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心理師不筆記 #05】感冒是看一次診、拿一週藥,沒事就不再回診,「諮商不也是這樣嗎?」──談諮商頻率的決定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打開今天的各種心理諮商教科書,都會指出「心理諮商以一週一次,進行以 6/8/12 次為一期的方式進行」,加上心理師對該議題的專業能力、個案的動機與投入度、二人的適配性等等,方可能達到理想上最佳的效果。
這些對心理師們不證自明的想法,到個案腦海中思考的卻可能完全是另一回事。請不要怪個案無知或不尊重,因為如果感冒是看一次診、拿一週的藥,之後好像沒事就不用回診,「諮商不也是這樣嗎?」的確會是那些帶著緊急「問題」,想要得到「解答」的個案的想法。
尤其是當今天許多網路曝光的心理師或相關衛生單位,為了普及心理諮商與治療,希望民眾不要誤以為看諮商都是精神病人時,最常聽見的不正是把諮商比喻做感冒?看感冒用健保掛號,一般都是付 250 元就好了,那社會大眾自費諮商一次花了 2000~3000 元,當然會期待這個「心理感冒」看一次就好。──幸好,這類個案是少數。
另有一群很有主見的個案,就我所見,他們一般認為自己求知能力強、動機高、成長快,因此認為自己無需像別人那樣諮商 12 次,而是 6 次,甚至 3 次就夠。
有一位女士認為如果我不能在 3 次就解決她的問題,就代表我是無能的。就算我向她解釋要真正幫忙一個人,必須從認識與了解開始,而精神分析的「理解」是指向潛意識的,因此都需要更多時間;一般的諮商,也需要好幾次才能達到一種靠譜的了解,再而深化探索、加強思考、嘗試改變,我認為 8-12 次是入門基本的。然而,一些個案往往帶有更深的議題,意識的要求、潛意識的壓力,都阻止著我們工作下去的可能。
但最常發生的,是來自經濟的壓力。許多個案都明白諮商是以一期為本,而會主動找精神分析取向的,多數也很清楚這個治療是長期的,以年來算。只是我遇過不少個案提出類似的困惑:由於我最近錢比較少/看到戶口的錢減少令我十分焦慮,因此我希望改為隔週/一個月一次,但我還是會做一年的,可以嗎?
是不是每週一次做 12 次,就等同隔週(隔月)一次做 12 次呢?是否如個案所想像的,隔週更能把一堆問題帶過來,談得更有效率?諮商頻率的制定到底有著怎樣的原則?今天從心理治療的歷史略談諮商頻率的改變,再分享我在前一間診所工作時遇過的奇妙經歷。
在二十世紀初,當心理治療之父佛洛伊德建立「精神分析」做為治療方法(今天的心理諮商)的時代,個案跟治療師是一週見六次的!從星期一到星期六,每天固定時間,星期天休息。這種緊密的投入,是今天的心理諮商無法也無力想像的。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15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躺椅上情感的潛意識法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相對於大眾常吃的速食心理學或心靈雞湯,作為一位苦口良藥的諮商心理師,我希望以臨床經驗和精神分析的獨到見解,帶你們前往自身潛意識的幽微,看見感情世界的慾望、愛恨、孤獨與戰爭......一起看見情感的潛意識法則。彷彿用一束黑暗,讓過於明亮時無法現身的微光,化作夜空的星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有沒有一種經驗是:自己騎著機車,突然就到家了,卻完全忘記自己是走過哪條路、轉過甚麼巷子而到家的?又或者是,你很容易忘記自己的機車停在哪裡,而每一次在機車海中找回自己那台的時候,卻依然無法回想起自己曾經把車停在這裡。 今天哈理斯之所以放下過去八篇的開篇問題「如果人是一台機車,你會是一台怎樣的機車?」
在一月的時候我曾在臉書寫了一篇〈心理師該不該收個案送的禮物?〉,當中以十分精簡的方式耙梳了一個行內對這個議題的思考發展輪廓:從嚴格的「一定不收」,只思考「禮物的潛意識意涵」,再帶到一些「彈性的處理」,以及最終來到送禮物的「過程本身的意義」。也許沒有談及的,是那種「甚麼都可以收」的取向思維。
分裂型人格者(schizoid personality)只要不是心智能力明顯低於水平的那一端,其實往往是才華橫溢的一群。心理學家認為他們的才華也許來自一種異於常人的體感與敏銳,但這也造成他們很怕被人侵害自己的舒適圈,很怕多一點的坦誠就會暴露自己深知肚明的弱點。
如果你已經有過諮商經驗,你還記得自己是怎樣看待這個過程的嗎?或者,還沒有諮商過但曾經在心中動念過的你,又是怎樣想像未來的自己踏進諮商室的經驗呢? 在 Carl Rogers 的人本主義及後現代思潮的吹拂下,過去諮商時二人就坐在正對面、椅子對椅子的格局有了改變,椅子變成呈現 90 度以上的斜角,中間放
如果人是一台機車,你會是一台怎樣的機車?今天介紹的機車跟【Ch.5】所說的「做作型人格」(histrionic personality)有種表面上的相似。如果說做作型人格展示的各種美輪美奐的外在,目的主要是為了引誘他人、渴求被愛,那今天的帥氣或美麗機車,則是為了贏得路上行人的尊重!
「遺憾的是,他們雖然彼此相愛,但是他們都太年輕了,還不懂得如何去愛。」 "The shame of it was that they loved each other. But they were both too young to know how to love."
你有沒有一種經驗是:自己騎著機車,突然就到家了,卻完全忘記自己是走過哪條路、轉過甚麼巷子而到家的?又或者是,你很容易忘記自己的機車停在哪裡,而每一次在機車海中找回自己那台的時候,卻依然無法回想起自己曾經把車停在這裡。 今天哈理斯之所以放下過去八篇的開篇問題「如果人是一台機車,你會是一台怎樣的機車?」
在一月的時候我曾在臉書寫了一篇〈心理師該不該收個案送的禮物?〉,當中以十分精簡的方式耙梳了一個行內對這個議題的思考發展輪廓:從嚴格的「一定不收」,只思考「禮物的潛意識意涵」,再帶到一些「彈性的處理」,以及最終來到送禮物的「過程本身的意義」。也許沒有談及的,是那種「甚麼都可以收」的取向思維。
分裂型人格者(schizoid personality)只要不是心智能力明顯低於水平的那一端,其實往往是才華橫溢的一群。心理學家認為他們的才華也許來自一種異於常人的體感與敏銳,但這也造成他們很怕被人侵害自己的舒適圈,很怕多一點的坦誠就會暴露自己深知肚明的弱點。
如果你已經有過諮商經驗,你還記得自己是怎樣看待這個過程的嗎?或者,還沒有諮商過但曾經在心中動念過的你,又是怎樣想像未來的自己踏進諮商室的經驗呢? 在 Carl Rogers 的人本主義及後現代思潮的吹拂下,過去諮商時二人就坐在正對面、椅子對椅子的格局有了改變,椅子變成呈現 90 度以上的斜角,中間放
如果人是一台機車,你會是一台怎樣的機車?今天介紹的機車跟【Ch.5】所說的「做作型人格」(histrionic personality)有種表面上的相似。如果說做作型人格展示的各種美輪美奐的外在,目的主要是為了引誘他人、渴求被愛,那今天的帥氣或美麗機車,則是為了贏得路上行人的尊重!
「遺憾的是,他們雖然彼此相愛,但是他們都太年輕了,還不懂得如何去愛。」 "The shame of it was that they loved each other. But they were both too young to know how to love."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名校大學生交往指南 一、「我能考上名校是因為我自己很努力」:觀察名單 二、「我能考上名校不只是自己努力,家人提供支援也相當重要」:優秀,可深入交往 三、「我能考上名校,不只是自己家庭環境,成長過程中也有接觸各方的資源與幫助」:極品,趕快在一起 四、「我能考上名校是因為我很努力,其他沒有
本文章探討了心理師如何在不揭露個案資料的情況下撰寫文章。從經營個人品牌到滿足受眾需求,提出了不揭露個案資料的替代方案。強調專注於受眾的需求而不是個案報告,並探討了通則和個案報告之間的區別。同時,提出了使用受眾視角、知識加經驗創造新邏輯思維以及跨領域應用知識的方法
Thumbnail
在過去的思維中,工作都執著在讓產品更好、更精美,無論是在機構、組織裡都在要求你的工作能力要好,產品品質要高,才會有客戶。所以自由工作者也承襲以往的舊觀念不斷的打磨自己的產品,讓產品更好,無論是閱讀書籍,讓自己更多的能力,或是作更多事讓自己更多的實力,這個想法正確,但只對一半。
Thumbnail
近幾個月新北市幼兒園有餵藥案、體罰案底下是針對遇到類似情況,對兒童心理的瞭解與家長可以做的事讓大家不必過於驚慌與擔憂,有方向可循以條列式來寫,可以當成講義來看 #觀察孩子是否焦慮到失控 1.異於平常的行為 2.退化行為 3.失控行為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心理師,你們是不是都知道我在想什麼?」、「心理師你們是不是都不會生氣?」、「跟心理師交往感覺好像會很棒~」 這些都是大家對於心理師的迷思,簡單來替大家破解一下: 迷思一:「心理師是不是都知道我現在在想什麼?」 當然不知道呀,通常會知道的應該是通靈師,或是擁有哆啦
Thumbnail
這是一個社區心理師能否接地氣的關鍵點。這可能要從學校教育開始講起了,特別是在研究所的期間,碩士論文是自己的研究,可以推論自己的結論,然而一篇論文從前面的文獻回顧開始,就是在一個「隱形框架」之中,應用既有的知識作延伸的研究,這些文獻回顧都是為了我們自己論文所作的打底工作,他們如何設計實驗、問卷調查..
Thumbnail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糟心事,可能是工作或感情,因為自己或環境的資源有限,在相互的配合或競爭中,就可能產生不公平的狀態。 不公平,是容易引起人們氣憤情緒的開關。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意思是每個人或許可以接受拿到的少,但不能接受拿到的多,卻不公平。 例如: 因為主管喜歡聽好聽、馬屁的話?
Thumbnail
天啊!又是討厭的星期一!   每個星期日晚上,是不是都特別憂鬱?回想起星期五晚上要放假時的快樂心情,一轉眼就又要上班了!奇怪?不是才剛放假嗎?怎麼好像沒做什麼事情兩天就過去了,一點都沒有充電休息到的感覺,如果再一次選擇,我一定會做其他事讓週末更有意義!(於是開始無止境的星期一迴圈)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名校大學生交往指南 一、「我能考上名校是因為我自己很努力」:觀察名單 二、「我能考上名校不只是自己努力,家人提供支援也相當重要」:優秀,可深入交往 三、「我能考上名校,不只是自己家庭環境,成長過程中也有接觸各方的資源與幫助」:極品,趕快在一起 四、「我能考上名校是因為我很努力,其他沒有
本文章探討了心理師如何在不揭露個案資料的情況下撰寫文章。從經營個人品牌到滿足受眾需求,提出了不揭露個案資料的替代方案。強調專注於受眾的需求而不是個案報告,並探討了通則和個案報告之間的區別。同時,提出了使用受眾視角、知識加經驗創造新邏輯思維以及跨領域應用知識的方法
Thumbnail
在過去的思維中,工作都執著在讓產品更好、更精美,無論是在機構、組織裡都在要求你的工作能力要好,產品品質要高,才會有客戶。所以自由工作者也承襲以往的舊觀念不斷的打磨自己的產品,讓產品更好,無論是閱讀書籍,讓自己更多的能力,或是作更多事讓自己更多的實力,這個想法正確,但只對一半。
Thumbnail
近幾個月新北市幼兒園有餵藥案、體罰案底下是針對遇到類似情況,對兒童心理的瞭解與家長可以做的事讓大家不必過於驚慌與擔憂,有方向可循以條列式來寫,可以當成講義來看 #觀察孩子是否焦慮到失控 1.異於平常的行為 2.退化行為 3.失控行為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心理師,你們是不是都知道我在想什麼?」、「心理師你們是不是都不會生氣?」、「跟心理師交往感覺好像會很棒~」 這些都是大家對於心理師的迷思,簡單來替大家破解一下: 迷思一:「心理師是不是都知道我現在在想什麼?」 當然不知道呀,通常會知道的應該是通靈師,或是擁有哆啦
Thumbnail
這是一個社區心理師能否接地氣的關鍵點。這可能要從學校教育開始講起了,特別是在研究所的期間,碩士論文是自己的研究,可以推論自己的結論,然而一篇論文從前面的文獻回顧開始,就是在一個「隱形框架」之中,應用既有的知識作延伸的研究,這些文獻回顧都是為了我們自己論文所作的打底工作,他們如何設計實驗、問卷調查..
Thumbnail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糟心事,可能是工作或感情,因為自己或環境的資源有限,在相互的配合或競爭中,就可能產生不公平的狀態。 不公平,是容易引起人們氣憤情緒的開關。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意思是每個人或許可以接受拿到的少,但不能接受拿到的多,卻不公平。 例如: 因為主管喜歡聽好聽、馬屁的話?
Thumbnail
天啊!又是討厭的星期一!   每個星期日晚上,是不是都特別憂鬱?回想起星期五晚上要放假時的快樂心情,一轉眼就又要上班了!奇怪?不是才剛放假嗎?怎麼好像沒做什麼事情兩天就過去了,一點都沒有充電休息到的感覺,如果再一次選擇,我一定會做其他事讓週末更有意義!(於是開始無止境的星期一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