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其實我們都誤會了「逃避型」的冷漠?

溫曉風-avatar-img
發佈於成長說故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依附理論與陌生情境測驗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依附理論,但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由該理論延伸出的「陌生情境測驗」?
這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是由安斯沃斯所設計出來的社會實驗,目的是去檢測孩子在母親離開以及回來後的情緒反應。
實驗結果發現,不管什麼類型的孩子,都會在母親離開的這段時間感到焦慮不安,但差別就在安全型的孩子,會在母親回來安撫後,快速的得到情緒的舒緩,之後便繼續探索世界;焦慮型則會在母親回來安撫後,持續的哭鬧一陣子;逃避型則會表現出一臉不在意母親的樣子,繼續做自己的事情。

行為背後的意義都是焦慮

焦慮型與逃避型最大的差異,是在於母親回來後相當不同的情緒與行為反應,一個是透過更用力的情緒張力,例如不斷的哭泣、崩潰,來表達自己的不安,去得到更多大人的關愛,而另一個則是透過假裝不在意來掩飾自己的感受,也欺騙自己不在意就不會失望、難過,並且藉由冷漠控訴大人的離開。
儘管行為上有如此大的差異,但其實細探到底「逃避型」與「焦慮型」根源都是來自於—焦慮,只是一個用顯性行為傳達,另一個用相反的方式來表達,且正因為用了與認知上相反的行為反應來表達不滿,所以更容易讓接受者誤以為對方是真的沒有那麼在意,而漸漸地忽略對方的感受。

逃避行冷漠不是因為不愛

在關係中也是如此,焦慮型的人通常會希望對方用「更多的愛」來滿足自己的安全感,但逃避型的人可能更傾向於用「與期待反應」相反的行為,例如明明很焦慮,卻表現的毫不在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這樣的行為模式,往往會讓逃避型的另一伴感覺「對方是不是不愛自己了?所以才會這樣冷漠」,而導致兩個人誤會越來越深。
但其實只要理解到,逃避型的伴侶並不是不愛你、不在意,他們內心對於失去一段關係的恐懼與害怕,其實都和其他人一樣,只是用了一種我們其他人不習慣的表達方式,去抒發自己的想法而已。

逃避行需要更多自我空間

這和許多人在遇到心情低落時,喜歡和他人說話、連結的方式有許多的不同,逃避型通常習慣用「進入自己的獨立空間」這種方式來處理情緒、療癒自己,也比較不擅長說出自己的感覺。
因此如果身邊有逃避型的人,當他心情不好、遇到重大事件時,千萬不要以為他真的不難過或不在意,只是他選擇了一種「將自己與世界隔離」的方式,來整理自己的情緒
舉我自己身邊的朋友來說,他們大多不擅長表達自己的感受,且表達自己的感覺,也不是一件讓他們舒服的事情。
不懂的人可能會覺得對方冷漠或難以親近,但當自己真的夠了解他們,就會知道他們其實和一般人一樣,有各式各樣的感覺,且在遇到關係破裂、出狀況時,也依然會感到焦慮,只是比起我們習慣透過與他人訴說、連結的療癒方式,他們更習慣讓自己冷靜,或者假裝不在意好顯得自己沒有輸,而藉此讓自己舒服一些

假裝不在意就不會受傷

「假裝不在意,是不是心就不會受傷了?」
這是我身邊幾位逃避型的人告訴過我的話,但我反而常常回答他們:「其實當你們問我這句話時,你們已經在意,也已經受傷了。」承認自己難過、受傷、在意,真的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除了給予他們一些鼓勵當作強心針以外,也給他們適當的自我空間,因為對他們來說「空間」絕對是最好的療癒聖品。
讓他們知道,如果你需要有人陪伴,我會在你的身旁,如果你想一個人靜一靜,我也不會強迫你,你只要知道,我看見你的脆弱,但同時我也不會去批判你的脆弱,反而很謝謝你願意讓我看見你的脆弱,讓我可以更靠近你。
我曾經這樣和一位逃避型的朋友說,然後他在電話那頭,像是仙女棒被點燃一般的嚎啕大哭,但我知道對於平時無論如何都要忍住眼淚的他來說,這些話有悄悄地解開心裡的某一塊結。
「用這樣的方式陪伴著一個人真好。」我在心裡這樣想著。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6會員
147內容數
覺得這個社會上有好多值得討論的議題,卻礙於文章發文無法即時討論的受限,而讓這個平台一直比較像是「我說你聽」的狀態。但是,其實比起單方面輸出,一直以來我更喜歡和別人討論想法,把自己當成一塊海綿,不斷吸收不同觀點以後,最後淬鍊成自身獨有的價值觀,我想這是創辦此處最大的意義,所以各位親愛的朋友們,請友善地留下寶貴的想法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溫曉風聊聊天 的其他內容
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對我好。」這個道理乍聽起來好像是真理,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請聽我娓娓道來…
最近有一些人際上的挫折,大抵上是因為被一位曾經很熟識要好的朋友冷淡、疏遠,所以才開始重新思考自己是如何面對人際關係的。在大學這四年,逐漸發現自己是一個相當重視友情的人,會很努力地想要去珍惜每一段關係,即使活動結束,也還是希望曾經一起奮鬥過的夥伴可以把我當成朋友。但後來才發現,對於很多人來說……
心理系,是我從國小到高中一直都沒有改變的目標,為了努力念到想要的科系和學校,拚了命的不斷學習著,深怕自己一個不小心就會落後。考上心理系的那一刻,終於有一種夢想實現的不真實感,這樣的興奮大概維持了一年多,隨之而來的,是不知道接下來該為什麼而努力的茫然。
這一次要來說一個悶騷的B學生,為什麼說他悶騷呢?因為我第一次和他見面的時候,不管我問什麼,他都低著頭做著自己的事情,什麼都不願意說。  一開始我還以為B是一個內向害羞的小朋友,看他長的一副靦腆樣,圓滾滾的大眼睛,臉頰上又有著小孩可愛的嘴邊肉,想說這小子長大可以當個帥氣的奶油小生,直到後來……
 國中的班導師,是一個非常在意學生成績的老師,甚至是喜歡用成績來排定學生的價值,所以班上的同學壓力不在話下。那一年是國中一年級上學期,期末段考剛結束,我旁邊的b男考贏了坐在我前方的a女,就在a女覺得無法置信的時候……
最近知名藝人突然過世的消息,令人非常的心痛與震驚,他出到將近二十年,幾乎占滿了我的童年,雖然不是他的忠實粉絲,但也總會在看到他的影像紀錄時,忍不住跟著流下了眼淚。看著他驟逝的消息,也讓我想起在四年前的冬天,也就是高三的那一年過年,我家的狗狗突然過世的事情。
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對我好。」這個道理乍聽起來好像是真理,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請聽我娓娓道來…
最近有一些人際上的挫折,大抵上是因為被一位曾經很熟識要好的朋友冷淡、疏遠,所以才開始重新思考自己是如何面對人際關係的。在大學這四年,逐漸發現自己是一個相當重視友情的人,會很努力地想要去珍惜每一段關係,即使活動結束,也還是希望曾經一起奮鬥過的夥伴可以把我當成朋友。但後來才發現,對於很多人來說……
心理系,是我從國小到高中一直都沒有改變的目標,為了努力念到想要的科系和學校,拚了命的不斷學習著,深怕自己一個不小心就會落後。考上心理系的那一刻,終於有一種夢想實現的不真實感,這樣的興奮大概維持了一年多,隨之而來的,是不知道接下來該為什麼而努力的茫然。
這一次要來說一個悶騷的B學生,為什麼說他悶騷呢?因為我第一次和他見面的時候,不管我問什麼,他都低著頭做著自己的事情,什麼都不願意說。  一開始我還以為B是一個內向害羞的小朋友,看他長的一副靦腆樣,圓滾滾的大眼睛,臉頰上又有著小孩可愛的嘴邊肉,想說這小子長大可以當個帥氣的奶油小生,直到後來……
 國中的班導師,是一個非常在意學生成績的老師,甚至是喜歡用成績來排定學生的價值,所以班上的同學壓力不在話下。那一年是國中一年級上學期,期末段考剛結束,我旁邊的b男考贏了坐在我前方的a女,就在a女覺得無法置信的時候……
最近知名藝人突然過世的消息,令人非常的心痛與震驚,他出到將近二十年,幾乎占滿了我的童年,雖然不是他的忠實粉絲,但也總會在看到他的影像紀錄時,忍不住跟著流下了眼淚。看著他驟逝的消息,也讓我想起在四年前的冬天,也就是高三的那一年過年,我家的狗狗突然過世的事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榮格心理學有一詞稱之為「退行」,有時候人在外界受到無以負荷的挑戰,會躲回自己的殼去修復。   這樣的「退行」也可能以身心疾病呈現,例如強迫症、憂鬱症、躁鬱症等等,而透過夢境,我們通常得以一窺此刻的身心狀況如何。 並透過解夢,知道自己現在身在何處、要前往哪裡。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當今云云人際關係之中,具中「輕視迴避型依戀人格(Dismissive avoidant attachment personality)」的人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常見。不知道你和我又是否具有這一種人格......
逃避型人格,在我身邊有兩個很顯著的例子,好像相似又有所不同,但對他們來說根本問題都在於原生家庭。 A生於重男輕女的家庭,父親很早便離開家但仍有少數聯繫,母親不知所蹤,儘管其他家庭成員對他疼愛有加,但父母親給的裂痕太大,始終無法補足他心裡所欠缺的。他很認真工作也很負責,在當主管的我眼中是不可多得的同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逃避型依附者在婚姻中表現出的獨立性和情感穩定性使他們成為理想的伴侶。本文深入探討了逃避型依附者的優勢,以及他們在婚姻關係中的表現和影響。透過理性的溝通方式、對自由和空間的尊重以及情感控制的優勢,逃避型依附者展現了在婚姻中的重要價值。
有沒有人在覺得被拒絕之後,就憋著一口氣,然後生悶氣, 明明知道很沒有道理,但就是覺得很不爽、很受傷,然後這樣的心情,就影響著跟伴侶的互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恐懼的困難,過去因逃避習慣,現在在面對時感到痛苦並想逃。作者認為逃避只會減少轉換的時間,但也是一個生存模式。他描述了內心的狀態和麵對自我的挑戰,並提到了接納自己是一生的功課。這篇文章充滿了自我覺察和成長的內容。
Thumbnail
有一種心理現象是,當我們不懂處理「內在情緒」時,會採取面對的相反做法,因為承受不起只好逃避,稱為「反向作用」。此種心理防衛機轉是「擔心某些事情發生,反而故意做出相反的事」,例如對某人過度禮貌,其實是掩飾厭惡某人,他若不這樣做,就怕無意間露出馬腳、露出自己不敢面對的脆弱面。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榮格心理學有一詞稱之為「退行」,有時候人在外界受到無以負荷的挑戰,會躲回自己的殼去修復。   這樣的「退行」也可能以身心疾病呈現,例如強迫症、憂鬱症、躁鬱症等等,而透過夢境,我們通常得以一窺此刻的身心狀況如何。 並透過解夢,知道自己現在身在何處、要前往哪裡。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當今云云人際關係之中,具中「輕視迴避型依戀人格(Dismissive avoidant attachment personality)」的人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常見。不知道你和我又是否具有這一種人格......
逃避型人格,在我身邊有兩個很顯著的例子,好像相似又有所不同,但對他們來說根本問題都在於原生家庭。 A生於重男輕女的家庭,父親很早便離開家但仍有少數聯繫,母親不知所蹤,儘管其他家庭成員對他疼愛有加,但父母親給的裂痕太大,始終無法補足他心裡所欠缺的。他很認真工作也很負責,在當主管的我眼中是不可多得的同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逃避型依附者在婚姻中表現出的獨立性和情感穩定性使他們成為理想的伴侶。本文深入探討了逃避型依附者的優勢,以及他們在婚姻關係中的表現和影響。透過理性的溝通方式、對自由和空間的尊重以及情感控制的優勢,逃避型依附者展現了在婚姻中的重要價值。
有沒有人在覺得被拒絕之後,就憋著一口氣,然後生悶氣, 明明知道很沒有道理,但就是覺得很不爽、很受傷,然後這樣的心情,就影響著跟伴侶的互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恐懼的困難,過去因逃避習慣,現在在面對時感到痛苦並想逃。作者認為逃避只會減少轉換的時間,但也是一個生存模式。他描述了內心的狀態和麵對自我的挑戰,並提到了接納自己是一生的功課。這篇文章充滿了自我覺察和成長的內容。
Thumbnail
有一種心理現象是,當我們不懂處理「內在情緒」時,會採取面對的相反做法,因為承受不起只好逃避,稱為「反向作用」。此種心理防衛機轉是「擔心某些事情發生,反而故意做出相反的事」,例如對某人過度禮貌,其實是掩飾厭惡某人,他若不這樣做,就怕無意間露出馬腳、露出自己不敢面對的脆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