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的藝術:不與現狀之河對抗,獲得情緒自由與力量The Art and Power of Acceptance》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接受的藝術:不與現狀之河對抗,獲得情緒自由與力量The Art and Power of Acceptance》
📖 ▍ 除了「愛的藝術」,你還需要學習「接受的藝術」
我們都曾奮力逆流而行──抗拒艱困的處境,希冀事態並非如此,懊悔說過或未曾說過的話,甚至批判自身的缺陷。
我們拚命掙扎,強硬地企圖改變自己、他人、當下境遇,甚至是過去;然而,「抗拒」是對自己情緒勒索、是固執地選擇不改變,唯有「接受」才是使我們保有理智,開啟更多可能性的途徑。
  《接受的藝術》以「自我關懷」作為關鍵,邀請你以不同觀點看待「接受」,擁抱另一種人生之道。
   ▍ 「自我關懷」能改善與自我的關係,以及與生命的關係
  作者愛希麗提出實現自我關懷的祕密關鍵──ACT法:承認→連結→寬容對話。
  並且以實際案例說明操作ACT的方式,透過沉浸式體驗,改變你的思考模式。
   ▍ 提供強力工具,分享7種主要技巧與14種額外技巧
  協助你將「接受的藝術」更深刻整合進自己的生活當中,如「觀想」練習、「4-7-8放鬆呼吸法」……等等。
📝這本書是我到圖書館還書的時候偶然看見的,因為整本淡白色的封面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居然不是因為書名而是這種奇怪的原因😂),在圖書館翻看一下,立刻放入書袋-「馬上借走」,因為我看到了這句:🔖「不是為了改變而接受自己,而是在接受自己的過程中產生改變的空間。」
曾經聽過一種說法,「我們每個人在地球母親和靈魂源頭父親眼中都是完美的,都‘’已經‘’是最好的存在,是我們自己不喜歡真實的自己,不能接受自己原本的模樣,所以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夠完美」。
是人,就會存在‘’想要變得更好‘’的念頭和想法,因此遭遇挫折痛苦的時候,會‘’希望能夠‘’改變,但其實真正必須去做的,是「接受自己現在真實的狀態」,接受了當下的自己,才能夠發現更多被自己忽略的部份,於是看起來就像是有了不一樣的改變。
🔖「接受自己,不代表停止追求進步。接受自己,意味著愛自己真實的樣子。」
📝如果沒有外在現實世界發生的事、相遇的人,與之經驗、互動而產生的情緒、感覺,我們是很難很難僅憑借自身的力量而認識自己的。
只是在這些所謂人生經歷的過程中,我們不一定每次都能夠接受發生的事,甚至更多時候是自責、後悔、抗拒這些發生,質疑自己的選擇,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
痛苦的感覺,就是這麼來的。
🔖「接受過去,不代表你喜歡過去或想再經歷一次過去。接受過去,代表過去化為你成長的養分,讓你向前走。」
📝作者愛希麗提出「自我關懷」是‘’接受‘’的開始,而實現自我關懷的祕密關鍵則是ACT法:承認→連結→寬容對話。
而選擇這麼做,是為了能夠幫助我們自己繼續往前走。
沒有人願意卡在痛苦的深淵,在窒息的泥沼裡生存,當人生經歷到足以讓我們感到活著不如死去的感覺,要如何能夠再次跨越和前進,「接受」、「自我關懷」等等,這本書介紹了這些非常值得去做的方法。
🔖在接受一件事之前,我們什麼也改變不了。~卡爾·榮格
🔖「徹底接納生命有限,將使我們獲得最大的自由。」~愛希麗.戴維斯.布希
📔接受的藝術:不與現狀之河對抗,獲得情緒自由與力量The Art and Power of Acceptance
✍️作者:愛希麗.戴維斯.布希
原文作者:Ashley Davis Bush
譯者: 陳思穎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2/02/24
☘️閱讀記錄📖、喜歡的書籍📚、偶爾出現生活吃喝☕️、人生感受也有一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如何教授「藝術設計的7大元素」?解鎖藝術教師及在家教學家長的疑慮課程設計者及家長們都經常提出學生關於「藝術元素」的疑惑。這篇文章提供了7個方法,包括用簡單明暸的語言、視覺示範、互動活動、創作任務、分組討論、跨學科整合和欣賞藝術作品。透過這些方法,可以最有效地教授學生「7個藝術元素」。文章中並包含許多豐富的互動資源鏈結,可供家長或教師參考。
Thumbnail
avatar
ArtiMate 藝萌
2024-06-05
【閱讀分享】接受的藝術:停止抗拒,讓心靈更平靜的自我關懷之路當面對與期望不符的事情時,我們常常會採取抗拒的態度,卻忽略了接受的重要性。本文探討了為什麼接受是一種更加積極的態度,並提供了作者對於接受的見解和自我關懷的三個步驟。這篇文章對於了解接受的概念,以及為什麼接受是一個重要的心態轉變提供了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avatar
小丘
2024-03-14
悠游在藝術之河的哲人─章錦逸教授 頭髮飄逸,言行談吐溫文和煦,有著藝術家的浪漫人文氣息,是章錦逸老師映在我心中的形象。章老師是我就讀長榮大學的系主任與大一的班導師,但我資質駑鈍,在大學4年的求學過程中,總不太能懂得章老師的內在涵蘊。 直到2023年四月初,章錦逸老師在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美學空間舉辦〈尋常之神話─章錦逸2023作
Thumbnail
avatar
山豐海蘊企劃所
2024-01-24
變與不變-談江心靜的藝術創作思維▕ 謝其昌 策展人 · 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系教授兼主任暨所長江心靜從文學跨界藝術,持續自我的提問。不論文學、繪畫或旅行,她的思考都貫穿生活,美學隨著旅行不斷擴展,並發現抽象畫的探索與寧靜的品質。 心靜閱讀紅樓夢,從文字中感知色彩,想像和遊戲式創作,運用自身直覺、感覺、記憶和經驗,江心靜的抽象和意象視覺形式超越語言,更深刻了解自己,提供內在自省的精神能量。
Thumbnail
avatar
心靜 Hsinching
2023-09-10
【書選閱讀#073】募資提案教父的破億成交術:找對受眾接受的方式,讓你提案、說服都無往不利或許你不需要募資,但肯定需要提案。提案,是為了實現一個目標或解決一個問題所產生的想法,同時能期待其成果,也可以付諸實行,這是我對於「提案」的理解。從求職、找對象、工作資源的取得到商業合作的建立,都需要提案的能力。​懂得提案,可以讓你節省許多溝通和交易的成本。
Thumbnail
avatar
劉奕酉
2023-08-05
閱讀筆記《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一切取決於自己。 ●當下的人生不是取決於「命運」和「過去」的創傷,而是自己的思考方式。 ●但就算無法改變生病或受傷的事實,我們還是能選擇要以什麼樣的心情面對、看待這件事。 ●材料終究只是材料,如何使用端看自己的決定。你現在的人生,就是你使用材料,靠自己打造出來的「家」。
avatar
偶希都理
2022-02-13
影評|《為你找個家》身後,不完美的完美父愛愛和麵包,那個重要?換成幫孩子決定時,又該怎麼選?以《一路到底:脫線舞男》製作人聞名於世的義大利導演烏貝托・帕索里尼的第三部電影《為你找個家》中,不久人世的男主角約翰(詹姆士・諾頓),唯一的牽掛:為稚子找家,變成驅動劇情發展的種子,在謀生、陪孩子、出席領養家庭面談的影像沉積之間,蔓生出一片父愛花園。
Thumbnail
avatar
藝術北飄者
2021-12-30
Linda Estoy En La Luna 琳達讀讀書寫寫字《接受不完美的勇氣》有兩種方法可以通過高度僅五英呎(約一點五公尺)的門,一種是挺直身子走過去,另一種是彎身走過去,若是採用第一種方法,勢必會撞到門頂。 也就是說,覺得「人生很辛苦、很痛苦」的人,就像挺直身子穿過門,結果就是撞到頭,要是能稍微彎身走過去,就能免受皮肉之痛。但大多數人都會怪罪「門太低」,而不是反省其實是沒有
Thumbnail
avatar
蘇琳達
2021-10-14
劇評| 《好想做一次 第一季》用文化碰撞開辦授課「我們都得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好想做一次 第一季》 青春洋溢的校園題材作品在電影與聚集中屢見不鮮,就像我們在迪士尼頻道所經歷過的童年例如《天才魔女》、《小查與寇蒂》、《歌舞青春》等等都不在話下,但近年的校園喜劇則轉向更貼近全年齡層的大眾口味所靠攏,例如大談青少年性愛啟蒙的英國喜劇《性愛自修室》,還有看各年齡族群走進社區大學會是
Thumbnail
avatar
恍惚電影週記
202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