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世代與人情世故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Millennials
看到一個影片在講千禧世代
影片中所謂的「千禧世代」泛指1984年後出生的工作者,他們在2005年之後大量進入企業,也帶來職場文化的衝擊。也有人定義是1980~2000年左右這段時間出生的人。
講者Simon O. Sinek提到四個因素造就了「千禧世代」的個性與呈現出來的樣貌:
  • 家庭教養
  • 科技
  • 沒耐心,渴求立即的滿足感
  • 環境
上面四個原因導致千禧世代的自信心在進入職場後,較前一世代的人們更低落。詳細的內容可以看影片,我這邊就不再贅述。

  • 嬰兒潮:從1945戰後至1960年出生的人
  • X世代:1961至1981年之間出生
  • 千禧世代:1982至2004 年出生,又稱為回聲潮(echo boomer)
  • Z世代:2005年後出生

看完影片之後,我覺得「人情世故」,可能就是千禧世代與之後出生的人最需要的歷練。我們因網路而可以將交際圈拉得很遠,但也因為網路而將情感的深度放得很淺。PS: 有一本繪本「誰是真正的朋友? 我有500個網友」將這樣的狀況畫成童書,提醒著小朋友,要珍惜真正的朋友,朋友比網友更珍貴。
而培養了解人情世故的能力,最需要的是「耐心」。而這是絕大多數在青少年時期就接觸社群媒體的網路世代的人比較缺乏的。

人情世故很重要嗎?

我曾經也認為不重要。我曾經認為能力好,做正確的事情,事情自然會自動推向好的方向。但隨著進入職場越久,越覺得擁有能夠應對各種人、各種狀況的彈性應對能力,同樣很重要,相輔相成。
我本身並不是資質特優的天選之人,能力強到是別人要習慣我的方式;我沒有顯赫的家業讓我一開始就能呼風喚雨;我也沒有極端強烈的信念,可以不為五斗米折腰。我就是個平凡的大眾。
我可以說:學習社會化,就是學習人情世故,學習在「社會中」待人處事的準則。我要特別強調「社會中」三個字,是因為我們認為正確的待人處事的準則,不一定跟社會中待人處事的準則完全相同。

什麼叫做人情世故?

人情世故其實很難一言以蔽之,我簡單的說就是為了達成目標,除了直線的道路外,能夠接受迂迴不直接的路線;能夠瞭解並接受當別人對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時,具備有「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尊重你的看法,並且照著你的想法進行交際」的彈性。
舉例有些人對於台灣商場上交際場合的禮節會很反感,覺得是陋習而不願意做
  • 跟主管同桌吃飯,要負責倒酒
  • 跟主管同桌吃飯,要負責點菜
  • 請主管或女生先入座
  • 女生要負責倒酒
  • 不做第一個夾菜的人
  • 不主動夾最後一口菜
  • 遇到有客戶來訪時要負責接待(通常是女同事)
  • 男士不能主動要求女士握手
  • ...
疑惑: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我跟你是平等的,憑什麼我要倒酒,要喝不會自己倒;男女應該平權啊,為什麼女同事要負責接待;男女不是平權嗎,為什麼職場如此不公平?
是,基本上我同意彼此應該是獨立個體、我也同意接待應該大家公平去做。對於某些職場的舊習我有質疑,甚至不認同,但是對我而言,去做這些事情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對許多人而言,有可能是完全無法接受的。

懂人情世故就是偶而需要委曲求全嗎?

我們要理解一件事情,不同世代的人,成長的過程是不同的,在不同的環境下長大的人,會造就出不同的群體個性。有些事情在千禧世代看可能是不合理的,但在嬰兒潮世代或X世代的人眼中,可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同樣的有些事情在我們千禧世代眼中看起來是合理的,但未來在Z世代的眼中,或許也變成不合理了,到時候我們要維護自己的看法堅持Z世代看法是錯的嗎? 如果我們這麼做了,那嬰兒潮世代的人維護自己的看法與觀念不也具備合理性?
看法與觀念是會隨著時間與文化推演而有所改變的。因此人情世故是不是委曲求全? 我的答案:「不是」。
人情世故是尊重彼此有不同的想法,即使我不認同你的想法,但現在是在「你的場子中」,我願意依照你的想法做事,而不會硬指你是錯的。但在我的場子中,我還是會依照我認為正確的方式做事。
當一個業務,在公司工作,公司這個場子就是老闆的場子;當一個業務,拜放客戶時,客戶的辦公室就是他的場子。在對方的場子中,用對方認為合理的方式進行社交活動,就是一種社會化。當然,這些行為不能跨法律所規定的界線
「雖然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尊重你的想法,並且照著你的想法進行」。

我也算是千禧世代,但我覺得我滿有耐心的、能為了更大的成果而願意延後滿足自己、具備跳脫思考框架的能力、能夠適應各式的環境。什麼原因造就了我這個不太像千禧世代的千禧世代? 我一直以為我童年的成長歷程是跟大部分同儕一樣,後來我才發現很不一樣,或許是原因之一。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還請按下右邊欄位〔訂閱〕、〔追蹤〕或〔贊助〕。
業務可頌 杭特
B2B業務行銷 筆者是專職於國際B2B業務行銷的工作者,以旅行國家或城市來說,在台灣應該是PR99的等級,數十個國家,數百個城市。在2024年末改任職於一間德國公司,也是擔任國際B2B業務行銷的工作。本專欄主要分享B2B工作中的案例、觀念、經驗,與在德國公司的工作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雖然教人開發與談代理權的資訊已經很少了,但收回代理權的資訊更少。筆者用自身的經歷整理以下的方式,給還沒有相關經驗的B2B國際業務做參考。 首先要先思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我們會想要回收既有代理商的代理權?為什麼想要在已經有代理商的市場找新的代理商? 而不是想辦法培養,教育既有代理商? 漸進式進行。
主動積極,且知道自己要幹什麼的同仁應該是每個公司都想要的人才。單純只有主動積極還不夠,工作方向也要正確,與整個部門目標一致,才能替公司創造價值。 怎樣才會是一個我認為的稱職的工作夥伴? 從我的角度,以下幾點是我身為業務部門主管,希望同仁可以做到的事項: 直視自己現在的工作目的 盡最大努力
當我們發了開發信之後,我們只有很少的機會會收到目標對象的回覆。平均小於3%。為了提升效果,我們可以在開發信過後,進行後續追蹤的動作。 在開始之前,我們要先探討為什麼收件者不回覆email 快速的分類 我們最常將哪些種類的email歸類在“晚一點再看”區? 寄件人的身份不具有直接利益關係 主旨 內文
我看到一篇文章分享兩個研究資訊:(我沒有去考究) 金魚一生的專注持續時間幾乎都維持在9秒。 人類的「立即注意力」為8.25秒(微軟公司所做的研究immediate attention span,指以單一事物為單位的專注力) 我們很常分心嗎?答案可能是肯定的。 以上。 業務可頌 杭特
你很沒有sense耶! 拜託,你也太沒有sense了吧! 生活中、職場中我們時不時會聽到這樣的語言。很多時候我們就是不明白,到底老闆講的sense是什麼。 先撇開沒有sense的老闆講的不是sense的sense (繞舌),假設老闆都是很有sense的人,究竟主管口中所謂的sense是什麼?
身為B2B國外業務,想必對發開發信這件事情不陌生。我相信大部分的人並不喜歡做這件事情,因為這件事情的投資報酬率很低。 平均來說,發100封的信,能夠有3封回覆就很不錯了。尤其是複製貼上的罐頭開發信,不用太期待會有多高的回覆率。 在此將撰寫開發信的重點條列如下 主旨 排版 信件開頭 有溫度的內文
雖然教人開發與談代理權的資訊已經很少了,但收回代理權的資訊更少。筆者用自身的經歷整理以下的方式,給還沒有相關經驗的B2B國際業務做參考。 首先要先思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我們會想要回收既有代理商的代理權?為什麼想要在已經有代理商的市場找新的代理商? 而不是想辦法培養,教育既有代理商? 漸進式進行。
主動積極,且知道自己要幹什麼的同仁應該是每個公司都想要的人才。單純只有主動積極還不夠,工作方向也要正確,與整個部門目標一致,才能替公司創造價值。 怎樣才會是一個我認為的稱職的工作夥伴? 從我的角度,以下幾點是我身為業務部門主管,希望同仁可以做到的事項: 直視自己現在的工作目的 盡最大努力
當我們發了開發信之後,我們只有很少的機會會收到目標對象的回覆。平均小於3%。為了提升效果,我們可以在開發信過後,進行後續追蹤的動作。 在開始之前,我們要先探討為什麼收件者不回覆email 快速的分類 我們最常將哪些種類的email歸類在“晚一點再看”區? 寄件人的身份不具有直接利益關係 主旨 內文
我看到一篇文章分享兩個研究資訊:(我沒有去考究) 金魚一生的專注持續時間幾乎都維持在9秒。 人類的「立即注意力」為8.25秒(微軟公司所做的研究immediate attention span,指以單一事物為單位的專注力) 我們很常分心嗎?答案可能是肯定的。 以上。 業務可頌 杭特
你很沒有sense耶! 拜託,你也太沒有sense了吧! 生活中、職場中我們時不時會聽到這樣的語言。很多時候我們就是不明白,到底老闆講的sense是什麼。 先撇開沒有sense的老闆講的不是sense的sense (繞舌),假設老闆都是很有sense的人,究竟主管口中所謂的sense是什麼?
身為B2B國外業務,想必對發開發信這件事情不陌生。我相信大部分的人並不喜歡做這件事情,因為這件事情的投資報酬率很低。 平均來說,發100封的信,能夠有3封回覆就很不錯了。尤其是複製貼上的罐頭開發信,不用太期待會有多高的回覆率。 在此將撰寫開發信的重點條列如下 主旨 排版 信件開頭 有溫度的內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數位時代《Y世代悲歌:鞠躬盡瘁,卻被無情裁員!2025將迎主管崩潰潮,Z世代為何不愛升遷?》這篇文章多家媒體轉發,但回過頭仔細閱讀,標題談到兩個世代,這的確是非常適合討論的一篇文章:兩個族群、兩個世代的工作觀念、已然不同的職場環境。 我們先來定義一下什麼是Y世代,就維基百科上的定義是(1981—1
Z世代(1997-2009年出生)是數位原住民,擁有獨特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重視真實性、創意表達、社會責任感及工作與生活平衡。他們偏好具有透明度和社會責任的品牌,對職場環境的期望包括薪資福利、包容性與公平。企業若能適應Z世代的需求,將在未來競爭中脫穎而出。
Thumbnail
Z世代是1997年出生的一群年輕人,他們在面臨著資源日益稀缺的社會時,適應了從不同渠道獲取信息的習慣,並且充分顯示出他們獨特的個人價值。本文通過分析揭示了Z世代的特質及機遇,並指出他們能透過自我營銷和AI工具的應用,創造屬於自己的工作,最終實現個人夢想與工作的完美結合。
Thumbnail
本文探討Z世代成長於網路時代的影響,並分享了作者如何放下短期利益的焦慮,轉向長期積累和實踐長期主義。作者回顧自己在大學和研究所時期為獲得競爭力而努力,卻讓自己喪失原先的靈氣,最終透過寫作找回自我,重拾長期主義思維。同時,文中也提供了對此提出自己的三個實例,給讀者引起對此方面的關注。
Thumbnail
在科技發達背景下成長的「新世代」逐漸步入社會,舊有的職場觀念逐漸不符合新世代的追求,他們到底想要什麼?這種情況展現了什麼?「爛草莓」真的爛嗎? 近幾年,新世代管理議題已成為企業間的熱門話題,各行各業缺工的情況日漸嚴重,大企業都在爭取10%的人才,中小企業也出現「加薪搶人」的現象,甚至加薪也搶不到!
Thumbnail
N世代“Net Generation”,指1970年後出生的“網絡世代”或稱“新世代”。在當今的商業環境中,N世代員工帶來的不只是單純的年齡差異,而是一種全新的工作態度和價值觀。他們已成為職場的主力軍。 他們的技術熟練度、創新精神、社會責任感以及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追求,使得他們與以往的員工群體截然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現今世代的浪漫大概就是求新求變了,在多元、多變的迎變世代中你有什麼感受呢? 凱西在社會化的10多年中,感受到了每間企業中「應變、轉型」的挑戰, 同時也在「熬過去」之後看見了自己的轉變。 在這個過程中是如何進行自我調適、獲得成長的呢? 凱西有以下的建議🥰
Thumbnail
「Z世代 (Gen Z)」(1997-2015 出生) 的年輕人正逐漸進入勞動市場,並且開始在職場中產生影響力。和其他世代一樣,Z 世代也享有某些價值觀與特質,影響他們在職場上的表現。了解這族群的行為模式與影響力,將有助於建立更成功的工作關係。
Thumbnail
數位時代《Y世代悲歌:鞠躬盡瘁,卻被無情裁員!2025將迎主管崩潰潮,Z世代為何不愛升遷?》這篇文章多家媒體轉發,但回過頭仔細閱讀,標題談到兩個世代,這的確是非常適合討論的一篇文章:兩個族群、兩個世代的工作觀念、已然不同的職場環境。 我們先來定義一下什麼是Y世代,就維基百科上的定義是(1981—1
Z世代(1997-2009年出生)是數位原住民,擁有獨特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重視真實性、創意表達、社會責任感及工作與生活平衡。他們偏好具有透明度和社會責任的品牌,對職場環境的期望包括薪資福利、包容性與公平。企業若能適應Z世代的需求,將在未來競爭中脫穎而出。
Thumbnail
Z世代是1997年出生的一群年輕人,他們在面臨著資源日益稀缺的社會時,適應了從不同渠道獲取信息的習慣,並且充分顯示出他們獨特的個人價值。本文通過分析揭示了Z世代的特質及機遇,並指出他們能透過自我營銷和AI工具的應用,創造屬於自己的工作,最終實現個人夢想與工作的完美結合。
Thumbnail
本文探討Z世代成長於網路時代的影響,並分享了作者如何放下短期利益的焦慮,轉向長期積累和實踐長期主義。作者回顧自己在大學和研究所時期為獲得競爭力而努力,卻讓自己喪失原先的靈氣,最終透過寫作找回自我,重拾長期主義思維。同時,文中也提供了對此提出自己的三個實例,給讀者引起對此方面的關注。
Thumbnail
在科技發達背景下成長的「新世代」逐漸步入社會,舊有的職場觀念逐漸不符合新世代的追求,他們到底想要什麼?這種情況展現了什麼?「爛草莓」真的爛嗎? 近幾年,新世代管理議題已成為企業間的熱門話題,各行各業缺工的情況日漸嚴重,大企業都在爭取10%的人才,中小企業也出現「加薪搶人」的現象,甚至加薪也搶不到!
Thumbnail
N世代“Net Generation”,指1970年後出生的“網絡世代”或稱“新世代”。在當今的商業環境中,N世代員工帶來的不只是單純的年齡差異,而是一種全新的工作態度和價值觀。他們已成為職場的主力軍。 他們的技術熟練度、創新精神、社會責任感以及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追求,使得他們與以往的員工群體截然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現今世代的浪漫大概就是求新求變了,在多元、多變的迎變世代中你有什麼感受呢? 凱西在社會化的10多年中,感受到了每間企業中「應變、轉型」的挑戰, 同時也在「熬過去」之後看見了自己的轉變。 在這個過程中是如何進行自我調適、獲得成長的呢? 凱西有以下的建議🥰
Thumbnail
「Z世代 (Gen Z)」(1997-2015 出生) 的年輕人正逐漸進入勞動市場,並且開始在職場中產生影響力。和其他世代一樣,Z 世代也享有某些價值觀與特質,影響他們在職場上的表現。了解這族群的行為模式與影響力,將有助於建立更成功的工作關係。