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為何讀歷史?》談建築史的研究與教學內容即建築歷史哲學

Kuan Ju Lee-avatar-img
發佈於哲學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曾任國史館館長、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的吳密察老師,談何謂歷史?此題目乍看之下很「哲學」;即一種歷史哲學談論歷史的形式。果不其然,吳密察老師在談到何謂歷史學者時,認為歷史學者就是反高潮主義者、反英雄、反對既成歷史;即透過論證、批判既有歷史,以創造新歷史。對比義務教育考試的歷史、有標準答案的歷史,其並非歷史學者研究的歷史;歷史學者研究的歷史,是學術期刊上的歷史,即不同內容才會被接受,需要有差異、新論述(有道理、有說服力)的歷史。筆者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歷史」博士,就是「歷史哲學」博士,驗證了哲學作為一種思想工具,論證、批判的有效性與普遍性,如同吳密察老師認為:「歷史只有可不可以說服的歷史」。


  首先,為何要讀歷史?吳密察老師認為是為了「說明現在之所以成為現在」(具有目的性的論述)。如:一個小朋友回到家分享在學校一天的故事,便是為了讓聽者成為「現在」的他/她,此即為歷史學家的工作。而有多少時間說多長的故事,於是歷史了有各種版本。故歷史始於探詢關於自身的故事,目的是為了讓他人理解,理解現在。然而,筆者認為,人本質上並非活在現在、對象化的現在、可區分的現在,而是活在過去、現在、未來相互指涉、整體不可區分的「時間性」。雖然歷史很重視時間先後次序,如:同個時代,A畫家在B畫家之前,然而,這並無法反映A畫家關切的內容與B畫家所關切的內容的差異,即反映兩者不同經驗、環境下產生不同思想的進路;時間次序必須關聯到情境或事件才有意義。故歷史非僅是「現在」,即線性時間觀下的線性史觀,而是宛如尼采的「永恆回歸」的歷史,在重複中產生差異、只有詮釋而沒有事實的歷史。


  接著,歷史與記憶有何差異?重點不是歷史或記憶何者較「真」的問題,兩者的共同點有二,即1. 皆有「目的性」;歷史學家在挑史料時已帶有目的性,而我們在回憶時(口述史、回憶錄)亦是選擇性的回憶,即隱惡揚善的凸顯事件的高潮。2. 皆有「殘缺」;史料一定有殘缺,記憶一定會遺忘、竄改。然而,兩者的差異在於,歷史是拿來進行反省、打破神話的,記憶則是拿來強調某些儀式化、英雄化的東西,故記憶並不等於歷史。吳密察老師認為歷史=事實+詮釋。此詮釋必須是批判式的詮釋,而非流於主觀感受的詮釋。重點不是追求百分之百的事實「是什麼」(What),而是「如何」(How)。


  吳密察老師接著分享參觀德國柏林郊外高中的歷史課,在德國,歷史課並非必修,而是選修,該課堂上老師並非照本宣科的念課文,而是議題式的閱讀、討論、寫作;課前閱讀相關資料,課中討論交換意見,課後藉由文字整理思緒提出說服自己的論證。如此的歷史課,對於同一事件,便會有各種不同的詮釋。如同一套的三國演義,卻有各種說故事的方式與詮釋的內容。故歷史是被「做」(make)出來的,先成為圖書管理員(找資料)再透過論證、詮釋,形成人與人組成社會普遍的理解。


  最後,何謂國家的歷史教育目標?吳密察老師認為:「歷史始於菁英探詢關於自身的故事。但時代在變,歷史書寫和講授的內容也在變。歷史可能並非民主社會的第一道防線,但它實際上也非常靠近前線。因為對歷史的理解,提升了我們穿透那些有意編織的謊言迷霧之能力。此外,歷史通過不斷為自身競爭提供新的領域,而鞏固了民主社會。」


  過去一綱一本的時代,歷史教育(課綱)是以政治、菁英為主的歷史,目的是形塑民族主義,為國民國家建構工程的一環。然而,隨著1970年代的反省,「國民」教育往「公民」教育移動,多元社會、人權等普世價值的帶入,社會開始需要並發展出多元的歷史,如:社會的歷史、文化的歷史、環境史、女性史等。在一綱多本的歷史教育(課綱)下,民主時代沒有了官修歷史,歷史成為可以討論的歷史,沒有正確、絕對客觀的歷史,只有可不可以說服的歷史。歷史的目的,正如吳密察老師所期望的故宮,非僅是單方面的「陳列」,或高高在上、專家做給專家的展覽,而是能夠透過展覽,與一般民眾產生有目的性的對話。歷史非歷史學家的歷史,而是所有人的歷史,如同故宮的文物非故宮的而是所有人的文物。如:疫情期間,故宮藉由雲端策展的活動,讓人人都可以透過文物策展,說出自己的故事。


  綜上,歷史學者就是「歷史哲學」學者,論證、批判既定歷史,以利創造新歷史。故建築史學者研究上應該是「建築歷史哲學」學者,論證、批判既定建築史,以利創造新建築史。而教學上應該透過閱讀、討論、寫作,探討建築史「如何」(How)的問題,讓建築史在多元史觀下,人人都可藉由建築史說自己的故事。然而,當今建築史的研究與教學,是否有達到上述目的?建築史研究上除了史料蒐集,更重要的是對於史料的詮釋,即對史料的論證、反省、批判。建築史教學上,非僅是照本宣科的教授陳年同樣的一套課程,而未有新知識的創新及訓練學生閱讀、討論、寫作等能力。建築史應該是能夠讓學生帶著走的,而非考完即忘、毫無創新可言的教授。故建築史必須回歸到歷史哲學,即思考何謂建築史?何謂建築史的目的?何謂建築史的對象?等問題,透過建築史作為建築教育中發揚建築人文精神的進路,如此培養的建築人才具備最大的創造可能性。

吳密察 - 為何讀歷史

avatar-img
49會員
576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駭客任務》(The Matrix)於1999年6月在台上映(921之前),本片獲2000年第72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影片剪輯、最佳音效和最佳音效剪輯四項大獎。   本片描述在遙遠的未來,隨著AI發展出意識,反客為主的控制人類。多數人類活在被AI控制的「矩陣」(母體)世界中;即電
  法國哲學家德希達、西蒙.波娃、沙特、梅洛龐蒂等都曾於高中教哲學,且共通點為,皆畢業於法國最菁英的學校-巴黎高等師範學校(ENS Paris,簡稱巴黎高師),該校畢業的學生,主要從事教師(大學、預科班、高中)、研究人員及公務員等工作,反映了法國重視哲學教育的傳統。另從歷屆法國哲學會考的考題亦可
          今年適逢傅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逝世40週年,上個月底(4/25-26)中央大學舉行了《域外與拓路:傅柯逝世四十週年紀念圓桌暨學術研討會》,除了研究傅柯的專家學者出席,談論傅柯的哲學思想外,亦安排了從事傅柯著作翻譯的譯者及出版社主編,談論為何翻
講者:孫效智(德國慕尼黑哲學院哲學博士、台大哲學系教授、基隆市政府市政顧問)時間:2023.5.3 1.孫老師分享自身的學經歷程,振聲中學(桃園人)→建國中學(加入國學社,思想啟蒙於錢穆的《中國歷史精神》,歷史是活的)→台大資工(號稱念「光啟係」)→入伍(每天寫五千字的情書,另至輔大旁
講者:潘少瑜(台大中文系副教授) 時間:2023.11.22 1.不同於班雅明〈譯者的任務〉中認為,譯作要忠於原作,潘少瑜老師則認為,譯者會受社會文化規範影響,不可能完全忠於自己。 2.語言是有機的整體;翻譯是將客方語言(外語)與主方語言(母語)的不同脈絡,視為一個整體的脈絡,
  「這趟旅行的唯一問題是:意義的消滅可以到什麼樣的程度。」   《美國》(Amérique , 1997)為法國哲學家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 1929—2007)遊歷美國紐約、德州、沙漠、拉斯維加斯、洛杉磯等地的遊記;兼具詩意、哲學性的書寫,可作為認識布希亞哲學「
  《駭客任務》(The Matrix)於1999年6月在台上映(921之前),本片獲2000年第72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影片剪輯、最佳音效和最佳音效剪輯四項大獎。   本片描述在遙遠的未來,隨著AI發展出意識,反客為主的控制人類。多數人類活在被AI控制的「矩陣」(母體)世界中;即電
  法國哲學家德希達、西蒙.波娃、沙特、梅洛龐蒂等都曾於高中教哲學,且共通點為,皆畢業於法國最菁英的學校-巴黎高等師範學校(ENS Paris,簡稱巴黎高師),該校畢業的學生,主要從事教師(大學、預科班、高中)、研究人員及公務員等工作,反映了法國重視哲學教育的傳統。另從歷屆法國哲學會考的考題亦可
          今年適逢傅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逝世40週年,上個月底(4/25-26)中央大學舉行了《域外與拓路:傅柯逝世四十週年紀念圓桌暨學術研討會》,除了研究傅柯的專家學者出席,談論傅柯的哲學思想外,亦安排了從事傅柯著作翻譯的譯者及出版社主編,談論為何翻
講者:孫效智(德國慕尼黑哲學院哲學博士、台大哲學系教授、基隆市政府市政顧問)時間:2023.5.3 1.孫老師分享自身的學經歷程,振聲中學(桃園人)→建國中學(加入國學社,思想啟蒙於錢穆的《中國歷史精神》,歷史是活的)→台大資工(號稱念「光啟係」)→入伍(每天寫五千字的情書,另至輔大旁
講者:潘少瑜(台大中文系副教授) 時間:2023.11.22 1.不同於班雅明〈譯者的任務〉中認為,譯作要忠於原作,潘少瑜老師則認為,譯者會受社會文化規範影響,不可能完全忠於自己。 2.語言是有機的整體;翻譯是將客方語言(外語)與主方語言(母語)的不同脈絡,視為一個整體的脈絡,
  「這趟旅行的唯一問題是:意義的消滅可以到什麼樣的程度。」   《美國》(Amérique , 1997)為法國哲學家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 1929—2007)遊歷美國紐約、德州、沙漠、拉斯維加斯、洛杉磯等地的遊記;兼具詩意、哲學性的書寫,可作為認識布希亞哲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這本書由補習國文名師美人姊所著,介紹了古文,特別是高中國文課本中所選錄的文言文。在文章中,作者以現代文解析古文,使得古文成為容易閱讀且引人入勝的文章。這本書不僅對於高中生有幫助,也能給讀者一些啟發和體諒。
Thumbnail
這部小說是我第一本「歷史小說」。 實際上很多討論者會認為這是一本「推理小說」,也是「哲學小說」。
Thumbnail
在後現代史學影響下,史學作品免不了沾染到社會科學的味道。要求數據、要求圖表、要求嚴謹的史料堆砌、要求用社會科學方法分析…… 我們似乎很容易忘記,歷史的本質是敘事,是說好一個故事,如何在敘事和「科學」之間取得平衡,是現代史學家的難題之一。 《意外的國度》就是充分展現了史學家本質的作品。
Thumbnail
《建豐二年》 歷史學家常說「歷史沒有如果」,許多史家也喜歡用這句話嗆人,或在書裡面嗆人。但說是這麼說,我個人就認為不浪漫的人無法成為優秀史家,史家們也往往「傲嬌」,上課時喜歡講「如果」,著作裡也會忍不住寫「如果……」的一些想像,雖然他們往往會立刻扳回來。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參加由趨勢滙流人文書院舉辦的國家圖書館活動,題目是「焦慮時代-人文的追尋」,聆聽楊儒賓老師和紀金慶老師的精彩講座,深入探討新人文精神、人文的創造性,還有科學革命的誕生及其對現代世界的影響。活動心得分享在下方文章內容中。
Thumbnail
批判思考與理論形塑的目的是為大眾、研究者或不同觀點的他人提供思考路徑。 文學理論通常和哲學思考脣齒相依,因為文學承載了當時的社會思想、心理與價值觀等等。文本是鏡子,反映了世界、作者與讀者。
在一個又一個歷史敘述引起争议甚或被重新書寫後,我的研究兴趣逐漸轉向瞭解和認識歷史。我的寫作也主要集中於歷史文化和政治經濟方面。 在我看來,認識歷史分為三個層次:「事實如何」、「為何如此」和「應當如何」?弄清真相是最基本的,也是異常困難和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由於諸多限制和個人偏好,我主要依靠已有的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歷史學家哈拉瑞,以下內容是整理本書中的13章部分內容,以及寫出我的感想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這本書由補習國文名師美人姊所著,介紹了古文,特別是高中國文課本中所選錄的文言文。在文章中,作者以現代文解析古文,使得古文成為容易閱讀且引人入勝的文章。這本書不僅對於高中生有幫助,也能給讀者一些啟發和體諒。
Thumbnail
這部小說是我第一本「歷史小說」。 實際上很多討論者會認為這是一本「推理小說」,也是「哲學小說」。
Thumbnail
在後現代史學影響下,史學作品免不了沾染到社會科學的味道。要求數據、要求圖表、要求嚴謹的史料堆砌、要求用社會科學方法分析…… 我們似乎很容易忘記,歷史的本質是敘事,是說好一個故事,如何在敘事和「科學」之間取得平衡,是現代史學家的難題之一。 《意外的國度》就是充分展現了史學家本質的作品。
Thumbnail
《建豐二年》 歷史學家常說「歷史沒有如果」,許多史家也喜歡用這句話嗆人,或在書裡面嗆人。但說是這麼說,我個人就認為不浪漫的人無法成為優秀史家,史家們也往往「傲嬌」,上課時喜歡講「如果」,著作裡也會忍不住寫「如果……」的一些想像,雖然他們往往會立刻扳回來。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參加由趨勢滙流人文書院舉辦的國家圖書館活動,題目是「焦慮時代-人文的追尋」,聆聽楊儒賓老師和紀金慶老師的精彩講座,深入探討新人文精神、人文的創造性,還有科學革命的誕生及其對現代世界的影響。活動心得分享在下方文章內容中。
Thumbnail
批判思考與理論形塑的目的是為大眾、研究者或不同觀點的他人提供思考路徑。 文學理論通常和哲學思考脣齒相依,因為文學承載了當時的社會思想、心理與價值觀等等。文本是鏡子,反映了世界、作者與讀者。
在一個又一個歷史敘述引起争议甚或被重新書寫後,我的研究兴趣逐漸轉向瞭解和認識歷史。我的寫作也主要集中於歷史文化和政治經濟方面。 在我看來,認識歷史分為三個層次:「事實如何」、「為何如此」和「應當如何」?弄清真相是最基本的,也是異常困難和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由於諸多限制和個人偏好,我主要依靠已有的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歷史學家哈拉瑞,以下內容是整理本書中的13章部分內容,以及寫出我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