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2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恐懼的原型>導論

作者: 弗里茲.李曼

在閱讀<恐懼的原型>中有一段關於怒氣的形容:

唯有累積與自己的怒氣相處的經驗,才能學會妥善處理怒氣。

發洩怒氣是健康的,是自我價值、人格尊嚴中非常重要的成分,也是一種健康的自尊。

台灣社會對於怒氣大多是予以壓制的,環境的教育下讓發怒=不理智=不好的觀點深深的刻在許多人的DNA中

若露出一時失控之怒,過後總深深覺得羞恥及愧疚

而我的家庭對於生活中的衝突多採息事寧人姿態,當成員想激進爭取權益時,總會被各種的阻礙及評論。

一昧忍讓自我攻擊其實無用,適當怒氣的宣洩與衝突反而讓自己的自尊漸漸的感到被釋放。

在成長過程中,東方人多半強調息事寧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情緒積累過多,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反彈,因此學習健康的憤怒是我們必學的課題

四種恐懼的原型

作者將恐懼的原型分為以下四類(而這四種達到病態時個對應不同人格):

  1. 害怕將自己交出去(分裂人格)
  2. 害怕做自己(憂鬱人格)
  3. 害怕變化(強迫人格)
  4. 害怕必然性(歇斯底里人格)


而之後的文章將個別介紹這四種類型的恐懼


若您喜歡我寫的文章,可以給與我小額的贊助,你們的鼓勵是我創作最大的動力!!!

https://p.ecpay.com.tw/996E987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恐懼的原型
5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