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世代,最重要的不是課業或成績,
而是面對困境和失敗,仍有勇氣去挑戰的耐挫力!
本書作者是哈佛、哥倫比亞大學兒童發展專家
教你在10歲前建立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讓孩子一生受惠
我自己的小孩雖然已經超過10歲(太晚看到這本書),但還是忍不住想看看到底有什麼魔法可以幫助孩子更有耐挫力(其實大人自己也很需要😅)
本書英文叫做The Power of Resilience
我自己很喜歡Resilience
這個字
代表的是心理彈性、心理韌性、抗逆力、復原力...也就是當你遇到挫折或跌倒時,多久可以站起來?
書中強調,每個人都擁有耐挫力,只要從小透過反覆練習,就可以培養出堅柔並蓄的韌性。書中也會具體指導父母如何將耐挫力資質:樂觀積極、自信、情緒調節、與人友好
等,扎根於孩子的生活中。
為何表達感謝或寫感謝日記跟培養耐挫力有關呢?
現代父母生的少,大多給孩子很好的物質,加上網路、手機、各種資訊的氾濫,網紅、Youtuber不斷地洗腦,大家的物慾不減反增。在這樣的環境下,比起自己擁有的東西,小孩會「更關注自己沒擁有的」,這種狀況容易讓孩子產生缺乏感,並且慾望更強烈。
慾望是一種本能,當我們得到想要的東西時會覺得幸福,同樣地,當無法如願以償時,就會感到失落。
學會感謝或寫感謝日記,就能幫我們克服這種時刻所感到的沮喪。因為在寫下感謝的當下,孩子會學習到從微小的事物中找到幸福的方法。比起無止盡地渴望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們會更專注在自己擁有的事物上,並引導出對此感恩的心情。
⏰提醒:不要強迫孩子表達感謝,「不懂得感謝就是壞人」「不謝謝就不給你XXX」,這樣的方式會有反效果。要教孩子切實體會感謝的意義。
小孩太容易得償所願,就會逐漸認為「不需努力就能獲得任何東西」,認為什麼都理所當然,這樣一來慾望會越來越膨脹。若沒學過感恩的心忍耐的方法,在無法如願時就容易生氣,挫折感也更為強烈。父母必須讓孩子練習用正面態度來面對慾望,將無法得到東西時產生的負面情緒轉為正向思考。
請不要馬上給孩子想要的東西,要給他努力爭取的機會,讓孩子有機會練習延遲欲望的方法。
例如帶領孩子設定階段性任務,逐一達成目標後,可獲得獎勵。
⏰提醒:若想培養孩子對每件事都懂得感謝,最好不要在他想要什麼的時候立刻給他,而是送他延遲欲望的經驗。
你必須先懂得控管身體、控管情緒,才能控管你的思考。書中教導小孩調節呼吸的方法,例如透過「聞花香」來練習吸氣,透過「吹蠟燭」來誘導孩子專注在吐氣上。下一步就是控制思考、調節情緒,作者分享「IDEAL的理想療法」,有興趣的人不妨去翻書瞭解更多。
而最令我感興趣的是,作者提到美國學校的情緒調節程序,將情緒分為四種顏色:
紅色代表生氣、興奮,極端情緒的情緒
黃色是厭煩、焦躁、不安,稍微激動的情緒
綠色是平穩、開心的狀態
藍色是沉浸在傷心、孤獨、憂鬱,無能量又疲憊
⏰提醒:這四種並沒有所謂好的、壞的區域,因為我們的生活一直都存在著這四種情緒區塊,我們只要努力從藍區、紅區轉移到綠區。
為了帶領孩子到穩定的綠區,你可以準備一個「快樂箱」,在裡面放進各種情緒工具,讓孩子自行調節情緒、安撫自己的情緒。
美國幼教機構、小學常會在教室後面或角落安排「冷靜角落」,也就是用來安撫心靈的空間。你也可以在家裡打造這樣的冷靜角落,並放置「快樂箱」,目的就是創造出讓孩子覺得溫暖、安全、舒適的環境。
我覺得大人也可以為自己準備一個「快樂箱」,像我自己就放入精油、芳香蠟燭、喜歡的小東西、出國買的戰利品或是別人寫給我的溫暖卡片/文字,這些都能讓我們調節情緒、學會平靜。
除了天生氣質外,還有自尊心、人際關係、溝通能力及應對能力。作者強調自尊心最基本的要素是「無條件的愛」。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你是為了被愛而出生的」,而且光是你的存在本身就很珍貴、有價值。當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時,這份愛就會成為小孩珍惜自己的基礎。書中當然也分享不少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的方法,像是稱讚孩子的方法及要注意的事,或是「蹲下身體」「耐心傾聽」「先停下手上正在做的事」
...等,很值得大家學習。
教孩子百折不挫,比陪他療癒創傷更容易。
以上簡單心得分享,如果喜歡,拜託幫我按一個愛心❤️(每一個愛心都是我閱讀與分享的動力)。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妳,歡迎訂閱我或贊助我,給我小小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