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4/2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你背後的主管,會是你不在場時最好的代言人嗎?

最近在LinkedIn上看到一句話:「Surround yourself with people who fight for you in rooms you aren’t in (讓自己身旁圍繞著那些,會在你不在場時,為你奮戰的人)」。


這句話不但是句關於如何篩選身邊的人的提醒,更是判斷和自己互動的對方,是不是也像你看重對方一樣看重你。


在過去的職場經驗中,我也碰過一些主管,雖然對於工作品質跟內容很有要求,但是卻不會讓人感到壓迫或是恐懼。原因在於,你知道這些要求,是主管基於對你的能力的認識、甚至是看到你可以挑戰的機會,進而分派給你的專案。而主管也不會只是單純發派工作的人,也會是給予你指引甚至導入更多資源的關鍵人物。


記得曾經共事的某位主管H,雖然個性內斂,平日行事風格也很低調,但當碰到需要團隊簡報、甚至去爭取資源時,H肯定是當仁不讓的那位。因為H知道,團隊的能力跟成果,會需要夠大的舞台跟曝光,才能真正被看見。而且,也因為被看見,之後團隊才有可能爭取到更多資源和預算,挑戰更大規模的專案,創造可以持續的正向循環。


如何判斷你共事的主管,會不會是「在你不在場時,也會為你奮戰的人」呢?


或許可以透過以下幾個問題,問問自己,也檢視你在主管心中的位置:


問題一、分派給你的任務,是否都有得到清楚的專案目標跟預期成果?


身為下屬,幫忙主管分憂解勞理所當然,但畢竟工作有時間跟重要性的排序,主管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判斷在有限的時間跟資源下,該如何分配團隊內人力跟任務,以能發揮團隊的最大能力。假設碰到連專案目標,甚至上層主管意向都沒弄清楚的主管,而只是把工作當作需要被解決的待辦事項處理,解決一件是一件。身為執行者的下屬,可能也不明所以,更遑論要跟主管討論工作成果是否有符合期待了。


問題二、在有功勞時,你的主管是自己拿還是歸功於團隊?


在龐大的組織跟職場政治中要存活下來,甚至當上主管,在基本的工作能力上甚至人和應該都不會太差。但是,我們也曾經看過某些案例,當彼得原理太快發酵或是自我過度膨脹,讓原本的潛力主管人才成為組織前進的障礙。


在那些成功的專案中,你的主管是歸功於自己領導有方,迫不及待對外展示自己的績效,還是主管會把團隊放在心上,仔細將該給的功勞歸給在專案中有貢獻的人?


在主管與其上層主管互動的場合中,你的主管是會在自己的主管前,給予你正面評價的贊助人?還是擔心太肯定你會功高震主,恨不得自己是那個場合的唯一焦點?


問題三、碰到困難問題時,你的主管是一起想辦法,還是要你想辦法?


在職場上,難免會碰到一些非純靠技術專業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特別是牽涉到複雜的資源分配跟權力關係的問題。在碰到這些非用時間硬幹能解決的問題,需要公司內外部折衝協調甚至需要去爭取資源的場合,你的主管是推你上場在旁邊觀賽,還是跟著你一起思考跟鋪排策略?


主管可以是優秀球員很好的教練,但也不僅僅只是教練,還必須是球團領隊和總經理,負責團隊的有效營運和成敗興衰。如果碰到困難問題時,你的主管只會把你推出去當墊背,而不是一起想辦法突圍,你或許也很難期待在你不在場時,主管能為你說上什麼好話?


問題四、你的主管會為你爭取更大的舞台,也同時會幫你考慮到風險嗎?


在某些組織裡,因為組織架構比較嚴密,如果有新專案要啟動,往往需要召集不同部門的成員組成臨時或是專案小組去執行。這樣的專案因為前景不明,有時候也有可能是上層主管的靈光一閃,導致從部門裡被挑選去參加專案小組的人,有時候會埋怨,覺得自己被選上是要做額外工作的懲罰而非來自上層的肯定。


在這樣情境裡,擁有比你更高視野也有更多話語權的主管,在將部門資源和人員投入某個專案裡時,主管是否先設想過最好跟最壞的狀況是什麼?而推薦屬下參與新專案,是為屬下爭取更大的舞台,還是純粹交差了事?


在投入專案的前、中、後期,主管是否可以成為你的顧問,一起評估團隊在專案中的表現與投入效益,甚至進行有效的風險評估,以在專案需要轉型時適時投入更多資源或止損?


如果你的主管是知其所以,也願意跟下屬分享決策關鍵考量的人,你能被給予的或許就是更大的舞台,而你也可以相信,自己是代表團隊在做這些事情,即便碰到難題,也有團隊可以作為靠山。


問題五、在碰到困難的時候,你的主管是會願意為你挺身而出的人嗎?


隨著組織更迭越來越頻繁,沒有一個人可以保證自己能在現在的工作上退休終老。有的只是打帶跑,邊走邊看,甚至是隨時都要做好被組織調整的準備。


然而,在碰到困難的時刻時,無論是組織規模變動或是大規模的組織調整,你的主管是願意為下屬的工作甚至生活安排設想,給予充足的資訊和資源,有利於下屬做出合適的決定,還是只顧著自己跳上救生艇,望著還在載浮載沉的下屬說再見?


即便不是這樣重大的場合,在日常的跨部門會議中,或許只要觀察在團隊提案遭到其他部門挑戰時,你的主管是會據理說明、嘗試在僵局中找出路,還是跟著其他部門的主管罵自己團隊成員,或許就能窺見一二。


在職場漫漫幾十年,我們都可能面對不同的主管和合作對象,或許我們也可以思考一下,自己跟與自己合作的人,會不會是彼此不在場時最好的代言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公關人生相談室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