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 |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The Power of Resilienc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人活著不可能只遇到容易的事情


未來的世代,最重要的不是課業或成績,

而是面對困境和失敗,仍有勇氣去挑戰的耐挫力!


本書作者是哈佛、哥倫比亞大學兒童發展專家

教你在10歲前建立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讓孩子一生受惠


我自己的小孩雖然已經超過10歲(太晚看到這本書),但還是忍不住想看看到底有什麼魔法可以幫助孩子更有耐挫力(其實大人自己也很需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本書英文叫做The Power of Resilience

我自己很喜歡Resilience這個字

代表的是心理彈性、心理韌性、抗逆力、復原力...也就是當你遇到挫折或跌倒時,多久可以站起來?


書中強調,每個人都擁有耐挫力,只要從小透過反覆練習,就可以培養出堅柔並蓄的韌性。書中也會具體指導父母如何將耐挫力資質:樂觀積極、自信、情緒調節、與人友好等,扎根於孩子的生活中。


1.練習用話語跟行動、寫感謝日記來表達感謝

為何表達感謝或寫感謝日記跟培養耐挫力有關呢?

現代父母生的少,大多給孩子很好的物質,加上網路、手機、各種資訊的氾濫,網紅、Youtuber不斷地洗腦,大家的物慾不減反增。在這樣的環境下,比起自己擁有的東西,小孩會「更關注自己沒擁有的」,這種狀況容易讓孩子產生缺乏感,並且慾望更強烈


慾望是一種本能,當我們得到想要的東西時會覺得幸福,同樣地,當無法如願以償時,就會感到失落。

學會感謝或寫感謝日記,就能幫我們克服這種時刻所感到的沮喪。因為在寫下感謝的當下,孩子會學習到從微小的事物中找到幸福的方法。比起無止盡地渴望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們會更專注在自己擁有的事物上,並引導出對此感恩的心情。


⏰提醒:不要強迫孩子表達感謝,「不懂得感謝就是壞人」「不謝謝就不給你XXX」,這樣的方式會有反效果。要教孩子切實體會感謝的意義。


2.為孩子創造延遲欲望的體驗

小孩太容易得償所願,就會逐漸認為「不需努力就能獲得任何東西」,認為什麼都理所當然,這樣一來慾望會越來越膨脹。若沒學過感恩的心忍耐的方法,在無法如願時就容易生氣,挫折感也更為強烈。父母必須讓孩子練習用正面態度來面對慾望,將無法得到東西時產生的負面情緒轉為正向思考。

請不要馬上給孩子想要的東西,要給他努力爭取的機會,讓孩子有機會練習延遲欲望的方法。

例如帶領孩子設定階段性任務,逐一達成目標後,可獲得獎勵。


⏰提醒:若想培養孩子對每件事都懂得感謝,最好不要在他想要什麼的時候立刻給他,而是送他延遲欲望的經驗。


3.培養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

你必須先懂得控管身體、控管情緒,才能控管你的思考。書中教導小孩調節呼吸的方法,例如透過「聞花香」來練習吸氣,透過「吹蠟燭」來誘導孩子專注在吐氣上。下一步就是控制思考、調節情緒,作者分享「IDEAL的理想療法」,有興趣的人不妨去翻書瞭解更多。

而最令我感興趣的是,作者提到美國學校的情緒調節程序,將情緒分為四種顏色:

紅色代表生氣、興奮,極端情緒的情緒

黃色是厭煩、焦躁、不安,稍微激動的情緒

綠色是平穩、開心的狀態

藍色是沉浸在傷心、孤獨、憂鬱,無能量又疲憊

美國學校的情緒調節

美國學校的情緒調節


⏰提醒:這四種並沒有所謂好的、壞的區域,因為我們的生活一直都存在著這四種情緒區塊,我們只要努力從藍區、紅區轉移到綠區。


為了帶領孩子到穩定的綠區,你可以準備一個「快樂箱」,在裡面放進各種情緒工具,讓孩子自行調節情緒、安撫自己的情緒。


快樂箱可以放哪些東西呢?

  1. 沙漏:看沙子流下來時可以鎮定心神
  2. 指尖玩具:例如按壓球、安撫娃娃
  3. 黏土、史萊姆:可以給予感官刺激
  4. 降噪耳機:阻絕外界的聲音或噪音
  5. 美術用品:有些小孩透過畫畫就可以消除緊張
  6. 棉被:讓孩子有被擁抱、包覆的感覺、獲得安定感

美國幼教機構、小學常會在教室後面或角落安排「冷靜角落」,也就是用來安撫心靈的空間。你也可以在家裡打造這樣的冷靜角落,並放置「快樂箱」,目的就是創造出讓孩子覺得溫暖、安全、舒適的環境。


我覺得大人也可以為自己準備一個「快樂箱」,像我自己就放入精油、芳香蠟燭、喜歡的小東西、出國買的戰利品或是別人寫給我的溫暖卡片/文字,這些都能讓我們調節情緒、學會平靜。


4.耐挫力高的孩子有五大資質

除了天生氣質外,還有自尊心、人際關係、溝通能力及應對能力。作者強調自尊心最基本的要素是「無條件的愛」。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你是為了被愛而出生的」,而且光是你的存在本身就很珍貴、有價值。當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時,這份愛就會成為小孩珍惜自己的基礎。書中當然也分享不少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的方法,像是稱讚孩子的方法及要注意的事,或是「蹲下身體」「耐心傾聽」「先停下手上正在做的事」...等,很值得大家學習。

教孩子百折不挫,比陪他療癒創傷更容易。


以上簡單心得分享,如果喜歡,拜託幫我按一個愛心❤️(每一個愛心都是我閱讀與分享的動力)。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妳,歡迎訂閱我或贊助我,給我小小的鼓勵✅

內容總結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5
/5
avatar-img
79會員
105內容數
透過閱讀豐富了我的視野、開闊了我的胸襟、也啟發了我狹隘的思維,甚至加快了我的理解能力。除了學習每一位作者的成功經驗,我期望分享大家書中啟發我的話語與觀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口氣看完一本書 的其他內容
「不追求努力的人」為何比「努力的人」更容易得到想要的成果? 50個贏家思維陪你做對選擇,從此不再精神內耗
5/5有技巧的努力,回報翻倍
有相當多人雖然有夢想及目標,卻沒有採取任何實現所需的行動,只是期待成果 「我想要說得一口流利英文」,卻沒有在接觸英文。 「我想鍛鍊身體變得更健康」,過了好多年還在找健身房。 「我想要利用興趣創業」,有這種想法卻連查資料都懶惰。
你知道吃太清淡容易骨質疏鬆嗎? 你知道「吃太鹹會導致高血壓」是錯誤的觀念嗎?
你認識你自己嗎?你接納你自己嗎? 你討厭自己身上的哪些個性或特質呢? 本書透過17個練習,陪伴你學習愛自己、接納自己,進而讓你也能溫柔地陪伴自己 作者念完博士卻長期失業,他熟知古人卻對自己很陌生,靠著三大工具:薩提爾模式、當下力量與自由書寫,他尋回了自己,並重啟了人生。他寫下自己的經歷,祈
如何讓自己的思考比別人有價值?這是一本教你「商業顧問的思考邏輯及做事方法」的實用書。本書集結作者在BCG公司習得最精華的99個致勝思維
國中三年,做父母的居然需要求生指南?! 這本書名或許太誇張了,但我相信這是最令父母頭疼的階段😥
「不追求努力的人」為何比「努力的人」更容易得到想要的成果? 50個贏家思維陪你做對選擇,從此不再精神內耗
5/5有技巧的努力,回報翻倍
有相當多人雖然有夢想及目標,卻沒有採取任何實現所需的行動,只是期待成果 「我想要說得一口流利英文」,卻沒有在接觸英文。 「我想鍛鍊身體變得更健康」,過了好多年還在找健身房。 「我想要利用興趣創業」,有這種想法卻連查資料都懶惰。
你知道吃太清淡容易骨質疏鬆嗎? 你知道「吃太鹹會導致高血壓」是錯誤的觀念嗎?
你認識你自己嗎?你接納你自己嗎? 你討厭自己身上的哪些個性或特質呢? 本書透過17個練習,陪伴你學習愛自己、接納自己,進而讓你也能溫柔地陪伴自己 作者念完博士卻長期失業,他熟知古人卻對自己很陌生,靠著三大工具:薩提爾模式、當下力量與自由書寫,他尋回了自己,並重啟了人生。他寫下自己的經歷,祈
如何讓自己的思考比別人有價值?這是一本教你「商業顧問的思考邏輯及做事方法」的實用書。本書集結作者在BCG公司習得最精華的99個致勝思維
國中三年,做父母的居然需要求生指南?! 這本書名或許太誇張了,但我相信這是最令父母頭疼的階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你有想過,為什麼有些人賺得多卻總覺得不夠?而有些人收入普通,卻能活得自在?答案其實藏在心態裡。面對投資,更需要一顆平衡的心。最近閱讀了《平衡心態》這本書,裡面分享了許多幫助投資新手建立正確觀念的心法,讓我深有共鳴。
Thumbnail
現代人容易被情緒綁架,本書《不反應的練習》提供一套方法,透過觀察與理解內心狀態,減少無謂的情緒反應,找回內心的平靜。作者分享自身經驗,並說明如何將禪宗的「念」與正念融入生活,學習不讓情緒掌控人生。
Thumbnail
青少年時期的孤單感,以及現代人普遍存在的隱性孤單,是本文探討的主題。文章以自身經驗出發,談到在學業壓力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下,隱藏內心孤單的感受。並藉由《隱性孤單》一書,探討親子溝通的重要性,強調父母陪伴與無條件的愛,對孩子建立自信與面對挑戰至關重要。
Thumbnail
在當今這個充滿壓力的學業環境中,許多家長面臨著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的挑戰。本文探討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溝通,特別是在孩子面對成績壓力時家長的反應與理解。透過展誥老師的書《情緒流動》,我們深入瞭解如何透過同理與正向聚焦來幫助孩子調節情緒,讓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突破情感的死結。
Thumbnail
許多家庭會面對孩子情緒上的挑戰。 從心理師陳品皓的著作《心理韌性》中的觀點出發,重申了情緒教育的重要性,並探討了母親在孩子情緒表達中的角色。希望能通過這些方法,幫助孩子建立心理韌性,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成年後,覺得Resilience(韌性)比起我懂得數學等的硬知識更關鍵,老實說,在生活中幾乎沒有機會要做加減乘除外的算法,但每一天,每一個人也要面對大大小小的事情和難關。當然,我不排除會有人一路上也十分順遂,但是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還是要解決大小問題。
Thumbnail
面臨挑戰和困難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總會有無數次面臨挑戰和困難的時刻。每當站在這些挑戰的面前,自信便成為我們前進的力量之源。自信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一次次的磨練和試煉中積累起來的。它是我們內心深處那份堅定的信念,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克服一切困難,實現自己的夢想。 無形的魅力 自信的人,總是散發著一種
Thumbnail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處於壓力之下,父母需瞭解如何適當溝通。楊陽老師的書籍提供了深刻的討論,父母應重視孩子的情感需求,並避免以負面言語攻擊孩子。面對升學競爭壓力,父母應重視孩子的健康和心理狀態,而非只關注成績。這本書能幫助父母瞭解孩子的壓力來源以及應對方式。
什麼是真正的堅強?堅強不是堅硬,而是柔軟,並能經得起風雪的考驗。本文分享三個概念:失敗不可怕、困境也許能帶來好運、保持平靜安穩。這本書專為青少年打造,以生活例子闡述理念。讓人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堅強?
Thumbnail
你有想過,為什麼有些人賺得多卻總覺得不夠?而有些人收入普通,卻能活得自在?答案其實藏在心態裡。面對投資,更需要一顆平衡的心。最近閱讀了《平衡心態》這本書,裡面分享了許多幫助投資新手建立正確觀念的心法,讓我深有共鳴。
Thumbnail
現代人容易被情緒綁架,本書《不反應的練習》提供一套方法,透過觀察與理解內心狀態,減少無謂的情緒反應,找回內心的平靜。作者分享自身經驗,並說明如何將禪宗的「念」與正念融入生活,學習不讓情緒掌控人生。
Thumbnail
青少年時期的孤單感,以及現代人普遍存在的隱性孤單,是本文探討的主題。文章以自身經驗出發,談到在學業壓力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下,隱藏內心孤單的感受。並藉由《隱性孤單》一書,探討親子溝通的重要性,強調父母陪伴與無條件的愛,對孩子建立自信與面對挑戰至關重要。
Thumbnail
在當今這個充滿壓力的學業環境中,許多家長面臨著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的挑戰。本文探討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溝通,特別是在孩子面對成績壓力時家長的反應與理解。透過展誥老師的書《情緒流動》,我們深入瞭解如何透過同理與正向聚焦來幫助孩子調節情緒,讓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突破情感的死結。
Thumbnail
許多家庭會面對孩子情緒上的挑戰。 從心理師陳品皓的著作《心理韌性》中的觀點出發,重申了情緒教育的重要性,並探討了母親在孩子情緒表達中的角色。希望能通過這些方法,幫助孩子建立心理韌性,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成年後,覺得Resilience(韌性)比起我懂得數學等的硬知識更關鍵,老實說,在生活中幾乎沒有機會要做加減乘除外的算法,但每一天,每一個人也要面對大大小小的事情和難關。當然,我不排除會有人一路上也十分順遂,但是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還是要解決大小問題。
Thumbnail
面臨挑戰和困難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總會有無數次面臨挑戰和困難的時刻。每當站在這些挑戰的面前,自信便成為我們前進的力量之源。自信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一次次的磨練和試煉中積累起來的。它是我們內心深處那份堅定的信念,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克服一切困難,實現自己的夢想。 無形的魅力 自信的人,總是散發著一種
Thumbnail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處於壓力之下,父母需瞭解如何適當溝通。楊陽老師的書籍提供了深刻的討論,父母應重視孩子的情感需求,並避免以負面言語攻擊孩子。面對升學競爭壓力,父母應重視孩子的健康和心理狀態,而非只關注成績。這本書能幫助父母瞭解孩子的壓力來源以及應對方式。
什麼是真正的堅強?堅強不是堅硬,而是柔軟,並能經得起風雪的考驗。本文分享三個概念:失敗不可怕、困境也許能帶來好運、保持平靜安穩。這本書專為青少年打造,以生活例子闡述理念。讓人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