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那個決定性的問題是:你是否希望活在一個「受侵略國的總統需要在民主社會裡被公開羞辱」的世界?我的答案是否定的。而且我認為,當你生活的國家與一個擁有廣大領土的敵對獨裁勢力接壤或只有一個海峽的距離時,選擇另一個答案是荒謬的。
在歷史裡面,我們看過太多試圖用屈辱去換和平的行為,其中的一些人或許真的拿回了短暫的和平。但他們無一例外地,永遠活在屈辱之中。
2022年12月,澤倫斯基在國會演說中感謝「每一位美國人」對烏克蘭的支持,事實上,這些年來,他說過無數遍對美國、以及世界上其他援助者的感謝。他當然知道烏克蘭的處境不好,他當然知道為了要支撐下去、繼續防禦敵人的攻擊,他需要來自世界--尤其是美國的援助。
但同時,他也知道他以及烏克蘭士兵們所做的不僅僅是為了烏克蘭,他們守護的,是民主世界、是現代社會反對侵略的基本底線。在那場演說中,他對給予烏克蘭大量金援的美國人民說明:「你們的錢不是做慈善,而是對全球安全和民主的投資,我們會以最負責任的方式運用。」這是正確的認知,因為如果烏克蘭倒下,不只代表了普丁勝利,更會讓所有潛在的侵略者歡欣鼓舞。
很明顯的,川普與其代表的那種價值觀並不買帳這種說法。他們要的是利用美國強大的國力,在動亂的國際社會中撈到更多好處。就像那個退出京都議定書的美國、或者在日本襲擊珍珠港前,打算隔岸觀火的美國。沒有世界公民的「責任」,只有談判桌上的「交易」。
然而,即便我們暫且不討論「正義」、不討論「責任」、不討論「普世價值」,單單討論「歷史」,我們也會知道,在世界動亂的時候,根本沒有所謂「獨善其身」。
就算單就「美國的利益」來思考,我們也不該忘記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如何讓全球通膨更加嚴重。就算美國本土能夠不受侵略,歐洲、亞洲發生的戰爭,同樣會對美國的經濟造成重大影響。
*
為什麼我們無論如何要譴責侵略者而非防守者?為什麼國際應該援助受侵略國家的人民抵禦敵人?原因很簡單,因為這麼做可以最大程度增加侵略的成本,以此來確保每個人的生活不要被打破。
川普口中的「你沒有底牌」,並不是對烏克蘭現狀的客觀描述,因為對所有侵略國以外的國家來說,「國際社會會懲戒侵略者」應當是所有人共同擁有的底牌。如果這種共識被破壞了,接下來的十數年將進入一個全球軍備競賽的時代。會有更多的「擦槍走火」、更多的區域衝突,也代表我們離「相互保證毀滅」的結局靠得更近。
川普有錢、有權,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的總統。無論世界變得多糟,他依然會是全世界中擁有最優渥生活的那群人。而且他已經78歲,未來的世界不管變得怎樣,都剩不了多少年可以影響到他。
但我們不是川普、不是馬斯克,我們甚至就活在另外一個民主與獨裁對抗的前線。我們沒有本錢(或者像他們喜歡說的──沒有底牌)像川普一樣自私,我們需要像歐洲的其他國家那樣,在這個人類的關鍵時刻保持團結。
中國會在俄羅斯的失敗中得到警惕,還是在俄羅斯的成功中得到鼓舞,烏克蘭的結局會對中國對台戰爭的判斷產生重大影響。如果世界相信受侵略國應該要在屈辱中投降,未來,侵略者便能更安心的進攻;相對的,如果這一次,民主陣營能夠守住烏克蘭,接下來,我們會更有可能守住台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