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真誠到底——《蒼鷺與少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基本資訊】
日期:2023/10/14
地點:臺南南紡威秀1館5F 9廳(IMAX)
場次:10:50
片長:124分鐘

在進場看電影前,我跟宮崎駿一樣(?),這部片沒有任何預告,我也不看任何影評,即使已有耳聞這部片評價兩極、多數人表示看不懂要講的是什麼故事。

可即便如此,我仍舊很喜歡這部片給我的感覺:溫暖但又不會過分到濫情的力量。

仔細看海報才發現,蒼鷺的嘴巴裡有另一隻眼睛,那是主角真人的眼睛。

仔細看海報才發現,蒼鷺的嘴巴裡有另一隻眼睛,那是主角真人的眼睛。

一趟英雄旅程

片頭的空襲警報與炸彈聲,在烏俄戰爭一年半的此時、在以巴衝突剛發生的此時,顯得這麼的合時宜又不合時宜。

真人爬到一半的塔的旅程,不理會夏子阿姨呼喊的他,卻回應了在後半段揭曉身份為「守護神」的幫傭婆婆們。看到這裡的當下,除了好奇接下來的英雄旅程會如何走完之外,也覺得這樣的安排似乎有別的意涵:昭和時代遺留下來的婆婆們,是否會給予主角什麼樣的守護。另外,雖然我對日本文化不是很熟稔,但「昭和臭」這名詞卻也在那當下,立刻浮現在我心頭。或許因為自己也是昭和年代出生的人,對於同一時期但不同空間的現象,也能有點同感吧。

英雄旅程繼續下去,小三小四年紀的真人,自然無法獨立完成,畢竟不是主角永遠不死的好萊塢。下界的「霧子阿姨」、年輕時的媽媽「火美」,以及引路人「蒼鷺」,甚至是造成這趟旅程的「曾舅公」,都是他的夥伴,讓他可以面對自己的傷痕。

從頭到尾的固定性格

真人的性格是我在看這部片時特別留心的地方。出身於富貴家庭,擁有良好教養,不論是對不認同的繼母夏子阿姨,或是幫傭婆婆們皆然。但在第一天放學時面對同學的挑釁,他以自傷作為藉口,雖然並未賴到他人身上,但這是我覺得他最像小孩的一刻。

或許因為接觸的都是大人,他得武裝自己。可如同他的名字「真人」所隱含的意義:真誠的人,面對這一切不尋常的現象,不論是現實生活或是虛幻的奇異世界,他都用真誠的力量面對,讓周遭的人回報以更多的關心與善意。

神話的隱喻

在看《蒼鷺與少年》時,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神隱少女》的神界隱喻。《神》片裡的世界可能是因為較為世俗,因此好懂很多;《蒼》片裡的世界由「外星隕石」構築而起,夾雜鵜鶘、鸚鵡等鳥類的現身,以致到目前為止,我依然無法掌握究竟要隱喻些什麼。而日文片名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也是在真人因為製作防身弓箭時,無意間才發現的母親的禮物。或許找出片中的隱喻的過程,才是真正享受這部片的途徑。

對了,剛剛查了資料,才知道《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是1937年出版的日文小說,作者是吉野源三郎,被譽為「日本兒童倫理文學的先驅」、「日本文學的經典之作」,看來這把鑰匙,是在日本文學的認知上了。

總結而言,我覺得對於身為日本文學的外行人而言,不太好懂,但宮崎駿的畫面、久石讓的音樂,都會是值得進電影院的理由。

推薦指數:7/10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23年5月不太平靜,一連串從原住民到經濟系學生會選舉的歧視政見,點燃了許多人發表言論的熱度與想法。 當中,最為大家「攻訐」的莫過於身處風暴中心的台大經濟系教授的發言(題外話:如果今天他不是台大的老師,大家會依然這樣檢視他嗎?) 我有不同的看法。
前些日子,我的臉書牆上重現了朱學恆對於蔡英文「學問」的嘲諷: 把這則故事重述一遍的是杜承哲醫師。他就這首詩的創作背景,說明馬英九所引「一片冰心在玉壺」不倫不類,扭曲了王昌齡的原意。 身為國文老師,看到「局外人」對於古典文學願意進行討論,自然感到開心(雖他的目的只是要嘲諷一番),但其中有一點我並不認同
此刻的她是針、老客人是線,將他們的情份織就成一張網;觀眾眼淚是這張網上的珍珠,除了點綴,也被好好的接住了。 臺灣女性的形象微縮在阿蕊身上,之後被投影到了電影院中的每個人身上。
關照他人的感受,是件基礎但極為重要的事。
在踏入職場之前,周遭的前輩們都如此諄諄教誨著: 工作最難的,不是工作內容本身,而是跟同事、上司、下屬、不同部門間的人際關係。 一直以來,我是個耳根子偏硬的人,頗有自己的想法;但我同時又是個注重禮節的人,對於長輩的教誨,不會當面質疑或否定,而是左耳進右耳出。
一個疑惑的開端 如果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對社會有用、能解決問題、具有跨領域綜整能力人才為第一要務,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創造高教價值,讓學生有所感受『被社會需要』並樂於學習。」(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那麼她前一階段的高級中等教育呢?
2023年5月不太平靜,一連串從原住民到經濟系學生會選舉的歧視政見,點燃了許多人發表言論的熱度與想法。 當中,最為大家「攻訐」的莫過於身處風暴中心的台大經濟系教授的發言(題外話:如果今天他不是台大的老師,大家會依然這樣檢視他嗎?) 我有不同的看法。
前些日子,我的臉書牆上重現了朱學恆對於蔡英文「學問」的嘲諷: 把這則故事重述一遍的是杜承哲醫師。他就這首詩的創作背景,說明馬英九所引「一片冰心在玉壺」不倫不類,扭曲了王昌齡的原意。 身為國文老師,看到「局外人」對於古典文學願意進行討論,自然感到開心(雖他的目的只是要嘲諷一番),但其中有一點我並不認同
此刻的她是針、老客人是線,將他們的情份織就成一張網;觀眾眼淚是這張網上的珍珠,除了點綴,也被好好的接住了。 臺灣女性的形象微縮在阿蕊身上,之後被投影到了電影院中的每個人身上。
關照他人的感受,是件基礎但極為重要的事。
在踏入職場之前,周遭的前輩們都如此諄諄教誨著: 工作最難的,不是工作內容本身,而是跟同事、上司、下屬、不同部門間的人際關係。 一直以來,我是個耳根子偏硬的人,頗有自己的想法;但我同時又是個注重禮節的人,對於長輩的教誨,不會當面質疑或否定,而是左耳進右耳出。
一個疑惑的開端 如果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對社會有用、能解決問題、具有跨領域綜整能力人才為第一要務,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創造高教價值,讓學生有所感受『被社會需要』並樂於學習。」(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那麼她前一階段的高級中等教育呢?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有評論寫道「之前的宮﨑駿都是被稀釋過的,這個才是最純粹的一部。」,看完才發現,這不是什麼誇獎的話——原汁都是無味而苦的,肯定談不上美味,就是最原本的味道。所以得加上奶油與香料,濃濃地燉,喝下去才有溫暖到發泡的感覺。
這是一部沒有任何廣告,甚至播放預告片都鼓勵觀眾閉眼的零宣傳動畫電影。剛好我的書寫也不太喜歡描寫太多情節,喜歡表達體驗作品時的感受、情緒,所以害怕劇透的朋友,還請安心服用。一起珍惜這種沒有預設立場的影片,很純粹的享受一場電影
每當談到吉卜力,多數人聯想的可能都是充滿活力的那一面,所謂溫馨、奇幻、綺麗的世界。然而,實際走入電影奇觀之後,卻又會發現裡面的角色,往往活得過於辛苦,令人感到不捨、心疼,甚至因此產生共鳴。而這正是吉卜力在敘事上的魅力,或者說吉卜力世界的另一面,除了生離死別之外,角色還得迎擊生命的各種殘酷⋯⋯
宮崎駿執導兼編劇的蒼鷺與少年(The Boy and the Heron),七月在日本上映,十月在台灣上映。該電影的靈感發想取自吉野源三郎在1937年發表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一書。先看過書,再去觀影,對於電影敘事之宏大,卻在許多細節處縝密鋪陳,不得不說整個情節,畫面,色彩,音樂如同第一次接
《蒼鷺與少年》是一部帶著藝術片氣質,走著宮崎駿式的英雄之旅的故事,意思就是,本片依然有非常清晰的劇情主線,但其他如背景與角色都充滿許多象徵與寓言,適合喜歡文本解讀的人。 整體來說,《蒼鷺與少年》我個人算推,我當作是很有劇情的藝術片看。
《蒼鷺與少年》還沒上映,已經註定是吉卜力最特別的作品之一:它沒有任何映前宣傳、保密所有配音演員身份、保密主題曲、沒有預告與宣傳劇照……而且,宮崎駿還表示過,這會是他的最後「引退作品」。 事實是宮崎駿不可能退休,他強烈的左派性格與創作觀,其實早就註定了他必須創作至死的「宿命」——坐在搖椅上數著來自「
有評論寫道「之前的宮﨑駿都是被稀釋過的,這個才是最純粹的一部。」,看完才發現,這不是什麼誇獎的話——原汁都是無味而苦的,肯定談不上美味,就是最原本的味道。所以得加上奶油與香料,濃濃地燉,喝下去才有溫暖到發泡的感覺。
這是一部沒有任何廣告,甚至播放預告片都鼓勵觀眾閉眼的零宣傳動畫電影。剛好我的書寫也不太喜歡描寫太多情節,喜歡表達體驗作品時的感受、情緒,所以害怕劇透的朋友,還請安心服用。一起珍惜這種沒有預設立場的影片,很純粹的享受一場電影
每當談到吉卜力,多數人聯想的可能都是充滿活力的那一面,所謂溫馨、奇幻、綺麗的世界。然而,實際走入電影奇觀之後,卻又會發現裡面的角色,往往活得過於辛苦,令人感到不捨、心疼,甚至因此產生共鳴。而這正是吉卜力在敘事上的魅力,或者說吉卜力世界的另一面,除了生離死別之外,角色還得迎擊生命的各種殘酷⋯⋯
宮崎駿執導兼編劇的蒼鷺與少年(The Boy and the Heron),七月在日本上映,十月在台灣上映。該電影的靈感發想取自吉野源三郎在1937年發表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一書。先看過書,再去觀影,對於電影敘事之宏大,卻在許多細節處縝密鋪陳,不得不說整個情節,畫面,色彩,音樂如同第一次接
《蒼鷺與少年》是一部帶著藝術片氣質,走著宮崎駿式的英雄之旅的故事,意思就是,本片依然有非常清晰的劇情主線,但其他如背景與角色都充滿許多象徵與寓言,適合喜歡文本解讀的人。 整體來說,《蒼鷺與少年》我個人算推,我當作是很有劇情的藝術片看。
《蒼鷺與少年》還沒上映,已經註定是吉卜力最特別的作品之一:它沒有任何映前宣傳、保密所有配音演員身份、保密主題曲、沒有預告與宣傳劇照……而且,宮崎駿還表示過,這會是他的最後「引退作品」。 事實是宮崎駿不可能退休,他強烈的左派性格與創作觀,其實早就註定了他必須創作至死的「宿命」——坐在搖椅上數著來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蒼鷺與少年》是宮崎駿的作品,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和多層主題,探索人性、生命的意義及自然與人類的關係。影片中的蒼鷺和主角牧眞人都承載著情感探索與成長的故事,同時反映了戰後日本的精神困境。其精緻的畫面和非線性敘事方式讓觀眾在現實與幻想之間自由穿梭,帶來深刻的思考與反思。
Thumbnail
看到本片真是太美好了!即便全身濕透,瑟瑟發抖,重感冒都值得。 影像的調子有著日本千禧年的質地,召喚我回到童年時光。 導演
Thumbnail
這個純粹的題目甚至就是原文片名< 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那麼單純,包含主角真人的名字─「成為真正的人」也都在對觀眾提出疑問。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他更多的理解外在的世界也更多去建構自己的世界,而喪母陰影帶來的罪咎感卻使他懷疑起世界的運作模式、沈重於自己的無能為力,那樣的痛苦是眼睜
Thumbnail
宮崎駿原創動畫蒼鷺與少年的外傳 書籍出版早於動畫電影 兩者的內容也互相沒有什麼關聯 唯一一樣的是主角都是初中生 是適合青少年的讀物 全書是以第三人稱的口吻描述主角小哥白尼的校園生活故事 每篇的最後附上男孩舅舅寫給他的記事及教誨 。書中前大半內容圍繞在男孩家世背景與身邊朋友的人物設定
Thumbnail
當看完宮崎駿帥哥為它改編的動畫-「蒼鷺與少年」後,我非常地好奇到底是怎樣的書可以讓退休的他為此復出,想讓大家都能獲得不一樣的啟發,在這個每天都在顛覆過去的時代,希望我們都要活得像個人一樣,不為什麼,只為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宮崎駿的最新作《蒼鷺與少年》,是一個關於未來和回憶的情書,儘管敘事雜亂,但影片中充滿宮崎駿經典電影的影子,表達對自然萬物和反戰議題的關懷。宮崎駿希望觀眾能透過本片和他開啟對話,回首過去,思考自己的成長。即使不是完美的收官之作,但《蒼鷺與少年》將是宮崎駿在動畫世界留下的珍貴色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文章探討宮崎駿動畫《蒼鷺與少年》,實質上探討了人類對權力的渴望與對抗,以及對外來物種的接納與影響。藉由鸚鵡和其他動物,呈現了不同物種間的平衡和影響。本文將提供對於動畫中象徵和政治意涵的深刻探討。
Thumbnail
這是第一次宮崎駿的電影主題曲由男生來演繹。因為母親意外過世而受苦的主角少年牧真人,全心埋首工作的真人父親牧勝一,期待有人可以承繼自己使命的曾舅公,或許都是宮崎駿自己貨真價實的感受,分裂並投射到不同角色身上。本文援引英國精神分析師克萊恩「憂鬱心理位置」的概念,來闡述心理創傷、哀悼工作與修復的過程。
Thumbnail
在《蒼鷺與少年》這部電影裡,惡火吞噬一切,將少年逼到崩潰邊緣,接著蒼鷺煽動於外,個人的好奇渴望召喚於內,於是少年一步步踏上成長之路。在旅程裡,他遇見葬身火海的母親分身—火美,親眼見證火從毀滅者轉化成為救贖者。於是克服恐懼的心魔,長出面對生活的勇氣,最終帶著智慧重回現實世界。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日本的吉野源三郎,透過主角十五歲少年「小哥白尼」的故事,在舅舅智慧的引導下,思考各種人生課題,藉此思考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一開始是因為宮崎駿作品「蒼鷺與少年」受這部作品影響,因此知道這本書,於是找了本書來看 以下節錄中句子,以及寫出帶給我的體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蒼鷺與少年》是宮崎駿的作品,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和多層主題,探索人性、生命的意義及自然與人類的關係。影片中的蒼鷺和主角牧眞人都承載著情感探索與成長的故事,同時反映了戰後日本的精神困境。其精緻的畫面和非線性敘事方式讓觀眾在現實與幻想之間自由穿梭,帶來深刻的思考與反思。
Thumbnail
看到本片真是太美好了!即便全身濕透,瑟瑟發抖,重感冒都值得。 影像的調子有著日本千禧年的質地,召喚我回到童年時光。 導演
Thumbnail
這個純粹的題目甚至就是原文片名< 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那麼單純,包含主角真人的名字─「成為真正的人」也都在對觀眾提出疑問。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他更多的理解外在的世界也更多去建構自己的世界,而喪母陰影帶來的罪咎感卻使他懷疑起世界的運作模式、沈重於自己的無能為力,那樣的痛苦是眼睜
Thumbnail
宮崎駿原創動畫蒼鷺與少年的外傳 書籍出版早於動畫電影 兩者的內容也互相沒有什麼關聯 唯一一樣的是主角都是初中生 是適合青少年的讀物 全書是以第三人稱的口吻描述主角小哥白尼的校園生活故事 每篇的最後附上男孩舅舅寫給他的記事及教誨 。書中前大半內容圍繞在男孩家世背景與身邊朋友的人物設定
Thumbnail
當看完宮崎駿帥哥為它改編的動畫-「蒼鷺與少年」後,我非常地好奇到底是怎樣的書可以讓退休的他為此復出,想讓大家都能獲得不一樣的啟發,在這個每天都在顛覆過去的時代,希望我們都要活得像個人一樣,不為什麼,只為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宮崎駿的最新作《蒼鷺與少年》,是一個關於未來和回憶的情書,儘管敘事雜亂,但影片中充滿宮崎駿經典電影的影子,表達對自然萬物和反戰議題的關懷。宮崎駿希望觀眾能透過本片和他開啟對話,回首過去,思考自己的成長。即使不是完美的收官之作,但《蒼鷺與少年》將是宮崎駿在動畫世界留下的珍貴色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文章探討宮崎駿動畫《蒼鷺與少年》,實質上探討了人類對權力的渴望與對抗,以及對外來物種的接納與影響。藉由鸚鵡和其他動物,呈現了不同物種間的平衡和影響。本文將提供對於動畫中象徵和政治意涵的深刻探討。
Thumbnail
這是第一次宮崎駿的電影主題曲由男生來演繹。因為母親意外過世而受苦的主角少年牧真人,全心埋首工作的真人父親牧勝一,期待有人可以承繼自己使命的曾舅公,或許都是宮崎駿自己貨真價實的感受,分裂並投射到不同角色身上。本文援引英國精神分析師克萊恩「憂鬱心理位置」的概念,來闡述心理創傷、哀悼工作與修復的過程。
Thumbnail
在《蒼鷺與少年》這部電影裡,惡火吞噬一切,將少年逼到崩潰邊緣,接著蒼鷺煽動於外,個人的好奇渴望召喚於內,於是少年一步步踏上成長之路。在旅程裡,他遇見葬身火海的母親分身—火美,親眼見證火從毀滅者轉化成為救贖者。於是克服恐懼的心魔,長出面對生活的勇氣,最終帶著智慧重回現實世界。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日本的吉野源三郎,透過主角十五歲少年「小哥白尼」的故事,在舅舅智慧的引導下,思考各種人生課題,藉此思考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一開始是因為宮崎駿作品「蒼鷺與少年」受這部作品影響,因此知道這本書,於是找了本書來看 以下節錄中句子,以及寫出帶給我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