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父母的關係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Image: Flore W)
與父母的關係,是自我認知與認同的基石,也是自我價值與信任的來源;
當我們與父母的關係能夠真實而完整的表達與溝通,
會成為我們強有力的後盾,
面對外在,更加堅定與自在,
面對自己,也更能穩固地連結。
26會員
768內容數
<<提供卡巴拉天使療癒、基礎靈魂藍圖解讀、心靈對談分享>> 認識自己是一輩子的事,愛自己是一輩子的學習,這個空間分享我認識自己的過程,除了見證自己的生命經驗,也但願啟發所有接觸者心中的內在之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anuya心靈內在空間 的其他內容
情緒,是感受的一部分,如同感官,呈現的是內在的狀態。 我們常常將情緒與事件做連結,發展出對某種情境下的應對模式,而不自覺。 在情緒裡,我們會發現,過去某個事件,我們以為己經遺忘了的,但身體會記得,情緒會記得,它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消逝而消失。
過去被對待的經驗,如果讓我們不可以是自己,不被允許成為自己,不能夠有自己的想法與感受,那麼,我們須要把自己愛回來,接納過去,完整自己。 當我們負責了,我們是勇敢的,有力量的,能夠接納的,充滿仁慈與愛的,而那正是每個人獨特的生命價值,是做自己,才能深刻感受的意義與價值。
我們渴望的愛,不在外面,不是別人,來自於自我之愛。 在關係裡,對方永遠無法滿足我們的渴望與期待;我們的感受如何,抱持怎樣的期待,有什麼渴望,需要什麼,不滿足什麼,我們對自己的看法與觀點如何,我們怎麼感受與展現自己,都是自己的選擇,自己的責任,別人無法也不能為我們的需求與期待負責;
感覺自己不夠好,是為了讓你看見自己,將你習慣聚焦在外面的眼光與焦點收回來,真正地接納自己; 接納自己的不夠好與沒自信,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與無價值,接納自己的堅強與脆弱;在接納裡,你將認出自己不再是生命的受害者,而這取決於你如何解讀自己,如何演繹你認知的自己,如何在關係裡表達與呈現你的需要。
關係裡的期待與需要,常讓我們以相應的方式表達與呈現。 指責是常見的,當彼此的觀點與想法出現分歧,常出現指責,指責對方是錯的,是不好的,期待對方按自己的意思; 討好是另一種熟悉的方式,發生衝突的時候,會以討好的方式,希望消除關係間的緊張;
容易自責的人常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價值,害怕失敗與犯錯,無形中將自己看成了受害者。 當我們能夠覺察,為自己的情緒與感受負責,在面對失敗與錯誤,我們仍然願意接納這樣的自己,這樣的不足,允許自己從較高的角度,較全觀的視野看待發生的一切,看見自己在關係裡的角色與姿態,期待與需要;
情緒,是感受的一部分,如同感官,呈現的是內在的狀態。 我們常常將情緒與事件做連結,發展出對某種情境下的應對模式,而不自覺。 在情緒裡,我們會發現,過去某個事件,我們以為己經遺忘了的,但身體會記得,情緒會記得,它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消逝而消失。
過去被對待的經驗,如果讓我們不可以是自己,不被允許成為自己,不能夠有自己的想法與感受,那麼,我們須要把自己愛回來,接納過去,完整自己。 當我們負責了,我們是勇敢的,有力量的,能夠接納的,充滿仁慈與愛的,而那正是每個人獨特的生命價值,是做自己,才能深刻感受的意義與價值。
我們渴望的愛,不在外面,不是別人,來自於自我之愛。 在關係裡,對方永遠無法滿足我們的渴望與期待;我們的感受如何,抱持怎樣的期待,有什麼渴望,需要什麼,不滿足什麼,我們對自己的看法與觀點如何,我們怎麼感受與展現自己,都是自己的選擇,自己的責任,別人無法也不能為我們的需求與期待負責;
感覺自己不夠好,是為了讓你看見自己,將你習慣聚焦在外面的眼光與焦點收回來,真正地接納自己; 接納自己的不夠好與沒自信,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與無價值,接納自己的堅強與脆弱;在接納裡,你將認出自己不再是生命的受害者,而這取決於你如何解讀自己,如何演繹你認知的自己,如何在關係裡表達與呈現你的需要。
關係裡的期待與需要,常讓我們以相應的方式表達與呈現。 指責是常見的,當彼此的觀點與想法出現分歧,常出現指責,指責對方是錯的,是不好的,期待對方按自己的意思; 討好是另一種熟悉的方式,發生衝突的時候,會以討好的方式,希望消除關係間的緊張;
容易自責的人常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價值,害怕失敗與犯錯,無形中將自己看成了受害者。 當我們能夠覺察,為自己的情緒與感受負責,在面對失敗與錯誤,我們仍然願意接納這樣的自己,這樣的不足,允許自己從較高的角度,較全觀的視野看待發生的一切,看見自己在關係裡的角色與姿態,期待與需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從小到大我總共交了四個特別深交的朋友,認識最久的甚至長達八年,但這四個人卻在與我成為朋友後的幾年裡,漸漸的一個接著一個,讓我選擇不再連絡了,因為我慢慢的發現,他們與家人相處之間都有密不可分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們的朋友關係。比如我和他家人同時遇到了困難,他們可能都會毫不猶豫的直接去幫助家人,而選擇
Thumbnail
在我們華人的社會,好像比較沒有在鼓勵小孩,成年了就要搬出去住、獨立生活。 所以不管父母還是小孩,都比較難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除了外在的身高、容貌,心靈上也應該長大,當沒有意識小孩已經長大,就容易有干涉的行為。 那麼身為成年人的我們,該如何不傷和氣的應對父母的關愛? 這篇文章提供三個心法讓你參考!
Thumbnail
最近使用了薩提爾的模式跟小孩溝通後, 覺得親子間的關係愈來愈好, 很開心能從「家庭裡的對話練習」這本書學到親子溝通模式。 藉由文章的分享,希望接觸到薩提爾溝通模式能幫助到新手爸媽們,或者想要家近關係變好的各位。
Thumbnail
《克拉瑪對克拉瑪》 (涉及些許劇情內容,請斟酌閱讀) 如果是常駐在NETFLIX的各位影迷們,肯定對兩年前赤裸裸探究婚姻本質的《婚姻故事》毫不陌生,昔日幸福美滿且真心相愛的絕配夫妻,是如何走向互打離婚官司爭奪監護權的狼狽姿態,其充滿犀利的爭吵橋段與強迫製造對立的法庭攻防,都一再衝擊著觀眾對於愛情與婚
Thumbnail
看小孩是件很有趣的事。除了因為小孩們都很可愛,有時童言童語讓人哭笑不得之外,看著小孩就像看著他們背後整個生活環境,成長過程中受著怎麼樣的薰陶。小孩當然有他們自己天生的性格,但價值觀、待人處事的心態、情緒的表露都很大程度上是後天育成的。   小孩遇到不順意的事就哭,然後大人就馬上衝去呵他哄他為他解困,
Thumbnail
最近女兒滿兩歲了,以前的她只要哭,就能獲得安慰或食物,如今逐漸有自我意識的她,試圖用哭來獲取更多的滿足,但我並不是萬能的天神,都能滿足她的每一個需求。若無法滿足她,她就會哭得更大聲、更久,彷彿哭就能獲得。 小時候的我們,總以為父母親是萬能的,只要哭到某個極致,就能讓父母親出手來滿足我們的需求。然而在
Thumbnail
從小,我就是一個不願意示弱的人,即使在小五時罹患乾癬症,遭遇各種身心打擊,我也不願意向別人表達自己的脆弱,我認為這是一種弱者的表現。之後隨著年紀越越大,我就越難以向他人示弱,但我卻漸漸地發覺,無法示弱是人難以喘氣,也無法真實的面對他人,畢竟誰沒脆弱的一面呢? 我在研究所時,完成了自我敘說的碩士論文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從小到大我總共交了四個特別深交的朋友,認識最久的甚至長達八年,但這四個人卻在與我成為朋友後的幾年裡,漸漸的一個接著一個,讓我選擇不再連絡了,因為我慢慢的發現,他們與家人相處之間都有密不可分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們的朋友關係。比如我和他家人同時遇到了困難,他們可能都會毫不猶豫的直接去幫助家人,而選擇
Thumbnail
在我們華人的社會,好像比較沒有在鼓勵小孩,成年了就要搬出去住、獨立生活。 所以不管父母還是小孩,都比較難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除了外在的身高、容貌,心靈上也應該長大,當沒有意識小孩已經長大,就容易有干涉的行為。 那麼身為成年人的我們,該如何不傷和氣的應對父母的關愛? 這篇文章提供三個心法讓你參考!
Thumbnail
最近使用了薩提爾的模式跟小孩溝通後, 覺得親子間的關係愈來愈好, 很開心能從「家庭裡的對話練習」這本書學到親子溝通模式。 藉由文章的分享,希望接觸到薩提爾溝通模式能幫助到新手爸媽們,或者想要家近關係變好的各位。
Thumbnail
《克拉瑪對克拉瑪》 (涉及些許劇情內容,請斟酌閱讀) 如果是常駐在NETFLIX的各位影迷們,肯定對兩年前赤裸裸探究婚姻本質的《婚姻故事》毫不陌生,昔日幸福美滿且真心相愛的絕配夫妻,是如何走向互打離婚官司爭奪監護權的狼狽姿態,其充滿犀利的爭吵橋段與強迫製造對立的法庭攻防,都一再衝擊著觀眾對於愛情與婚
Thumbnail
看小孩是件很有趣的事。除了因為小孩們都很可愛,有時童言童語讓人哭笑不得之外,看著小孩就像看著他們背後整個生活環境,成長過程中受著怎麼樣的薰陶。小孩當然有他們自己天生的性格,但價值觀、待人處事的心態、情緒的表露都很大程度上是後天育成的。   小孩遇到不順意的事就哭,然後大人就馬上衝去呵他哄他為他解困,
Thumbnail
最近女兒滿兩歲了,以前的她只要哭,就能獲得安慰或食物,如今逐漸有自我意識的她,試圖用哭來獲取更多的滿足,但我並不是萬能的天神,都能滿足她的每一個需求。若無法滿足她,她就會哭得更大聲、更久,彷彿哭就能獲得。 小時候的我們,總以為父母親是萬能的,只要哭到某個極致,就能讓父母親出手來滿足我們的需求。然而在
Thumbnail
從小,我就是一個不願意示弱的人,即使在小五時罹患乾癬症,遭遇各種身心打擊,我也不願意向別人表達自己的脆弱,我認為這是一種弱者的表現。之後隨著年紀越越大,我就越難以向他人示弱,但我卻漸漸地發覺,無法示弱是人難以喘氣,也無法真實的面對他人,畢竟誰沒脆弱的一面呢? 我在研究所時,完成了自我敘說的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