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 令人尷尬的績效面談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每次到了年中,對人資而言的重點業務大概就是績效考核吧,每家公司績效考核週期不太一樣,有的是每季一次,也有每半年一次的。而許多主管在這個時候最大的問題是員工自我評價和主管的評價有所落差,導致每次績效考核後的成績總是有人不滿意..

跟幾個現任主管交流,大家對績效考核一致的問題是,員工本身都覺得自己很辛苦、很努力,績效考核分數應該是優等或A+,怎麼主管在評價表現時,好像不是那麼一回事,積極的員工會來找主管爭取,而消極的員工則是以被動的態度表現在後續工作上。

事實上既然是考核,就一定會有成績或優劣高低,只要有排序或排名就一定會有比較的心態,這是無可避免的事情,身為一個主管的職責,應該要讓員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產出與主管要求的落差,需要如何改善,才能達到所謂的優等生,「績效」跟公司的營運息息相關。小螺絲也曾經被同仁問過:為何我每天加班,使命必達,今事今畢,但主管給我的評價還是平平??

關於這類的問題我都會以「績效比較」與「工作價值」來說明:

  • 績效比較:績效是對比出來的結果,有些公司甚至會以「強制落等」來限制部門主管一定要將部門內的同仁分個高低優劣,也就是說某A如果是85分,但部門內其他同仁都有90分的水準,在比較後,其績效評比一定不會高於其他同事。
  • 工作價值:有些同仁很努力,把庶務整理的妥妥的,一點也不需要主管煩惱,延長工時或假日也願意配合加班,但可能經手的業務都是「非核心業務」,所謂非核心業務,小螺絲會定義為:對公司業務擴展或成本控管沒有直接與實質的幫助,但是感覺上不做又不行的工作,例如:文件發送、簽呈整理、資料建檔..等等,我會鼓勵這樣的同仁去提升自己的工作價值,如果能夠提升的有限,那就要主動爭取接觸核心業務的機會。

一般來說在主管很忙的狀態下,不太會有機會常常關注員工對自身工作的狀況及滿意度,而同仁又不好意思反應的結果,往往就是一個業務做了三年、五年的,如果事務變得過於常態,往往會變成即使原本很有價值的工作也變得稀鬆平常,小螺絲覺得視情況去提醒、建議主管幫自己做價值提升,是非常重要的,畢竟工作價值提升了,才有機會去爭取昇職或加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資小螺絲的沙龍
5會員
21內容數
招募、訓練與勞動法規相關人資議題
2021/12/14
員工價買車轉賣被降職 奧迪會計經理提告爭回工作 2021年即將尾聲,不料在12月月初時又看到這篇新聞,資方雖然爭回了勞方私下販車的價差(66萬),但資方也被判定為違法解雇,資方到底要如何才能主張自己的權利?
Thumbnail
2021/12/14
員工價買車轉賣被降職 奧迪會計經理提告爭回工作 2021年即將尾聲,不料在12月月初時又看到這篇新聞,資方雖然爭回了勞方私下販車的價差(66萬),但資方也被判定為違法解雇,資方到底要如何才能主張自己的權利?
Thumbnail
2021/11/04
勞基法是勞資關係是最基本的原則,法條本來就生冷,即便是人資,如果業務上沒有接觸相關法條,也不見得會熟悉及運用,小螺絲試著將法條規定,以淺顯的方式描述,希望能對想了解勞基法的朋友有所幫助。
Thumbnail
2021/11/04
勞基法是勞資關係是最基本的原則,法條本來就生冷,即便是人資,如果業務上沒有接觸相關法條,也不見得會熟悉及運用,小螺絲試著將法條規定,以淺顯的方式描述,希望能對想了解勞基法的朋友有所幫助。
Thumbnail
2021/11/03
人資負責薪酬,就一定會遇到扣薪的問題,但在勞基法保護勞工的原則下,明定資方不得預扣薪資,但少部分惡劣勞方,在確有債務產生的狀況下,以此為保護傘,拒絕履行債務,到底能不能在勞動契約中約定預先扣款?遲到到底能不能扣薪?制服不還可以扣薪嗎?如何避免勞方造成損害後,以離職規避債務?
Thumbnail
2021/11/03
人資負責薪酬,就一定會遇到扣薪的問題,但在勞基法保護勞工的原則下,明定資方不得預扣薪資,但少部分惡劣勞方,在確有債務產生的狀況下,以此為保護傘,拒絕履行債務,到底能不能在勞動契約中約定預先扣款?遲到到底能不能扣薪?制服不還可以扣薪嗎?如何避免勞方造成損害後,以離職規避債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績效考核在公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決定了員工的獎金,還可能影響到明年的加薪幅度。不止如此,如果你的績效表現不佳,甚至可能會被解雇。本文將跟大家分享績效考核的運作方式,帶你解開亙古疑惑,一窺企業運作邏輯。
Thumbnail
績效考核在公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決定了員工的獎金,還可能影響到明年的加薪幅度。不止如此,如果你的績效表現不佳,甚至可能會被解雇。本文將跟大家分享績效考核的運作方式,帶你解開亙古疑惑,一窺企業運作邏輯。
Thumbnail
現在公司的組織都走向扁平化,升遷不容易,因此會出現一些不合理現象,使得屬下左右為難,不知所措,而且沒人教。
Thumbnail
現在公司的組織都走向扁平化,升遷不容易,因此會出現一些不合理現象,使得屬下左右為難,不知所措,而且沒人教。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考績的好壞,跟目標達成、工作產出與實質貢獻有關,但它其實與你跟主管對於績效標準、工作方法是否有共識,甚至彼此的關係好不好,也有很大的關聯。如果欠缺對後者的認知,難保不發生,在打考績時滑鐵盧卻百思不得其解.......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考績的好壞,跟目標達成、工作產出與實質貢獻有關,但它其實與你跟主管對於績效標準、工作方法是否有共識,甚至彼此的關係好不好,也有很大的關聯。如果欠缺對後者的認知,難保不發生,在打考績時滑鐵盧卻百思不得其解.......
Thumbnail
在私人企業,大老闆的績效指標跟營利是100%掛勾的,所以大指標往下展到個人的小指標都跟營利有關,所以很直覺的達到個人小指標就對大指標有所貢獻,而大指標好,營利就好,隨之而來的加薪與獎金就不會少,且在私人企業,主管可以利用績效將績優人員的薪水及獎金的幅度拉大,以跟其他的人做出很大的區別,這是一般私人企
Thumbnail
在私人企業,大老闆的績效指標跟營利是100%掛勾的,所以大指標往下展到個人的小指標都跟營利有關,所以很直覺的達到個人小指標就對大指標有所貢獻,而大指標好,營利就好,隨之而來的加薪與獎金就不會少,且在私人企業,主管可以利用績效將績優人員的薪水及獎金的幅度拉大,以跟其他的人做出很大的區別,這是一般私人企
Thumbnail
文章開始之前,問問自己,我是高績效員工嗎? 看看自己公司內部,是不是有某些同事相對於其他人,帶給公司的貢獻很高? 我相信每間公司都有所謂貢獻度高的高績效員工,這樣的員工可能在各個部門,業務部、研發部、倉庫、行銷、生產。 過度依賴高績效員工,這種情況是如何發生的? 不論哪個方式其實都不是很好。
Thumbnail
文章開始之前,問問自己,我是高績效員工嗎? 看看自己公司內部,是不是有某些同事相對於其他人,帶給公司的貢獻很高? 我相信每間公司都有所謂貢獻度高的高績效員工,這樣的員工可能在各個部門,業務部、研發部、倉庫、行銷、生產。 過度依賴高績效員工,這種情況是如何發生的? 不論哪個方式其實都不是很好。
Thumbnail
其實,大家心裡都有底,年終考核不可能公平; 但我們也願意相信有制度的公司,考核會趨近於公平。 只是,心裡一直有個疑問,到底什麼才叫做公平? 如果,你也能接受把考核當作是一年的復盤,回顧檢討並發現自己的成長; 把重點放在成長,讓考核成績成為事件的配角, 或許就不用去計較到底公不公平了。
Thumbnail
其實,大家心裡都有底,年終考核不可能公平; 但我們也願意相信有制度的公司,考核會趨近於公平。 只是,心裡一直有個疑問,到底什麼才叫做公平? 如果,你也能接受把考核當作是一年的復盤,回顧檢討並發現自己的成長; 把重點放在成長,讓考核成績成為事件的配角, 或許就不用去計較到底公不公平了。
Thumbnail
每次到了年中,對人資而言的重點業務大概就是績效考核吧,每家公司績效考核週期不太一樣,有的是每季一次,也有每半年一次的。而許多主管在這個時候最大的問題是員工自我評價和主管的評價有所落差,導致每次績效考核後的成績總是有人不滿意..
Thumbnail
每次到了年中,對人資而言的重點業務大概就是績效考核吧,每家公司績效考核週期不太一樣,有的是每季一次,也有每半年一次的。而許多主管在這個時候最大的問題是員工自我評價和主管的評價有所落差,導致每次績效考核後的成績總是有人不滿意..
Thumbnail
年底公布升遷與績效,相信幾家歡樂幾家愁。在這個開獎的季節,自我感覺與主管眼中的自己不一定相同,更何況,獎勵制度是在競爭的基礎下建構而成,好的考績,光是自己表現良好是不夠的。 強者,自然有一套適應企業文化的能力,進入大公司也不是
Thumbnail
年底公布升遷與績效,相信幾家歡樂幾家愁。在這個開獎的季節,自我感覺與主管眼中的自己不一定相同,更何況,獎勵制度是在競爭的基礎下建構而成,好的考績,光是自己表現良好是不夠的。 強者,自然有一套適應企業文化的能力,進入大公司也不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