十年的時間才理解到這件事的。

當所有的關係都能夠在象限圖上有其定位,那要是堅持上來就把所有關係都丟在第一個象限,不就只是自己犯蠢嗎?

如果沒有搞清楚關係的位置,就會放錯預期。


在一段本來就是功利向的關係裡,認為自己付出了情感,所以就要享受情感,以個人的願望來定義關係,這就是幼稚。

如果可以看清楚這點,就能夠更有效率、更清楚地盤梳自己的人際關係。比如,決定要放棄那些關係?把那些關係放一放?把哪些人往其他的象限移一移?

最後呢,作者重新檢視她的社交地圖,並彙整了一張關係象限圖,呈現出她出於個人人生觀對社交範疇的劃定。


人際關係象限圖

作者梁寧對於對社交範疇的劃定。出自於〈如何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一文。


她寫道:

在這個關係的象限圖裡,橫軸還是個人與組織,縱軸不再是情感與功利,而是創造和變現。創造與變現,這是我的人生觀。如果更文雅的表述,人生就是不斷創造新價值,並讓價值持續流動。

年輕的時候,我只知道情感和功利。到這個年紀,我其實無所謂情感,也無所謂功利。我不再是那個待在這裡等別人哄我開心的小姑娘,甚至廉價的愉悅也根本不是我要的。

我的人生需要的,是能與我一起創新的人,或者能幫我變現的人。這樣的人才是我人生觀主線上的人,是我應該主動去連接、去締結、去投入、去維護的關係。這個過程中,縱使體驗有不爽,我也應該忍耐並繼續努力維繫關係。

就這樣,我成長了。


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便是主動建設自己的人生——能夠主動投入創造性關係,也能主動放棄不必要的關係。


主動放棄不必要的關係

「許多人在關係中,因為無法意識時間的流動,而緊緊抓著最初的記憶,期待用同樣的模式,互動一輩子,否認或忽視關係中的兩人,身上早已翻天覆地的變化,最終才會留下許多遺憾與傷痛。」《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的作者寫道。

時間讓會關係產生質變。

國小的同學,可能因為高中大學不一樣而斷了聯繫;大學的好朋友,也可能因為因為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而變得無話可說;而曾經的好同事,在離開共同的工作場域之後,也可能不再有交集。

建立在特定場域的關係,若是因為時空差異而產生質變,很好理解。這樣的質變,有可能是當某一方其實已經從「創造性」的關係移動到偏向功利的「變現」關係;也有可能就只是生活場景不同、人生的目標方向也不同了。

但如果,對方曾經是跨越場景、共同經歷過重大事件之類的親密戰友呢?

「最讓人不知所措的是這些離別,大部分都不會有正式的道別,而是當意識到的時候,才發現兩個人遠了、關係變了,」這是朋友在臉書上的分享。

過去的我,或許在許多關係轉變的當下,尚且不太能夠接受,甚至不確定一段關係是如何從原來位置移動到其他象限的。不過,有失去的也就有留下的,那些跨越險阻且歷久彌堅的關係,才是更需要珍惜的吧。

不過,「關係」亦是過猶不及。


真正的朋友是什麼呢?

今年上半年吧,因為自己過於重視某些關係,擔心時空與場景的差異,會造成關係的轉變,因而陷入了一種焦慮的情緒,反而也把對方弄得不知道如何和我互動。

後來,恰巧翻到一本《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裡》,其中有幾段話,描述的正是作者認為真正「好的關係」可以呈現的樣貌,對於當時的我挺有幫助的。摘要如下:

  • 真正的朋友既能親密無間,也可相忘於江湖,不因距離變化而彼此疏遠,不因時間流逝而互相淡漠,無論身在何地,時間過去多久,內心的情誼都不會有半分淡化,同時,誰也不會向對方提出任何違背意志和人生規劃的要求,充分尊重其各種選擇
  • 互相尊重的意思是「親疏隨緣」。互相尊重,其實即是友情的平等性,也是所有人際關係的核心,每個人彼此獨立,誰也不渴望從對方身上獲得什麼,只從自身的方向加倍努力,讓自己更加「配得上」對方,而不是強求對方屈從自己。
  • 用尊重的態度對待雙方的關係,用隨緣的原則處理雙方的糾葛,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你就能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你不是對方,永遠無法真正體會他的處境,因此,我們怎麼能強求對方犧牲自己的利益?
  • 好的友誼都在自然而然中發生,刻意和勉強總是不會長久,不要強求。對人,對事都要遵守這個原則。該來的不拒絕,要走的不強留。無緣的不遺憾,有緣的要珍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