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8|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突如其來的轉變:老闆的思維 vs. 員工的感受



突然收店


在之前某年11月的時候,我工作的地方,老闆原本想要把店面收掉,但可能其中基於各種原因。老闆在宣布這個消息的時候,只提前一天告訴我們,所以我們只有一天的時間,可以決定要調去哪一間分店或離職。


這讓我們感到非常錯愕也措手不及,我們當時也非常的難以接受,也很不能理解,所以我們那時有一半的人決定要離職,後來老闆知道後,隔天突然又說想要再把店面重新裝潢,再改一些方案重新來過,希望我們原本要走的人能夠在留下,再試試看能否把業績做起來。


那時候,隔天老闆在宣布要重新裝潢時,也才知道原來我們非常不能諒解,所以一直在解釋,希望我們能夠理解,他這樣做是長期來看對大家都好的,但其實我們內心還是並不買單。只是我們本來就沒有打算要離職,如果只是重新裝潢在原地點繼續工作的話我們就能接受,所以最後我們就等一個多月後,裝潢完再回來重新開始。


老闆與員工的視角


我會想分享這個故事,經歷這個事件讓我有一些體悟及想法,

像是老闆的想法及思維都是比較重視「整體投資報酬率與成長性」;員工比較在乎的是「個人的福利感受」。

所以比較常見的狀況是,老闆會希望員工能夠「共體時艱」,多為公司著想,而員工也會認為老闆都不懂員工的感受及想法,因為立場不同,所以兩者的想法都沒有誰對誰錯。


因此我們會發現,雙方都會試圖想要說服對方理解自己,這樣的行為其實也是很本能的,也很正常。但通常結果都不盡人意,反而常常發生很多衝突,那是因為本來立場不同就不可能完全的能夠體諒對方,只能盡可能的理解,但並不代表就一定能接受。


只能知道對方在乎的點跟我們在意的點是不同的,如果說員工的想法跟思維能夠完全跟老闆一樣的話,那麼也許員工就不會是員工,早就去當老闆了;而老闆如果能夠完全像員工一樣的想法那就不會是老闆了。


一間公司的發展就是必須要有這樣不同的差異性存在才是平衡,所以不管是老闆還是員工,各自在意的點跟立場都是沒問題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選擇要不要接受對方而已,而不是想要試圖說服對方。


顧客與店家的衝突


同樣的,這個想法套用到生活的各種關係,其實也是通用的,像是員工與客戶,客戶在意的就是自己的福利。

舉例來說:像是去餐廳用餐的客人,通常只會想知道到底要等多久才有位子,在現場看到有很多空桌,以為有位子,但被告知要後位等待時,只會覺得明明有位子為什麼要等?


實際上是因為後面有接訂位的客人,所以員工在安排位子上有保留,但這個也只有員工才知道,所以這時候員工通常會想要跟客人解釋,希望客人能夠說服理解並接受,但通常客人根本不太想聽,也不在乎,單純只想知道什麼時候能有位子跟上餐而已。


因此常見的狀況就是,雙方發生間接的衝突導致客訴,員工可能覺得委屈氣憤,客人可能覺得莫名其妙,為什麼要等這麼久?


這就是立場與角度不同,這時候我們可能會想,到底要怎麼做才是對的,我們會開始一直不斷的分析,感覺上好像不管怎麼做,都會有不同的問題發生,但我們還是會一直想要尋找一個標準正確,能夠解決一切的方案。



個體差異


我們也許還會認為,可能是自己的經驗或能力不足,才會發生這個問題,會想盡可能地找一個完美的解決之道,並不是說完全不可能,不過我們內心要先有一個認知是:


因為我們在處理的並不是事件而已,而是在面對不同的個體。


就像男女有別,男女生天生構造就不同,同一件事在意的點不同,也許我們想的A方案在男生身上可行,但在女生身上就是會行不通,那這時候你要說是想A方案的人能力不足,還是女生有問題嗎?


過度分析


聽到這裡你可能還是會感到有點困惑,覺得說:「對啦!好像是這樣沒錯!那所以到底要怎麼做比較好?」

要做的就是要先認知:

不管我怎麼做都不可能完美,都會有人不滿意。


因為每個人在意的點不同,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以自己能力所及,並認為是最好的選擇就相信自己去做,不需要去分析與比較,因為我們不是機器,如果都想靠數據統計分析的話,以我們人為的能力,能分析的是非常有限的。


而且相信我,通常你過度分析之後,你會發現你什麼事情都做不了。

舉例來說:

像是吃飯,光是在外送平台上,看要吃什麼通常就花了很多時間,到最後反而不知道要吃什麼。那是因為本來就沒有一個必須要吃什麼的標準答案,我們想要吃什麼其實都可以。


重要的是自己想吃什麼、不想吃什麼?而不是在於大家都吃什麼?或是我應該吃什麼比較好、比較對、比較正確、比較不會犯錯。


韓劇的哲理


我們因為教育的關係,所以都會習慣性的想要找一個標準的好的、對的答案,但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適用於這樣的方式,就跟韓劇【我的新創時代】裡「韓志平」對「徐達美」說的


徐達美問說:怎樣才是好的執行長?
韓志平回答:沒有這種東西!這就跟問怎樣是好的政治人物一樣不合理!
徐達美說:為什麼不合理?
韓志平說 :企業跟政治不是考試沒有標準答案,為什麼要去追求不存在的答案?
不要再找答案了,做選擇就好!
不管做哪種選擇都會挨罵,但如果害怕被罵,妳就做不了任何決定,做不出決斷就是失格的執行長。
你想成為哪種人?好人?執行長?


這段對話我當時看到也感到非常驚艷,沒想到韓劇會有這麼通透哲理的對白。


文化的枷鎖


所以聽到這裡,希望各位別曲解為,那就是可以不顧他人為所欲為做任何事,而是要提醒,不要因為想迎合別人或社會期待,怕自己被罵,而不敢依照自己的意願做選擇。


但也不表示這樣不好,這也是一種選擇,只是要問你自己,你真的喜歡這樣嗎?

如果是,那沒問題,但通常是根本不知道,也沒想過自己喜不喜歡、感受如何、想不想要?



我們的文化教育,習慣把他人放第一,自己放最後。這也許是種美德,但另一面是種枷鎖。

反而成全了別人,犧牲了自己,所有選擇都是一體兩面的,就看你如何分配比例取捨。

相信今天的內容有啟發到你,有其他想法也歡迎留言討論,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 

謝謝大家!再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