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有關時間管理書籍,下面寫出一些書中內容和我的心得
時間翻轉者將目的因(最終目的)當成起點,以表現出目標時間的最大影響力。
例如作者用吃晚餐為例,餐桌不是重點,晚餐才是重點,晚餐不是重點;用餐的體驗才是重點; 用餐的體驗不是重點,人才是重點。
因此想一想你吃晚餐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請實現那個目標。
最終目的就是理由。不是等到40年後退休時才實現,現在就融入這些價值觀。實踐夢想,不要追逐夢想。 執行>追逐
例如如果你寫書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發表演說的機會,那麼你可以現在就去演講
裡面將其分成四領域:個人(Personal)職場(Professional) 人際(People) 玩樂(Play)
在四領域內,都去問問看問下列三個關於最終目的的問題 問題1:哪些是你現在想做的重要事情,而且會一直出現在你的腦海中? 問題2:哪些是你一直推遲延後的重要事情,但你認為必須去做人生才不會感到遺憾? 問題3:你想要擁有什麼樣的性格特質,才能讓你在未來兩、三年內成為你想成為的人,並且在成長過程中覺得很有生產力?
如果太多了,可以考慮你能同時完成那些目標嗎?例如如果每一份清單只能留下一個夢想,你會保留哪一項?每一份清單裡圈出你最想保留的事。
寫下四個最終目的優先考量事項、想要完成這些事項的日期、要做什麼事,才能夠創造出適當的環境,鼓勵自己採取和價值觀一致的行為
上面內容其實讓我想到「時間管理的30道難題」提到的的反直覺目標法
自問:「我的目標,真的是我的目標嗎?」,透過不斷反問,可能會發現有些目標不是真正的目標,是被誤以為的目標,可以寫出多個「因為我想要」來了解真正目標
書中用健身房為例子,例如有人目標是每晚去健身房運動,但發現有難處,藉由反問後,了解背後真正目標
同件事可能大家目標不同,例如想要提高精神、得到朋友圈關注、放鬆紓壓等,那麼達成這些目標不一定要每晚去健身房,舉例來說,得到朋友圈關注也可以和他人共同參與其他休閒活動;想提高精神可從睡眠、飲食、散步下手。沒有一種是一定要每天上健身房才能達成
有時候自己會有些事情想要做,會覺得等到有一天到了,我就一定可以實現,可是突然覺得,這樣的想法反而讓我遲遲放著不去做
如果一個想法已經在腦中很久了,那不如就試著去看看當下自己能夠做些什麼?而不是等待一個遙不可及的期限
(除非是像是以前準備大考期間例外,不然應該都能在生活中分配些時間和拆解出行動來進行)
而在嘗試過程中,也可以實際體會到自己喜不喜歡和熟練程度, 然後再決定如何調整和執行,以及要不要持續下去
例如我想要寫閱讀心得,一開始確實是可以參考一些寫作方法,但有時在起初會過度準備,看了很多寫作書籍,但都沒有實際嘗試,更好的方式應該是可以兩者並行,學了一些就可試著看看,然後再看要如何調整和吸收新方法,然後培養出屬於自己的方式
或者是我自己有想要對喜歡的ACG作品寫一些心得,這個想法已經有持續一段時間了,那就可以去試試看,而不是說要等到理想中的一個以後的時間點,因為真的無法很難預測未來那天是否會到來,但如果現在就已經有做一些,能更加理解自己、訓練自身能力、也能留下一部分成果了
也讓我想到「後悔的力量」書中提到:不作為後悔>後悔
人們因不作為所產生的後悔,多於因某個行動而產生的後悔,「可以如何」的後悔,比「應該如何」的後悔來得多,比例為三比一;當眼前的機會日漸消失,人們會開始後悔沒做自己想做的事,放棄機會導致的後悔,發生機率高於未盡本份
如果當初已經做了但是後來放棄,至少已經嘗試和評估了解到自己不適合而放下,而不是因為沒去做而後悔,而且即使放棄了,從中多少也都能夠學習到一些事情,例如我在創作過程中有些主題可能放棄,這時候就可以做些筆記來記錄這些經驗和過程提供日後參考
有時候反思目標,也能讓人更用方便方式來去達成目標,例如以前在遊戲中交到些朋友,但是到了遊戲不玩了,但還是可透過很多社群軟體聯絡,這時候背後目標其實就是與朋友有所互動,只是方式變得不同了,甚至在社群軟體內還可發一些生活照片,也可能有更緊密的互動喔
或者是說有以閱讀來說,有人可能是想要一段悠閒時光,有人可能是要獲得創作素材,有人要全面性理解知識,因此會有不同閱讀方式,例如要不要將書看完和如何調整速度,根據最終目標採取更有效的行動
上面幾個概念跟大家分享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