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輸了」,也是一種釋然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糾結迷惘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是放棄,而是放過自己

孩子低著頭,盯著輸掉的棋盤,一動也不動。

我坐在他身邊,沒說話,只聽得見他粗重的呼吸聲,像是在跟什麼東西拔河。


「我不想輸。」

他終於開口,聲音小得像是在跟自己說。

「可是你已經輸了,對吧?」我輕輕問他。

他點點頭,眼眶開始泛紅:「可是我不想承認。」


我懂。

因為我也曾經這樣——拼了命想贏,卻輸給了自己那個放不下的執念。

raw-image

我們都太怕「輸」了,像怕輸就會被否定整個人


從小到大,「不能輸」這件事被灌輸得太深太早。

成績、比賽、比較、表現——我們不只是在努力,更是在證明:「我不是輸的那個。」


輸,彷彿意味著不夠好、不夠努力、不夠值得被喜歡。

所以我們開始害怕,開始不甘,開始拚命撐住那些已經快散掉的自尊。

但沒有人告訴我們:有時候,真正的釋放,不是贏過對手,而是承認這一次,我輸了沒關係。


承認「輸了」,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你夠成熟


那天,我對孩子說:

你輸了沒錯,但你沒有失敗。


你只是遇到了一場對你來說還太難的挑戰。 也許今天你輸了,但你贏了什麼更重要的——你開始學會面對輸。 那不是軟弱,是勇氣。」


輸了,沒關係;

能夠說出「我輸了」,代表你開始放下對自己的苛求,也放下對勝負的執著。

真正讓人難受的,其實不是輸,而是不願承認自己會輸的那種緊繃與逞強。


「我不行」不代表「我沒有價值」


我們常以為「我做不好」,就是「我不好」。

但這兩件事,其實是可以分開來看的。

  • 做不好,是某次經驗的結果;
  • 我不好,是對自己整體的否定。


當孩子把這兩者混為一談,他輸的不只是比賽,而是信心。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叫他趕快振作,而是陪他看見:

「你這次輸了,

但你還是我眼中那個認真思考、勇敢挑戰、願意面對自己的你。」

這樣的孩子,值得被肯定,不是因為贏,而是因為他願意走進「輸」裡,然後不逃跑。


結語:人生不是永遠要贏,而是學會什麼時候該放


有時候,我們會輸給別人;

有時候,我們會輸給自己;

更多時候,我們會輸給那個不肯承認「我其實很累」的自己。


但當你願意說:「好吧,我輸了。」

你會發現,一種意想不到的輕盈,開始回到你心裡。

因為真正的釋然,不是贏過誰,而是放過自己。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68會員
331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刻意微挑戰 的其他內容
——渴望與恐懼之間,是正在長大的我們 有時候,我們不是不努力,而是太想贏、太怕輸,才卡在原地。孩子說:「我想贏!可是萬一……」這句話好真實,也像我們自己。怕失敗不是懦弱,而是因為我們真的很在乎。這篇文章,寫給每個在意成果、卻常常懷疑自己夠不夠好的人。
你不需要一直撐,也不需要每次都說「我可以」。承認「我不能/我不願」,不是放棄,而是讓自己有機會重新選擇。當你願意停下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我可以/我想要」就會慢慢浮現。這篇文章,寫給那些累了、也想重新找回方向的你。
有時我們急著說「我沒錯」,只是想保護自己不被責怪。但多數人其實只關心結果,不在意你有沒有錯。真正關心你的人,才會冒著你不開心的風險,提醒你哪裡可以更好。試著先放下防衛,聽進那些為你好而說的話,因為他們在乎的,不是責備,而是你能不能更好。
孩子說:「他不理我!我也不理他了!」這不是不在意,而是太在意了。很多時候,我們用氣話包裹脆弱,假裝不需要,其實是想被拉近。這篇文章陪你看懂:說氣話的背後,是在關係中受傷的心,也讓我們一起學會——關係的結,不是用對抗解開的。
「我做不到」這句話,背後可能藏著一個人所有的努力與眼淚。這篇文章寫給那些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不是你沒用,是你還在路上。你無法為過去的挫折負責,只需要為未來的成果勇敢一點就好。別急著否定自己,我們都在學著變得更強壯。
「我怎麼什麼都不想做?」這不是你出問題,而是大腦自動開啟省電模式。當機時,別硬逼自己思考。先觀察壓力來源,再透過小事喚醒感官——聞咖啡香、聽音樂、散個步。接著,從小行動開始,感覺會在不知不覺中回來。別急著恢復到巔峰狀態,慢慢來,你只是需要一點時間,重新熱起來。
——渴望與恐懼之間,是正在長大的我們 有時候,我們不是不努力,而是太想贏、太怕輸,才卡在原地。孩子說:「我想贏!可是萬一……」這句話好真實,也像我們自己。怕失敗不是懦弱,而是因為我們真的很在乎。這篇文章,寫給每個在意成果、卻常常懷疑自己夠不夠好的人。
你不需要一直撐,也不需要每次都說「我可以」。承認「我不能/我不願」,不是放棄,而是讓自己有機會重新選擇。當你願意停下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我可以/我想要」就會慢慢浮現。這篇文章,寫給那些累了、也想重新找回方向的你。
有時我們急著說「我沒錯」,只是想保護自己不被責怪。但多數人其實只關心結果,不在意你有沒有錯。真正關心你的人,才會冒著你不開心的風險,提醒你哪裡可以更好。試著先放下防衛,聽進那些為你好而說的話,因為他們在乎的,不是責備,而是你能不能更好。
孩子說:「他不理我!我也不理他了!」這不是不在意,而是太在意了。很多時候,我們用氣話包裹脆弱,假裝不需要,其實是想被拉近。這篇文章陪你看懂:說氣話的背後,是在關係中受傷的心,也讓我們一起學會——關係的結,不是用對抗解開的。
「我做不到」這句話,背後可能藏著一個人所有的努力與眼淚。這篇文章寫給那些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不是你沒用,是你還在路上。你無法為過去的挫折負責,只需要為未來的成果勇敢一點就好。別急著否定自己,我們都在學著變得更強壯。
「我怎麼什麼都不想做?」這不是你出問題,而是大腦自動開啟省電模式。當機時,別硬逼自己思考。先觀察壓力來源,再透過小事喚醒感官——聞咖啡香、聽音樂、散個步。接著,從小行動開始,感覺會在不知不覺中回來。別急著恢復到巔峰狀態,慢慢來,你只是需要一點時間,重新熱起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允許情緒不是要溺在情緒裡 #講出眼前的顏色加物品 昨晚21:30時,燁還在家裡用輕球練習投籃 我限制並制止孩子後,燁因失望而哇哇大哭 真的是哇哇大哭,整張臉皺在一起那種 想想,燁也才小二…真的還只是個孩子啊! 睡覺時間到了,孩子還想摸球、練習投籃 「你喜歡打球很好,不過什麼時間做什麼
Thumbnail
我鼓勵兒子參加比賽,但兒子卻拒絕,他透過比喻,讓我充分理解了他的心情。文章內容溫馨感人,讓人回味。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將會不定時發表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https://r
Thumbnail
五歲的兒子,在幼兒園學習圍棋有好一陣子了,但我從來也不知道他學得如何?只知道他學得很開心。
Thumbnail
社會從來教導我們如何達致成功,卻很少教導我們如何面對挫敗。越恐懼越要面對,現在不學習挫敗,以後遭遇挫敗時定必挫敗。與其要求我們不犯錯、不挫敗,不如培養我們承受挫折,面對失敗的能力。這並非鼓勵挫敗,而是強調正面面對挫敗,從挫敗的經驗中,尋求達至目標的策略及改進方法,並在過程中學習恆毅堅持、迎難而上。
Thumbnail
大人應有耐心等待,接納孩子放手一試的掙扎過程,不要批判指認情緒,提供方法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逐步克服恐懼。簡單來說,就是微調孩子的改變,建立學習自信。
Thumbnail
面對哭泣的友伴、或是突發的狀況,孩子沒有像大人一樣的能力,可以馬上判斷事情的經過、或是立即反應下一步,因此站在一旁什麼都不說,是很正常的。
Thumbnail
害怕是一種感受,所以我們直接叫孩子「不要害怕」是無效的,我們否定孩子的感受,對他說:「沒什麼好怕的!」更會讓孩子覺得無能。
Thumbnail
你是否曾碰過孩子只要遊戲輸了就翻臉,甚至崩潰大叫呢?面對這樣的狀況,有部分的大人會直覺認為只要讓孩子一直輸,輸久了他就會習慣了。 不過你是否想過,這類不斷試探孩子底線,希望藉此達到「培養孩子堅持到底的性格」,或是「增加孩子對於挫折的容忍度」的方式,真的有效果嗎?
Thumbnail
失敗是日常,從失敗中學習 在現代社會,失敗似乎成了一種禁忌。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成功,因此當孩子失敗時,我們往往會感到失望、焦慮,甚至責備孩子。然而,失敗是人生的常態,我們無法避免。因此,如何教導孩子面對失敗,就成了父母必須面對的課題。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允許情緒不是要溺在情緒裡 #講出眼前的顏色加物品 昨晚21:30時,燁還在家裡用輕球練習投籃 我限制並制止孩子後,燁因失望而哇哇大哭 真的是哇哇大哭,整張臉皺在一起那種 想想,燁也才小二…真的還只是個孩子啊! 睡覺時間到了,孩子還想摸球、練習投籃 「你喜歡打球很好,不過什麼時間做什麼
Thumbnail
我鼓勵兒子參加比賽,但兒子卻拒絕,他透過比喻,讓我充分理解了他的心情。文章內容溫馨感人,讓人回味。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將會不定時發表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https://r
Thumbnail
五歲的兒子,在幼兒園學習圍棋有好一陣子了,但我從來也不知道他學得如何?只知道他學得很開心。
Thumbnail
社會從來教導我們如何達致成功,卻很少教導我們如何面對挫敗。越恐懼越要面對,現在不學習挫敗,以後遭遇挫敗時定必挫敗。與其要求我們不犯錯、不挫敗,不如培養我們承受挫折,面對失敗的能力。這並非鼓勵挫敗,而是強調正面面對挫敗,從挫敗的經驗中,尋求達至目標的策略及改進方法,並在過程中學習恆毅堅持、迎難而上。
Thumbnail
大人應有耐心等待,接納孩子放手一試的掙扎過程,不要批判指認情緒,提供方法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逐步克服恐懼。簡單來說,就是微調孩子的改變,建立學習自信。
Thumbnail
面對哭泣的友伴、或是突發的狀況,孩子沒有像大人一樣的能力,可以馬上判斷事情的經過、或是立即反應下一步,因此站在一旁什麼都不說,是很正常的。
Thumbnail
害怕是一種感受,所以我們直接叫孩子「不要害怕」是無效的,我們否定孩子的感受,對他說:「沒什麼好怕的!」更會讓孩子覺得無能。
Thumbnail
你是否曾碰過孩子只要遊戲輸了就翻臉,甚至崩潰大叫呢?面對這樣的狀況,有部分的大人會直覺認為只要讓孩子一直輸,輸久了他就會習慣了。 不過你是否想過,這類不斷試探孩子底線,希望藉此達到「培養孩子堅持到底的性格」,或是「增加孩子對於挫折的容忍度」的方式,真的有效果嗎?
Thumbnail
失敗是日常,從失敗中學習 在現代社會,失敗似乎成了一種禁忌。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成功,因此當孩子失敗時,我們往往會感到失望、焦慮,甚至責備孩子。然而,失敗是人生的常態,我們無法避免。因此,如何教導孩子面對失敗,就成了父母必須面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