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環境是阻礙你改變的重要關鍵

我們都會有兩個「我」,一個是我們希望中的「我」,另一個則是現實中的「我」,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兩個「我」之間是存在差距的,只有極少數的人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我們心裡總是有許多想要改變的事情,但卻又無法做到,就這樣年復一年,這就造成了很多書籍或課程,告訴我們應該如何改變自己的行為。但,知道跟做到之間永遠有存在的距離,《練習改變》的作者Goldsmith指出,環境誘因是阻礙我們改變行動的重要關鍵。

一早起床,我們想要出門跑步卻發現天空中飄著細雨;中午吃飯,原本計畫要吃生菜沙拉來維持體重,卻無法忍受炸雞排的香氣;告訴自己不要再喝手搖飲料了,卻在下午時段因為同事說「缺你一杯就免運了」,就把戒除手搖飲料的時間往後延一天...我們內心想要改變,但是我們生活的環境卻讓我們做出原本不想做的行為,Goldsmith指出:一個誘因就是一次刺激,這個刺激能改變我們的想法和行為,不幸的是在我們清醒的每一個小時裡,我們都在持續接受人物、事件和環境的刺激,這些誘因都有能力改變我們,誘因的數量幾乎是無限的,這也造成改變原比想像中的困難。

像上述所舉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有些環境因素往往不在我們的控制範圍之內,自己對此無能為力(例如無法改變天氣),或是基於很多的考慮無法拒絕(例如因同事的邀請而訂手搖飲)。但一段時間之後,當我們回顧原本訂定的目標與計劃對比實際我們的執行,我們會感到悔恨,一股股不滿自己心情湧上心頭。但這個感覺很快就會過去,我們又會想像新的目標,如此一次次之後,我們越來越習慣那種感覺。一直到我們因為做出糟糕的選擇,導致失敗或是傷害了心愛的人時,我們感到痛苦,而這種痛苦可以激發我們再次行動起來,Goldsmith 說:痛苦屬於那類最強有力的情緒,能引領我們去改變自己。

環境誘因是影響我們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們往往讓我們偏離自己的目標,並且做出不利於自己的選擇。如何克服環境對於我們想要的改變所造成的影響?我認為我們要正視環境誘因是一個我們必須面對的挑戰,當我們計劃改變生活中的某些習慣開始時,我們必須要思考,有哪些環境誘因會造成我們的障礙?比如我們設定目標要每天早上晨跑,那就必須要思考到,萬一天氣不好下雨,我該怎麼辦?是改變晨跑做別的運動?還是改到健身房去使用跑步機?或是當天改成晚上夜跑?如果我太晚起床,錯過晨跑時間怎麼辦?事先想好各種環境誘因可能產生的阻礙,並且計劃好替代方案,就可以將環境誘因所造成的影響降低。只要我們有足夠的意志力和策略,我們就可以讓自己的兩個「我」越來越一致,並且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圖片來源:https://mantracare.org/therapy/what-is/triggers/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一個隨時都希望當學生的57歲大叔,樂於學習新鮮事物,希望可以一直學習到掛。基於輸出是學習最好的方式,透過寫出筆記來建立輸出;另一方面則是透過寫作來自我思考,加深日常生活所遭遇的事物的感受。「察覺」與「慎思」,是對自己即將邁入60歲的期許。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