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個耐人尋味的現象:當我們面試求職者時,工作經歷若是每份都只有一年左右,會讓我們遲疑;若每份工作都待太久,反而會擔心應變力和學習彈性。那麼,一份工作到底要做多久,才算是為履歷加分?
過去我曾遇過一位面試者,他的履歷非常特別:前三份工作都剛好是兩年。當我好奇詢問原因,他說這是他精心計算的結果。
但職涯真的能如此精準規劃嗎?
根據我多年面試經驗,與其執著於「待多久」,不如換個角度思考「達成了什麼」。
這是你證明自己能勝任的關鍵期。若不到一年就離職,確實容易給人「抗壓性不足」的印象。但如果這一年內你完成了重要專案,或為團隊帶來具體改善,一樣是很好的經歷。
這是最容易讓履歷加分的黃金期。因為你已經完全熟悉工作內容,能夠開始產生實質影響力。許多人在這個階段會接觸到較具挑戰性的專案,或開始帶領小組。
待在同一個職位三年以上,你要特別注意自己是否持續在成長。如果只是日復一日做著相同的事,即使年資很長,在面試時也不容易脫穎而出。
能在一個職位上待超過五年,通常代表你在這個領域已經建立了相當的專業度。但我建議你在履歷上特別強調這段期間的「演進過程」:你的角色如何擴展?解決過什麼重大挑戰?帶領過什麼改革?
但實話實說,在現今這個快速變遷的職場,「適任年資」的定義已經變得很不一樣。我觀察到一個有趣的趨勢:愈來愈多企業更看重你的「學習力」和「適應力」,而不是單純的年資長短。
與其擔心待太久或太短,不如把重點放在:
有人可能透過快速轉換不同環境來累積廣度,有人則選擇在專業領域深耕。重點不在於你選擇哪條路,而是你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持續提升自己。
我想說的是,不要讓「適任年資」這個框架限制了你的決定。認真評估當下的工作是否還能帶給你成長,是否符合你的職涯發展。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勇敢為自己做出改變。
好的履歷不是靠年資堆疊,而是由一個個專業成長的故事串連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