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樂是一個持續的選擇,也是一種源於自我取之不盡的資源,把注意力放在能使我們更快樂的做法上,持續為自己積累快樂。
作者 Ben-Sahara 是哈佛史上最受歡迎的正向心理學教授,並被頂尖國際企業微軟、Google、可口可樂、英特爾等,邀請演講。
他認為正向心理學有助於我們提升自我認同與主觀幸福感,更是啟動韌性的根源。當面臨意外與苦厄,快樂學能幫助我們具備更好的承接應變能力。
我認為這本書中有三個觀念值得討論與學習。
「快樂」或「提升生活品質」這類課題的研究,市面上有許多自助講習會和自助書籍,它們常提供保證有效的五個簡單快樂步驟、三個成功祕技等等。但大多數的人,在歷經一段時間後往往發現難以堅持,尤其是堅持自律這點。
如《專注聲音》章節所說,與其把訓練自律當成改變現狀的手段,不如先培養某些習慣,而關鍵在於發自內心的動機。「要建立習慣,必須確認自己想要某些行為,在特定時間內能做到;而建立習慣的動機,則是出自根深蒂固的價值觀。」
這樣的觀念與《你可以改變別人》一書遙相呼應,需要發自內心激勵心中的大象,才能朝目前持續前行。唯有當騎象人、大象與路徑三者兼具下這才會產生全新的習慣。
我們無法直接追求快樂,因為心滿意足的幸福感是個人辛勤努力的副產品。
關於是否要踏出舒適圈一直是現代人的討論重點
有些人主張要踏出舒適圈,有些人則主張應該在舒適圈(comfort zone)和恐慌圈(panic zone)之間的安全中介區,即伸展圈(stretch zone)或學習區間持續發展。我認為舒適圈與伸展圈之爭更多在於對舒適區的定義不同,有些人認為舒適圈等於完全熟悉,而有些人則認為僅是相對具備技能。
在 FIRE 運動書籍後流行後,不少人都開始嚮往提前退休,但是當真正退休後又找不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在追求快樂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過分追求暫時的愉悅和享受,忽略了什麼是有意義的。唯有在追求人生意義的過程,實踐自我實現,快樂才有可能浮現。如同維克多·法蘭可(Viktor Frank)所說:「快樂無法透過追求得到的,它是隨之發生的結果。」
這也是導讀中,朱平想表達,「以為找到了喜歡的工作很重要。其實真正的快樂不是做喜歡的工作,而是做能發揮自己長項(Strengths)的事」。
找出自己的長項,比找到喜歡的工作、能發揮最大潛力(世人定義下成就最高的可能)的工作更重要,因為找尋到存在價值與使命感,故能賦予勞動和創造意義。
作者在獲得以色列全國回力球賽冠軍後,真擔憂與假謙虛的和母親說:「我希望女生是因為我這個人而喜歡我,不是因為我拿了全球冠軍🏆才看上我。」
(無條件的愛/本質之愛)
而母親則回覆他:「你得到了全國冠軍,就反映出你是個怎麼樣的人,也反映出你的愛好和志趣。」
(人由你的習慣與思維組成)
我們想獲得快樂,重點不外乎兩個,發揮所長(最佳表現)與享受當下(最佳感受),而這樣的體驗是無法藉由直接挪用他人目標,如集點遊戲般達成世俗成功的條件(年薪百萬、迷人的伴侶、家庭和睦)來滿足,而是我們要問清楚自己的內心,給這些目標賦予價值,如此我們才能調動全身心、奮鬥也才具備意義。
快樂是一個持續的選擇,也是一種源於自我取之不盡的資源,把注意力放回日常生活並用心感受,是持續積累快樂的不二法門。
① 表達謝意
覺察身邊值得感謝的事物,當你用心體會,不再理所當然,你會發現快樂其實沒有這麼難。
② 減法生活
慢慢減少該做的事,多換一點時間做想做的事。少去一場朋友應酬,換取一場自己的修復之旅。
③ 擴散幸福
幫助他人時,大腦會釋放更長效的快樂因子,但請記住照顧他人前要需要關愛自己。
④ 快樂冥想
用心覺察身體狀況,至少花五分鐘專心而緩慢地深呼吸,專注於某個正面感受,重新校正念想。
⑤ 設定意義
為例行公事賦予更高的意義和樂趣,即使再小的事件,都能為你帶來更多動力。
⑥ 不恐懼失敗
即使失敗也有值得嘉許的地方,不要鄙夷自己曾面對的困境,記錄下來自己努力的痕跡。
⑦ 不害怕爭執
關係間依靠了解與被了解來培養親密,沒有天生的伴侶,只有用心經營。
我曾在方格子大廳發表過《親密關係才是幸福人生關鍵?》的分析調查,並進一步並進一步蒐集資料發現該研究第四任主持人 Robert Waldinger 和 Marc Schulz 所著作的《美好人生:哈佛最長期的幸福研究》。
兩人得出結論:贏在起跑點不是成功人生的保證,童年經驗、個性、出身,都不是影響幸福感受度的關鍵。最能確保一生品質的,只有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培養正向的人際關係,這是風雨人生的溫暖保護。
我認為這與本書《 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兩者理論可以說不謀而合,不論是想要擁有快樂或者是幸福,都須要找到個體自己的目標,持續去去創造和付出,在歷經歲月為之奮鬥後,才會覺得果實甘美。
喜歡這樣的專題介紹,還請關注與紅心支持,當然如果想要看更多我現在在看什麼書,歡迎追蹤 IG 掌握即時動態。
下週預定是 2017 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 Richard H. Thaler 的《推力:每個人都可以影響別人、改善決策,做人生的選擇設計師》,有興趣可以先閱讀,這樣下週收看書籍推薦時就能有線上讀書會的效果哦。
1.你可以改變 → 陪你讀書|喚醒你心中的騎象人——《你可以改變別人》
2.愛的先決條件 → 文氣與繆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